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大申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 又到一年入学时:前瞻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思维发展(五岁以下孩子家长慎入)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5-2-10 17:13:49 | 只看该作者
哦,对了,斑爸提醒得及时:
在座的爸爸妈妈,有谁读过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或者黑格尔的《小逻辑》或者柏拉图的《对话录》的吗?
反正,读过这种类型的经典......我期望大家明白申爸指的哪种类型的书......我们不讨论这些书里面的内容,我们讨论一些和这种书有关的表面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5-2-10 17:14:09 | 只看该作者
老师能教给孩子什么,为什么(四)

现在,让我们换位思考,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老师......小学低年级的老师.....你该怎么办呢?

再高年级,申爸还没有体验,至少,完整的小学前三个年级,申爸已经有体验了。
大申下个学期就上四年级了么。

大申在学校学会了什么呢?
大申学会了三千来个字....会写将近一千个;大申学会了自主阅读......一旦孩子学会了自主阅读,他认识的字数就突飞猛进......大申现在认识多少字,实在是连大申自己也不知道;大申学会了写作文,一篇400字的作文,大申半个小时就划拉完了;大申学会了说,可以“第一....第二...总之”地像模像样地说话了.....
大申学会了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会看时钟、能辨别方向、懂得环境中基本的几何图形,什么三角、梯形、正方、长方、园形、椭圆....、懂得了奇数偶数、会算速度求相遇时间....
大申能听简单的英语故事、英语的句子读出来语音清晰准确,语调发音纯正,把大申的英语发音录音下来放,和原版的孩子的英语朗读比,没有啥大的区别,能以假乱真........
所有这些呢,都是在每天6个小时里面,老师教会大申的。

本质上,所有这些,都是“在钓马面鱼”。

这个钓马面鱼和钓金枪鱼它不一样....
你笨想,它们就不会一样:马面鱼的饵,是统一的,钓杆呢,钓线呢,也是一样的。标准化的。反正同样的饵、同样的钓杆、同样的钓线,下饵同样的深度,放下去钓,就是了。钓上来多少,全在于放多少钓杆下去;

金枪鱼呢,不一样:现在这个块海域,有哪些种类的金枪鱼出没?这个得事先搞清楚,有针对性地钓;钓800公斤的蓝金枪鱼的钓线韧度长度、钓杆的粗细、放饵的深度,和钓20公斤的金枪鱼的钓线的韧度长度、钓杆的粗细、放饵的深度,一定是不一样的;800公斤的蓝金枪鱼和20公斤的金枪鱼,咬钩了,接下来的操作,也完全不同:蓝金枪鱼咬钩了,要有控制地放线,拿船拖着鱼在海里走,直到把它拖得精疲力尽,才能把它拽上船来....这要折腾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才行....你想想,蓝金枪鱼多少公斤,人多少公斤;那鱼多大力气,人多大力气....这个操作稍有不当,就不是人钓鱼,而是鱼钓人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就是描写钓这种大鱼的过程的,前两天,那谁提到过的.....20公斤的金枪鱼,哪儿那么麻烦,甩吧几下,直接把它拽上船就完了....

钓马面鱼是标准化的,可以大规模操作、批量生产的活动;
钓金枪鱼是完全个性化的游戏,没办法大规模操作,批量生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5-2-10 17:15:27 | 只看该作者
词汇:那些我们不知道的事实(二)


一旦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我们看到眼里的东西,也就不一样了。

咋才能增加大申的词汇量,并且快速增加呢?
听啊。

其实呢,大申老早就在听了。
申爸不记得当时大申是几岁了....大约一岁多吧....那时候,大申喜欢让申爸给读书。读《神异传说》还有嘟嘟熊。
哎呀,那个读哇....读也读不完哪....大申逮住一本书,就反复地,不断地,一遍一遍地要求爸爸给读。没完没了。
申爸上了一天班,累;晚上,申爸躺在床上读,无精打采,读;大申坐在旁边,神采奕奕聚精会神,听。

哎呀,把申爸腻歪得、睏得没法说。
申爸朦胧的混乱的意识里,只知道自己在读,嘴在动;至于嘴里说出的是什么,自个儿完全不知道。声音也越来越小....估计也不连贯了....直到大申打断申爸:“你大点儿声!”申爸一激灵,清醒了,努力看清眼前的字儿,努力大点儿声继续读;
读着读着,申爸又迷离了,大申又抗议了:“不是九个太阳!是十个太阳!”申爸一激灵,又醒了,仔细看清楚了书上写得确实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人们突然感到太热了,抬头一看,天空中出现了十个太阳.....”申爸当年小时候的版本里,弈射的确实是九个太阳,所以,老按照记忆说,说错......

不知道什么原因,大申喜欢听爸爸讲;不喜欢听妈妈讲。说妈妈讲得“不好听”。申爸困得不行,妈妈渴望地巴结地凑上来:“大申,爸爸累了,妈妈给你讲好不好?”
大申斩钉截铁地说:“你走!”
妈妈走了,黯然神伤。
妈妈老伤心了....真伤心呐....搞得爸爸马上清醒了,跑过去,解释:“孩子小,不懂事......”

就这样,一个小人儿,总是乍吧乍吧地跟在爸爸屁股后面,手里拖着本书,嘴里央求:“爸爸,讲!爸爸,讲!”
这也不行啊!烦死了。
申爸开始想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5-2-10 17:16:48 | 只看该作者
词汇:那些我们不知道的事实(三)

本帖最后由 yzhang4 于 2013-9-29 18:31 编辑


我懒得很,能不出力,还能达到效果,一定不出力。

既然大申喜欢听,那就想到用MP3来代替爸爸讲。
大申小的时候,还没有便携的MP3播放器。我就找了台旧笔记本电脑,把小故事放在硬盘上,播出来,给大申听。
这招儿果真奏效:大申静静地坐在那里,兴致勃勃地听笔记本电脑“讲故事”,和听爸爸读,没有什么两样。
听故事的时候,大申特老实,省事。

我找了个好法子。有一大段时间,大申一闹,我就把电脑打开,开始播故事。大申就消停了,很认真地听。
不过呢,电脑还是不能全部取代我。每天睡觉之前,大申还是要“爸爸讲”。不过呢,比以前没完没了地讲,那是天上地下的差别。

大申听电脑“讲故事”,听了好些年。我弄了成堆的“小猫小狗小兔子”的睡前故事,放在电脑上给大申听。

话说,当我看到《儿童思维发展》的时候,大申已经不再要睡前故事了。我当时以为,孩子拒绝睡前小故事,是因为这些故事没有情节在里面。大申听到了《夏洛的网》、《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这类的“复杂的故事”........当然,是当时我的角度观察得出的结论。

我决定,给大申小说的朗读。成人的小说的朗读,而不是孩子的童话故事。
当时,做出这个决定是“合情合理”“自然而然”的:既然要增加孩子的词汇量,当然不能靠为孩子写的童话故事。那些童话故事,使用的词汇范围,太窄。

大申后来的故事,都和这个决定有关。
只是,当时,我根本没有感觉到,这么个决定,有什么异样....给一个五岁半的孩子成人的小说朗读,这怎么说,于那些倾心于幼儿教育的家长,都有点儿怪....甚至,绝不可以接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5-2-11 07:37:02 | 只看该作者
词汇:那些我们不知道的事实(四)——今天的结果


大申放暑假了。
娘儿两个在卧室起腻,嘁嘁喳喳地密谋着什么。
密谋完了之后,大申走出卧室,宣布:我要看《希利尔讲世界地理》。

于是,第一天,大申把《希利尔讲世界地理》看完了,25万字;
第二天,大申把《希利尔讲艺术史》看完了,32万字;
第三天,大申接着看《希利尔讲世界史》。这本书比较厚,37万字。大申一路看到晚上快十点,才看完。
第四天,申爸和申妈商量,让申妈忽悠一下大申,继续看贡布里希的《写给大家的简明世界史》。
这本书更薄,大申到下午五点钟的时候,就看完了。
《写给大家的简明世界史》只有17万字。

就这么着,大申用了四天的时间,吃掉了111万字。
四本厚厚的纸砖,现在都堆在我的写字台上,刚刚抄完版权页上的字数。

这暑假才刚开始。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孩子有一个阅读的爆发期。
这个爆发期,不只是大申有,应该每个孩子都有。
如果哪位幼儿的家长不相信,你亲自去书店,看看偎依在书架的角落里面,津津有味的读着书的孩子,问问他们读几年级,就有直观的感觉了。
这个时候,孩子学会了自主阅读,处于阅读的敏感期。读得快,数量多。
在阅读的爆发期,孩子多能读。
问题不在于孩子能读,读得快。
问题在于孩子读什么。
如果读《冒险小虎队》或者《查理九世》,相当多的9岁的孩子都能四天读111万字....可是,希利尔么....真像是,很多孩子,根本不读希利尔,甚至,终其一生,也不读。

大申读希利尔,申爸可以肯定,和一个东西有关。
这个东西就是:词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5-2-11 07:38:27 | 只看该作者
词汇:那些我们不知道的事实(五)——令人震惊的发现

当时,选什么小说,来给大申听,以增加词汇量,是个大问题。
最终,被我选来给大申读的,是J.K. Rowling的《哈利·波特》。
在听完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之后,大申又要求继续听《夏洛的网》。
本来么,大申就是听着《夏洛的网》的时候,《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被申爸硬生生地插进来的。

当大申回来继续听《夏洛的网》,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
这是件让人迷惑,叫人百思不得其解,但却能给人无限启发的事情。
事情本身很尽管很轻微,可在孩子思维的发展史a上,却是一件震撼性、革命性的事件。在我这里,它引发的思考,彻底颠覆了很多十分普遍的观念和做法。
余响至今未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5-2-11 11:51:15 | 只看该作者
词汇:那些我们不知道的事实(五)——令人震惊的发现


事情呢,本身很简单,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

话说,到了大申听《夏洛的网》的年月,播放MP3的设备,早已鸟枪换炮了。从当年的破笔记本,升级为iPod Nano&有源音箱。

这张网,应该很好听。大申反反复复地听,慢慢地,吸引申妈也来听。
娘儿两个排排坐,端端正正地在沙发上,四只黑溜溜的大眼睛瞪着,跟着那只小猪会儿悲一会儿喜,很可爱很可爱。
申爸不行,申爸觉得那个故事没意思。申爸躲在书房里,自己看书。

过了一会儿,申妈把书房的门儿推开一条缝儿,探进脑袋来,抱怨:“你咋搞的?《夏洛的网》播的顺序怎么乱七八糟的,不按顺序播!”
我说:“不可能啊?”
于是,申爸就到客厅里,去听。

一听,果真,播放的次序确实不对。
正讲着艾弗里把青蛙放在口袋里,荡秋千,去撞谷仓上的燕子,一集结束了。一换集,马上变成讲蟋蟀唱的《夏天的挽歌》。我立马就听出,这个顺序不对了。
真实的情况是:有的时候对,有的时候不对。

我在互联网上下载来的《夏洛的网》,文件里面没有音轨序号。从iTune上把MP3装进Nano的时候,iTunes自动识别,给每一个文件一个播放的顺序号。“自动识别”的功能,显然不那么“自动”,把《夏洛的网》的顺序给“识别”错了。
这就顺“乱七八糟”的原因。

这个问题很好解决,我回到书房,手工给每个MP3文件标注上一个正确的“音轨序号”,把正确的文件拿iTunes注入到Nano里面就好了。两分钟就解决了。

我操作的时候,一缕念头在脑海中清晰起来:这个事情....这个事情......什么地方不对啊.......

大申在重新回来听《夏洛的网》之前,已经把这个故事听了十来遍了....这么多遍,每一遍都是“乱七八糟”听的,可大申从来没有表示过任何异议....
这意味着....这意味着:孩子不是在听情节!
播放的次序混乱了,情节就破碎了。
要是孩子在听情节,他早就抗议了,就像申妈一样.....
问题是,孩子没有任何表示....这说明,孩子听的,主要不是情节....

那....孩子在听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5-2-11 11:52:33 | 只看该作者
词汇:那些我们不知道的事实(五)——令人震惊的发现



正确地提出问题,等于解决了一半。

“孩子在听什么?”
这个问题提得正确。
正确的问题等于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方向正确了,只要坚持走,总能走到什么地方.......

可是,要找到另一半,可也并不容易。
事实上,申爸找了好几年,才找到另一半。
这个过程,延伸进了大申小学的历程之中。

问题的答案只是一个方面。更有价值的是,在找的过程中,启发和相应的对策。

话说问题在我的头脑中清晰了,我也开始疯狂了。
这个问题....你想想,孩子可以一天十几个小时,坐在那里静静地听故事,这是怎样的执着....可是,你忽然发现孩子听的竟然不是故事里面的情节:本来,你一直以为孩子是在听情节的.....
一方面,孩子听,是本能地喜欢听.....就像阳阳妈说的:“话说阳阳还是15个月的小幼儿时,一次哭闹不已,我就开始给他讲(背)睡前十分钟里的一个故事,他立马安静下来了。哈哈,知道此法之后,我就常用了。”
这可不是谁强迫孩子干的....
完全是孩子自发的行为。
另一方面,“听”这个事情.....最一开始,我把它当成一个整体来看待的....现在看来,内里面还有丰富的内部结构。当我的理所当然的假设被事实击垮......就是认为孩子会听情节.....我需要进一步探究,孩子到底是在听什么。是听语气吗?是听语调吗?是听语境吗?.......

走的方向正确,回答起这些具体的假设问题,就很容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5-2-11 17:25:45 | 只看该作者
有几个问题想跟大申爸探讨:
1、你举的金枪鱼、马面鱼的例子非常形象、生动,自然界里,金枪鱼、马面鱼的都是很具体,看得见,摸得着的动物,它的特性也非常容易了解。能否介绍一下你所认为的教育中的“金枪鱼”、“马面鱼”是什么?你如何描述它们的样子?不知道我的理解对不对,正是基于它们长的样子、特性,决定了你后来的种种对大申的教育行为和方式。...


金枪鱼是一个隐喻....大家都知道和孩子的教育有关。这就行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金枪鱼和马面鱼....当然,每个人都是正确的,这就是隐喻的特殊功用。

申爸会继续补充这个隐喻....随着补充,每个人也都有权力调整自己心中所指。

在孩子的教育领域,应该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可没有标准答案。

相信有更多的人会习惯这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5-2-11 17:28:34 | 只看该作者
2、你在帖子中直接的间接的,提到很多次孩子的智力发展,除了孩子的智力发展,你还看重孩子的其它的什么发展?这些发展大申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获得? ...


微笑爸可以试着讲讲自己所说的“智力”是指什么吗?
要是不好说,就举些例子来说明好了。

3、5岁半的孩子能够听夏洛的网,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夏洛的网一般会推荐给9岁左右的孩子阅读。上天给孩子12年的童年,你如何看待孩子每个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

看了微笑爸的说法,我今天早上,特意把《夏洛的网》找出来,给大申再放一遍。
大申很有兴趣地听完了第一集。
听完了之后,很认真地说:“我还是继续听《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吧。这个故事太幼稚了,动不动就‘小朋友小朋友’的。”
大申九岁一个月,现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3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9 23:53 , Processed in 0.106644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