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大申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 又到一年入学时:前瞻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思维发展(五岁以下孩子家长慎入)

[复制链接]
791#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1:32:53 | 只看该作者
接着说这个《窗》哈。

要是你换个角度,不从读者的角度去读这篇文,而从一个写作者的角度去读这篇文,思考作者是怎么把这文写出来的,你的感觉不一样了。
钱锺书再牛,他也是一个人。他的文再牛,也是一笔一划用钢笔在纸上写出来的,他写文也得构思,选主题,找素材,理思路,选字眼儿,挑词汇.......这些,咱不牛,得做;钱老牛,他也得做。
可钱老写出来的文,和咱写出来的文,它真的不一样。
他的文确实牛。
为什么?
他摸到了某种写这种文的窍门儿。
写这种文的窍门儿是什么?
任思绪流淌。随意所之,到哪儿算哪儿...这应该算一条,可是,好像不止。

这种文舒展,自然。
这种文当然自然啦,它本来就是思绪随便淌过之后的一个快照而已。
这种文有种永恒的魅力。
魅力来自在哪里?也来自那种流淌性。
这种流淌性是我们思维的自然属性。凡和我们的自然属性和谐的,共振的,都是了不起的。它提供了更深层意义上的真实。钱锺书的这种小品文,初读上去,掉书袋。其实就是卖弄。不过,卖弄的文很多,其他的,总都随风去了。可他的文,一代又一代人,还读。为什么?也是他“浮华外衣”下面的这“更深层意义上的真实”使然。

可问题是,让我们写出这样的文,这很难呐。
我们拼了命,能够明白钱锺书是怎么把这文弄出来的,就不容易了;要体会钱锺书文中的“思绪的流动”,更加的困难。几乎就是不能。
可这是我们。
让我们看看孩子。

还是3493#,申爸记录大申对苹果和平安果的质疑。
前边,申爸还原了当时,大申的小脑袋里,思维是怎么流动的。
这个案例,是申爸第一次捕捉到的典型案例,可以明确地看出思维的流动。其实,这种流动.....由身边环境中一个具体的事件引发,唤醒头脑中相关的内容,那具体事件和唤起的相关的内容一道,形成新的观点,产生新的感想....在前年(呵呵,现在2014年了)大申妈欣喜地察觉到“大儿子忽然变得有趣儿”了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
申爸一直试图捕捉到“有趣儿”背后的本质是什么。
很明显,这种“有趣儿”和观念有关。因为大申表现出来的,能够直接看到的,就是一些观念。
可是,观念和观念不一样。

怎么个不一样呢?让我们再看《窗》。
钱锺书这文里涉及了很多观念,比如“看上去是美好的,等你追求到了,拿到了手里,觉得不过尔尔”“一件美好的东西,我们要懂得去享受它,而不是去消费它”“闭上眼睛,也就是关闭了心灵的窗户”.....这些观念,单独拿出来陈述,你什么感觉也没有。可是,在《窗》里面,随着作者的思绪,流动出来的这些观念,这些观念就活了。你就有感受了。
这么样来的观念,就生动,就很“有趣儿”。
大申妈感觉到的“有趣儿”,就是这样一种“有趣儿”。
这种“有趣儿”到底是怎么来的,真的很难描述清楚。

其实,它就是这么来的。
大申在变得“有趣儿”了那一刻,就向整个世界宣告:我会思考了!
从一个不会思考的孩子,变成一个会思考的孩子,前后两个孩子,变化是非常明显的。每一位爸爸妈妈,都会注意到这种明显的变化,只不过,没有抓到这种变化具体发生的时刻而已。

钱锺书在小品文里,强就强在,他能把看不见的思维的流动过程,变成文字,写在纸上。
注意,这里面的先后次序和逻辑关系:思维的流动在先,能够把流动的思维写在纸上在后。思维的流动是每个人都有的能力,把流动的思维写在纸上,只有很少的人能够,非钱锺书周作人丰子恺林语堂汪曾祺这样的大家而不能为。

现在的事情,就变成了这样:思维这件事情,孩子们都能。把思维记录下来这件事情,需要高超的技巧和强大的表达能力。无,则不能为。
可是,我们都知道,“最好的技巧就是没有技巧”这句话......钱锺书的小品文,还不是极品。极品是周作人的。周的小品文,那真是化有形剑招为无形剑气.....你怎么想的,就怎么把它写下来,就是最好的文。
我们提起笔来,自己告诉自己,我要写作了的时候,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最困难的事情是不知道该写什么。
现在,对于孩子,该写什么已经非常清楚了:就写自己是怎么想的。

到了这里,到了关键。
等申爸再想想。

内什么,申爸总是觉得,小孩子,他一起手,就直接能写出钱锺书这种品位的文。写这种文,符合小孩子的天性。写这种文,于他们,其实是最容易的。反倒,写现在小孩子写的那些文,于他们,很难。因为那些文是逆着天性来的。
只要我们找到一个什么诀窍,把小孩子引导一下,他就能。
肯定是这个样子的....如果不是这个样子,韩寒蒋方舟那些人,不可能出现。
正找i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2#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1:33:13 | 只看该作者
学父五迁:
神童和不幸结局有正相关吗?
个案抢眼而已。


神童和不幸结局.....似乎没有正相关。
可是,构成神童的某些属性,可能跟不幸结局有正相关。

问题是,到底是哪些属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3#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1:36:14 | 只看该作者
厂甸
周作人

     琉璃厂是我们很熟的一条街。那里有好些书店,纸店,卖印章墨盒子的店,而且中间东首有信远斋,专卖蜜饯糖食,那有名的酸梅汤十多年来还未喝过,但是杏脯蜜枣有时却买点来吃,到底不错。

  不过这路也实在远,至少有十里罢,因此我也不常到琉璃厂去,虽说是很熟,也只是一个月一回或三个月两回而已。然而厂甸又当别论。厂甸云者,阴历元旦至上元十五日间琉璃厂附近一带的市集,游人众多,如南京的夫子庙,吾乡的大善寺也。南新华街自和平门至琉璃厂中间一段,东西路旁皆书摊,西边土地祠中亦书摊而较整齐,东边为海王村公园,杂售儿童食物玩具,最特殊者有长四五尺之糖葫芦及数十成群之风车,凡玩厂甸归之妇孺几乎人手一串。自琉璃厂中间往南一段则古玩摊咸在焉,厂东门内有火神庙,为高级古玩摊书摊所荟萃,至于琉璃厂则自东至西一如平日,只是各店关门休息五天罢了。厂甸的情形真是五光十色,游人中各色人等都有,摆摊的也种种不同,适应他们的需要,儿歌中说得好:
  新年来到,糖瓜祭灶。
  姑娘要花,小子要炮。
  老头子要戴新呢帽,
  老婆子要吃大花糕。
  至于我呢,我自己只想去看看几册破书,所以行踪总只在南新华街的北半截,迤南一带就不去看,若是火神庙那简直是十里洋场,自然更不敢去问津了。说到厂甸,当然要想起旧历新年来。旧历新年之为世诟病也久矣,维新志士大有灭此朝食之概,鄙见以为可不必也。问这有多少害处,大抵答语是废时失业、花钱。其实最享乐旧新年的农工商,他们在中国是最勤勉的人,平日不像官吏教员学生有七日一休沐,真是所谓终岁作苦,这时候闲散几天也不为过,还有那些小贩趁这热闹要大做一批生意,那么正是他们工作最力之时了。过年的消费据人家统计也有多少万,其中除神马炮仗等在我看了也觉得有点无谓外,大都是吃的穿的看的玩的东西,一方面需要者愿意花这些钱换去快乐,一方面供给者出卖货物得点利润,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不见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假如说这些钱花得冤了,那么一年里人要吃一千多顿饭,算是每顿一毛共计大洋百元,结果只做了几大缸粪,岂不也是冤枉透了么。饭是活命的,所以大家以为应该吃,但是生命之外还该有点生趣,这才觉得生活有意义,小姑娘穿了布衫还要朵花戴戴,老婆子吃了中饭还想买块大花糕,就是为此。旧新年除与正朔不合外,别无什么害处,为保存万民一点生趣起见,还是应当存留,不妨如从前那样称为春节,民间一切自由,公署与学校都该放假三天以至七天……话说得太远了,还是回过来谈厂甸买书的事情罢。


  厂甸的路还是有那么远,但是在半个月中我去了四次,这与玄同半农诸公比较不免是小巫之尤,不过在我总是一年里的最高纪录了。二月十四日是旧元旦,下午去看一次,十八、十九、廿五这三天又去,所走过的只是所谓书摊的东路西路,再加上土地祠,大约每走一转要花费三小时以上。所得的结果并不很好,原因是近年较大的书店都矜重起来,不来摆摊,摊上书少而价高,像我这样“爬螺蛳船”的渔人无可下网。然而也获得几册小书,觉得聊堪自慰。其一是《戴氏注论语》二十卷合订一册,大约是戴子高送给谭仲修的罢,上边有“复堂所藏”及“谭献”这两方印。这书摆在东路南头的一个摊上,我问一位小伙计要多少钱,他一查书后粘着的纸片上所写“美元”字样,答说五元。我嫌贵,他说他也觉得有点贵,但是定价要五元。我给了两元半,他让到四元半,当时就走散了。后来把这件事告诉玄同,请他去巡阅的时候留心一问,承他买来就送给我,书末写了一段题跋云:“民国廿三年二月廿日启明游旧都厂甸肆,于东莞伦氏之通学斋书摊见此谭仲修丈所藏之戴子高先生《论语注》,悦之,以告玄同,翌日廿一玄同往游,遂购而奉赠启明。”

  跋中廿日实是十九,盖廿日系我写信给玄同之日耳。其二是《白华绛柎阁集》十卷,二册一函。此书我以前有,今偶然看见,问其价亦不贵,遂以一元得之。《越缦堂诗话》的编者虽然曾说:“清季诗家以吾越李莼客先生为冠,《白华绛柎阁集》近百年来无与辈者”,我于旧诗是门外汉,对于作者自己“夸诩殆绝”的七古更不知道其好处,今买此集亦只是乡曲之见。诗中多言及故乡景物殊有意思,如卷二《夏日行柯山里村》一首云:“溪桥才度庳篷船,村落阴阴不见天。两岸屏山浓绿底,家家凉阁听鸣蝉。”很能写出山乡水村的风景,但是不到过的也看不出好来罢。

  其三是两册丛书零种,都是关于陆氏《草木鸟兽虫鱼疏》的,即焦循的《诗陆氏疏疏》,南菁丛刻本,与赵佑的《毛诗陆疏校正》,即学轩本。我向来很喜欢陆氏的虫鱼疏,只是难得好本子,所有的就是毛晋的《陆疏广要》和罗振玉的新校正本,而罗本又是不大好看的仿宋排印的,很觉得美中不足。赵本据《郘亭书目》说它好,焦本列举引用书名,其次序又依诗经重排,也有他的特长,不过收在大部丛书中,无从抽取,这回都得到了,正是极不易遇的偶然。翻阅一过,至“流离之子”一条,赵氏案语中云:“窃以鸮袅自是一物,今俗所谓猫头鹰……哺其子既长,母老不能取食以应子求,则挂身树上,子争啖之飞去,其头悬著枝,故字从木上鸟,而袅首之象取之。”猫头鹰之被诬千余年矣,近代学者也还承旧说,上文更是疏状详明有若目击,未免可笑。学者笺经非不勤苦,而于格物欠下工夫,往往以耳为目。赵书成于乾隆末,距今百五十年矣,或者亦不足怪,但不知现在何如,相信“袅不食母”与“乌不反哺”者现在可有多少人也。

   民国二十三年三月

  ——选自《苦茶随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4#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08:43:17 | 只看该作者
说到周作人的小品文,就引一篇他的过来......
这能看出什么来呢?
让申爸再仔细读读看.....再想想看......
[发帖际遇]: 大申爸 找回了丢失的钱包,得到了 3 金币,感谢好心人。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5#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08:46:55 | 只看该作者
再谈娱乐的和愉悦的
嗯,这个娱乐性阅读和愉悦性阅读,还得再谈。

我们来看,我们读的东西。
这些个读物呢,有很多的形容词来形容它:庸俗的、高雅的、经典的、媚俗的、粗鄙的、精致的、深的、浅的、碎片化的、流行的、通俗的、深奥的.......很多很多。
用这些词来形容的读物中,读哪些是娱乐性阅读,读哪些是愉悦性阅读呢?
这是很令人挠头的问题。
比如说,粗鄙的。粗鄙的东西,就是娱乐的吗?“人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话糙理不糙。读这种东西,你很难说它是娱乐的还是愉悦的。
好莱坞大片,也不都纯娱乐。《肖申克的救赎》,看完了,绝对的愉悦。这片子,即便在好莱坞大片的IMDB排行榜上,也高居榜首。

这些形容词,干别的用的。它们划分出的读物,划分不出娱乐的还是愉悦的。

总体来讲,我们的思维是分成两部分的。一部分的思维,发生在浅表的地方,思维的过程全在可感知的范围里面。另一部分的思维,发生在很深的地方,它是怎么进行的,我们是感知不到的。我们能够感知到的,只是这部分思维的结果。
娱乐性的东西,搅动不了深层的思维部分....或者,深层的部分确实被扰动了,可惜,什么结果都没有。....这个事情,是不是这样,只有天知道。因为我们感知不到深层的思维过程,只能感知到那思维的结果:没结果,就没感知,至于过程,自己感知不到,没人能说得上自己到底有没有。

这么说的话,已经有的分类中,只有一种,还比较相像:深阅读和浅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6#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08:48:16 | 只看该作者
duducurl :


现在呢,嘟嘟妈和泓泓妈对魏妈妈的态度是同情占上风。
[发帖际遇]: 大申爸 发帖时遇到新儿教神秘人物开宝箱,分到了 3 金币,太幸运了。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7#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08:48:42 | 只看该作者
duducurl :
在看宁铂,好像引发了我许多情绪。
想找出专门的那集实话实说,不知哪位爸妈有办法的?
只找到有宁铂的片 ...


宁铂是“神童”中知名度最高的一位。他曾经是一个符号,神童的典型代表。
让我们好好看看宁铂的事迹,有什么感想和启发。

[发帖际遇]: 大申爸 乐于助人,积极发帖,得到新儿教奖励 3 威望。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8#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08:49:39 | 只看该作者
寒露悠悠 :
我原本是想买书,晚上睡觉的时候讲来当催眠曲的。现在偶尔随口编些故事她都听得很带劲,但有时候懒妈咪懒 ...



买一些绘本,就读绘本上的故事就行。
你家悠悠两岁多了,建议买一本好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绘本....少年儿童出版社有出,读给悠悠听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9#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08:58:51 | 只看该作者
水天一色 :
是不是牛蛙这件事,有父母的助力在里面,但是绝对不是由父母的决定的。我想老爱一直在反复提醒的是这个问 ...


呵呵,小豆妈妈看事情,看的准。
赞一个。

其实呢,凡是常来这里溜溜的爸爸妈妈,都被卡在一个尴尬的境地里面的。
你想啊,这个常来这儿的爸爸妈妈,来这儿干嘛?还不是寻找教育好孩子的思路和方法?如果有人否认,说自己不过是好奇,来随便看看,那就不诚实了。
为啥当姑娘的时候,不来这里,现在,有了孩子了,才来?如果否认这不是“想把自己的宝宝教育好”这种功利心在起作用,那就不诚实了。
另一个方面哈,你这个孩子。你不管他,不去理会他的教育,他也会长大成人不是?现在,来找思想,找方法,还不是想让孩子更好?和随便长,不管比较起来,这不是对孩子的期望,那是什么呢?
嗯,这是一个方面。

那另一个方面呢?
所有的有头脑的爸爸妈妈,都会说,教育好孩子,你不能功利性和期望太强。功利性和期望太强,就会影响和限制孩子自己的视野,阻挠孩子成为他自己。
嗯,这也有道理。

这个,让来这里的爸爸妈妈,何以堪啊?
怎么办啊,到底有企图心还是没企图心啊?来了,就已经有了啊..........

呵呵,这个,困境,怎么办呢?
看看那四个神童吧,答案在那里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0#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09:03:13 | 只看该作者
水天一色 :
对于申爸的问题,我用诡异的方法来回答你。做咱肯定是要做的,但是心里得无痕。就像日本箭道,谁说人家不 ...



这世界上这点儿事儿,哪儿那么神秘。
手上做,心里无痕......这不要人命么,这不。
想象都想象不到是怎么个境界,咋动手做啊?

其实吧,应该很简单。爸爸妈妈们就具体的事情,讨论那四个神童,慢慢儿的,答案就清楚了。
准保很简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3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20 18:59 , Processed in 0.081244 second(s), 2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