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大申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 又到一年入学时:前瞻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思维发展(五岁以下孩子家长慎入)

[复制链接]
921#
 楼主| 发表于 2015-9-8 08:33:28 | 只看该作者
不!——本子
话说,申爸不断地调整,调整引导大申的方法。
一直不成功。
这个寒假呢,申爸终于又想出了一套方法,着手执行。

申爸希望大申把自己的语文的课文吃透。具体怎么个吃透法,以后再说。
2月16日,开学前一天的晚上。
明天就开学了。
申爸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日课》日记本,高声对忙忙叨叨乱跑的大申叫:“大申,过来!”
大申跑过来,小鼻子呼扇着:“干什么?”
“书包都装好了吗?”
“装好了。”大申不耐烦地回答。
“都装好了?语文数学书,本子,都装好了,没有落下的?”寒假里,大申的东西丢得四处都是。真的“装好了”,没落下东西,申爸有点不相信。
“哎呀,我跟你说,都装好了。本子还没发呢!”
申爸想起来,他们学校要统一发本子的。就说:“昨天报到,没发本子?”
“没发!”大申干脆地说。
“这学期还发不发本子了?”申爸问。
“那你得去问马老师,我怎么知道?反正昨天没发。”略微停顿了一下,大申补充道:“应该发吧。记事上又没写。”
大申的意思是,要是学校不统一发本子了,要自己准备本子,那记事上得记下来,让家长准备本子。现在,记事上没写,那就应该像以前一样,发本子。
四年级的孩子,早就能够推理了。
这样的事情,要是发生在一年级,大申会说:“不知道。”
要是你再问,昨天发没发,大申会很稚拙地告诉你:“没发”。
你问他,明天就开学了,你还没有本子,那怎么办?他会稚拙地一直跟你说:“昨天没发本子。”
就这个,没有了。
等到了二年级,不一样了。要是遇到同样的事情,孩子会跟你说:“那....你发个短信,问问马老师,明天发不发本子?”
在三年级的某一个时刻之后,孩子忽然获得了某种能力,他会像现在这样回答你了。这样的回答,背后隐含着一套非常复杂的事实和思维过程:
1、我不知道明天发不发本子;
2、从入学到现在,每个学期,开学的时候,都是发本子的;
3、但这不保证这个学期,也会像以前一样,发本子;
4、上课了,没有本子是很要命的事情。没地方做练习,写作业。所以,明天发不发本子,很重要;
5、要是不发本子,就得让家长准备本子;
6、所有要家长做的事情,马老师都会让孩子们写在记事上;
7、昨天没发本子;
8、马老师的记事上,也没写要家长准备本子;
9、那明天就一定会发本子!
不用问,就知道。

从一年级只知道当下的事实,到二年级能够提出不管合适不合适的直接的解决方案,再到三年级能够根据事实,推理出结论,并且相信自己的结论,孩子走完了思维的自然发展的三年的旅程。
能够推理出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事实,是很重要的一个转折。这个转折,发生在小学三年级。
可是,孩子的这种推理,不过是下意识地一种神经活动,距离能够把自己的推理过程想清楚,那还远着呢。
孩子只是本能地掌握了这个过程。他自己主动地认识这个过程,路还长着呢。
在人类史上,从一开始,到认识自己的思维的过程,用了几万年的时间,一直到亚里士多德,才认识到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这个想的过程到底是怎样的。
亚里士多德把人类的这套知识,叫做“逻辑的”。
这种初步的“逻辑的”知识,是语文课的一部分内容。在高中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2#
 楼主| 发表于 2015-9-8 08:33:53 | 只看该作者
316616466 发表于 2014-2-24 11:59
第五件事:训练孩子习惯用眼睛看着对方的眼睛,这件事上孩子有进步。昨天在图书馆他借书时非要借4本,人家说不行规定就是只能借两本,然后他就凶巴巴的吼图书管理员,没讲礼貌。时候我问他的当时的想法时,他还眼巴巴的望着我,一副可怜悔恨的目光,搞得我都没好意思使劲批评他。 ...



哈哈,看来,这也有副作用啊。

内什么,申爸一直都在看着爸爸妈妈们的问题呢。
看下来的结果就是:都没问题。

麻麻们就是爱纠结,芝麻蒜皮的,纠结个没完。很多“问题”,其实,发了贴,写了,也就没有了。其实呢,麻麻们不过是想寻求些安慰罢了。在这一点上,楠楠妈做的就特好:怡妈纠结了,楠楠妈抱抱。抱抱也就好了。
麻麻们相互打打气儿,挺好。赞!
纠结是麻麻们的专利,哪个都会的。这个纠结了,那个抱抱;等那个纠结了,旁边的麻麻再抱抱....就都好了。

孩子呢,听是王道。不管怎么听,听就好了。听的过程中,遇到点儿小问题,不要紧的。孩子得听好几年呢,这才刚开始,麻麻就纠结孩子没有像想象中那样,喜欢听,伴随听,给什么听什么......这么要求这么想,是不合理的。听上一年半载,你想要的,就什么都有了。
时间,确实是一个非常决定的因素。

用一个长长长长的故事,可以引导孩子进入伴随聆听的状态。这个记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5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9 23:57 , Processed in 0.071968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