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大申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 又到一年入学时:前瞻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思维发展(五岁以下孩子家长慎入)

[复制链接]
91#
 楼主| 发表于 2015-3-5 17:34:39 | 只看该作者
楠楠妈:中国古代的私塾教育,还有现在兴起的经典教育都是这种观点。所以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要求他们读诵经典 ...



如果考虑到,这个年纪的孩子,“读诵”只不过是“读诵”,就是玩儿,那么,就很容易理解应该给孩子读什么了。
孩子读“两个黄鹂鸣翠柳”,一点儿也不会有清新的感觉,就是音韵好玩儿而已;
孩子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点儿也不会有哲理之感,就是大声喊点儿什么,舒爽;
孩子读“念天地之悠悠”,也不会有什么苍凉悲怆,只是感觉不知道在说什么,嘴巴快乐。

这个.....当然,读熟了,在未来的日子......上边不同的东西,肯定会有什么不同的作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5 17:35:17 | 只看该作者
“智力”:智商是个什么东西(四):天才之前的一些乱七八糟

原来啊,科学家们搞了一个什么叫做《中国西北部地区生态环境普查》的大型项目。在这项目里,西北部地区的宜居指数,得到了详细的测量,还出了书。
这本书里,明确写着,敦煌月牙泉附近的宜居指数是最高的。
这下儿不得了了。
整个儿甘肃......敦煌是甘肃的吧?应该是.....的人,都跑到宜居指数最高的地方盖房子.....谁不想把自己的家安在宜居指数高的地方啊?

话说,有那么一个人,他把房子盖在距离月牙泉800米的地方。
等房子盖好了,住进去,他发现,事情不对啊:这个鬼地方,开门就是沙子,吃水要到将近一公里远的地方去挑。这还不打紧,这鬼地方整年整年不下雨,种个草啊、蔬菜什么的,全干死。
这哪里宜居啊!

于是,这人就到微博上泣血哭诉:这地方不适宜居住,有图有真像,不让人不相信。
引来大量围观。路人都纷纷指责。大伙儿一想,什么地方儿错了呢?很明显么,那个宜居指数,真的是混蛋。这地方兔子都不拉屎,这事实很清楚,书上还说这地方儿的宜居指数是甘肃之最.....
宜居指数错了,没用。
这是明摆着的事实。

科学家们也知道这件事情了,回来调查。
一翻原始记录,科学家们发现,当初,十平方米取样的时候,取的是月牙泉边上的十平方米。那当然了。那里有水,有草,有树,还有昆虫,一点儿瘴气都没有。算出来的宜居指数自然高。
于是,科学家们给科技部写了报告,直陈事情:这是月牙泉特殊的生态环境造成的误解。
同时,报告在科技部的网站上向社会公布,原稿存国家图书馆,任由大众检阅。
这很科学,科技部采纳。于是,官方还是采用宜居指数来衡量是不是盖房子。

大众呢?月牙泉事件发生之后,分化了。
分化成“狗屁派”和“指数派”。“狗屁派”认为什么宜居指数,纯粹扯淡;“指数派”认为,既然国家都承认,官方认可,这指数又有那么大影响,自然应该采用这指数,决定自家在哪里盖房子。
有一个小小的事实:“指数派”人多。为啥呢?那是因为,当初月牙泉事件的时候,使智能手机的人还不多.....就像今天用1390号码的人一样,属于“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毕竟老百姓人多,先富起来的人少。老百姓都不知道这个事件,但是知道国家承认的标准。

话说这个宜居指数。后来,人们发现,这个噪音很讨厌,就把噪音也纳入到宜居指数里边儿了....人们发现,PM2.5也是应该考量的、居住密度也是应该考量的、是否重金属超标,也是应该考量的.........
发展到今天,就很复杂了。官方仍然认可宜居指数,可这指数和当初的五因素,已经大不相同,面目全非.....很多因素,你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社会上,“狗屁派”和“指数派”依然存在,时不时打架,吵得不可开交,一塌糊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10:18:12 | 只看该作者
老师能教给孩子什么,为什么(六):组织能够做到什么

话说德鲁克。
德鲁克发现的管理的职能,一共有四个: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它大致的意思是说,一个创造价值的现代组织,是这么管理的:先制定一个目标,然后呢?根据目标,制定实现它的计划,把人们分工,开始干。在干的过程中,不断地把阶段性的成果拿出来,和制定好的计划去比较,如果有偏差,要及时纠正,让进展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我们这个论坛呢......指在这里交流的爸爸妈妈....严格意义上,不是德鲁克所说的组织。我们这里是个俱乐部。

任何一个学校,都是一个现代组织。
现代组织有个什么特点呢?感觉“冷冰冰”的。是个高效机器,必须不偏不倚、稳定地完成它的目标。

咱们感觉一下,咱们这里这里和现代组织有啥就不一样。
申爸在这里发帖子,感觉很爽,很high,就天天早上写。要是明天申爸感觉腻了,不想写了,也就不写了。因为这里发帖,不过是“玩儿”而已;学校的老师就不行,天天都得上班。不管老师们感觉爽不爽,腻不腻,都得上班。“上班”是他们的工作。
一点儿也不奇怪,会有很多老师到这里来发帖子,交流。尽管谈的都是教育,可“其背后的处理机制”是不一样的。

申爸的话题,想到哪里,就说道哪里;想起那条线索,就说哪条线索。在这里有这里的规矩,我可以建议请求别人说些什么;可是对方不说,我也没有办法;学校就不同。一个单元,要八天讲完,就得在八天的时间里,把它讲完。要是哪位老师讲不完,就没办法混了:因为第九天就要“全年级单元测验”,你教的班级没讲完,怎么办?

为什么八天呢?因为一个单元有五课,第一课和第二课是两首短诗,一节课讲完;剩下三课课文比较长,要在两节课里讲完。加起来,正好八节课。这是根据几年、十几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制定出来的教学计划,非常科学的。
实际上,每一位老师,面对的情形是:他要讲的内容,已经严格的规定好了....严格到每一个五分钟,需要讲什么,都规定好了....这种严格程度,超出我们的想像。

很多新晋小学生的蒙氏妈妈,都有一种冲动:把理念传递给孩子的老师。呵呵,不是老师不相信,不想听你的理念....老师也是另一个孩子的妈妈么.......而是,你想让老师在什么时间做那些符合理念的事情?
老师她没有时间。

有年青的老师在这里.....甚至,她还是孩子的妈妈....她试图把蒙氏的理念,拿到小学来,用在她的课堂上。你可以找到这样的老师的帖子.....“哎!难呐。做点对学生有益的事情,怎么就这么难?”她感觉到。好像整个世界都在和她作对!教学内的任务完不成,她热心做的,得不到周围任何人的认可;她取得的成绩,没有人看得到;她不小心的失误,被周围的环境放大千万倍,来嘲笑。
最后,她也只好忍泪“回归”。
一个组织,它要运转良好,就不会允许这种“偏离目标的事情发生”。
她所遇到的困难,就来自“纠偏”行为。

可是,为什么“教委的那些人”,不充分发挥出青年教师的积极性,非要制定这样的目标和体系呢?
那是因为:稳定的问题。
凭着热情的地方,总会不稳定:有热情的人,一旦“燃尽”了,怎么办?
有一些曾经很好的“俱乐部”式的小学,里面的核心人员,有一天,“燃尽”了。那灰烬还没有普通的机械的现代性组织好。

现代性的学校,是孩子总会进入的机构,总会面对的问题。这是不可能改变的事实。
那么,家长们最好的方式,就是对这样的机构的目标有充分的认识,获得其“好处”,剩下的事情,想办法,自己做。

学校做好学校该做的事情;家长做好家长该做的事情。
[发帖际遇]: 大申爸 分享了自己的快乐,得到了 2 金币,多好啊,快来分享你的快乐吧!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10:19:35 | 只看该作者

左右脑开发理论不过是一种理论。
左右脑理论的依据可能坚实.....这个,申爸不知道....理论体系完善,推理严密。
也就是说,这个理论本身很不错。

可惜,评价一个理论,不是从他本身来评价的。
理论存在的意义在于其启发性和预见性。

左右脑开发理论,申爸看不出在大申培养方面,有什么启发性....或者,还没能看出有启发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14:18:40 | 只看该作者
再谈目标(一):打哪儿指拿儿


放牛班的女娃 :人生路太长,变数也很大,尤其是孩子,现在完全不知道将来会是个什么样子。我想问一句申爸,如果大申将来没有按你设计的这条路线发展下去,完全没达到你教育的“目标”,你会有什么感觉?...



牛班女娃妈妈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大申没有按照我设计的路线发展下去,最终没有达到我的教育“目标”。
直到昨天女娃妈妈明确地指出了这个问题,我才想到:啊,原来这个事情,还可以这样想。

有个笑话,说有一个人,自称神枪手,枪技如神,百发百中。
别人不服气,就让他表演。
靶子放好了,神枪手瞄都不瞄,举枪就打。
第一枪,正中靶心,于是,神枪手就指着靶心,笑着说:“怎么样,打得准吧?”
别人只好点头称是。
第二枪,脱把了,子弹连靶子都没打中,把靶子后边的墙皮,打掉了一块。
别人就说,原来你刚才打中靶心,不过是“瞎猫碰上死耗子”,遇上了而已。怎么样?第二枪露马脚了吧?
神枪手不慌不忙地指着弹坑说:“不对,我本来打的就是这点。我打得准吧?”
别人无可奈何地说:“原来你是‘打哪儿指哪儿’啊,不怪是神枪手。‘打哪儿指哪儿’,当然百发百中了。”

这是一个笑话。不过,它指出得道理,却一点儿也不滑稽。

申爸制定目标的原则就是:“打哪儿指哪儿”。
只不过,
打的人绝不是申爸打,是大申
我不是根据自身的信念和经验,确定一个“目标”,然后,逼着大申往这个目标跑....这是“指哪儿打哪儿”的思路;我是观察大申,看大申往哪里发展,然后,把大申自然发展发展的目标,当做教育大申的目标。

既然是“打哪儿指哪儿”,自然根本就不存在牛班女娃妈妈说的问题。

我终于明白,大家对申爸将信将疑半信半疑全然不信抵触莫名的缘由了。
大概来自我的描述:大申天不亮就爬起来听成人小说,一听就是一天,到了晚上上等,还听呢;大申一周不落,听了两年的交响音乐会;大申满脑袋的原子弹曼哈顿计划爱因斯坦钱学森.....很多人从没听说的郭永怀,大申竟然知道....
这得怎么威逼,才能让一个六岁孩子做到这些啊!

大申知道郭永怀,只不过是故事中遇到了这个名字,表明他知道而已。其实,大申的小脑袋里,名字多着呢:郭永怀、钱三强、波尔、爱因斯坦、牛顿、法拉第、卢瑟福、麦克斯韦、莱布尼茨、布朗、瓦特、德布罗意、焦耳、安培、特斯拉、奥本海默、费曼、普朗特、费米、周培源、朱光亚、伦琴、洛伦兹、波色、薛定谔、海森堡、居里夫人、........多着呢。这些是申爸知道大申肯定知道的。肯定还有若干申爸不知道大申肯定知道,而他确实知道的。

可是,如果是威逼,怎么威逼,也做不到。威逼可以做到知道郭永怀,但无论如何也不能知道这么多人。

稍微换一个角度,这么想一下:“想知道这么多人”,“需要知道这么多人”,是不是孩子的自然本性呢?会不会大申在六岁这个年龄,就想“往这里打”呢?
如果是这样,申爸只不过是“打哪儿指哪儿”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15:12: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申爸 于 2015-3-6 15:19 编辑

爱无言:大申爸为啥能观察到孩子需要什么,就给孩子什么?那是孩子的需要还是他的需要? 普通父母分不清的。大申爸这帖子对大多数父母可用性不太大的。 大申和他是两个人,大多数的父母对此是没有感觉的,就和不明白水存在着的鱼一样。
每一个伟大人物身后,都站着一位伟大的母亲。在合适的时候,母亲能够克制自己的本能,还原孩子成长的本原需要.....做到这一点,善莫大焉能做到这一点的,就是伟大的母亲。很难呐,我知道。普通的父母和伟大的父母,差别小得难以相信。就隔着那么
一层窗户纸,抬手就捅破了。只不过,很多父母不知道那层纸在那里就是了。


爱无言:是的,道理就那么简单。但是这个窗户纸绝对不是对每个父母都能看到而且能戳破,这是自然需要的。你太想每个孩子都成为伟大的孩子了。也许这也可能?我咋就觉得可怕呢?奇怪?

有些事情,是人解决的;有些事情,是上帝解决的。说实话,申爸并不想每个孩子都成为伟大的孩子,因为在客观上,这不可能。

是,“有缘”的孩子可以伟大,这种事情,为啥不干呢?具体点儿说,上帝的思路是这样的, “一座高峰,我不只给它一条路可以登
顶。”对于培养出良好的智力,申爸只是说,申爸找到了一条路,肯定走得通。但这条路肯定不是唯一的路。至于这条路是否最近,路况是否最好.....这些,申爸根本不知道。原因很简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其的人,宣称找到了别一条路。没法儿比较。如果每个孩子都成为智力优秀的孩子,那太可怕了。可是,天然的,不是每个家长都打算走这条路的。这就好办了。谢天谢地!
Thanks God!阿弥陀佛! 所以呢,这事儿吧,是上帝他老人家的公务,轮不到申爸操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15:17:51 | 只看该作者
皮皮妈:我家皮现在可以分分钟记住各种各样歌星的名字,但是科学家的一个记不住。有时候我不知道是天性选择了方向,还是方向决定了天性?

在一开始,你给皮科学家的名字,她将来就对科学家敏感,记得快;在一开始,你给皮歌星的名字,她将来就对歌星敏感,记得快;

初期的“环境”决定人的往哪个方向发展。



放牛班的女娃明白申爸的意思。还要问一下,大申除了看书,听音乐会,还有其他活动或爱好吗?比如,手工,画画,爬山,游泳,玩土,玩水,玩泥,诸如此类。

大申当然喜欢玩土、玩水、喂鱼、喂鸽子、看动画片、看电影、和同学一块儿玩儿.......
[发帖际遇]: 大申爸 经常泡在新儿教,得到新儿教奖励 5 金币 ,真开心。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15:21:07 | 只看该作者
楠楠妈: 我觉得这些先哲的看法惊人的一致,而且全都述而不作,不完全是他们谦虚。他们可能是真正认识了世界的本源,法尔如是。所以说出这个真相。但是这不是他们的创造发明,他们只是发现。就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其实新大陆一直在那里,他就是说出这个事实而已。 ...



理想在嘀咕,我在这里写东西的动机是什么,楠楠妈妈指出先哲们的看法的“惊人一致”。
这两者,是有相当大的关联的。
我不知道先哲们述而不作的原因是什么.....当然,可以推测....但我确实知道我在这里写帖子的动机是什么:好玩儿,感觉爽。
乐乐爸爸也指出:“我觉得,也可以把思考视作享受,一种思维的乐趣。”

人们的行为,背后都会有一种动因,驱动力。有些驱动力来自自身、内部,有的驱动力来自环境、外部。源自内部的驱动力,我们叫它们内部动因;来自外部的驱动力,我们叫它们外部动因。
思考的乐趣,是最重要的一种内部动因。

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部动因,是小学阶段孩子教育的核心问题。


[发帖际遇]: 大申爸 今天心情好,魅力四射,得到了新儿教魅力女神奖励 3 威望,哇!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
 楼主| 发表于 2015-3-7 13:00:51 | 只看该作者
昨天看了一部记录片,叫做《高考》。
真恐怖啊!
从里面做了一个截屏,和爸爸妈妈们分享。

高考.jpg (143.48 KB, 下载次数: 2)

高考.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楼主| 发表于 2015-3-8 10:08: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申爸 于 2015-3-8 10:09 编辑

词汇(十二):那些我知道的事实(一)——呃呜,天哪!这个...怎么办?


让我退回去,看看当时,我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在大申发展的过程中,我从这些已知的前提出发,又找到了些什么。

2009年,戊子鼠年。
那一年,春节来得特别早,一月二十六号就是大年初一了。
我吃好了早饭,舒舒服服地坐在书房里,看刚刚买来的新书。
在前一年的年底,我的项目大大地成功,公司“重奖”,重奖里面的一个小项目是:一张3000元的当当购书卡。
我的天,3000元,正好还碰上当当年底促销,打折。你可以想象,那买回来的可得有多少书。
我看的就是这些新买回来的。

其中,有本书叫做《思维的版图》。我一直对“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很感兴趣,可能当时把这本书当作人工智能的主题买的……反正不记得当时是怎么考虑的,弄了这样一本书回来。这本书是讲东西方思维差异的,是《脑与人生》丛书中的一本,内容是相当的不错。

《思维的版图》【美】理查德·尼斯贝特 著(The geography of thought by Richard Nisbett)韩秀霞 译 中信出版社

这本书的主旨于我并非要务,重要的是汪丁丁的序言,因为我正在琢磨大申的教育问题。

下面,引一段让我印象深刻的文字:

为了说明我们人类在开发自己的脑的能力方面处于多么落后的局面,我邀请读者仔细审视下面这组大脑神经元网络图(引自1998年出版的卡特的著作《心智地图》,英文版)

左图是新生儿大脑的神经元连接状况,可称为“疏松”。当儿童发育到六岁左右时(如中图所示),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表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可称为“密集”。最后,大约在十岁以前(见右图),儿童的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再度变得“疏松”,但这是经过了学习和建构了对世界的基本想像方式之后的疏松,故而,可称为“间苗”。『间(jian读入声)苗是作者北大荒耕田的得来的东北术语:庄稼撒种的时候,还不知道种子出芽率如何,故而多撒一些种子。出苗之后,一堆苗会挤在一起,需要农民把发育不好的苗拔除,留下生长健壮的苗,可以充分享受阳光雨水肥力。这个工作叫做“间苗”。汪丁丁在这里用这个词儿,说明儿童的神经系统经过优化,不需要的部分退化掉,仅留下经过筛选的部分。形象极了。——申爸注』

这样,儿童大脑在六岁的时候,大约已经获得了超过成人大脑两倍的神经元数量。在其后的“间苗”期间,儿童的认知结构、情感结构、人格结构,这三类基本的、决定了人生命运的心智机构,就开始“定型”——除非发生特别深刻和震撼性的个人事件,这些基本结构不会有显著的改变。用中国民间流传着的看法表述,就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摘自汪丁丁《脑与人生》丛书总序 IX



上面引的这段话,让我对大申的教育产生紧迫感……六岁……种子全部发芽出苗……十岁之前,就要“间”好“苗”,要不,就来不及……“间苗”的方向已定:认知结构、情感结构、人格结构……娘的,具体咋办,我还一点想法也没有。





着急啊!

真着急了。

是时,大申四岁零六个月零九天。
将近五年的时间过去了,现在,大申还有十个月,就过了汪丁丁的间苗期了。
回想起来,冥冥有如天助:我总能在大申最关键的时候,碰到一本恰当的书。
这本书是第一本。

从那一天起,我踏上了寻找“间苗之法”的道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6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20 05:08 , Processed in 0.079826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