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大申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 又到一年入学时:前瞻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思维发展(五岁以下孩子家长慎入)

[复制链接]
871#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07:11:15 | 只看该作者

内什么,申爸可以插入一个环节,就是讲讲小学入学前和入学后,孩子的变化、爸爸妈妈在要做的准备、入学后得注意的地方....反正,就是孩子小学一年级入学前后,一些重要的事情。
再有8个月,今年的适龄孩子就要走进校门了.....有些事情,现在得开始着手做了。
当然,这些事情和思维发展没多大关系。

思维发展,暂停一下,说完上面那些,再回来接着说,还是继续说思维发展?
爸爸妈妈们的意见呢?

内什么,投票吧。回帖投票,少数服从多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2#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07:12:54 | 只看该作者
大申的题
内什么,大申今天期末考试,申爸这几天集中精力,教会大申怎么学习。
大申那么喜欢看新知文库,说明大申在复杂陈述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又升上了一个新台阶。
为了锻炼大申理解数学应用题题目的能力,同时,申爸也好奇:大申自己的思维模型,到底有多强?复杂陈述中的信息,大申可否识别出其中符合自己思维模型的部分?大申能否从陈述中即刻获取概念,即刻就应用?大申到底能够从多复杂的陈述中,根据自己思维模式的需要,准确地把信息提取出来,并且有序整理;大申能定位出复杂模糊的陈述,能够尽量把它们清晰化吗?如果能,到什么程度?

申爸早上没写帖子,编题来着。

这是其中最复杂的一道题。
大申竟然把它解出来了,尽管用了将近120分钟,累得吐血。

爸爸妈妈们试试看,自己能否把这道题解出来.....解出来的结果很有趣哦......有四五年级孩子的爸爸妈妈,也可以拿这道题给你的孩子试试看。

人们都十分喜欢黄金。人类所有的黄金,都是从金矿中开采出来的。让我们算一算,人类有史以来,一共开采出多少黄金。
在历史上,人类开采黄金的速度是不断加快的。在1800年之前的长达七千年时间里,人类统共只开采了1万吨黄金。从1800年到1899年,就有1.15万吨黄金被开采了出来。从1900年开始,人类开采黄金的速度突然增加。
一个世纪中的每个十年,我们称它是一个年代。例如,从1900年到1909年的十年,我们称它是二十世纪00年代,简写做1900年代;从1910年到1919年这的10十年,我们称它是二十世纪10年代。简写作1910年代。
1900年代到1920年代,人类每年开采300t黄金;
1930年代到1950年代,人类每年开采1300t黄金;
1960年代开始,人类每年开采1500t黄金,直到1980年代,产量增长到每年2000t,并一直维持到你出生的年代:二十一世纪00年代,就是2000年代。这时候,人类每年开采黄金的数量,达到最高:每年开采2600t黄金。这个开采量一直维持到今天。

1.想一想,把人类开采黄金的数量,按时间顺序列一个表;
2.用这个表计算,人类从一开始,到去年年底,一共开采了多少t黄金。
3.我们知道,今天的金价是243元/克。人类开采的所有黄金,今天一共值多少钱?
4.前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519322亿元。人类历史上开采的所有黄金的价值,比前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大还是小?
5.在今天一天的时间里,人类开采的黄金,值多少钱?(保留小数到元)
6.从今年元旦那天到昨天,人类一共开采了多少克黄金,值多少万元?(保留小数到个位)
7.你肯定知道一米有多长。想像你有一个烧不烂的纸箱,这个纸箱的长度、宽度和高度都正好是一米。把黄金熔化成金水,倒进这个纸箱。等黄金凉下来,凝固了,把黄金倒出来。我们说,你得到的这个大金块的体积正好是1立方米。这1立方米黄金的质量是19320kg。你知道你的书包的容积是多大吗?是0.012立方米。
现在,假设你发现了海盗藏宝的山洞,里面有很多很多黄金。你装了满满的一书包准备背走。你装了多少kg的黄金?
8.要是你真的把这一书包黄金背回家,那能值多少钱?
9.你真的能把它背回家吗?(提示:想一想,你知道你的体重是37.5kg,你能背动几个自己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3#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07:23:01 | 只看该作者
anqing8859 :
她们一个星期考一次,就像随堂练习,但老师拼命的打分数,能打到50分、60分,小孩家长都弄的焦虑。小孩每 ...


这个考试吧,孩子要是不抓死它,就会被它抓死。
反正就是这么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4#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07:24:35 | 只看该作者
申爸还是决定,把小学一年级前后要注意的主要事项,讲清楚。
这个写东西呢,总得有一个对象。根据这个对像的需要,来组织材料,写。
没有对象,漫无目的地写,是没意思的事情。

这楼的对象是未入小学的孩子爸爸妈妈们,向他们展示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思维发展的过程,心理的特点。
这还不算有针对性。现在,更加有针对性一些:针对今天9月份入学的孩子的爸爸妈妈。

可是,申爸现在还不能写。
申爸的心思不在这里。
申爸没心思写这个。

不过呢,申爸先点出9月份入学的孩子的爸爸妈妈,现在需要做的三件事,爸爸妈妈们先去做:
第一件、伴随聆听。这个不说了,这楼一直都在说;
第二件、训练孩子,只要和对方说话,就死死地盯着对方的眼睛说;
第三件、训练孩子大声地读。至于读什么,随爸爸妈妈们的喜欢。大家可以讨论,拿什么资料来读。
大家去找萧红的《呼兰河传》看一下。在《呼兰河传》里面,萧红生动地讲了她小时候,她爷爷是如何带着她学习古诗的。就像萧红那样大声读。

从现在到9月份,还有八个半月的时间呢。今年入学的适龄儿童,有足够的时间做好这三件事。第三件做成了,申爸保证你的宝宝入学之后,英语和语文学习没有问题;第二件事情做成了,申爸保证你的宝宝入学之后,课程的成绩是优秀。第一件事情做成了.....申爸保证你的孩子,入学三年之后,课程学习成绩优秀,牛孩儿。

至于说为什么,这要展开来说。申爸没心思说这个,等申爸把现在面临的问题解决了,再回来说这个为什么。
反正,大家的宝宝离入学,还有好多个月呢。上学前后的事情,不在乎早说一个月,晚说一个月。现在,只要你把孩子该做的事情引导孩子做好,就不耽搁任何事情。

申爸需要这一个月,解决大申遇到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5#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07:26:43 | 只看该作者
人呢,活的就是一个体验。一个人,成于体验,败于体验。

申爸自己私下里一直认为,学习是一件十分令人愉悦的事情。包括考试,也是让人十分愉悦的事情。
这是申爸自己的一种体验。
只可惜,我们可以传递信息,传递概念,传递观念,但,我们不能传递体验。
一个人,他只有亲身做了,他才有可能获得体验。

学习好的孩子,他在他人生关键的年纪里面,获得了某些学习上的体验。这些体验是令人愉悦的,他就一直试图重复,很多时候,也重复了相同的愉悦体验。他的学习越来越好。

现在,让我们来假设。
假如,就在今天,一夜之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学校都消失了。学校教育的一整套教学体系,包括它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全部都没有了....再假设,你不用上班了。你专心教你的孩子,别的什么也不用干。
你怎么办呢?
没有学校了,你只好自己教孩子。
你马上遇到一个问题:我教孩子什么?

这个世界上最聪明最有智慧的头脑,就琢磨该教孩子什么,怎么教。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喜好,教自己认为该教的东西,一边教,一边相互在论坛里交流教育的体验,交流自己的选择的得失.....相互学习。
这些爸爸妈妈的孩子一天天长大,当孩子们长到18岁的时候,最聪明最有智慧的一群爸爸妈妈,他们终于摸索出该教孩子什么了。你猜是什么?主要是数学和语文。

只能以数学和语文为主。不可能是别的任何东西。
在这个虚拟的情形里,大家的终点,就是现在大家的起点。
至于说为什么是数学和语文,而不可能是其他的什么别的东西,下面,慢慢说。
这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事情。

申爸说了,自己的学习,是理化政生好,语数英不好。
申爸当年是在初中二年级学习成绩忽然冒尖的学生,因为理化政生是初中才开的课程。这种学生的人数很少。
申爸对理化政生的学习有良好的体验,这种体验,对于语数英,没有。
因为从前,没有找到“思维发展”这个纲,所以,尽管自己有良好的体验........事实上,是正反两种截然相反的体验。冰火两重天......可申爸依然无法抓到事情的关键:“体验”。至于去分析体验背后的原因,找到更根本的东西,更无从谈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6#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07:28:05 | 只看该作者
话说,两周之前。
就在元旦之前的那天,大申放学之后。

一月十三号,大申期末考试,那时,还剩两周的时间。
申爸问大申:“你考试的时候,感觉什么题最难?”
“阅读理解!”大申毫不犹豫地回答。
“语文的阅读理解。英语的阅读理解也是吗?”申爸继续问。
“英语也是。”大申回答。
“好的,那咱们就学习怎么做阅读理解题。”申爸承诺给大申。
元旦那天,爷儿俩都在做阅读理解题。

你它这个阅读理解题,申爸要做给大申明白,申爸首先得自己明白,对不对?
申爸找些小学阅读理解的书.....这种书汗牛充栋,有的是.....临时抱佛脚,自己先琢磨起来。
哎呀,这个东西!这个东西真是好东西。
申爸考了无数多次的阅读理解,可怜申爸从前根本没感受到这个阅读理解的美妙。
这种美妙的体验,申爸是很熟悉很熟悉的.....当年,申爸回答理化政生的考试题的时候,就时时有这样的体验。这个那个什么,妙处难与君言。
申爸今天的阅读理解的水平,那不是当年可以比拟的。
当年,申爸答阅读理解的题,那就是从文章中拉来看上去和问题相关的话,往试卷上抄。多抄。反正,总能碰上一两个答案的要点。申爸当年就这么想。黑乎乎地抄一大片。
出题的也有出题的应对方法,他把要求改了。改成:用你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章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大申最怕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章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实在不知道怎么说。
大申的老爸,当年也怕。
这个遗传?不可能。

申爸立刻弄明白了,阅读理解这种题,申爸现在怎么感觉到它美妙了。这和申爸的心态有关系,更重要的是,申爸现在做阅读理解,和当年做阅读理解,目的不一样。
当年,做阅读理解题是目的。当然了,考试要考的,申爸得正确地做出来,才能得分。申爸就是为了得分。
现在,申爸不为了得分。为了什么呢?为了让大申明白,怎么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怎么学会做阅读理解题。
根本目的不同,导致了今天申爸的做法,和当年的做法,有根本不同。
当年,申爸是憋着,硬做。“就像在考场上一样。”今天呢?申爸看完短文,自己在头脑中拟出一个答案。这个答案,申爸不在意是否高明,更不在意是否正确。头脑中有了这个粗略的答案,就去后边翻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粗看上去,申爸马上就感觉到,它比自己粗拟的答案高明。他的那个答案的意思得更中肯,表述更明确,也更贴切。
申爸不是要给大申讲清楚么.....申爸就回来仔细地,一字一句地读原文,体会那个答案怎么中肯。申爸对怎么中肯的体会增加一点点,对自己的粗拟的答案怎么不中肯的理解,也就增加一点点。
这是头脑中形成的一种感受,体验。申爸无法表述。硬要表述,也会因为行文的拖沓,而伤害了头脑中电光火石那一瞬带来的美妙感受。
申爸忽然明白了:什么叫做带着问题去读。
这就是带着问题去读。
阅读理解是自己就站得住的一个东西。玩这个东西,会带给人愉悦。这个愉悦,让人学会了语文。因为学会了语文,考试答题才会得高分。

可是,在读一篇文章....比如说课文吧...我不知道该提什么问题。
嗯,这是个问题。
既然自己不知道该提什么问题,那就用阅读理解书上的短文。该提的问题,已经清清楚楚地写在文章的后面了。

用阅读理解题来让大申产生对语文的第一个美妙体验。
申爸只要做到了这个,仅仅是让大申产生一次美妙的体验,这就够了。

可问题是,这个体验,怎么才能让大申在头脑里产生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7#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07:39:14 | 只看该作者
一个月之前。

那天晚上,大申拿个小圆凳,爬到申爸的书架的最高处,翻申爸的DVD。
大申小心翼翼地,不时用眼睛溜着申爸,像做贼似的。
申爸假装吓唬大申:“你别翻爸爸的东西!”
大申小贼一样地溜下小凳子,一声不吭,一溜烟儿溜回自己的房间,躲了起来。

过了20分钟,大申又探头探脑地溜出来,瞄瞄申爸,见没什么反应,就又忍不住爬到小凳子上,继续翻DVD。申爸走过去,大申立刻抽出一张War and Peace,很不自然地笑笑,没话找话,给自己找台阶:“原来你有War and Peace啊。”
申爸不想逗大申了,就很正经的口气问大申:“War and Peace?你认识那几个英文字?”
大申见申爸不追究他的越轨行为,就很认真地回答申爸:“认识啊。”过于认真了,很假。他手指着DVD,眼睛惶恐地看着申爸嘴里拼这两个单词:“w-a-r,War;p-e-a-c-e,Peace。War and Peace。”申爸接口道:“你们课上没讲这两个单词啊,你怎么学会拼的?”大申说:“我也不知道怎么会拼的,反正我会拼。”

大申见申爸默许了,就肆无忌惮地把DVD翻来翻去。为了缓解尴尬的气氛,嘴里不时地还小声念叨:“the...the English Patient. The English Patient,什么啊?..........a....after this our ik.....ik什么啊?《父子》。After This Our ik....怎么是《父与子》?”
申爸不理他。
大申翻了一个多小时,一边好奇地翻,一边装模做样地嘟囔,好让空气缓和一些,掩饰自己的紧张.....

最后,大申拿出了一张Tora!Tora!Tora!,放在餐桌上。自己嘴里嘟囔着:“偷袭珍珠港”,眼巴巴地看着申爸。很显然,大申想看这张DVD,可实在没有勇气把要求提出来。
“翻爸爸的东西,已经够过分了.....”大申的小脑袋里,一定这么想。

从那次以后,申爸经常看到大申蹬在床上,伸着脖子仔细地在那儿看申爸书柜里的书。申爸走过来,大申很不自然地笑笑:“我就是看看,不动。看有没有有意思的书。”大申给自己的行为找理由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8#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07:39:31 | 只看该作者
自打大申一出生,在大申成长的道路上,申爸很少让孩子走岔道。
现在回看起来,除了在大申小的时候,申爸没有刻意鼓励大申多画些画,这一点以外,一直到七岁半,申爸把所有路都走对了。画画这个事情呢,大申也不是不会画。在学校,大申也和同学们一块儿画各种东西,什么乌龟会飞的猴子乱七八糟的。只不过,技巧不行,画出来的东西,跟鬼画的符一样。
七岁半以后,申爸出现了一个小小失误。这个失误,如果不是这次期末复习,申爸清晰地识别出来,昨天晚上,申爸就开始着手补救。再发展下去的话,问题会很严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9#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07:43:13 | 只看该作者
迅雷涂鸦 :
综述本人的阅读理解~~内什么,申爸的家教路子,不是“授人以鱼”,连“授人以渔”都不是。

申爸的家教路子就六个字: “给猴子一棵树”!



给猴子一棵树!

迅雷讲得极赞。

今天没空儿写了,明儿再写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0#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2:25:09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要看眼睛,张嘴巴内什么....现在,大申到了一个非常时期.....“非常”是说,孩子一下子冲进了多重窗口期......很多很多敏感期的时间窗口,同时打开,申爸应接不暇。
让申爸细数一下,大申进入了哪些窗口期:
  • 目标窗口期,大申喜欢制定目标,也喜欢执行目标;
  • 复杂思维萌芽窗口期,大申执着于一个主题,如果这个主题的资料质量高,大申阅读这些主题资料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的灵感蠢蠢欲动,那内容强烈地拨动大申的某些神经,让他产生丰富有趣的联想,并有强烈的冲动要大发一番议论;
  • 复杂意念表述窗口期,大申头脑中涌现出数不清的复杂意念,只要能够用话把这意念说清楚,孩子就高兴得手舞足蹈,无以复加;抽象思维窗口期,孩子接触的任何资料....更不要说高质量有针对性的资料....都会触发相关的神经,涌现大量的概念和观念。这种活动,让他愉悦不已........
  • 学习方法敏感期:大申对于学习方法,也就是怎么能够让自己学习好,让自己变成300分孩子,极其感兴趣。打心眼儿里感兴趣;
  • 线索敏感期:正在阅读一个资料,触发灵感,想起以前看过一本书里的一幅图,就天翻地覆地去找那本书.....很多时候,记不清具体是哪本书里面的图了,就站在书架前,一本接一本地翻。很多他想起来的东西,在可怕的科学里面...可是,那书实在太多本了,他记不起来是哪一本,只能慢慢翻;
  • 有果必有因:大申“悟到了”这个道理。大申渴望结果,他现在好像明白了,光“渴望结果”没用,需要找到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把原因搞对,该解决的问题解决掉,结果自然就会到来。大申肯.....肯定是无意识的....去啃导致良好结果的一个个需要去麻麻烦烦做的事。
  • 给什么要什么的最后一段时光:一旦大申对自己关注的目标,自己理出了因果链,他就会执着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干。于大申而言,“给什么要什么”的美好时光,很快要一去不复返了。申爸得趁着“美好时光”的最后一丝亮光,把最关键的几个事情的归因给大申建立起来。只要建立起来了,大申自己想要的,就是申爸想要的。其实,就是把那串香蕉挂上去....
    ......................................

还有很多。
感觉起来,这些窗口期是思维的某种根本性进展在不同方面的表现....找到这个根本,比较难缠,申爸没时间想;不过,这些窗口期于实操,有巨大的价值。
申爸现在在专心思考,怎么利用这些窗口期,解决重大的问题:把一串香蕉挂到树梢上去。

大申马上放假,申爸想好,就可以在放假的时候去知性。没时间这里写。暂停一停。
让我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实操上。孩子教育不好,说多少都没用。要教育好孩子,大人孩子都得花时间去做。

不过,说几句小孩子的爸爸妈妈们关心的问题:为什么要看眼睛,张嘴巴。

总的来说,眼睛是窗,嘴巴是门。一个人,在屋子里,他只能从窗看出去,要出去,得走门。窗和门是一间屋子“唯二”的两个和外界沟通交流的管道。
孩子上了学,他要学习新的知识。孩子封闭的精神世界,只有透过窗,透过门,才能和外界交流信息。外界(老师)只能透过这“唯二”的渠道,才能影响到孩子。

说一千,到一万,别的都没用:你只要把好窗和门,所有问题就都能解决了。
窗和门,要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你把这儿守住了,一切就都有了。

内什么,申爸不知道怎么训练孩子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养成这个习惯。当初,大申应该做这个事情的时候,申爸还懵懵然,什么也不知.....就像大家现在一样.....这是“过来了”之后,申爸才总结出来的经验。
具体实操,留给这里聪明的爸爸妈妈们。
你们得自己找到实操的法子。

另外,你得交流。写。这边写,那边思路才能清楚,灵感才能冒出来。你得交流孩子大声朗读的进展、所用的资料、取得的成绩、遇到的问题.......你得写自己打算怎么养成孩子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的习惯.....
写,这方面,最有心得的应该是怡妈。怡妈摸到了写的门道,体验了写的好处......怡妈可以说说。

你不写,你什么都得不到。申爸没有实操经验可以分享。

申爸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了....那串香蕉,应该很快就能挂上去了......香蕉已经在手里,申爸也想好了怎么挂。可是,没有真的挂上去之前,真的等于什么都没有。
申爸专注于大申的实操。大家专注于各自孩子的实操.....

得做,得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3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20 05:15 , Processed in 0.164068 second(s), 2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