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无言:很巧合,我闺女快9周岁,正想给她听书呢,想给她听中文的《上下五千年》,再选一本她最喜欢的中文书,听英文版本。这是我被你这个帖子吸引的最主要原因啊!太感谢了!!给了我脑中思路的理论和实践支持!哈哈!
中文的《中国上下五千年》和《世界上下五千年》。都是很长的有声读物。别忘了《百家讲坛》,美言妈。
爱无言:呵呵,申爸,我试验了《五千年》,我闺女听一下就抗拒,她能感觉到一些很敏感的情绪,她害怕的。论语解读的我也给她试了试,她听起来觉得有人在教训她。但对一个小流浪猫的故事,她一口气听完9集。我女儿现在听这些 不是为了听词汇了,小时候我也发觉过这点的。现在她听和做所有的都是为了建构自我的。
哦......这不奇怪。当孩子的意识开始掌控自己的行为之后时候,她就有目的性了,她要看什么,而不是你给她看什么,她看什么。不
过,申爸觉得,大申和美言的年龄,已经到了解决新问题的时候了,不必补旧课。她也不让补
爱无言:我仔细回忆美言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目的性选择听书的?感觉两三岁就开始了啊。有的书她会要求讲很多很多遍,这是我最后悔的,那时我不懂,烦躁不愿意重复读,丧失了很多的。现在她就是在补,喜欢的又开始听很多遍了。不过,你提到的7,8岁的转变,确实给了我新的思路去理解孩子,之前没重视过。
丧失了很多?咋不看到,那边厢还得到的更多呢。麻麻好像都这样........真奇怪。不理解。七八岁的转变,是理解孩子成长过程的关
键。好像...似乎目前的发展心理学,很少涉及到这个话题。不把握住这个,就把握不住儿童心理的发展。
爱无言:我这两天找了找,也没找到这方面太多的资料。
七岁的转变,不在当前发展心理学的范式之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