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大申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 又到一年入学时:前瞻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思维发展(五岁以下孩子家长慎入)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2-5 11:19:21 | 只看该作者
老师能教给孩子什么...为什么(二)

昨傍晚,阴云密布。一阵狂风,扫尽一整天的暴热。
阴云只密布一阵儿,扫完热后,就完了。
天晴了。
晚霞满天。

今早,清凉世界。朝阳如水。
舒爽。

钓一会儿鱼哈...这个有意思。
刘震云。
每当他回忆起北大的时候,总是提到一句话。北大的老师谆谆教诲他们这些中文系的学生:“中文系不是培养作家的地方。”
刘老提这个事情,至少可以看出三层的东西来:第一,他当年进中文系的时候,就是希望学会“当作家”;第二,他对自己当了作家,很自豪;第三,他没想到。没想到什么呢?没想到北大这地方,还是“中文系”,竟然也不能培养作家。

不但北大不能培养作家,哈佛牛津什么什么都不能。
事实上,没有地方能够培养作家。更不要说一定能培养出作家了。

任何一个严肃的教育机构,都不会声称能培养出作家...就是不会以“培养作家”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凡是声称能培养出李清照的机构,都是骗子。

没有机构可以拿“钓金枪鱼”当目标来招生。
“钓金枪鱼”不可以。“钓马面鱼”可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2-5 11:59:51 | 只看该作者
Zombie Film

弃绝了看电影念头的大申,下午学习效率高。效果好。
等到我午睡醒来,娘儿两个早已经欢天喜地,高高兴兴了。

话说爷两个骑到了东便门。
我觉得,可以开始早已筹划好的事情了。

我把车速慢下来,等大申骑车赶上来,并行。
“大申,你很喜欢看电影,是吗?”
大申毫不迟疑地大声回答:“是啊!”
大申一听这个话茬儿,心里的小算盘可能以为老爸要帮他把妈妈没收的高清机要回来,就加紧蹬两脚自行车,紧紧跟着,抬起头,眼巴巴地望着我。

“今天上午,你看了好长时间电影,是吧?我觉得,你都快把《虎口脱险》和《地心游记II》看两遍了。高清机给老妈没收了吧?看太多啦!”
听了这话,大申眼里期望的光彩涣散了,换上一副倔强的无所谓:“没收了就没收了呗!”

大申嘴硬,对付着。
感觉自己白期望了,大申脚下放缓。自行车前轮慢慢落到了我后轮的位置。
“你想不想知道有关电影的深刻的见解?”

最近一个阶段,我为了给大申一个更加“自然”的环境,除了纪录片之外,开始加入经典电影。除了大申和同学一块儿到电影院看过的大片儿的英文原版外,大申已经看完了《神秘的黄玫瑰I、II》、《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王中王》、《出水芙蓉》、《英俊少年》、《虎口脱险》。纯娱乐的电影。这些译制片,因其精彩的配译,已经成为这个国家中的经典了。刚开始的时候,我也给大申看了《悲惨世界》。大申看了40分钟之后,给出评价:“没意思。”不肯再看了。于是,我决定给大申纯娱乐片。
这些电影把沙发上的大申看得哈哈大笑,连滚带翻,大申自然对“电影”感兴趣。

我思忖着:现在大申肯定对电影的话题感兴趣。

果不其然。大申脚下又加劲儿,赶上了我。
“你知道,好莱坞的电影又叫什么吗?”我问。
“不知道。”大申回答说。
“叫Zombie Film。你知道Zombie是什么吗?”
大申迷惘地摇摇头。
“植物大战僵尸,plants vs. Zombies啊!Zombie就是僵尸呀。”我说。

Zombie不是个好词儿,大申当然争辩说:“《虎口脱险》不是好莱坞的电影…”
我明白大申的意思:《地心游记II》是好莱坞的电影,是Zombie Film;《虎口脱险》不是。
我马上接口说:“…都一样,都是Zombie Film。”

我问:“你知道为什么叫Zombie Film吗?”
大申摇头说:“不知道。”
“你看电影的时候,是不是有头昏脑胀的感觉?”
大申点点头。

“所以呢,电影看多了,就会头昏脑胀。你看你小片子(就是指那些纪录片)的时候,就没有这种头昏脑胀的感觉,对吗?”
大申又点点头。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看小片子的时候,你在思考。头脑在思考,就是主动。主动的时候,人就不会头昏脑胀。看好莱坞的电影,大脑思考的功能被关闭了,你就随着电影的情节被动地跟着往前走。时间长了,大脑被弄得精疲力竭,就会头昏脑胀啦。所以么,看电影,看多了,就会停止思考。停止思考的东西,是不是就像僵尸一样,傻呵呵木木地,往前走?时间长了,人就变傻了。”

大申不吱声,闷头往前骑。

我们到了东便门的铁路桥。一个大上坡,骑不动了,下车推着走。

我继续给电影抹黑:“你知道经常看好莱坞大片的人,叫什么吗?”
大申小声说:“不知道…”
“叫‘沙发上的土豆’…”

这个词儿好玩儿,大申大感兴趣,追问:“为什么叫‘土豆’?”
“看电影的时候,是不是都舒服地躺在沙发上看啊?”
大申点头同意。
“土豆是什么样子的?土豆不是圆滚滚的,傻呵呵的样子?看电影,时间长了,不动脑筋,人躺在沙发上,发胖了,不久变成傻呵呵的土豆了么。”

车子推到坡上,爷儿两个骑上车,继续走。

大申骑着车,一声不吭,默默地想着Zombie和土豆的事情。
我也不着急打破沉默。

大申只要开始思考这件事情了,就留足够的时间给他,让他自己去琢磨。
就这样,两个人低头骑车,各自想心事。

骑了长长的一段路。

自行车推过庆丰公园的栅栏,可以在好路上快活地往前骑了。
我觉得差不多了,就跟大申说:“你看啊,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奇怪:BBC的纪录片可以让人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不会让人成为Zombie。可是,BBC的记录片不吸引人;好莱坞的大片儿吸引人,看了还想看,一直看,不停;可是,大片儿会让人头昏脑胀,变Zombie,变傻、变蠢。对吗?”

大申使劲儿地点点头。
这要放从前,大申肯定摇头,倔强地:“我就喜欢看电影!”
可这次,不同了。
完全不同了。

既然大申放出了自己的理性,开始客观、冷静地衡量利弊得失,能够得出中立合理的结论…那么,我就该搬出自己早已准备好的说辞了。

我开始试图说服大申,继续听交响音乐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2-5 12:01:43 | 只看该作者
爱因斯坦、钱学森、郭永怀与古典音乐

“……还有一件事情,和这个很像。同样奇怪。你想不想知道?”
大申已经感起兴趣,当然表示“想知道“。
“另一件事情就是听音乐会。音乐会和你的小片子一样,也是让人不喜欢,可是对思考很有益处的东西。”

我不等大申回馈,马上按照准备好的思路,往下走。
“爱因斯坦是德国的科学家,后来,他跑到美国去了,对吗?”
这个大申早就知道。
大申点点头。

我继续说:“爱因斯坦太有名了,他一到美国,下轮船的镜头都给拍成了电影…”
大申兴奋起来了:“我知道!《百年叱咤风云》里面有。”
“对啊,《百年叱咤风云》里面就有。你注意了吗:爱因斯坦从船上走下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什么?”
大申说:“他手里拿着一个木头盒子。”

我本来希望大申回答,爱因斯坦拎着小提琴。
可大申没有。
大申说那是一个木头盒子。
显然,大申不认识琴盒。

这得稍加引导。
我说:“他手里拎着的盒子,是什么样子的?”
大申说:“细长的盒子,扁扁的。”
“那里面装着什么?”
大申迟疑地摇摇头:“不知道。”
“里面是小提琴啊!你真笨!”
爱因斯坦的纪录片里,有很多他拉小提琴的镜头。

大申换上了他的经典的不好意思的憨厚表情:“我是有点笨。”

尽管大申不知道琴盒,可是,大申对一部纪录片中的一个普通镜头竟然有如此精细的感知,令我大感惊异…这里面大有深意,相当相当滴重要…这个找机会另述…

“小提琴是用来干什么的?”我自问自答:“当然是用来演奏音乐的。演奏什么音乐呢?是古典音乐。咱们听的交响音乐会,是不是也是古典音乐啊?”我问大申。
大申点头:“是啊。”

我们骑到了庆丰公园东门,两个人下车,把自行车搬出栅栏。

出了公园的铁栅栏,我们骑上车,我继续说:“爱因斯坦是哪年逃到德国去的?”
“1937年。希特勒迫害犹太人,爱因斯坦是从英国逃到美国去的。”大申说。
“为什么?”
“因为他参加了一个英国的会议,开完会,就跑了。爱因斯坦当然是从英国跑到美国去的啦。”大申自信地回答。

“咱们去旅行的时候,带的东西多吗?”我趁势问。
“不多。就带一个拉杆箱。”大申回答。
“大申,你看。一个人出差去旅行,是不会带多少东西的。是吧?”
大申点点头。

我继续说:“出差的人,只会随身带一些衣服什么的。爱因斯坦是在出差途中逃跑的,他一定带不了多少东西。他去英国之前,肯定就想好了:‘我到英国开完会,就跑!是不是?’要是你,你离开家,就再也不会来了,你会随身带什么样的东西?当然是最重要的东西啦!你看,什么是爱因斯坦最重要的东西呢?一把小提琴!”

大申一边使劲儿地蹬车,一边仰着头,盯着爸爸,很是兴奋,大加赞同。

我接着说:“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科学家吧?”
大申一连串点头。

“最伟大的科学家,都喜欢古典音乐。你知道郭永怀吗?”
大申说:“知道。《两弹一星元勋科学家》里面有。”
“郭永怀从美国回国以后,是当中科院力学所的所长吧?”
大申:“是。”
“你还记得采访郭永怀的妻子,他妻子身边放着的东西是什么吗?”
“一个留声机。”
“留声机是做什么用的呢?”

大申摇摇头。大申在生活中从来没看到过老式的手摇的有一个曲里拐弯大喇叭的留声机。

我说:“留声机是放音乐的。放古典音乐,交响乐。”
大申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好像是说:哦….原来那个怪模怪样的东西,原来是放音乐的呀。在大申的世界里,音乐不是从DVD机里面播出来的,就是从电脑、iPad里面播出来的,最不济,也是从Nano里面播出来的。从这么怪家伙里面播出音乐,这不是大申所能想象得到的。

我看大申很上路,就又说:“钱学森是中国最伟大的科学家吧?”
大申点点头。
“钱学森家的客厅正中央,摆着一个什么东西?”我问。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里也有一集钱学森。而且,大申以前也看过记录片《钱学森》。

“一架钢琴!”大申兴奋地说。

“行了!”我心里暗自说。
我觉得说到这里,就应该可以了。力度够了。

“咱们今天骑得远一点,多探探险,怎么样…”
我不失时机地转换了话题。
[发帖际遇]: 大申爸 被宝箱砸中,开宝箱花了 3 金币,想知道开出什么好东东?回帖试试。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2-6 10:10:41 | 只看该作者
成功了!


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我坐立不安,抓耳挠腮。
急的。
我希望周日早点儿到来,好检验上周末那一席话的效果怎么样。

为了“原汁原味”地在一个绝对人工控制的环境下,检验实验的结果,我刻意小心地不提音乐会、古典音乐....一点点一点点都不提,就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似的。

这个实验结果,实在是太太太重要了:
要是下个周末,大申高高兴兴地去听音乐会,那可不仅仅是听音乐会的事情解决了
....相比较而言,这是个小事情。和未来更重要的事情相比,这无足挂齿....
如果是这样,就是雄辩的证明:大申已经发展到了可以依靠抽象的观念来决定自己的行为的阶段。
如果是这样,就预示着大申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这时候,人类的思想、理性,开始预热,准备发光....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大申不但一点儿也不提电影,更不看电影。大申只是抽空儿看一看自己的“小片子”,《二战风云人物》什么的。电影和纪录片都存在高清机的硬盘上,大申要看电影,没有任何障碍。
可大申挑纪录片看,并没有看电影。
尽管电影很诱人。
几天过去了,大申一次电影都没看。

这说明,周日的抹黑已经起作用了。
这种感觉,越来越明确:周日,大申会去听音乐会,应该没问题。

期盼是一种甜美的折磨。

那几天,我就在期盼中过来了。

难熬的几天终于过去了,时间又到了星期日。
早上8点。
吃完早饭,大申和申妈讨论今天的计划。

大申有点语无伦次地说:“我先休息30分钟,然后,然后....我把24个单词写一遍。写完了,play十分钟,我就复习100个生词。然后,我和老爸去听音乐会.....”
声音虽然轻微,可是我却听得清清楚楚!
这话,比世界上什么言语都美妙,我如聆仙乐,如饮春醪....

成功啦!

我所有的预测得到了完全的验证。
干净、彻底。

接下来的两次音乐会,大申都是高高兴兴地去听,一点点不乐意的意思都没有。
大申和两个星期之前,完全就是两个人儿。

有天,申妈怒了。申妈怒了的原因是:大申写字糊弄。不止是写字糊弄,老师留的作业纸,回到家里藏起来,不做!
申妈被气得暴跳如雷。

申妈:“我告诉你,今天你写字要是还那么乱划拉,就取消Tony英语,取消音乐会!治不了你了呢,你个小崽子!”

短短十五天之后,“取消音乐会”已经变成对大申最大的惩罚之一....十五天之前,情况还是:即便“取消Tony英语”,大申也不肯去听音乐会。

这世界变化快。
[发帖际遇]: 大申爸 在新儿教收获很多,贡献了 2 金币,想收获更多,多转转,多分享吧。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2-6 10:11:59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是殉葬

“老爸,什么是‘殉葬’啊?”大申问。
老爸决定好好回答大申的问题。
“有个人,要死了。他认为,人死了之后,就到另外一个世界里面去了。到了那个世界里面呢,他还想骑马,喝牛奶,吃猪肉。那怎么办呢?就把马牛猪杀了,一块儿埋在他的坟里,就算跟着他一块儿到另一个世界去了,他还可以照旧享用。这些马啊,牛啊,猪啊什么的,就是殉葬。”
大申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问:“那....为啥要杀人呢?”
申爸:“杀人?啊,这个啊:那个死人,活着的时候,有人伺候。死了呢,到了那个世界,也想有人伺候。他就杀了好多人,当仆人带过去。”
“他怎么那么蠢哪。”大申评论道。
接着,大申开始顽皮了:“要是他想在那个世界里玩儿iPad呢?”
“玩儿iPad啊...那就把iPad也埋了。殉葬,带过去玩儿呗。”老爸说。
“那要是他想玩儿好多苹果的东西呢....那就最好把一个苹果店也一块儿埋了。”大申自己总结道。
“你怎么想起‘殉葬’来了?”申爸反守为攻。
“《古埃及的秘密》里面说的。”大申回答。

在苹果店工作的人,小心了.......让小孩子喜欢,不是什么好事情哦.....

===========================================================
申爸和大申之间有很多很有趣的对话....不记下来,就流失了,就没有了。我要是想起来,就随手记下来吧。不管记到哪里,随便哪里都行。
这个,算是叫做“对话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5-2-7 14:15:28 | 只看该作者
大申主动去听音乐会到底是为了当科学家的诱惑,还是去感受交响乐本身之美呢?
朱爸所言,其思路掉进了一个陷阱。
曾经,申爸的思路亦是如此的。
申爸也是在大申渐渐长大,脱离了最初的成长阶段之后,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

朱爸说:“大申主动去听音乐会到底是为了当科学家的诱惑,还是去感受交响乐本身之美呢?”
呵呵,这个,在孩子小的时候,他是不能“感受交响乐本身之美”的。
孩子生下来,就生长在“环境”中,不管这个环境充满着躁动的喧嚣,刺耳的噪音,还是优雅的殿堂,愉悦的旋律。
对孩子来说,都是“环境”。
在孩子的意识建构起来,能够理性地思维,分析、比较、有目的地去体验、总结之前,环境塑成孩子的整个思维世界。
“感受交响乐本身之美”是意识建构完善之后,孩子才能做到的事情。

在此之前,就是“泡着”。把孩子“泡在”音乐的氛围里面。
当然,好的音乐对孩子的正向情感、思维能力的形成、良好的情绪也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附加的好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5-2-7 14:17:16 | 只看该作者
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教育好人,“更复杂”。
如何教育好孩子...琢磨这个事情是这个世界上是最具挑战、也是最有意思、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了。
“真爱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纳(包容)”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会有微妙的变化。
理解永远是对的,没有理解,就没有其他的一切。
理解是基础。
“接纳”会出现其反面:当年龄增长到要求孩子对别人接纳的时候,问题就复杂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5-2-7 14:18:26 | 只看该作者
老师能教给孩子什么,为什么(三)


继续钓鱼哈.......

总有一天,孩子要背起小书包,高高兴兴走进学校的大门,去当小学生的。
那个寄托着妈妈无限慈爱的身影,总有一天会消失在学校教学楼的拐角处.......留下引颈张望的妈妈,在校门口无限惆怅,放心不下....

人们都一样:比照自己的愿望和憧憬,当现实和它不一样的时候,大家都会在心底产生不好的感觉...莫名的感觉。抓又抓不到,说又说不出。但是,那是一种真实的感觉,是实实在在在那里的;那感觉不好,也是实实在在不好的。
这感觉,在孩子入学之后,几乎存在于很多孩子的爸爸妈妈的脑海里。
这是对学校教育的一种感觉。

按照人的本能的反应....就是,一旦有冲突,那一定不是“我”错了,而是环境错了...这感觉一产生,就立刻地开始抱怨“学校教育”。

让我们先预览一下,学校的教育,是个什么样子的....当然,不是从大家熟悉的、经常见到的角度来看。
我们来个特殊角度,看学校教育。

小学生呢,他们早上8点开始一天的学校生活,下午3点从学校离开。中午,有一个小时的午休时间。
也就是说,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满打满算,一天,只有6个小时。
一个班级呢,有40个孩子....
让我们来做小学三年级的算术:
一个小时60分钟,6个小时就是6*60=360(分钟);
360分钟被40个孩子平均,就是360/40=9(分钟)。

让我们来看看算术题的得数的意义。
这道算术题的答案是9分钟,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意思是:一个班40个孩子,平均每个孩子在老师那里单独的接触时间只有9分钟。

一个家长,如果他仔细想一下的话:每天9分钟的时间,他希望让老师教会孩子什么?
一个学年,有165天上学的时间,那就是9*165=1485(分钟)大约是25个小时不到的时间。

好啦,你的孩子上一年的学,和老师平均的单独接触时间,只有25个小时!
25个小时,您又希望老师教会您的孩子什么?

您会说...这个不对啊!怎么能够这么算呢?
是的,是“不对”。因为,孩子们其实是6个小时都在和老师接触....根本就没有那“9分钟的单独接触”。
所以,不对!

且慢.....这个“思想上的实验”还是有它的用处的....
事实上,有关学校教育的诟病.....所有的问题......恰好,都出在这个地方。
[发帖际遇]: 大申爸 被宝箱砸中,开宝箱花了 1 金币,想知道开出什么好东东?回帖试试。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5-2-7 14:19:11 | 只看该作者
词汇:那些我们不知道的事实(一)



那啥,钓鱼还有“大转折”的事儿先说到这儿。
说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还有它们引发的一些列事件。

2010年11月,一个初冬的清晨。
太阳柔和地照耀着,明亮,可一点儿也不温暖。
地下的枯草上挂着凝结的冰碴。
一个清冷的冬日的早上。

申爸舒服地坐在班车上,从书包里掏出《儿童思维发展》,接着看。
从申爸家到公司,直线距离并不远,往东北方向走,只有7公里。可是,公司的班车,它不走直线距离。申爸家是始发站,班车先往南,再往东,再往北,又向东,再向北,绕一个大圈子,才到公司的门口。
这一大圈绕下来,再加上北京著名的堵车.....雪上加霜......可需要好长好长的时间。

反正,申爸起床早,哪儿都是呆着,索性就按点儿上班车。班车上可以看书....哪儿都是看书,在哪儿看不都一眼....况且,班车上看书有个好处:不会迟到。一登上班车,就等于迈进办公室了。

话说班车上照例人声熙攘,热闹非凡。
申爸充耳不闻,独自看着自己的书。

该书213页。
《词汇习得的过程》
“在18个月之前,儿童的词汇词汇学习进展得非常缓慢。然而,从18个月起,儿童的词汇量表现出急剧增长,即‘词汇骤增’(vocabulary spurt)....如表6.6所示,18~21个月时儿童的词汇量成双倍速度增长,在21~24个月时,再次出现这种词汇的成倍增长现象.....这种快速增长表明儿童一定是在仅有的几次的接触中就能推断新单词的意思.....”

那个表6.6是没法完整地引用到这里了。那个表里面的“词汇增量”一项,引起了申爸的特别注意:
1岁0个月的孩子,每个月增加2个词汇;
1岁3个月的孩子,每个月增加6个词汇;
1岁6个月的孩子,每个月增加3个词汇;
1岁9个月的孩子,每个月增加96个词汇;
2岁0个月的孩子,每个月增加154个词汇;
2岁6个月的孩子,每个月增加174个词汇;
3岁0个月的孩子,每个月增加450个词汇;
4岁0个月的孩子,每个月增加644个词汇;
5岁0个月的孩子,每个月增加532个词汇。

申爸分析得到的规律是:
5岁之前,分析孩子单位时间词汇增量对时间的函数,一阶导数为正;二阶导数在孩子到达4岁的之前,是正的;4岁之后,为负。
呵呵,精通数学的爸爸妈妈,一看这个分析,马上就可以得出自己的丰富的结论了。

这丰富度是任何语言解读所不能达到的。
看来,数学还是要学好。

对于数学不怎么精通的爸爸妈妈,申爸给出两层解读。
第一层,二阶导数对应于“动力”。4岁的之后,二阶导数为负,意味着促使孩子获得词汇的力量,在过了4岁之后,逐渐减小了;一阶导数意味着“速度”。尽管“力”减小了,可是,整个系统因为惯性,仍然快速向前,尽管速度有所减慢,不像在4岁的时候,速度那么快;

这个解释,也不易理解。
再给第二层解释:在孩子4岁的时候,他每天获得的词汇量,在一生中是最多的;到了五岁,尽管每天获得的词汇量稍有减少,但仍然是一生中最多的时期。

是时,大申5岁5个月。
也就是说,现在,就是现在,是大申一生中获取词汇的最佳年龄。尽管,这个最佳已经到了下半程了。
可是,抓住下半程,也总比抓不住强。

申爸得马上采取行动。
一分钟也不能耽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5-2-10 17:13:22 | 只看该作者
有几个问题我想探讨一下
1.孩子才7岁,真的有必要那么早训练他的理性思维能力吗?也许你的孩子上小学比较早,我的儿子上小学的年龄比你们晚一点,我觉得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尽量不要让他们有太多的思考,尽量用他们身体的器官去感知这个世界。
2.这么小的小孩为什么要给他看那些经典的电影,我觉得这个也还是太早一点了吧。我们家最多给他看看《孙悟空大闹天宫》、《葫芦娃》这些动画片,时间也有限。
感觉同样是7岁,我儿子跟你儿子相差好大啊,我们还是处于比较懵懂,每天就还是处于玩的状态。数学自己学会了20以内的加法、语文勉强认识一些简单的汉字(我们从没主动教过他,更多的是他不停地问我们,我们回答他,久而久之认识了一些字)。我的经验是只要他对这些感兴趣,自己会去琢磨,等到真正地上小学了,这些知识性的东西,其实还是不难学会的。





1.孩子才7岁,真的有必要那么早训练他的理性思维能力吗?
2.这么小的小孩为什么要给他看那些经典的电影,我觉得这个也还是太早一点了吧。...


斑斑爸点出了些很关键的问题。
让我们一起探讨。

确实没有必要很早训练孩子的理性思维能力......可是,且慢,斑斑爸能说一说,“理性思维能力”具体是指什么吗?
如果不好说的话,举两三个具体的例子,也行。
大申看这些经典的电影的时候,是8周岁。
倒退一年的时间....就是大申还差几个月到7周岁的时候.....申爸提的那些经典电影中的许多,即便给大申,大申也不看。
短短一年之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另外,斑斑爸能说一说,申爸提到的那些经典电影,和斑斑看的《孙悟空大闹天宫》、《葫芦娃》的区别在哪里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0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9 23:54 , Processed in 0.077990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