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大申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 又到一年入学时:前瞻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思维发展(五岁以下孩子家长慎入)

[复制链接]
811#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09:54:07 | 只看该作者
再说学习是为了什么
继续看纪录片哈....

现在,孩子们7.5岁,他们走到了一个节点:自己的孩子获得了良好的智力。
从这个点开始,孩子们分化。分化成智力良好的一拨,是第一拨;智力不良好的一拨,是第二拨。
然后呢,智力良好的那拨走上了一条路,智力不良好的那拨走上了另一条路。分道扬镳。
这个智力,跟着孩子们一辈子。

我们去看,看现在已经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从总体上说.....去观察全国每年的一千八百万孩子....第二拨的孩子占大多数。两拨孩子的具体比例,申爸不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第一拨孩子要远远少于第二拨孩子。
如果你思考如何教育好孩子,你肯定要解决大多数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这是自然的事情。
可是,对于孩子的教育,申爸不考虑那些大多数。申爸只考虑第一拨,少数。尽管现在,第一拨的孩子少。但是,等在座的孩子长到7.5岁的时候,第一拨的孩子的比例不就多出来一点了吗?再有呢?考虑到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视,考虑到建构起良好智力之容易....一拨适龄孩子用两年的时间,就可以“出师”了。这第一拨孩子是范例,会影响更多的家长,过来跟着.....如果申爸搞好了,两拨孩子“出师”的时间(四年),就可以吸引为数极其可观的家长去给孩子伴随聆听......雪崩效应就出现了。
雪崩效应是极其厉害的。雪崩了,第一拨孩子的比例就会急剧增加。如果比例增加到50%,现在的英才教育,就是那个时候的普通教育.....

这就是申爸对英才教育感兴趣的原因。看英才教育,着眼点并不是在今天,而是在不久的明天。这就好比习大大的“中国梦”。这个梦一提出来,大家都感觉怪怪的:不就是蹩脚地模仿“美国梦”吗?但是习大大不一样,他不断地往这个梦里添加内容,让它丰富起来。再加上现在,这届ZF“打老虎”“拍苍蝇”,看起来是动了真格的了。这届ZF“打老虎”的思路,也灰常正点。如果你会看,你就会观察到中石油和那个公安部的副部长落马....恰中肯綮,事情做得不能再对了。现在正是较劲的时候,但是基本上已经没有多大悬念了。很快,反腐这个事情,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了:也就是说,在反腐这件事情上,雪崩效应很快就会出现了。不用到雪崩那个时候,即便是现在,大家都对中国梦已经开始有了感觉,至少,不像刚刚开始,第一次听到中国梦的时候,那么突兀了。你考虑到,这才刚开始呀,刚一年。这届ZF如果不出意外,未来还有九年的时间呢.....
所以呢,中国梦不是给现在提出来的,它的着眼点在未来。
申爸的着眼于英才教育,跟这个的意思,差不多。
米爸提出了英才教育的很多问题。诚然,现在,这些问题都是存在的。现在的英才教育出的这些问题,仅仅是由于它是小众教育。
可是,未来呢?两个“出师”的四年之后呢?四个“出师”的八年之后呢?要是,一半的学校,都采用英才教育,大学入学时间普遍提前到15岁呢?
为什么申爸这么热衷于思考把大学的入学时间普遍提前到15岁,这个问题呢?

申爸吧,教育大申。最困难的地方在哪里?最困难的地方,在0-7.5岁。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申爸不能通过自省,获得洞见,知道该怎么教育大申。
自己的0-7.5的经历,在申爸的脑海中,消失了。申爸无论如何唤不起自己对这个时段的任何感觉。
现在,最艰难的时段已经过去了。前年,当申妈欣喜地瞧瞧地跟申爸说:“老爸,你感没感觉到,大孩儿最近忽然变得有趣儿了”,申爸亲身去体验了一下大申的“有趣”之后,申爸欣喜若狂。不知怎么的,王湾的两句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下子就出现在脑海中。
接下来,大申的教育就顺风顺水了。
为啥?
接下来,申爸光靠回忆自己当年是怎么回事,内省,就知道该怎么教育大申了。

申爸为什么对“学习”这么热衷?注意,申爸以后再说“学习”的时候,除非特别说明,一般都指学校学习。
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说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2#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09:57:04 | 只看该作者
学校学什么?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不过是熏辣子兔肉的辣子而已。调料。
这个比拟,固然形象,在最高层面上,把为什么学习这个事情说清楚了。可是,说明的层面太高了,对于实操,没啥意义。
对实操没意义的东西,在根子上确实也没啥意义。
申爸把层面放低,接着解释,为啥要学习。
大家都理解了为啥要学习,也就理解了申爸为啥对把上大学提前到15岁那么感兴趣。

几十年来,有一个事情,申爸一直很奇怪:为什么那么多人那么痛恨学习?
对申爸来说,学习一直是一件非常令自己愉悦的事情。真的很享受。从学校大门出来,一直到今天,申爸一直在学习。学习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之一,为啥那么多人痛恨呢?
很多很多年,申爸大学毕了业,工作了,每到7月10号,高考完了,申爸都想方设法找到当年高考的卷子,自己坐下来,泡杯茶,仔细琢磨琢磨,很有意思。一直到今天,每年的6月6号,高考一考完,申爸就上网找那些手机拍的模糊不清的卷子,琢磨琢磨。
申爸试过,申爸把这个说出来,身边的人眼镜碎了一地。
吓得申爸一般不再敢提了。
可是吧,这个事情,在申爸的真实生活中,确实没遇到几个有血有肉能呼吸的真人,和申爸一样,对学习有强烈的爱好。申爸只好言不由衷地从俗,说什么“学习苦啊”“枯燥啊”“折磨孩子啊”什么的话。
申爸“没遇到几个有血有肉能呼吸的、和申爸一样、对学习有强烈的爱好”的真人,这意思是说,申爸还是遇到了几个。这是实际的生活,再说稍微隔一层的情况。
现在,有很多谈孩子的学校教育、讲学习方法的书和视频。教育专家讲的。书申爸不看,太闷;视频可以看。申爸发现,那些讲者,都是些自己喜欢学习,享受学习的人。他们讲的东西,太和申爸共鸣了。他们和申爸身边的人不同。申爸认识他们,他们一个也不认识申爸。
他们在讲,如何让孩子学会学习,喜欢上学习。
这是个很重要的话题啊。
那么多为自己的孩子的学习焦头烂额的家长,花几百块钱,没一套DVD,回家看看,照着做,孩子的学习问题不就解决了么?
多简单点儿事儿啊,他们怎么就不去做呢?
让我们再看那些教育专家的DVD。
只有放在那里落灰的份儿。
申爸怎么知道的?去万能的某宝啊!你看那DVD的“30天内的销量”,一整页,全是“0”。终于找到了一个,写着“1”,点击打开,宝贝页面上写着:30天内的销量:1;付款:0。有人把它放购物车了,但没付款。
没人买。
这好奇怪啊:家长们为了孩子学习好,一个小时花400块去学而思请老师一对一辅导。为什么他们不肯拿出一个小时价格的三分之一,花140块买一套顶级专家的DVD,讲如何学习的,让孩子看后,自己就会学习,彻底省下那些钱呢?你理解吧,请老师一对一,一个小时400块,一周两个小时,一年四季不停.....申爸给大申去找数学老师,到教育公司去看。他们的学费储值卡,你知道最高面额的是多少钱的?说出来吓你一跳:20万!
如果没人买,他们干什么印?还是有人花20万来买那卡么。

顺便,推荐一套DVD给大孩子的家长。
你可以买来张超的一套叫做《中小学学习方法教育》的DVD。张超,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生物老师,国家特级教师,管理学博士。这个人,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讲学习方法,那绝了。别对“学习方法”有偏见。做任何事情,它都是有方法的,学习,难道例外?不可能。不管是谁,买来一套,自己先看一遍,他就会明白:哦,原来此“方法”,完全不同于自己头脑中原先想的彼“方法”。他头脑中原先想的彼方法,根本就不是“学习方法”。
这套DVD,适合于给小学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孩子看。早了,没用。如果你的孩子接受这套DVD,能看进去........能看进去他就会非常喜欢,一口气看完......那么,恭喜你。如果孩子不看,申爸就一时想不出什么法子了。你的140块白花了。
在这里,一直伴随聆听的小孩子,到时候肯定看、喜欢看。这一点,申爸是很笃定的。莫着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3#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1:10:09 | 只看该作者
话说,这个孩子。小孩子。伴随聆听,一直伴随到7.5岁。
这时候,孩子获得了什么呢?
孩子获得的,是一个“虚”的东西。

这个厨师哈,大厨。他有厨技。
但光有厨技不行。厨技是做出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大餐的必要条件,但厨技还不等于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大餐。
大厨要做出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大餐,他还得有原料,上等的原料,还得有炊具,合手好使的炊具。双立人不行。双立人是好炊具,这没错儿,可是,双立人不一定是一个大厨用的炊具。基本上所有的大厨,顶级的,都不用现成的成套的名牌炊具。他可能就用一把黑乎乎的铸铁勺....破烂得扔到马路边,都没人捡的那种....可他用着顺手,做出来的菜香,好吃。你给他一把一千两百块的双立人炒勺,他用一下,就丢到一边,把原来的破铁勺又抄回来使了。他知道双立人好,可自己用着别扭。

大厨的厨技就是“虚”的东西。
他得准备萝卜白菜西芹腰果葱姜蒜精肉鸡胸淀粉酱油胡萝卜油菜花椒大料海参龙虾.....这些东西都买回来,细细地洗净,上好的刀工切好,都准备好了,才能动手做菜。

孩子伴随到7.5岁,得到的不过是大厨的厨技。
孩子的目的是什么?
做出色香味俱全的大餐。
在小学到高中的12年,不过是“准备萝卜白菜西芹腰果葱姜蒜精肉鸡胸淀粉酱油胡萝卜油菜花椒大料海参龙虾.....这些东西都买回来,细细地洗净,上好的刀工切好”,这个过程。
大学的学习,目的是什么?到了大学,才真正开始动手做菜!
申爸干嘛想把大学的录取年龄提前到15岁?“准备萝卜白菜西芹腰果葱姜蒜精肉鸡胸淀粉酱油胡萝卜油菜花椒大料海参龙虾.....这些东西都买回来,细细地洗净,上好的刀工切好”,干这些事情的时间,太长了。完全没必要。
一个餐馆,你不能总是在准备准备准备。老是准备,不开火做菜。
做菜是最花时间的。你想想,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它可不是热油大火,一烹一爆那么简单。你得熬高汤,用胡萝卜做造型,装盘,摆盘.......很多很多需要时间的工序呢。
况且,那些原料,可以找合适的供应商,给你洗好装袋运来。你只需要细细地切就行了。不用很多时间。

好了,现在,我们该看看,这一道道菜肴,一件件准备工作,到底是怎么做的了。
在开始说这个之前,让我们再盘整一下,解决一些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4#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1:10:26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大厨,厨技,不过是一个隐喻的说法而已。
你按照这个思路,稍微往深了想一层,就会有一些问题出来。

我们都知道,一个大厨,他是在不断地做菜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厨技的。没有一个大厨,从来没动手做过一个菜,忽然有一天,就掌握了出神入化的厨技的。
可小孩子他掌握“厨技”,就神奇了。
小孩子他从来不用动手做一个菜,他只要伴随聆听,到了7.5岁,他就掌握了出神入化的厨技。
这太奇葩,不可想象。
奇不奇葩是一回是,事实是不是这个样子,是另一回事。
事实,事实它就是这个样子的。
这确实就是人类神奇之处,妙得无可言喻,无可想象。
小孩子真正做出人生的第一道菜,最快也得到初中二年级,14岁的时候。可他做出第一道菜之前,头脑里就有了出神入化的厨技了。
孩子智力的建构形成,实在是我们这个世界里唯一的一个特例,它不遵循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任何常识。
想想呢,这个事情,也很正常。智力是用来形成我们“日常生活常识”的机制。这个机制本身的形成,和这个机制运行起来,形成别的东西的过程不一样.....这么想,会有点感觉。
这就像我们去想我们这个世界的第一推动时的感觉一样。

前边说了,有第一拨孩子和第二拨孩子.....这个这个,申爸想说什么来的?一下子蒙住了,想不起来了。等想起来再继续说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5#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3:00:57 | 只看该作者
宽宽爸爸 :
当年申爸讲什么是智力,举了个样板,大染坊里的陈六子。这和米爸推崇的最高智力高度吻合吧。
不过米爸看到 ...


哈哈,宽爸来啦!

这下子,高水平的质疑者,慢慢儿都快聚齐了。
其实就是坏银越来越多。
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6#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3:02:28 | 只看该作者
嗯,第一拨孩子和第二拨孩子。
为啥么有那么多人,对学校学习如此痛恨?

你的刀。厨房里用的切菜的刀。
你一听到楼下唤头的响声,就知道磨刀的来了,赶紧把菜刀拿上,让磨刀的到去磨石上去磨。
这个刀不磨,不要说切肉,切青菜都感觉费劲。

学校的学习,它的功用,说穿了,它不过是在磨刀而已。
刀这个东西,它能磨得锋利,是因为刀口的地方,有钢。硬。
硬的钢刀,拿到磨石上,才能磨出锋利的刃。
要是磨的不是钢刀呢?一把熟铁做的刀,外表上看不出任何差异。
可是,一上磨石,差异就出来了。
那个熟铁刀不硬,磨不出来。
你不管,硬要磨刀的磨呢?
刀被磨没了。
钢刀,这一磨石磨过去,刃口锋利一点点;熟铁刀,这一磨石磨过去,刀上的铁被蹭掉一层!
磨到最后,可怜的刀连刀的样子都看不出了,剩下一小铁条。

这个孩子,哪些是有钢的刀,哪些是熟铁的刀呢?
取决于是否建构好良好的智力。
第一拨孩子是钢刀,第二拨孩子是熟铁刀。
家长把第二拨孩子硬按到磨石上磨,磨一下,蹭掉一层皮。那一层层磨过去,疼啊。疼得死去活来。
终于大学毕业了,被磨得只剩下一小铁条的孩子,要不痛恨学习,就奇怪了。

孩子要是一块熟铁,不要做成刀拿去磨。这是最没意思的事情。熟铁有熟铁的好处,熟铁有熟铁的用途。这个,以后有机会,再细说。

接下来,我们只说钢刀。
那个钢刀,它具体是怎么磨出来的呢?
这个,下面接着说。
[发帖际遇]: 大申爸 乐于助人,积极发帖,得到新儿教奖励 3 威望。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7#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3:04:58 | 只看该作者
打岔的事情说完了,现在回归正题,我们一起看一看,那一道道菜,具体是怎么做出来的;锋利的钢刀,到底是怎么磨出来的。重点在7.5岁到10岁那几年,第一拨孩子干了些什么。

学习这件事情呢,大家要清楚,它总是起始于机械记忆的。
这好比是餐馆买来的洗好的各种食材。
食材都是一样的。可是,一进厨房,马上就不一样了。
到底是切丝呢,还是切段;切片呢还是旋花刀;或者,干脆,保持完整,亦或扔到榨汁机里去打汁?这些,取决于要拿那些食材来干什么。

爸爸妈妈们可以感觉得到,申爸对大申能够看新知文库十分在意。
看新知文库,有什么重要的不同吗?
有。
刚开始,吸引大申读下去的,是这种书里讲的故事。就好比这个楼的粉丝,一直跟着,刚开始的时候......实际上,开始了很长时间之后,也是一样.....仅仅是对申爸讲的有趣的故事感兴趣。
可是,你看到今天,很明显,吸引你的,不是这些故事本身。吸引你的,是所有这些故事所形成的一种氛围,一种感觉,引发的种种若有若无的想法......令人感受深刻的或是让人震惊的结论。
申爸讲的所有故事,都是为讲清楚某种观念才说的。那观念,如果是一个司空见惯的观念,读完了所有故事,你会对那观念有新的理解,更奇妙或者更深刻或者更完整或者什么的;那观念,如果颠覆了流行的观念,你读完了所有故事,你会觉得那观点难以接受,可却是难以辩驳:它是正确的。
有很多爸爸妈妈,冲进来看了几层楼,就提出质疑。
那些质疑本身是对的。
申爸并不回应。
那些爸爸妈妈为几层楼所吸引,开始从头到尾地看。
等把整座楼爬完了,再不吱声了。
这个的意思是说,这楼是一个整体,完整的一座楼,才能表述清楚一种观念....或者说,那观念太难表达,要用一整座楼来表答清楚。

本质上,大申看的新知文库,和申爸这座楼,是同类的东西。
申爸这座楼的主题是教育,孩子的教育。大申的新知文库的主题五花八门:恶性传染病,人类的狂妄自大造成的悲剧、潜在的可怕前景;香料,一种感官的诱惑是怎么推进历史的进程的;颜色,另一种感官的诱惑,是怎样让我们成为今天的人的;种族主义,人类对自身的好奇,怎么导致自身的灾难;法医,抽死剥茧,理性的思维如何解决困难的问题;法律的基本原则,有真正的公平吗?有真正的正义吗;现代营销体系,它是怎么建立起来的;科技发展的动力,偶然与必然;考古学的基本原则,开发与保护;人类文明挖掘与重现;科学的实证主义源流;造假还有它的驱动力,人性之茧;权力的本质,它是怎么被巩固起来的;生与死,什么是死?为什么死........
大申的那些新知文库,申爸一本没看。这是申爸猜的,不一定全对,但八九不离十;还有几本书,申爸翻翻,猜不着它要讲什么。

大申读了第一本,这很可能是偶然。
现在,大申已经看了八本新知文库,并且排好了要看的次序,还在兴致勃勃地看,越来越有兴趣。
这就不偶然了。
那啥,你往前翻。申爸在这楼的风格初显的时候,曾经调查过:你为什么对申爸的文字感兴趣?很多爸爸妈妈给了回馈,感谢他们。
现在,爸爸妈妈们的回馈,对大家有用了。
很多爸爸妈妈回馈说,对申爸说的怎么教育孩子感兴趣。这是不对的。申爸这楼的主题是孩子的教育。整个李网都在谈教育孩子。其实,这个是“你为什么来李网”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你为什么对申爸的文字感兴趣”的答案。
对李网感兴趣,不能解释每天早在班车上用手机看申爸的更行这个问题。
这么回答的爸爸妈妈,你还得思考“你为什么对申爸的文字感兴趣”的答案。
我们把这种答案叫第一层的。
有爸爸妈妈说,申爸的文字引发了自己很多感受和思考。更有爸爸妈妈接着说,有了这些感受在思考的时候,自己感觉很爽。
这个答案很正点。
不管怎么说,我们把这种答案叫做第二层的。
很多爸爸妈妈就着申爸带来的思考,在楼里大谈特谈自己的感受,思考和结论,并且相互讨论。这很好。申爸很高兴爸爸妈妈们这么做。只是,申爸看,自己不参与这些讨论。不参与的原因不过是这些讨论的主题和申爸想要说的主题相去甚远.....申爸拼了命地就着主题来写,每个线索尽量写完...即便这样,都给很多爸爸妈妈指责:坑!挖坑!挖深坑!-----不填!要是申爸再跟到大家的那个枝节里去,那个什么....后果堪忧。不参与的原因只是这个,不是申爸不高兴。你只要是感受,想法,欢迎拿来讨论。申爸会仔细看,但自己呢?不好意思........

回到刚才。
引发思考,这个答案就更进了一层。但还不是顶级的答案。
最顶级的答案是什么?
迄今为止,只有一位妈妈明确地指出:请注意申爸的思维方法。
我们把这个答案叫做第三层的,顶级的。
这实在是胆大包天。不止是拿点出的金子,我看这妈妈实在是想要那根点石成金的手指。
不过,这个确实很赞。
申爸用了半年时间,精心建构的一个体系,最终的着眼点,就在这里。

当你换一个角度,也来个梦想,梦想你的孩子在15岁的时候,也有了点石成金的那根手指.....会怎样?
一个15岁的孩子,有一根点石成金的手指.....进入大学,就做一件事:观察别人怎么点,自己学习怎么点......呵呵,这个:你中国打算要多少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发帖际遇]: 大申爸 经常泡在新儿教,得到新儿教奖励 4 金币 ,真开心。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8#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3:05:31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呢,让我们自己想想,感受感受自己的体会。自省。

很多爸爸妈妈已经指出,申爸的文字客观、科学,还有幽默。
这么说的爸爸妈妈,其实已经隐隐约约感觉到了“请注意申爸的思维方式”了。但是,感觉到了,和明确地指出来,白纸黑字写下来,那还是有程度上的差异的。
第一层的爸爸妈妈,你在读申爸的文字的时候,没有感受到某些欲说还休的感觉?不可能的。可是,有这种感觉,和明确地指出来,白纸黑字写下来,那还是有程度上的差异的。
申爸这么一说,很多要强的被分到低层去的爸爸妈妈就不同意:我也是那么想的!.....这是当然的啦。
申爸这么个分层,不过是为了行文方便罢了,没有想把哪个爸爸妈妈对号入座的意图。
就这么一说。

可是吧,就这么一说可就这么一说,你看:
申爸费了巨力气,搭了这么高个楼出来。搭这楼要干嘛呢?就是说明白一个意思给在座的爸爸妈妈明白。说明白什么意思呢?说明白上面说的那三层。
很多爸爸妈妈明白了这楼的寓意了。
可是,明白的爸爸妈妈,你说说看:说给一个刚来的爸爸妈妈明白,这楼到底是什么寓意?
你说不明白。
你怎么说也说不明白。
你越说越糊涂。
除非,你也搭这么高个楼出来,你才能说明白。

其实,申爸自己,对于那寓意本身,什么都没说!
申爸一直在说的,就是这座高楼里写的东西。
你要是对这句话有感觉,你回头仔细看一遍,申爸写的钱锺书的《窗》那个系列.....那个系列无非是要说,周作人的《厂甸》,《厂甸》里蕴含着某种寓意,对于这寓意本身,周作人什么都没说。他要说的寓意,是《厂甸》这篇文章作为一个整体说出来的。

上一贴中那三层。那三层本身也蕴含着某种寓意。这寓意,你理解了,就理解了从7.5到15岁,孩子应该干什么了。
你也就明白,申爸为什么紧张大申看新知文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9#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3:06:16 | 只看该作者
理解目标
邱舍小猫咪,能否请你告诉我,我应该走哪一条路?”
“那要看你想到哪儿去。”小猫咪回答。
“到哪儿去,我并无所谓......”爱丽丝说。
“那么,你走哪一条路,也就无所谓了。”小猫咪回答。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对一个盲目航行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英国谚语


我们动手做任何事之前,最好的习惯就是:先看看目的。
申爸的目的是什么?
申爸的目的就是给大申那根金手指。
这一点,早已经有爸爸妈妈指出来了。不过,凡是指出这一点的爸爸妈妈,如果不是蔑视,也是以一种玩笑的口吻指出来的。
他们根本不相信,这根金手指能够有目的地培养出来。
可是,他们错了。

申爸有信心培养出大申的金手指,信心从哪里来的?
来源很简单: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申爸指小学初中高中研究型大学这条学校教育之路....恰好就是培养金手指。
啊?!
先别惊异疑问。如果你要是让大申在家里上学,让申爸手把手地教他,申爸笃定,这个目标达不成。申爸没那本事。可是,如果大申上学,申爸在旁边敲边鼓,这目标就很容易达成。
换句话说,申爸可以协助学校教育,达成其目标。以学校教育为主。如果反过来说,学校教育补充申爸的教育,达成申爸的目标。这样就不行。肯定达不成。

让申爸先来解释这个让人眼镜碎一地的论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0#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3:06:50 | 只看该作者
宽宽爸爸:
有什么昆虫的好视频么?bbc的纪律片感觉剪辑太快,又都是中文字幕,感觉不太适合孩子。 ...



Attenboroughs爵爷的Life,Life On Earth,Trials of Life里面都有昆虫部分。这些片子都是BBC的,第一个和第三个有中文版。主要是吧,这个东西还是给孩子看英文版好,把字幕去掉。不去掉他也看不懂。
孩子只要看,他就“听懂了”,只不过,他听懂的英语和我们听懂的英语不一样。

拿这个当英语启蒙就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0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20 10:53 , Processed in 0.079465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