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大申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 又到一年入学时:前瞻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思维发展(五岁以下孩子家长慎入)

[复制链接]
851#
 楼主| 发表于 2015-7-23 17:38:09 | 只看该作者
anqing8859 :
你好,申爸,一直在跟着读,什么事都不愿做了。现在介绍一下我女儿的阅读情况,我女儿今年6.5岁,一年级,从 ...


六岁半正是好时候,趁着寒假,多让孩子聆听,引导伴随聆听的习惯。
选《历史五千年》吧,先听中国历史,再听世界历史。等听完了,看情况再决定接着听什么。

三国演义不到七岁的孩子,尽量不听,除非家长特别喜欢。这个小说很重要,将来孩子能自主阅读了,可以让孩子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2#
 楼主| 发表于 2015-7-23 17:39:34 | 只看该作者
爱无言 :
申爸,我觉得这个事吧,孩子小的时候做这样的语文题错很多得低分其实都没关系,只要孩子别因此就觉得自己语文成绩差而自卑。保持着自己的想法,到了高中,来钻研这种题目怎么对付,会对付的很好的。



呵呵,美言妈,此言差矣。“孩子小的时候做这样的语文题错很多得低分其实都没关系”,不是的。不是没有关系,关系就在于,孩子如果得很多低分,很长时间,他肯定会“觉得自己语文成绩差而自卑”的。长时间地觉得己不如人,自卑它就是这么产生的啊!

说得很多低分而不觉得自己因为成绩差而自卑,这是小孩子的家长的一厢情愿。
这种事情是不可能的。

家长们在孩子入小学之后,可以考虑的,就是如何能够让孩子在很长时间都能够得高分,而不伤害其他方面的成长,比如创造力,比如情商的培养,比如其他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其实呢,这个考高分,不但不会阻碍上面那些东西,反而对那些东西大有助益。

如果被逼得绝望了,很多人会想:这个学,还上它做甚?
呵呵,这也不对。如果不上学,会产生更大的问题。
很多人都知道丁书苗。这是个著名的女人。
这个人,智力肯定不差,但是,她缺少学校教育。智力不差独缺少学校教育,这样的人,发展到极品,会这么样呢?
这里有生动的展示。

http://business.sohu.com/20130924/n387158192.shtml

上学和不上学,有质的区别。
而上学呢?上学,遇到的又是大家诟病的这些问题。
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
这些问题,不难解决。要不,就不会有泓泓妈说的那些牛孩儿了。

解决之道,在于你作为家长,得去看,孩子真正面对什么情况,孩子做的真正是些什么题,学的到底是些什么。
也就是说,搞真的问题,而不是人云亦云、道听途说、想当然的那些东西。
那些东西害死人。害死的人真的成堆。

[发帖际遇]: 大申爸 乐于助人,积极发帖,得到新儿教奖励 4 威望。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3#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3:25:35 | 只看该作者
考试啦,考试啦!
考试时莫要看别人的答案,自己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4#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4:17:29 | 只看该作者
已经有五位爸爸妈妈参加“考试”啦!
欢迎更多爸爸妈妈前来体验。

内什么,话说,申爸从前,有一个巨牛的大老板。他呢,一上任,就把公司总部坐在办公室的那些高高在上的高官们,一股脑全都轰到各个省份去拜见客户。
说是了解市场,体验一线工作。

这下子,怨声载道:“拿我们当小孩儿耍吗?我们不是刚入道的小销售。”“我这里看的是全国的市场,还了解个什么市场?”“我忙得天天加班,还要抽三天去干那些没用的,还让不让人活了?”“我又不背销售指标,就那么走马观花地看看,有什么用?劳民伤财!”
不过,木法子,不愿意去,也还得去。谁让他是老大呢。
不过,一圈儿跑回来了,每个人都兴奋得了不得:“哦,我一直以为新疆是第三世界,没想到,新疆有那么大的潜力。”“你告诉他们行政,没事别老发那些烂表。下边忙得都不行了,还得填那些东西。填回来也没用,垃圾。”“不跑不知道。一跑,真的眼界大开。这三天确实值。”

其实呢,他们是有了体验了。

你的孩子在做题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你作为家长,高高在上,确实了解全局,可是,缺少体验。这是不行的。


考试啦!考试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5#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4:18:29 | 只看该作者
已经有九位爸爸妈妈参加过“考试”啦!

欢迎更多的爸爸妈妈前来体验。
更欢迎体验过的爸爸妈妈谈谈做题时的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6#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4:19:37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申爸公布标准答案。
请爸爸妈妈们留意。最后一题,你看标准答案的时候,这么看:你仔细反复阅读标准答案,然后,参照后附的原文,体会一下标准答案说得是否中肯、在理。
这个做完了,再回头看看自己的答案,体会一下,自己的答案和标准答案比较起来,哪一个更加中肯?想想为什么?

重点是:关注点不放在“我做得是不是对”上面;把关注点放在对文章主旨的体会与理解上面。通过标准答案的辅助,发现自己做题时忽略的细节,让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更加靠近其主旨。

To:后来的爸爸妈妈

这个游戏长期有效。随时可以体验。后来的爸爸妈妈要参与,不要先看答案,去3849#直接做题即可。


标准答案:
1、(1)D  dūn 土墩  (2)穴  5 宽  
2、(略)
3、(1)A;(2)C;(3)D
4、(1)狐狸的“笑”是自以为“高明”,是得意的笑;(2)猴子的笑是讥笑,讥笑狐狸自食其果,“聪明反被聪明误”
5、(3)
6、(3)
7、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与像狐狸那样过河拆桥、狡猾自私的人交朋友;搞阴谋诡计的人是没有好的下场的。

狐狸与猴子

河中央有一个土墩,土墩上长着一株桃树,树上结满了大桃子。
狐狸想吃桃子,可是过不了河。
猴子想吃桃子,可是也过不了河。
狐狸便和猴子商量,一同想办法架桥过去,摘下桃子各分一半。
狐狸和猴子一同花了很大力气,扛来一根木头,从这边架到河中央的土墩上,成了一座独木桥。这座桥太窄了,它们不能同时过去,只能过去一个,再过一个。
“让我先过去,你再过去吧!”狐狸对猴子说。
狐狸先过去了。狐狸想独自吃桃子,便故意把木头推到河里去。
“猴子,请你回去吧!”狐狸哈哈大笑了起来,说:“你没有口福吃桃子。”
猴子非常生气,可是它马上也笑了起来说:“哈哈!你能够吃到桃子,但是你永远回不来啦!”
狐狸听了非常着急,没有办法,只好苦苦哀求猴子说:“猴子大哥,我们是好朋友,请你替我想个办法让我回去吧!”
猴子一句话也不说,独自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7#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4:51:25 | 只看该作者

欢迎爸爸妈妈就标准答案的使用,继续发表评论和感想。
[发帖际遇]: 大申爸 捡到钱包找不到失主,花了 3 金币寻人,是不是你掉的,快回帖看看。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8#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4:52:12 | 只看该作者
yuximin :
我觉得不妥,一是交朋友时怎么知道对方是怎么的人?二是真诚的朋友就不能感化自私的人吗?这样的标准答案对 ...



呵呵,申爸在公布答案的时候,特意用了一个词:“标准答案”。
好像没有几位爸爸妈妈感觉有什么不妥。

你去看,任何的正规的考试,它的答案的标题是怎么写的?
从来没有答案上写着“标准答案”这四个字。它们写的都是“参考答案”。
不信,你去看。

高考的时候,每个阅卷点,都设有一个专家组。他们是干什么的?就是在考生的考卷中,出现了和“参考答案”完全不同,阅卷老师自己又咬不准的时候,提交给他们来评判的。他们都是这个学科里高水平的老师。

这个“标准答案”这个词儿,是怎么出来的?这个不伦不类的词,用得如此广泛,如此自然,又暗示了些什么呢?

[发帖际遇]: 大申爸 发帖时遇到新儿教富豪榜神秘人物关注,获得 2 金币,哇。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9#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4:53:05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有32个孩子的答案啦。赞。
申爸把孩子们的答案整理到一起,按照年龄从小到大排好序,便于爸爸妈妈们分析。

泓泓(2岁8个月)
妈妈讲完故事,小朋友听得很高兴
妈妈: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小朋友一脸茫然(情理之中,他都不懂啥叫“道理”)
妈妈:那狐狸哪里做得不对?
小朋友:它不该扔了那木头

墩(3岁6个月)
给他讲了狐狸和猴子的故事,然后问,你说故事讲的什么呀,他复述了一下大概内容,鉴于孩子理解能力,问他故事讲了什么道理,他肯定不明白,想来想去只好问:
那你觉得狐狸怎么样?他说:狐狸不让猴子吃桃子,我不喜欢他。
我又问,那猴子呢,他说:猴子爱生气,我也不喜欢他,我喜欢不生气的猴子。

川川(3岁10个月)
昨晚把狐狸和猴子当睡前故事讲了,讲到狐狸自己过河但把桥拆了还笑猴子吃不到桃子时,大儿子反应激烈,说打死他(狐狸),拿大棍子打他,还说把狐狸烧了,(,大儿子爱憎分明,攻击性太强),然后我说到狐狸求猴子把桥弄好再一起吃桃子的时候我问猴子会怎么办?他就在那里想半天,我猜要是他是猴子的话准再上当,因为他还念着眼前的桃子,对猴子头也不回走了很意外,我问从这个故事里学到什么,他说什么也没学到,乐的我笑死了,我问你觉得狐狸做的对不对?他说狐狸做的不对,他把桥拆了就是做错了。

轩轩(4岁8个月)
昨天我也跟轩轩讲了这个故事。
讲完后我问轩:你喜欢狐狸吗?
轩轩:不喜欢。
我:为什么?
轩轩:因为它想把苹果全部吃掉(我讲的岛上是苹果树)
我:你觉得它这样想不对?
轩轩:是的。
我:为什么?
轩轩:因为这样猴子就没有吃的了。
我:过河之前,狐狸和猴子是怎么约定的?(忍不住要提示)
轩轩:他们约定一人一半。狐狸没有遵守他们的约定,他这样不对。
我:那你喜欢猴子吗?
轩轩:喜欢。
我:为什么?
轩轩:因为它很善良。
我:为什么说它很善良?
轩轩:因为它没有想要把苹果全部吃掉。(讲故事的时候我可没有这样说,他想当然这样认为了。)
我:那你觉得狐狸善良吗?
轩轩:不善良。狐狸很狡猾。(不知道什么时候学会了“狡猾”这个词)
我:为什么说狐狸狡猾呢?
轩轩:因为它想把苹果全部吃掉呀。
我:狐狸不遵守约定,结果怎样了?
轩轩:结果猴子没有苹果吃了。
我:那狐狸呢?
轩轩:它吃了所有的苹果。(汗,只看到眼前的)
我:当天黑以后,小朋友都会怎么样?(又忍不住提示了)
轩轩:回家!
我:那狐狸会怎样?
轩轩:狐狸不能回家了。

昊鹏(4岁9个月)
昊,四岁七个月。今天晚上我用积木和小动物玩具也做了情景式讲敌事,讲了狐狸与猴孑的故事,昊听的可认真了,讲完一遍要求再讲一遍,当我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人家一脸茫然。我换了个问法,猴子和狐狸谁不乖呀?他马上说,狐狸不乖!它把桥推水里了,小猴子气哭了。我再问,你喜欢谁呀?就不答了,还要求再讲一遍!

卓卓(4岁9个月)
大:这故事有没有人做得不对?
小:有,狐狸。
大:哪狐狸应该怎样做?
小:狐狸应该说对不起。
大:这故事里讲了个道理,你想想是什么道理。
小:狐狸很坏。

宽宽(4岁9个月)
讲到狐狸求猴子搭桥接他回去的时候,宽说,猴子做不到。我说因为桥两个人才能搭?宽说是的。
讲到狐狸该不该这么把桥弄断,宽说不该,桃子很多。
问如果你是猴子你要不要接狐狸回来?说不接,说狐狸骗猴子,说要是狐狸把猴子吃了呢。

宝(4岁11个月)
早上讲狐狸和猴子的故事,说到猴子后来也哈哈笑,我停下来问:猴子为什么笑,
宝答:因为狐狸也回不来了。
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宝答:不能不考虑别人。
我:谁不考虑别人?
宝:狐狸。狐狸自己吃到桃子,不考虑猴子了,他把木头踢到水里,不让猴子过来吃。
我:结果……
宝:结果他自己也回不去了。而猴子如果看到有别的桃树,他还可以安全地去吃。
我:你觉得狐狸聪明吗?
宝:不聪明。
我:嗯,狐狸自以为很聪明,最后反倒……
宝:把自己害了。
我:这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一起搭桥,一起分享桃子,多好呀。

子馨(4岁11个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我不知道。”“那你觉得他俩做得怎么样?”“一开始俩人都好,后来狐狸坏,猴子好。”“如果你是猴子,狐狸这样做,你怎么办?”“我就不吃了呗,我就走了,不理他。”

米米(5岁)
回家后,给米米念了申爸的故事。
念完后,米米问:就这样没有了?
爸爸:没有了,你感觉这个故事说了什么道理?
米米:狐狸太笨了。
爸爸:还有什么吗?
米米:没了。

小幸福(5岁2个月)
故事在两天的时间里我给讲了两次。
第一次讲完后我还没说话,孩子问“然后呢?狐狸怎么回去?”“你觉得呢?”“坐船回去。”“哪里来的船?”不理我啦。
第二次再讲,说听过了,问得到什么道理。“不知道。”“狐狸好不好?”“不好,他不能把桥拆了,自己吃桃子。它可以摘了装塑料袋里面,回来跟猴子分享。”(闺女,还塑料袋,不环保哈)“猴子呢?”又不理我啦。

齐齐(5岁4个月)
我家齐齐听完狐狸和猴子的故事;
“宝贝你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齐齐停顿了一下说“不能骗人。”
“故事里的谁骗人了?”
“狐狸,本来说好,一起吃的,他又不让猴子吃了。”

BB(5岁4个月)
我家原话是这样的:狐狸不该那么做。
我问:那么做是什么。
孩子边笑边说:它不该把木桥推到下面去,它自己也回不来了。
我问:还有么?
孩子:狐狸很狡猾。
我问:对猴子有什么看法没?
孩子:猴子虽然没吃到桃子,不过能安全回家。

心心(5岁8个月)
问心心:“宝贝,你明白什么道理?”
心心说:“不能欺骗别人,欺骗别人等于欺骗(害了)自己,把木头扔到河里,自己也回不了家。”
我说:“那猴子呢?”
心心说:“回家呗,回家买桃子吃!或者划船过去摘桃子呗。”

瑶瑶(5岁9个月)
瑶听这个故事就带感情色彩了。因为喜欢孙猴子,所以就喜欢所有的猴子。听完这个故事,她第一句话就说狐狸应该让一下猴子嘛,然后就跑开了。我在后面追问一句,那你喜欢谁?她说我喜欢猴子。
按照学父的建议,我把这个故事角色置换又讲了一遍。结果让我哭笑不得,瑶还是极度偏向猴子。说,猴子没有桥也可以过河的呀,他可以爬到树上跳到河对岸的树上去的呀。我提示她说,你没有觉得猴子做得不对吗?她说没有,狐狸本来就不吃桃子的呀,它不是吃肉的吗?

怡(6岁)
狐狸和猴子的故事,我晚上给怡读了,问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她说,如果人家想吃桃子,总会找得到的 。她说,狐狸不应该把桥推倒,虽然猴子过不来,可是他可以去别的地方吃桃子,可是狐狸自己也回不去了。   

小猪(6岁3个月)
讲了故事,问小猪:故事说了什么?小猪说:猴子太坏了。我:啊?!小猪笑了,接着说:是狐狸先拆桥做错了。再问,都说没了。

涂鸦宝(6岁3个月)
今天早上一起来他就告诉我说“爸爸我看完《亮剑》第一章了喔”,我问他我夹在书里的一个故事你看了没?你说说故事讲的是什么道理?
回答:还没看。是不是过河拆桥?
我问:你都还没看,怎么知道是过河拆桥?
答:我看了标题。(纳闷:不是用“过河拆桥”做的标题啊~)
问:那你看一看内容告诉我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过一会,看完了,说“喔我知道了。。。”然后整个的复述了一下故事的内容。
我问:故事内容我知道了,我问的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是不是交朋友的道理?
我问:还有呢?
答:自私的道理?

我又问:那之前你说过河拆桥什么意思啰?是告诉我们要过河拆桥还是不要过河拆桥?
答:不要过河拆桥。
问:什么事情都是有前提的嘛,你说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对什么人不要过河拆桥啰?
答:如果对坏人可以过河拆桥,也没什么问题。

大米(6岁4个月)
米妈:今天妈妈要讲一个有关于狐狸与猴子的故事。你觉得他们俩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米:会打仗。
顿了顿,米继续:狐狸肚子饿了,他想去吃猴子。然后他没抓到猴子,然后他想他还是去摘点葡萄吧!他看到在很高的树上,然后他就想应该很咸,还是去抓猴子吧!
米妈:好,这是你的故事。今天妈妈来讲一个猴子与狐狸的故事。河中央有一个土墩,土墩上长着一株桃树,树上结满了大桃子。
(米妈开始讲,一边讲把鞋柜上的两个盒子拉开,当中的空档便成为河,摆上一个小药盒变成土墩。)
你觉得讲到这儿会发生什么故事?
米:猴子和狐狸要去抢桃子。
米妈:你注意没,这个桃树在哪里?
米:在土地上。
米妈矫正:在土墩上。土墩在哪里?
米:在河中央。
米妈:这个是关键点。狐狸想吃桃子,可是他过不了河;猴子也想吃桃子,可是也——
米:过不了河。
米妈:所以他们俩一开始挺好的,说我们俩商量商量吧!既然咱们俩都想吃桃子,可咱们俩又都过不了河,那团结力量大,咱们来商量着相办法吧!过河要有什么东西呢?
米:船。
米妈:或者呢——桥!搭个桥!咱们一起搭个桥。过河之后,咱们把河中央的土墩上的桃树上的桃子——
米:每人一半。
米妈:对,这样才公平嘛!于是他们俩达成协议,开始工作。他们俩扛了一根——
米:木棍。
米妈:木头,光木棍不行吧!他们把河的这边架到土墩上。
(米妈和大米找了一根大米玩的粗吸管当成桥,架在了鞋柜上的盒子岸和药盒子土墩上)
狐狸和猴子都要过河了。因为这座桥很窄,只能一个一个通过。于是狐狸对猴子说你让我先过去,你再过!
猴子很善良,他就同意了。
(大米把一个小魔方当成狐狸过了吸管桥)
米妈:狐狸到了河中央,你知道他想到了什么?
米:先把桃子摘掉。
米妈:那猴子还是要过桥来啊,于是狐狸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米:他把那里移掉!(米指着吸管桥)
米妈:狐狸对着猴子哈哈哈哈——
米:但是他又回不来了!
米妈:猴子非常生气,你这个人太——
米:太不好了!
米妈:你太没有信用了!
米兴奋地抢话:反正他又过不来了(米吐舌头)!
米妈:狐狸只能说猴子大哥,快救我吧!我们是好朋友呐!你应该帮助我!你说猴子会怎样?
米摇头,喝着奶唔了一声。
米妈:猴子理都没理他,就走了。通过这个猴子与狐狸的故事——
米:你再讲一遍!
米妈:讲完啦!你觉得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从中学到了什么?
米:你不能自己一个人想着吃,然后就过不来了。
米爸插嘴:不能损人又不利己。
米妈:你觉得狐狸这个人怎么样?
米:很狡猾。
米妈:你觉得猴子这个人呢?
米:很善良。

楠楠(6岁7个月)
我儿子的回答是不能欺负人,会有恶报。

明明(6岁10个月)
我儿子说“要诚实”。他们这几天学校里有组织讲诚实小故事。
我接着问哪里和诚实相关,人家不理我了

天天宝(7岁)
他说告诉我们不能太贪心。我追问再呢?他说有好东西要和小朋友分享。

宣宇(7岁)
昨天孩子考完试了,晚上我给他讲狐狸和猴子的故事,讲完我问他,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宣宇答:“不能只想着自己的利益。”

帆帆(7岁7个月)
我问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他说告诉了我们这么一个道理:人不能忘恩负义,不然就是自讨苦吃。我进一步问他为什么是忘恩负义呢?他说,因为猴子帮助狐狸架起了桥,但是狐狸过去后就把桥撤了,让猴子过不去,这就是把猴子的恩情忘记了,所以叫做忘恩负义,最

后狐狸回不来了,这就是自讨苦吃。

骆骆(7岁8个月)
骆的回答是: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我说,针对这个故事,回答完整一些。骆说,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不能光顾自己,要是别人生气了,就会不理你。我又引导:不能象狐狸那样…骆答:自私。最后骆的“最完整”答案是: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不能象狐狸那样自私,好朋友要团结。我又问:想不想知道别的孩子怎么回答的?骆说讲啊!“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能做象狐狸那样过河拆桥的事。”骆说你把故事再读一遍,听完,说:“这真是过河拆桥啊,过河拆桥是不是成语啊?”我问原来知不知道这成语,他说不知道。

牛牛(7岁11个月)
不能像狐狸那样好东西只顾着自己吃,自己玩。
狐狸把桥毁了,结果自己也回不去,自作自受。

文文(9岁)
给文文讲完故事,问其明白什么?
文文答:“狐狸自作自受!”

纹宇(9岁)
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啊,
孩:不能贪图享受(有点不乐意回答)
妈:还有呢
孩:不能自私(忙自己的去了
我感觉,孩对于这样的故事有代入感,以为在说她呢,其实平时我不怎么说教啊!

美言(9岁)
申爸,我给给我闺女读完那个故事。我闺女一听就说为什么这些故事里都要把狐狸说的那么坏?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也是狐狸坏,说她们班里好多同学都很喜欢狐狸的。后来自己又得出了答案,说可能主要是狐狸聪明,会想东西。我就问她,那你觉得呢,聪明的人就坏吗?她说不是啊,我就很聪明啊,我可不坏。又继续想刚才那个问题,“猴子也挺聪明的!为啥不让猴子坏?”   “这故事就是想让人不要光想着自己呗,要想多点。有好东西一起分享啊,那么多桃子,狐狸干嘛不让猴子也吃点?”
后来我和她说这是个成语故事,就是过河拆桥。我问她知道过河拆桥的意思了吧。她说知道了,我让她具体说说啥意思,她说知道,但不知道咋说。我就没逼问孩子了,给她用我的话讲了一遍。
我发觉我闺女对评价人的不会多少词汇,除了好和坏,其余的就说不出来更多的。她不会说狐狸自私贪婪眼光短浅,只会说坏。英语词就变成mean。这么大的年龄,我倒觉得这方面的词汇懂的,自己亲身体验地才能说出来,孩子对人性的复杂方面没有体验的,也不懂的。自然听的懂那些词,但输出时是不会用的。她明显不喜欢中国古代故事里对狐狸的形象有一个偏见,她会觉得这让那些喜欢狐狸的人怎么面对啊。

清清(9岁6个月)
猴子聪明狐狸笨,我喜欢猴子。
为什么?
因为猴子知道其他地方也有桃子,狐狸回不来,它能吃到更多的桃子。
狐狸自私,因为两人说好了(要平分桃子),可是狐狸想要独享,结果狐狸吃到的桃子少。
如果桃园很大呢?
再大也只有一个桃园的桃子,可猴子知道还有很多桃园。
那你觉得猴子和狐狸之间的朋友关系呢?
不知道。真麻烦。
走了,自己看书去了。

大申(9岁7个月)
不能过河拆桥。

小安全岛(12岁)
我是拉着小子在申爸的这个帖子里看的这个故事。
小子看完后我问:“你从这个故事里看到了些什么?"
小子甩出两句话:”狐狸想吃独食,猴子太容易受骗上当了“
“那狐狸想吃独食,最后也得到了惩罚,猴子不再帮他,他回不来了”我说
小子又甩出一句话:“你以为狐狸想不到向别人求救啊!”
“那你能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吗?”我再问。“过河拆桥啰”
他们是朋友(本来想说他们是朋友,狐狸这样做合适吗?)
小子没等我说完就接话了:“谁说他们是朋友,只不过狐狸想要猴子想办法帮他时,狐狸才说的他们是好朋友
而已。”
一看,果然是这样。


欢迎爸爸妈妈们继续回馈自己孩子的答案。
特别欢迎3岁、8岁还有9岁以上的孩子参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0#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4:55:21 | 只看该作者
语文这样东西和数学这件事情(一)
还没有参加考试的爸爸妈妈,去考试哈。你不考试,下面的东西,你很难懂。你考了试,下面的东西,你很难不懂。
理解语文为什么,数学为什么,需要的不是观念,不是强大的思维能力,是体验。

嗯....这个那个,回到原初的问题上去:为什么要小孩子都要学习数学,都要学习语文,而不是别的什么课程。
原因就在于,这两门课程.....很可能只有这两门课程......是建构人们的智力,同时锻炼人们运用智力的有效手段。
它们是为了培养创造力而存在的。
这个.....那道呆板的《猴子和狐狸》,和最灵活的创造力,离得太远了吧?
不远。那话是怎么说来的:真理和谬误只有一步之遥。那呆板的阅读题和最灵活的创造力之间的距离,一步都不到,只有半步之遥。

前天,申爸陪大申复习语文,要考试了。
复习完古文和翻译,大申忽然评价说:“我发现古文几个字,就说清楚了。现代文啰嗦。”
申爸马上接茬说:“你的意思是不是说,古文简洁,很少的几个字儿,就把事情说得清清楚楚;现代文啰嗦,一大堆字,事情反倒说得胡里八涂?”
大申很兴奋:“是,我就是这个意思。我想读古文。”
申爸大悦,欲擒故纵曰:“古文很那嗷,不看注释,读不懂。”
大申:“我就是要带注释的书。”
申爸:“好,我给你找一本古文书,等放假了看,行吗?”
大申很热切地表示希望快点儿放假。

大申去做练习了,申爸到书架上去翻,希望翻到那本《庄子译注》。翻到最后也没翻到,倒是顺便发现了好几本高中和初中的语文书。语文书上不是有古文么,也有详细的注释,倒可以给大申读。
那是很久以前的老版的语文书。那个时候,经济真落后啊,物质匮乏。语文书里面的纸,都是那种像马粪纸似得,皱皱巴巴的,有些页上,还有褶皱条条,字儿印上去,在褶皱的地方被切开了一条白线。
申爸看了一眼版权页:1993年印刷。很古老的东西了。
1993年,当是申爸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那时候,申爸自己挣钱了,尽管挣得不多,可毕竟比上大学的时候“有钱了”,所以,逛书店的时候,掏腰包,买了一些自己老早想买而没钱买的书。
这些语文课本就是其中之一。
二十多年了,每一次申爸从书架上翻到这课本,都有一丝小小的诧异,然后,把课本抽出来,翻看一会儿。
申爸一直很奇怪:自己对这语文课本,为什么这么感兴趣。
以前想过这个问题,可是,找到的原因,申爸自己都觉得很牵强。因为这个问题琢磨起来,没什么用,也就是随便想想,没想出真正的原因,也就放下了。

昨天晚上,申爸躺在床上,翻看这些课本:因为要给大申看了,申爸自己先翻翻,看看这文怎么样。
哎呀,这个东西,真的是好东西呢。
申爸随手一翻,正好翻到了周立波的《分马》。这篇文是从他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里边儿节选出来的。
哎呀,写得好,真好。

 分马

  周立波

  院子当中摆着一张长方桌子,郭全海用小烟袋锅子敲着桌子说:“别吵吵,分马了。小户一家能摊一头顶用的牲口,领马领牛,听各人的便。人分等,排号;牛马分等,不排号。记住自己的等级、号数,听到叫号就去挑。一等牛马拴在院子西头老榆树底下。”
  人们涌上来,围住桌子,好几个人叫道:“都知道了。就动手分吧。”
  郭全海爬到桌子上,高声叫道:“别着忙,还得说两句。咱们分了衣裳,又分牛马,倒是谁整的呀?”
  无数声音说:“共产党领导的。”
  郭全海添着说:“牲口牵回去,见天拉车,拉磨,种地,打柴,要想想牲口是从哪来的;分了东西可不能忘本。”
  许多声音回答道:“那哪能呢?”
  郭全海说:“现在分吧。”说罢,跳下地来。
  栽花先生提着石板,叫第一号。第一号是赵大嫂子。她站在人身后,摇摇左手说:“咱家没有男劳力,白搭牲口;省下给人力足的人家好。”老初和老孙头都劝她要一头,可是她说啥也不要。
  第二名是郭全海。郭全海对自己的事总是随随便便的,常常觉得这个好,那个也不赖。老孙头要他牵那匹青骒马,他就牵出来,拴在小学校的窗台旁的一根柱子上,回来再看别人分。
  听到喊老初的时候,他早站在牛群的旁边。他早就想要一头牤子,寻思着今年粮食不够,牤子劲大,晚上省喂,不喂料也行,不像骡马,不喂豆饼和高粱就得掉膘。又寻思着,使牛翻地,就是不快,——过年再说吧。他牵着一头毛色像黑缎子似的黑牤牛,往回走了。
  老田头走到老孙头跟前,问道:“你要哪匹马?”
  “还没定弦。”
  其实老孙头早相中了拴在老榆树底下的右眼像玻璃似的栗色小儿马。听到叫他的名字,他大步流星地迈过去牵上。
  张景瑞叫道:“瞅老孙头挑匹瞎马。”
  老孙头翻身骑在儿马的光背上。小马从来没有人骑过,在场子里乱跑,老孙头揪着它的剪得齐齐整整的鬃毛,一面回答道:“瞎马?这叫玉石眼,是最好的马,屯子里的头号贷色,多咱也不能瞎呀。”
  小猪馆叫道:“老爷子加小心,别光顾说话,——看掉下来把屁股摔两半!”
  老孙头说:“没啥,我老孙头赶了29年大车,还怕这小马崽子?哪一号烈马我没有骑过?多咱看见我老孙头摔过交呀?”
  小儿马狂蹦乱跳,两个后蹄一股劲地往后踢,把地上的雪踢得老高。老孙头不再说话,两只手使劲揪着鬃毛,吓得脸像窗户纸似的煞白。马绕着场子奔跑,几十个人也堵它不住,到底把老孙头扔下地来。它冲出人群,一溜烟似地跑了。郭全海慌忙从柱子上解下青骒马,翻身骑上,撵玉石眼去了。这儿老孙头摔倒在地上,半晌起不来。调皮的人们围上来,七嘴八舌打趣他。
  “怎么下来了?地上比马上舒坦?”
  “这屯子还是数老孙头能干,又会赶车,又会骑马,摔交也摔得漂亮,啪嗒一响掉下地来,又响亮又干脆!”
  几个人跑去扶起他来,替他拍掉沾在衣上的干雪,问他哪块摔痛了。老孙头站立起来,嘴里嘀咕着:“这小家伙,回头非揍它不可!哎哟,这儿,给我揉揉。这小家伙,……哎哟,你再揉揉。”
  郭全海把玉石眼追了回来,人马都气喘呼呼。老孙头跑到柴垛子边,抽根棒子,撵上儿马,一手牵着它的嚼子,一手抡起木棒,棒子落到半空,却扔在地上,他舍不得打。
  继续分马。各家都分了称心的牲口。白大嫂子,张景瑞的后娘,都分到相中的硬实马。老田头夫妇牵了一匹膘肥腿壮的沙栗儿马,十分满意。李大个子不在家,刘德山媳妇代他挑了一匹灰不溜的白骟马,拴到他的马圈里。
  李毛驴转变以后,勤勤恳恳,大伙把他的名字也排上了,叫号叫到他的时候,他不要马,也不要牛。栽花先生问他道;“倒是要啥哩?”
  李毛驴说:“我要我原来的那两头毛驴。”
  “那你牵上吧。”
  李毛驴牵着自己的毛驴慢慢地走回家去。后面一群人跟着,议论着:“这真是物还原主。”“早先李毛驴光剩个名,如今又真有毛驴了。”
  李毛驴又悲又喜。被杜善人牵去的毛驴又回来了,这使他欢喜;但因这毛驴,他想起了夭折的孩子,走道的媳妇,心里涌起了悲哀。后面一个人好像知道他心事似的,跟他说道:“李毛驴,牲口牵回来,这下可有盼头了。好好干一年,续一房媳妇,不又安上家了吗?”
  三百来户都欢天喜地。只有老王太太跟她俩小子没有挑到好牲口,牵了一匹热毛子马。这号马,十冬腊月天,一身毛裉得一干二净,冷得直哆嗦,出不去门。夏天倒长毛,趟地热呼呼地直流汗。她牵着热毛子马,脑瓜耷拉着,见人就叹命不好。
  郭全海看到老王太太灰溜溜的样子,走拢来问道:“怎么的了?这马不好?”
  “ 热毛子马。”
  郭全海随即对她说:“我跟你换换。瞅瞅拴在窗台边的那匹青骒马,中意不中意?”
  老王太太瞅了那马一眼,摇摇头说:“肚子里有崽子,这样大冷天,生下来也难伺候,开春还不能干活。”
  郭全海招呼着一些积极分子,到草垛子跟前阳光底下,商量老王太太的事。郭全海蹲在地上,用烟袋锅子划着地上的松雪。对大伙说:“萧队长说过:“先进的要带落后的。咱们算先迈一步,老王太太拉后一点点,咱们得带着她走。新近她又立了功,——要不是她,韩老五还抓不回来呢。要不抠出这个大祸根,咱们分了牲口,也别想过安稳日子。”
  老孙头点头说:“嗯哪,怕他报仇。”
  郭全海又说:“如今她分了热毛子马不高兴,我那青骒马跟她串换,她又不中意,大伙说怎么办?”
  老孙头跟着说:“大伙说怎么办?”
  老初说:“她要牛,我把黑牤子给她。”
  白大嫂子想起白玉山叮咛她的话,凡事都要做模范,就说:“咱领一匹青骒子,她要是想要,咱也乐意换。”
  张景瑞的后娘想起张景祥参军了,张景瑞是治安委员,自私落后就叫他们瞧不起,这回也说:“咱们领的兔灰儿马换给她。”
  老田头跑到场子的西头,在人堆里找着他老伴,老两口子商量了一会,他走回来说:“我那沙栗儿马换给她。”
  老孙头看老田头也愿意调换,也慷慨地说:“我那玻璃眼倒也乐意换给她,就怕儿马性子烈,她管不住。”
  郭全海站起来说:“好吧,咱们都把马牵这儿来,听凭她挑选。”
  郭全海邀老王太太到草垛子跟前,答应跟她调换的各家的牲口也都牵来了。老王太太嘴上说着:“就这么的吧,不用换了,把坏的换给你们,不好。”眼睛却骨骨碌碌地瞅这个,望那个。郭全海把自己的青骒马牵到她跟前,大大方方地说:“这马硬实,口又轻,肚子里还带个崽子,开春就是一变俩,你牵上吧。”
  老王太太看看青骒马的耷拉着的耳丫子,摇一摇头走开了。
  她看了看老初的牤牛,又转转头来瞧了瞧白大嫂子的骡子,都摇一摇头,转身往老孙头的玉石眼儿马走来了。老孙头神色慌张,却又笑着说:“看上了我这破马?我这真是个破马,性子又烈。”
  老王太太走近去,用手摸摸那油光闪闪的栗色的脊梁。老孙头在一旁嚷道:“别摸它呀,这家伙不太老实,小心它踢你。我才挑上它,叫它摔一交。样子也不好看,玻璃眼睛,乍一看去,像瞎了似的。”
  不知道是听信了老孙头的话呢,还是自己看不上眼,老王太太离开玉石眼了,朝着老田头的沙栗儿马走去。这匹马膘肥腿壮,口不大不小,老王太太就说要这个。老田头笑着说:“你牵上吧。”
  大伙都散了。老田头牵着热毛子马回到家里。拴好马,进屋里,老田太太心里不痛快,一声不吱。老田头知道她心事,走到她跟前说道:“不用发愁,翻地拉车,还不一样使?”
  老田太太说:“咱们的沙栗儿马膘多厚,劲多大!这马算啥呀?真是到哪里也是个扔贷。”
  “能治好的,破上半斗小米,搁巴斗里,入在井里泡上。咱们粮食有多的,破上点粮给它吃就行。”
  老田太太坐在炕沿说:“到手的肥肉跟人换骨头,我总是心里不甘。再说,咱们光景还不如人呢。”
  老田头说:“你是牺牲不起呀,还是怎么的?你忘了咱们的裙子,她认死也不说出姑爷的事?亏你是她的亲娘,也不学学样,连个马也牺牲不起,——这马又不是不能治好的。”
  “是呀,能治好的。”这是窗户外头一个男子的声音,老两口子吃了一惊。老田太太忙问道:“谁呀?”
  “我,听不出吗?”
  “是郭主任吗?还不快进来?外头多冷!”
  郭全海进屋里,笑着说:“我的青骒马牵来了。你们不乐意要热毛子马,换给我吧。”
  老田太太的心转过弯来了,笑着说:“不用换了。咱们也能治,还是把你的马牵回去吧。各人都有马,这就好了,不像往年,没有马,可真难呀,连地也租种不上。”
  彼此又推让一回,田家到底也不要郭全海的马。最后,郭全海说:“这么的吧,青骒马开春下了崽,马驹子归你。”


这篇课文,当初学过的呀。当时,申爸可没觉得它怎么好。可是,那语言的描写,生动啊,好像争着要从纸里蹦出来,变成真正的话似的;那动作写得,行云流水一样的,你都能看到老孙头就在你眼前牵马骑马摔屁股;那心理活动刻画得,聊聊数语,小器大气舍不得又不得不违心地去应承,你的这些心理感受一下子就被勾起来了。于作者,随意挥洒,毫不着力就做到了。
真不一般。

这是些申爸熟悉的文。这二十多年来,每一次申爸翻到这些文,都会引起新的感想。是的,新的,以前读的时候,完全没有的感受。
申爸呆了一呆:嗯,对,就是为了追求这种感受,才促使申爸在二十年前把这些老课本买回来,这二十年里,碰到了,就拿起来翻翻看看的原因。

申爸对这些熟悉的老文的阅读和理解,随着年岁的增长,不断地深入,沉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4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20 05:14 , Processed in 0.096302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