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大申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 又到一年入学时:前瞻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思维发展(五岁以下孩子家长慎入)

[复制链接]
71#
 楼主| 发表于 2015-2-27 14:29:12 | 只看该作者
乐珂乐珂:我在《上学真的有用吗》一书中获知“人为延长童年”这么个说法。跟这里提到的没有准备而造成营养不良,结果相差不远。

申爸现在的观点是孩子在5岁半到6岁半之间会有一个思维发展的飞跃,对吧?
对于这一点,我现在还没有多少认识。一来是因为没有阅读过相关的书籍;二来是自家孩子还没有这么大,从她那里还没有观察到(也有可能是我的观察力不够)。


《上学真的有用吗》...呵呵,这个题目取得好。
申爸的回答是:得看家长希望孩子长成什么样的人。就是目标。
对于有些目标,有用.....对于有些目标,不但没用,反而有害。
[发帖际遇]: 大申爸 捡到钱包找不到失主,花了 1 金币寻人,是不是你掉的,快回帖看看。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楼主| 发表于 2015-2-27 14:30:17 | 只看该作者

思维的健康发展是要从环境中汲取营养的。
提早开发固然有问题,因为家长没有跟上孩子思维发展的进度而 ...



允许我再把这篇文章再拷贝过来,引用一下

起跑线,是输还是赢

德国人获得诺贝尔奖人数占总数的一半。通过国家介入,德国宪法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孩子在小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教育重点在:

1、基本社会常识。

2、动手能力。

3、保护孩子情感胚胎,浇灌情商,不该过度开发孩子智力。

  

原以为在德国只有幼儿园的孩子不允许学习专业知识,后来才发现上小学的孩子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即使这个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
  

来自科隆的桑德拉写到:“今年我儿子7岁,我向学校老师提出,能否额外教他一些东西,因为他5-6岁的时候就自己在家学会了基本的阅读、书写和简单的数学计算。老师表示反对并说,'您应该让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一个星期后我再次去见老师,并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证书,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师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着我,似乎我像来自外星的人一样。”
   

老师进而解释,孩子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象空间。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了计算器的硬盘,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了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了。
   

尽管如此,我对德国禁止学前教育的做法还是不太理解。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专门请教了德国的教育人士,他们让我找《基本法》来看看。翻开联邦德国《基本法》(即宪法),我大吃一惊。其中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Vorschule)。


我还是不明白德国宪法为何这样规定,只好再请教有关的教育专家。他们告诉我,孩子在小学前的“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因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应该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


如果说在上学前对孩子非要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
一、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

二、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

三、培养孩子的情商,特别是领导力。



原以为只有德国才有如此奇怪的规定。后来查了一下欧洲有关国家的情况才发现他们对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异。例如匈牙利立法规定:严格禁止教授幼儿园期间的孩子学习写作、阅读、计算等。幼儿园的教育是免费的。



学前教育破坏想象力
   

与欧洲相反,中国/香港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已经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基本上都学完了。人们有理由担心,欧洲的孩子在起跑在线已经输给了中国的孩子。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欧洲人普遍认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已经被破坏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
  

暂且抛开中西教育优劣的争议和评判,让我们来关注德国教育的成果: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移民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德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换句话说,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而全球另外70多亿人口只获得了剩下的一半。



难道这是种族的问题?恐怕没有这么简单。让我们重新审视德国的教育,看看他们的做法是否值得我们藉鉴。同时也希望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别沾沾自喜,因为今天所做的事情,其实是毁了中国/香港的一代又一代。

德国是华德福教育理念的发源地,华德福在德国发展得非常好。我不知道德国专门针对儿童教育颁布的这个法律是否受华德福的影响有关。

我觉得每个年龄段都有每个年龄段孩子在这个阶段需要构建的一些关键能力,在学龄前德国就很明确地告诉家长和老师,学龄前你给我在这三个方面教育好就可以了,其余的教育暂且放一放。

你的大申在五岁的时候就开始具备很多让你惊叹的能力,然后你就顺应他的天性给他读经典的书,看经典的电影。但在德国,如果你告诉老师,我已经在做这些事情了,老师也许会直接了当的告诉你:”请你且慢,不要觉得你的孩子已经有这个能力,你就可以给他读这些东西了,你还是回去让他玩去。“


斑爸,在你引来的这篇文章中.....尤其是你用红色highlight的部分中......“智力”是一个核心词语。
那么,在这篇文章中,“智力”具体指什么呢?

或者说,斑爸high light的部分中,斑爸认为这部分中的“智力”具体是指什么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15-2-27 15:15:55 | 只看该作者
好看,要好好地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楼主| 发表于 2015-2-28 10:34:28 | 只看该作者
斑斑爸爸:这个名词还要专门解释么,跟你交流好费我的脑细胞。:)

哈哈,斑爸好像有点儿着急了。
莫急莫急,慢慢说.....本来就是很复杂的话题。

斑爸可以想想这个问题:“智力”这个词,在斑爸引用的这段文字里,总会是具体有所指的......所指的是什么?如果能够总括地说,就总括地说;如果不好说,就举具体的例子来说好了。

重要的突破总是源自那些原来以为“根本不会有任何问题”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楼主| 发表于 2015-2-28 10:36:59 | 只看该作者
斑斑爸爸:用度娘搜索了一下,“智力”的解释。
什么是智力?有人说,智力的涵义包括聪颖、预见、速度,能同时应付很多事件。有人把智力定义为学习、作判断的能力和想象力。在现代文献中,智力常常指的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推理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还有人把智力表达得更简洁,说智力是作猜测,是发现一些新的内在秩序的“出色的猜测”。对许多人来说,就是你不知怎么办时,无计可施时,惯常的做法不奏效时,所需要的创新能力。

好像每种解释都有道理,但我理解上面提到的智力应该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推理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简单的数学加减乘除,要听懂你给大申读的《战争与和平》,我觉得也需要很好的智力才行。


所以么.....按照度娘的“智力”定义:不管孩子多大,“聪颖”、“预见”、“速度”都应该是要的.....更不要说“想象力”......对任何年龄的孩子来说,都应该是“多多益善”的,不存在斑爸引文中所说的“过度开发”的情形.....

故,斑爸引文中的“智力”,不应该是度娘里面的定义。

至于斑爸的定义:抽象思维的能力、推理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如果把“智力”理解成这些能力的话,申爸举双手赞成:这些能力不但是6岁不应该“开发”的能力,即便是7岁,也不应该“开发”。

咱们完全一致,没任何分歧。

既然分歧都解决了,咱们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楼主| 发表于 2015-2-28 10:43:08 | 只看该作者
斑斑爸爸:
我相信我们在大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上不会有太多的不同。但是我受华德福的教育理念影响多一些,你受蒙式的教育理念多一点(不知道理解得对不对?)。虽然我认为两种教育理念都非常好,但是他们背后支撑的教育理论是很不一样的。所以具体在教育方式上我们会呈现得不一样。具体就不展开了,讨论不完的。

还是一句话,你继续吧。


哦,斑爸的意思是这样的啊。

在我这里,理念=信念,是一些“不证自明”的命题。举一个例子。比如,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时刻尊重孩子的天性。这就是一个理念。理念无法证明,也不需要证明。
但是,在不同的历史年代,理念是不同的。比如,在西方中世纪,同样对于孩子的教育,流行的理念是:要用苦难来洗清孩子的罪......如果有这样的理念,就不难理解那个时候的小孩子所受到的苦难了。那个时候,在这样的理念下,“天性”是根本没有地位,直接无视的东西。
卢梭、蒙台梭利是反对这种中世纪教育理念、提倡我们现在多数人同意的理念的先行者。前者从理论上阐述,在知识界形成轰动。一个半世纪之后,后者接过接力棒,使之在大众中产生影响。在教育史领域,这两个因此而成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

理论是基于理念的一系列列观念,是一个自洽完备的整体。
华德福、蒙氏教育是一些教育思潮。它包含作为基础的理念,作为整体的理论,和为其配套的具体教育手段和措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楼主| 发表于 2015-2-28 10:45:58 | 只看该作者
理念”要是不同,问题就严重了。孔子说:“道不同不相与谋”。
孔子的话的意思就是说,对于操不同理念的人,最好相距远远儿的,什么都不用谈。

基于相同理念而产生的理论可能会很不同。这是因为,每个构建理论的人,都必须加入一些事实,才能构成完善的体系。
很显然,每个人手头的事实是不一样的。
另外,理论的差异还可能来自推理过程的瑕疵或者错误。

至于“思潮”,那就更加千奇百怪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楼主| 发表于 2015-2-28 10:48:48 | 只看该作者
斑斑爸爸:我觉得用"过度使用大脑思考和记忆",来代替"过度开发智力"会让人比较容易理解,不太容易产生分歧。所以我所理解的过度开发智力应该是过度使用大脑思考和记忆吧。

嗯,理解斑爸的立场了。
我的理解和斑爸正好相反:依据生物界“用进废退”的普遍性原则,在作为人生最关键的童年期,孩子的大脑必须“以最大的马力开动运转”。这种运转的结果,是形成了卓越的思维能力。
这个时期形成的思维的能力,将是孩子的一生所有的智力活动的基础。
如果儿童处于“单调”的环境,大脑处于弛豫状态,没有进行有效的运转,“废退”的原则一定会自觉起作用的....不管爸爸妈妈有多不高兴,它都会起作用。
规律,它就是规律。

对于“过度使用大脑思考和记忆”这句话,我主张尽最大可能让大脑运转.....可是,对于“记忆”,我比较迟疑......干脆说吧,我也不主张儿童“记忆”。

当然,此“运转”非彼“运转”,里面还是有微妙的差异的.....这个,在下面的故事里细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楼主| 发表于 2015-3-3 01:15:07 | 只看该作者
“智力”是个什么意思(二)


一提到智力,很多爸爸妈妈马上会想到IQ。一想到IQ,EQ跟着就来了。
可是,很奇怪,申爸自己呢?从来就没有理会过这两个Q....这一点,一想起来,申爸自己确实就感觉到奇怪....
为什么呢?

让我们退回到原点。

人类这个物种,很奇特的。
你看啊,一个人,22岁大学毕业,毕业之后呢,他才走入社会,开始赚钱,试着养活自己....赚得还不多,很多时候,赚的钱,自己吃饭都不够用。像华为那种肯给一个大学毕业生10000块当起薪的公司,凤毛麟角.....那些进不了华为的,很多还得继续靠父母接济.....比如周末回父母家蹭饭,甚或自己家不开火之类的。即便是很坚毅地自己承担起自己的吃穿住行的小夫妻,一旦到了他们有了后代的时候,还是需要蹭老人:请老人来给带孩子。

这22年里,人是最无能、最无用的.....看着你十个月大的孩子,还只能在地上爬,自己连站都站不起来。这时候,你想想:一只瞪羚生下来,十秒钟后就能在草原上飞奔.....不靠成熟的个体养育,一个幼小的人类个体很快就会饿死。
没有任何一种别的物种的幼体,像人类的幼体这样,未成年期这么长时间.....想想看,22年对一头大象而言,那就是它整个一生的生存时间了.....
可是呢,在这颗星球上,也没有任何一个物种,像人类这个物种一样,取得那么明显的生存优势.....人类的生存优势有些太强大了,强大到“想让哪个物种灭亡,就让哪个物种灭亡”的地步,强大到人类要出手,“人为地”保护某些物种,不要灭绝.....自然保护区就是担负这个使命的。

这事实暗示着两层意思。第一层,在物种竞争、生存竞争这个层面上,人类具有某种其他物种无法企及能力。人类靠了这种能力,登顶成为万物之王;第二层,这种能力的发展、培养、成熟,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人类22年的抚育期,这么长的时间,就是用来干这些的。

这是些很明显的事实。在申爸之前,老早就有人开始留意到这个现象了。
从总体上看,人类优于其他物种的优势到底是什么呢?

优势肯定不是来自体力上。人一定跑不赢猎豹,一定跳不高袋鼠,一定游不快海豚,耳朵赶不上蝙蝠、脚腿比不上斑马、牙齿比不过鳄鱼.....
可是,人类确实能够杀死任何一种凶恶强健的动物。
可是,人类可以发明火箭,速度达到第三宇宙速度,10个猎豹也跑不过那么快;人类可以发明蹦床,在那个上面跳。在地面上瞎蹦的袋鼠,打死它也跳不了那么高了;人类可以发明潜水艇,海豚就游不了那么快了;人类发明雷达,可以看到千里以外的东西、发明汽车,跑;申爸家的事物料理机,对付那些鳄鱼咬不动的东西,易如反掌.......
人类可以发明各种工具,借助于这些工具,赢过任何一个物种....这显然是不是体力,而是另外一种能力。
这种能力只有人类有,别的物种,没有。

远大要在长沙弄个高楼。世界第一高。如果是世界第一高的话,让这个楼躺下,它应该有将近一公里长。一公里!你想象一下你家附近的路,一公里能走到哪里。然后,想象把这么长的路,竖起来。
一公里高,额的那个神呐!
搭这么高的东西起来,和你家宝宝搭乐高积木,那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么高的东西,搭得起来,站得住不趴下,得需要仔细筹划:地基得打多牢固,才能不被上面的高塔和里面人和物给压碎了;怎么才能把楼搭起来,又要结实还要快.....据说,远大就是发明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巧妙法子,才决定盖这么高个东西的.....楼上边儿刮风,产生压力,怎么才能不让巨大的扭力把楼给撅折了.....要是地震的话....这需要考虑的事情就更多,更复杂.....
弄这个东西,需要人类有非常强悍的规划能力。
这种能力,只有人类有,别的物种没有。

嗯,人能办到很多事,动物不行。这已经是手边常识,对于我们来说,根本用去费心放进脑袋里想一下的常识:一群袋鼠搭不起一座一公里高的楼....袋鼠搭楼,我们想都懒得去想。

从总体上来看,人类和袋鼠类一定有某种本质上的差别,导致人类能搭楼,袋鼠不能。
这种差别一定来自人类的头脑。
申爸把人类头脑中造成这种差别的能力,叫做“智力”。

要退回到原点......要从物种的比较中,从总体上,从本质上来看,才能理解好“智力”。

当然,这还没有回答“智力是什么”这个问题。
不急,慢慢儿来。
[发帖际遇]: 大申爸 被宝箱砸中,开宝箱花了 3 金币,想知道开出什么好东东?回帖试试。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楼主| 发表于 2015-3-3 15:06:15 | 只看该作者
爱无言:再放大点去看,人和其他动物(包括植物)一样,都是生活在这个自然界中,生存然后发展,只是这个系统里人早已经被提前设置好成为leader的,所以人才有这个智力,而其他物种各有自己强势的莫方面能力。这个人类的优势智力不是人优越感,强于其他动物,或者说人类自己努力培养得到的,而是道,自然之道赋予的。人类教育孩子和动物培养崽子没啥俩样,但人类培养崽子的能力天道赋予的就不平衡,不象其他物种那么平衡本能 。这就是天道赋予的不同或者说特点,这个差异是地球让人类为王的发展需要的。

是啊,这是“天人合一”的思想。申爸感兴趣的是:如此多的成年人没有达到为自然之道所赋予的智力应该有的高度,在其成长的过程中,环境是怎样一步一步将其天赋剥夺的,并且每一步看上去都正确。是打着“为了孩子好”的旗号,理直气壮地干的。

爱无言:嗯,申爸,理解你的想法了,这点上当然我和你握手。但我并不愤怒,是同情所有的父母的,因为他们也不想这么做,没办法才这么感觉理直气壮的啊!如果能做到,哪个父母不愿意发展到这样的高度,也让自己孩子这样呢?
嗯。是的。不过,话要说回来。从实操的角度讲,培养出孩子良好的智力,简单到了不能再简单的地步。返璞归真。唯一的要点就是:抓准时间点。只要找准了窍门儿,越难的问题,越容易解决。
[发帖际遇]: 大申爸 今天心情好,魅力四射,得到了新儿教魅力女神奖励 3 威望,哇!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1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20 05:08 , Processed in 0.076365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