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大申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 又到一年入学时:前瞻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思维发展(五岁以下孩子家长慎入)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5-2-15 13:11:17 | 只看该作者
斑斑爸爸:你在孩子5.5后给孩子读的书,看的电影,我是持否定的态度的 ...


斑爸误解了:
一直到前天15:41分,申爸根本没有啥“第二条主线”。
这第二天线的说法,是和爸爸妈妈们互动的时候,想出来的。
事实是:不是在大申5.5岁之前,申爸已经有这些想法,然后,按部就班地去实验,现在来报告的;是大申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出现了很多现象,无法解释.....这前边已经提到很多了....还有很多呢........申爸事后才拼凑出这些想法的。
这么一说,大家就更明白为什么申爸在叙述的时候,经常用“震惊”、“惊诧不已”、“这不可能啊”.....这样的词句了。
真实的情况不是“你在孩子5.5后给孩子读的书,看的电影,我是持否定的态度的。”而是“孩子5.5后孩子自己要听书,要看电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楼主| 发表于 2015-2-15 13:14:55 | 只看该作者
爱无言  :这其实是关键,申爸对孩子的教育是由着孩子引导的,是出于自己潜意思的vision,自发来的。所以总结出这些规律,只能给其他父母点启发,是不能完全照搬的,否则那就不是矢量模式处理了。对孩子教育的大的东西每个人都不同,自己身在也不明白,那都是自己潜意识里那个vision。所以我们做心理治疗,只帮着父母清晰自己的这个vision,然后他们自己去“美化”这个vision。 申爸这个如此清晰的规律引发了父母们本能的危险感觉。这是好事情的。

我比较认同荣格对弗洛伊德批评。不是说潜意识不重要,而是弗洛伊德把潜意识和性提升到过于重要的位置上去了。只有在意识缺席的情况下,我们才按照潜意识“本能地”去教育孩子。在意识到位的时候,意识的力量要强于潜意识。

爱无言  :是啊,我学习的就是荣格的那一套,当然认同你说的。不过对你最后这句话,我体验还不太是这样的。意识清晰强烈,那也是由潜意识决定的啊。还有集体潜意识那部分,就是家族的vision,一代完成不了,好几代都起作用呢。美言妈说得确实有道理。让我再想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15-2-15 13:25:3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感兴趣,上班了,不敢看了,先MARK下,回头仔细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楼主| 发表于 2015-2-27 14:06:28 | 只看该作者
斑斑爸爸:今天下班坐在班车上,我仔细想了想你说的这句话”孩子5.5岁后孩子是自己要听书,要看电影。“我知道你说的是事实,可能一开始你只是想做个测试,做个实验而已,但没想到你儿子不仅发生了兴趣,而且自己主动要求你给他读那些比较经典的书、电影。

这里我只是跟你探讨一个问题,是否孩子对某样东西特别感兴趣,很主动地要求,而且你认为他已经具备某种天性和能力了,我就要去开发它,什么时间去开发它?

我儿子从4-5岁开始就对文字特别感兴趣,自己拿着笔临摹在纸上写字,而且写得非常像模像样,喜欢拿着全是文字的书让我给他读,然后问我这是什么字?肯定很多人会说你儿子已经到了识字敏感期,你可以教他认字了,我老婆也是,给他买了一整套那种小册子的故事书,什么好奇先生、高兴先生、挠痒痒先生这些读起来很好玩的文字书让我念给他听。我一开始也试着给他读了几本,儿子看着书很认真一句句地听着,他让我读慢点,好知道我读的是什么字?读了几次之后,我静下来想了一下,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是否有益于孩子?如果我天天给他读,也许孩子在上小学之前就能比别的孩子认识很多字,但这是否是他这个阶段急需发展的潜能?
我觉得不是,也许他确实到了识字敏感期(我不确定是否有这个说法),而且也具备了识字的能力,在这个阶段给他认字也许会事半功倍。但我还是果断地停掉了,我把大部分书都放在了儿子看不见的地方,只留下一两本,偶尔他要求的时候,给他读一下,从不主动提起。我想把他的这个兴趣憋一憋,留到小学上学时,我相信到那时候,他的这种潜能很快会被激发出来的。当然你可能会说,我给我儿子读的是经典,不光光是提升他的词汇量,还包含着其他的作用,这个我不是很清楚,我没去认真研究过。



斑爸是否认为:人类的智力上的能力,是可以人为开发的;
或者精确点儿说:人类的智力上的能力,在孩子很小很小的时候,显然是不能随意开发的;可是,孩子长大到一定得年龄.....成熟度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成人就可以用“教育”为手段,开发了。
斑爸反对的,是那种胡乱的、也许是过早的开发。
斑爸疑惑的,是不知道某种能力,什么时候开发合适。

爱无言:你前面那段林毅夫跑到台湾后来又回来的智力的概念就和大家智力概念不同。这点不说明,误解带来的争论就很没效率的沟通。你说的智力是潜意识里的vision,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智力。你说的这种智力,可以开发吗???

哦....潜意识里的vision,这个词儿挺形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楼主| 发表于 2015-2-27 14:09:50 | 只看该作者
阅妈:申爸说到一个目的性,确实是,我们每个人养育孩子,其实潜在是有一个目的性的,不管否认也好,或是以别的什么名义也好,而且每个人都是从小孩子过来的,回首自己的成长路,什么对自己的成长产生过有益的正向的影响,什么是自己成长中的缺憾,遗憾,这些认知都会对自己的养育风格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能感觉到申爸知识广博,博览群书,有强大的独立思维能力,这些一定也让你成年后很收益,从思维发展方面,你一定是希望下一代也至少也具备你这样的能力。

而我(斑斑爸爸是不是属于此列?),从小属于放养的,看书没你那么广,写的东西也没你那么深入浅出,文采非凡,但我们从自己的成长中,我们真实的感受到童年自然的、放养的方式,是我成年后对的幸福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的一个重要源泉,而且是越到中年后,越有这种感觉。我对很多事物道理输出功能不行,也就是不会引经据典的辩论,但我相信我的直觉。我的直觉在生活中也给我带来了一些好处,所以,我会坚持认为: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的玩,家长的干预尽量少一些,最好能多和自然界接触。

申爸前面提到的两条线,这两条线的具体走法,每个家长可能会侧重点不一样,在我,在孩子童年阶段,会以各感官去实践的第一条线为主要线路,一直到孩子小学3年级之后(这也要根据当时具体孩子情况而定),我可能会慢慢引入理论高度的第二条线,这时,也是实践现行的,理论随时候补上的那种。



阅妈说得太好了。
我提出一些问题,供大家讨论:
大申在六岁左右的半年时间里,天天听故事.....一有时间就听......
你听大申自己怎么说。
大申要听故事了,就跟爸爸说:“爸爸,咱们听故事玩儿吧。”

现在,问题来了:六岁的大申听故事,六岁的另一个孩子在门前小区花园里玩泥巴,这显然是两件事情。
在成人看来,大申是在学习、另一个孩子是在自由自在地玩。
这是两件完全不同性质的事情。
可是,成人怎么看,是成人的事情:
在孩子自己看来,性质也一样的不同吗?

到底什么是游戏,什么是玩儿?
它们真的有区别吗?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2015-2-27 14:11:24 | 只看该作者
目标是什么(一):“说一段故事给你听”

看来,目的是什么?这是回避不开的问题了。
确实,每位爸爸妈妈都有自己教育孩子的目的,或明或暗,都是有的。
目的太多了,“有多少个家长,就有多少个目的。”
可是,真的不会有为所有的家长所共同认同的目的吗?

说一段事给你听。
这是大申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上学期刚刚学的:

有一个小姑娘叫珍妮。有一天,她的妈妈叫她到店里去买面包圈。珍妮买了七个面包圈,把它们串在一起,她一面走着,一面东张西望。就在这时,一只狗紧跟在她后面,吃着一只只面包圈。珍妮觉得手里轻起来,回头一看,啊,已经晚了,狗把最后一个面包圈也吃光了,正得意的舔着嘴唇呢。

“呸!你这馋嘴的狗!”珍妮气的叫着,就在狗后面追起来了。
追着,追着,狗跳过了一个草堆不见了。珍妮也跑的累极了。她停下来一看,这里完全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周围全是树,连一个过路人也没有。珍妮迷路了。她急的哭了起来。忽然,不知道从哪儿走出来一个老婆婆,她很关心的问:“小姑娘,你为什么哭啊?”珍妮就把迷路的事告诉了老婆婆。老婆婆很可怜珍妮,就说:“别哭了,我来帮你忙。我这儿有朵‘七色花’,它什么事都能办到。虽然你爱东张西望,但我知道你是个好姑娘,现在我把它送给你吧!”

话刚说完,一朵“七色花”就像小鸟一样飞到了珍妮的手中。啊,这是一朵多么美的花哟!它有七片透明的花瓣,每片花瓣的颜色都不一样,有黄的、红的、蓝的、绿的、橙色的、紫的和青的。老婆婆接着又说:“它不是一朵平常的花,是一神奇的小花,你想要什么,只要撕下一片小花瓣,把它扔出去,就说:‘飞哟,飞哟,小花瓣哟,听我说呀,照我做哟!’再说出你要什么,它就会立刻做起来的。”珍妮刚谢过老婆婆,老婆婆就不见了。

珍妮想起该回家了,可是怎么回家呢?她急的又要哭了。这时,她看到手中的‘七色花’,想起了老婆婆的话,连忙撕下一片黄花瓣,把它扔出去,就说:“飞哟飞哟,小花瓣哟,听我说呀,照我做哟!”让我带着面包圈回家去!”她的话刚说完,珍妮已经提着面包圈到家了。

她把面包圈交给了妈妈,心里想着:“这真是一朵神奇的小花,我要把它插到最好的花瓶里。”小花瓶是放在书架最高一格上的,珍妮人小,够不着,就站在椅子上踮起脚,伸出小手去拿,一不小心,“当啷”一声,小花瓶就打成碎片了。珍妮打碎了妈妈心爱的小花瓶,怎么办呢?她连忙撕下一片红花瓣,把它扔出去,就说:“飞哟飞哟,小花瓣哟,听我说呀,照我做哟!叫小花瓶像原来一样!”她的话刚说完,小花瓶就又好好的放在原来的地方了。珍妮不敢再拿小花瓶了,就带着“七色花”来到院子里,他看到许多的男孩子站在小木板上玩到北极去的游戏。珍妮说:“让我也玩玩吧?”可是男孩子说:“我们不带小姑娘到北极去。”

珍妮生气了,说:“这有什么稀奇,我马上就能到真正的北极去。”珍妮走到大门口,从神奇的“七色花”上撕下一片蓝花瓣扔出去,就说:“飞哟飞哟,小花瓣哟,听我说呀,照我做哟!让我马上到北极去。”她的话刚说完,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太阳没有了,变成了黑夜。珍妮穿着夏天的裙子,光着脚,孤零零的一个人到了北极,那里冷极了,到处是冰雪。“哎呀,好妈妈,我冻死了!”珍妮叫着就哭了起来,可是眼泪马上就成了冰柱。珍妮忙用冻僵的手指,抓起“七色花”。撕下一片绿花瓣,扔出去,大声喊着:“飞哟飞哟,小花瓣哟,听我说呀,照我做哟!马上让我回到院子里。”她的话刚说完,就到了院子里了。

她看到院子那边,女孩子们在玩各种各样的玩具:有小轿车,大皮球,还有会唱歌的洋娃娃。珍妮越看越喜欢,心想:“我要叫他们看一看,到底谁的玩具多。”她从“七色花”上撕了一片橙色的花瓣,扔出去,说:“飞哟飞哟,小花瓣哟,听我说呀,照我做哟!叫全世界的玩具都归我吧!”

这下可不得了啦,玩具从四面八方向珍妮拥来。一只只美丽的洋娃娃跑来了,千千万万辆大卡车、小轿车“嘟嘟嘟嘟”的开来了;那数不清的花皮球蹦蹦跳跳地赶来了;还有自行车、飞机、坦克、积木......许许多多玩具都来了,把大街、院子、屋子都堆满了,一直堆到屋顶上,可还是堆着、堆着......“够了够了!”珍妮吓的抱着头叫了起来。可是,没有用,玩具还在不断的涌来。珍妮连忙撕了一片紫色的花瓣,扔出去,很快的说:“飞哟飞哟,小花瓣哟,听我说呀,照我做哟!叫所有的玩具赶快都回去!”于是,所有的玩具立刻都不见了。
珍妮朝“七色花”一看,只剩下一片花瓣了。

“哟,我把六片花瓣都浪费了,连一点的快乐都没有得到,多可惜呀!这最后的一片可不能随便乱用了。”
珍妮想着,走到大门口。看到一个小男孩坐在门前的板凳上。他那圆圆的脸上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又和气又好看,珍妮很喜欢他,就走过去问:“小朋友,你叫什么字?”“我叫威嘉。你叫什么名字?”“我叫珍妮。我们来捉迷藏吧?”威嘉皱着眉头,摇了摇头,说不行,我的脚有毛病,只能坐着,我真想跑着玩,可是没法子,一辈子就这样了。”“多可惜啊!”珍妮同情的望着他。忽然,珍妮想起了那朵神奇的“七色花”。她非常小心地把它从口袋里掏出来,然后把那最后的一片青色的小花瓣撕了下来,看了看,又闻了闻,才松开手指,用好听的声音唱起来:“飞哟飞哟,小花瓣哟,听我说呀,照我做哟!请你叫威嘉健康起来吧!”

就在那一分钟里,威嘉快活地从板凳上跳了下来,拉着珍妮的手跑起来了。威嘉变的又活泼、又健康,他跑的真快,连珍妮也追不上,他们跑啊,跳啊,玩的可高兴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楼主| 发表于 2015-2-27 14:12:12 | 只看该作者
目标是什么(二):大申的解读

"飞哟飞哟,小花瓣哟,听我说呀,照我做哟!"
这音韵多美妙啊!
大申正学这篇课文。我让大申给我读,大申就读。读完了,开始写作业。
我来了兴致,不管大申写不写作业,问大申:“要是你有一朵七色花,你想用来做什么?”
大申头也不抬,随口淡淡地说:“多扯啊!不可能有七色花。”继续写他的作业。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2015-2-27 14:23:09 | 只看该作者
爱无言:这个故事美言听了,她要求听了多遍,品味地很悠长,然后告诉我,知道上帝为什么不给人们魔法棒,让人们想要什么就得到什么。申爸,女孩和男孩确实不同。不过我女儿还是受我坏影响,简直成了我的替身似的,我有个儿子的话,可能也差不多。我思考的我敏感的,她都呈现出来啊。好在,终于现在开始剥离了。孩子简直就完全不同了啊,生命真是奇妙

呵呵,女孩子的养育,申爸付之阙如。一般而言,母亲从事心理学相关的工作.....申爸指“作为一种自然科学”而成为“一门学科”的心理学,不是指“心灵学”啊.....孩子的教育普遍要好。不是好一星半点,而是要好上一个量级。
爱无言:呵呵,你开始美化想象我和我闺女了。不过还是要谢谢。

申爸说的是事实来的。申爸仔细考虑了下美言妈的话,觉得,确实。举个极端的感情方面的例子。大申恐惧,但是孩子没有形成“对恐惧的恐惧”。所以,不管看涉及到恐怖的电影小说,比如《哈利·波特》,比如《福尔摩斯》,大申看的时候害怕,但是看完了,睡觉的时候,既不怕黑,也不怕一个人自己睡。情绪、情感、精神,这些范畴,是时候要给足资料,加以发展了。

爱无言:你知道有些人特别喜欢看恐怖电影电视和小说吧?他们就享受那个恐惧害怕。我不知道给孩子书,孩子有没有可能最后极喜欢看这些书,享受看的过程中的恐惧害怕呢?美言是5岁前没喊过害怕,后来一直喊来着。现在终于不了,你说的对“恐惧的恐惧”,实际本质还是孩子那时的能量没有出来,感受到恐惧和不接纳时,就会对这个感受特别害怕,就形成了“对恐惧的恐惧”。有些孩子是本能就不去感受恐惧害怕等很多人类的感受的,只从书里感受到,和自己的生活里的事情感受到,是不同的。男孩子容易和大申这样的应对模式,他们不喜欢去“招惹“自己的情绪出来的。我周围的男孩也大都如此。他们发脾气时,没人能懂的。
[发帖际遇]: 大申爸 捡到钱包找不到失主,花了 3 金币寻人,是不是你掉的,快回帖看看。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015-2-27 14:24:48 | 只看该作者
乐珂乐珂:很明显,孩子的思维一直在发展,不管家长是否有意识地对其开发。我猜测,问题之一大概指的是家长有意识地进行“思维开发”这种行为吧?如果说有利,那肯定是在某些约束条件下才会有利的。反之亦然。

我可以想象得出来,很少家长能够做到申爸这个段位,因此在这来句玩笑话:感谢围观、谢绝模仿。


思维的健康发展是要从环境中汲取营养的。
提早开发固然有问题,因为家长没有跟上孩子思维发展的进度而刻意规避给孩子提供所必需的营养,造成营养不足,也是一个问题。
尤其是在最初的四五年里,孩子的思维发展都没有明显的飞跃,家长在心理上已经习惯了“平静的生活”。
这个时候,孩子的思维发展突然来了一个飞跃,家长根本没有思想准备,仍然固执地给予“平静生活”的平常营养,造成孩子营养不足。

这是人类这个物种,在后代教育中最大的失误。
后果严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2015-2-27 14:26:49 | 只看该作者
乐珂乐珂:吐槽一下这篇课文。
她一面走着,一面东张西望。
虽然你爱东张西望,但我知道你是个好姑娘
这跟《小猫钓鱼》里的“三心二意”异曲而同工。一股腐朽的说教味隐约其中。还真是够功利的。
这里是哭,一哭就有老婆婆来帮忙,真是符合国情啊,尤其是有老人帮忙带孩子的家庭。

“呸!你这馋嘴的狗!”这“呸”字,粗鄙不堪。使用“走开”不就行了嘛。
只要撕下一片小花瓣,把它扔出去,“撕”和“扔”,能不能有点爱心啊,用“摘”和“抛”,再加上“轻轻地”,不更符合人物特点吗?花瓣又不是牛皮纸,需要撕吗?于是珍妮接下来就不断地撕啊扔啊。

飞哟飞哟,小花瓣哟,听我说呀,照我做哟!
坐好坐好,小同学们,听我说呀,照着做哟!

珍妮越看越喜欢,心想:“我要叫他们看一看,到底谁的玩具多。”真不明白这是啥心理,很无来由。
珍妮很喜欢他,就走过去问:“小朋友,你叫什么字?”别扭,小孩称呼另一小孩为“小朋友”。

设计的北极情节,好不科学。换成山洞什么的,也比北极强啊。

通篇的无来由无一致,为了说教而设计出这些粗鄙的情节。这不是童话,这是一帮子官僚审定后的糟粕,集愚化之大全。对比一下绘本《彩虹色的花》,更显该文之儇恶。

另外,想问一下:现在的小学,是不是不用区分“的”、“得”、“地”了啊?全使用“的”了吗?

呵呵,这个么.....申爸也觉得不怎么好。
不过,这点小事,无关宏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7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9 23:54 , Processed in 0.088311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