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大申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 又到一年入学时:前瞻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思维发展(五岁以下孩子家长慎入)

[复制链接]
771#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16:00:42 | 只看该作者
面包树 :
严重同意泓泓妈说的。经常让我们发愁的一件事就是:学生怎么失去了深度思考的能力?凡是有点深度的课文,学 ...


欢迎面包树!

面包树也是小学老师....这楼长得太快,楼里的贴儿申爸实在看不过来.....汗一个。
申爸要是有大申那阅读能力就好了。

才看到面包树前边的两个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2#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16:01:04 | 只看该作者
寒露悠悠 :
有一段时间没来了,这个摩天大楼太吓人了。

反馈一下,买了申爸推荐的《新语文读本》有两三个月了,确实 ...


睡前小故事非常多,百度里一搜,一堆一堆的。
这些故事,都是短小的句子,主谓宾,说些没有情节的日常词汇,基本没有什么差别。

下载一些,听听,如果朗读好,就可以给孩子听。

[发帖际遇]: 大申爸 经常泡在新儿教,得到新儿教奖励 1 金币 ,真开心。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3#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16:01:43 | 只看该作者
今看唐弢的《文章修养》。
申爸看的这个版本,是三联精选中的一册。

整套三联精选的书目是:
第一辑

经典常谈 朱自清
论雅俗共赏 朱自清
诗论 朱光潜
文章修养 唐弢
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记 钱穆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生活史话 邹韬奋
语文常谈 吕叔湘
英诗的境界 王佐良
在语词的密林里 陈原
庄子浅说 陈鼓应

第二辑
周天集 【印】室利阿罗频多
基督的人生观 【英】詹姆士·里德
道德箴言录 【法】拉罗什福科
生活的艺术 【法】莫洛亚
西西弗的神话 【法】加缪
活出意义来 【奥】弗兰克
美国学者 【美】艾默生
代表人物 【美】艾默生
六大观念 【美】艾德勒
书的礼赞 【奥】茨威格

申爸在考虑的问题是,这些三联精选...暂不看第二辑....这里面的书,和新知文库里面的书,显然是不一样的。
这不一样,到底在哪些方面呢?
大申对这些书,还不接受,不肯自主阅读。

好在,申爸有天书这个武器。这些日子,开始读里面的陈原的《在语词的密林里》和吕叔湘的《语文常谈》.......申爸一时还想不清楚,这个语文怎么搞掂它.....不过,不管怎样,给大申读这个当天书,总不会错。
大申呢,以前听天书的时候,总是一边看自己的,一边听申爸读;这次,大申同意,专心听。大申躺在床上,闭着眼睛,专心地听,不时地睁开眼睛,给些评论或者提出些奇怪的问题,一块儿和申爸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4#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16:05:16 | 只看该作者
爱无言 : 你和儿子商量,让他同意读这些听这些,原来是为了把语文搞定啊!可大申不才9岁吗?对语文不是得随着他年龄长大,生活体验丰富时,语文材料的不同才会对他有“发酵”?
你这是要提前很多年让他达到高中生的语文水平?  

这不一定。王充23岁就死了。美言妈可以去看看他的《论衡》。更重要的哲学思想不谈,光语言,那也是相当地不简单的。活到103岁才死的人,积累了100多年的经验,没几个能达到他的程度的。胡适他们那一代人,现在可以找到他们十四五岁时候写的文章。那些是私塾教育出来的人,写这文章的时候,恰是其出塾而进入高小的年龄。那些文章单从语言文字的角度看,已经相当不得了了。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又能有多大的积累呢?孩子的教育最困难的地方就在于转折:一夜醒来,昨日正确的想法,今天已经不对了。胡适他们,到了十四五岁的文字功力基础,那一定不是十三岁时打下的基础。没有四五年时间的浸润,即便其方法再对,想到别想。呵呵,九岁的时候,该是考虑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了。到了大申14岁,才发现什么东西错过了。这种事情,申爸是不干的。
[发帖际遇]: 大申爸 发帖时遇到新儿教神秘人物开宝箱,分到了 1 金币,太幸运了。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5#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16:09:52 | 只看该作者
奇怪的信念以及神童们的哀伤变奏申爸在接下来的一个阶段里,必须把注意力集中于语数英。鉴于小孩子的爸爸妈妈,对于申爸写的大段,有关语文,有关数学,有关英语的分析和描述,不会很感兴趣......上了学的孩子的家长则不然,最好还是仔细看看,跟上讨论。语数英本不困难,只要做好一两件关键又简单的事情,孩子就能够学得很好。遗憾的是,让孩子学好的这诀窍目前不知道.....

申爸想起很多年前的一些想法....那时候,大申四岁多。申爸是在大申四岁多的时候,才对孩子的教育感兴趣的....一个重要的想法是有关神童。
可惜,流行的关于神童的想法,是错误的。
错得极其严重。
要知道为啥是错误的,就要知道,神童为什么“神”。这个那个,申爸一直想说这个问题,可惜,手上一直没有高质量的一手材料。
缺少基本事实。

现在不同了。《凤凰大视野》做过五期高质量的神童纪录片,里面有很多爸爸妈妈耳熟能详的人.......

申爸请所有关心孩子教育的爸爸妈妈,花点儿时间,看看这五集纪录片.....然后,再在这里讨论。

天生少年:走近中国神童
一 魏永康  http://v.ifeng.com/documentary/s ... -4c59563fd583.shtml
二 王思涵  http://www.56.com/w87/play_album-aid-8112159_vid-MzMwODY4MDk.html
三 金今    http://www.56.com/w87/play_album-aid-8112159_vid-MzMwODY4NzY.html
四五 宁铂    http://www.56.com/w87/play_album-aid-8112159_vid-MzMxMTcyMjM.html

呵呵,看看吧,很有意思。这五部纪录片,看一遍,绝对有所收获。
不感兴趣于申爸的语数英的,可以琢磨琢磨“神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6#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17:12:13 | 只看该作者
那啥,接着说《窗》。

这个《窗》吧,它是怎么写出来的?
申爸的意思是说,有的文,作者没写之前,就抱定了要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样的信念,写出来的。

申爸正在看大申的语文课本,翻到了《过雪山草地》这一篇,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哎呀,这诗写得好。
可是,这诗的作者们,在写这诗的时候,他们的心境,和钱锺书写《窗》的时候的心境,那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两者,写得都好。
钱锺书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书,是《管锥编》。

《管锥编》有《管锥编》的厚重可欣赏之处,《窗》有《窗》轻灵可喜之点,不一样。
可问题是,它们是怎么写出来的?
我们先看一下3493#,申爸记录大申对苹果和平安果的质疑。
事情的发生,和发展,线索很简单:
这一天是圣诞节的晚上。圣诞节么,过节,大申自然就把和圣诞节有关的事情想起来了。
一个是平安果。美言妈已经指出了,这个平安果是中国人杜撰出来的,就如果光棍购物节VCD一样,纯粹是中国发明,中国制造。想一想,有道理:圣诞节是平安夜,和苹果的“苹”谐音,苹果就这么成了平安果了。圣诞节要吃的水果。这个杜撰,大申自然不知。
洋文中的苹果是apple,这个东西呢,和peace没有一毛钱关系。洋人自然不会把apple当成平安果。

圣诞节吃苹果。一提到苹果呢,就想到了两只著名的苹果,一只是乔布斯的咬了一口的破苹果,另一只就是那条邪恶的蛇给夏娃们吃的那个邪恶苹果。
大申应该是这么想的。
现在,问题就来了。
亚当夏娃是基督教的圣人,圣诞节又是基督教的节。基督教的节,怎么怂恿人吃邪恶果?

大申趴在那里,估计就在琢磨这个。
至于蘸了蜜的苹果,大申应该在哪里看到过这个说法。从苹果想到蘸了蜜的苹果,这是很自然的事儿。
耶路撒冷呢?从基督教很容易想到基督教的圣地,这个很自然。
接着,大申就开始信口开河,不着边际了。今天是圣诞节,圣诞节的晚上,大申把想到的几个东西,拼到了一块儿,很笃定地说:“如果你现在就去耶路撒冷,他们就会吃蘸了蜜的苹果。”这实在是不着边际。

这是一个思维的流动的过程。很生动。

现在,让我们看看,钱锺书写《窗》的时候,思维是怎么流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7#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1:25:01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呢,季节就是春天。
我们都知道春天,感受过春天。爽!
春天的晨,春天的晚,最宜人。不冷不热,明净的天空和清新的气息。
春天的午,有些不同。
春天,屋子里比屋子外冷。晨晚不是呆在屋里的时辰,那是到外面去走走,享受自然的时辰。呆在屋子里,冷。
中午不同。
窗框外明媚的阳光,刺眼地亮。窗框里是黢黑一片。屋子外面,太阳晒着的地方,太热了;屋子里面,气温正合适宜。
舒服的温度明媚的日光强烈的对比,镶嵌在窗口里的春光,和窗,和阴沉的屋子一起,给人强烈的美感。

美这件事情呢,自然让人想到享受。想到诱惑。
不知道你怎么样,申爸是有这样的体验的。在房间里,太舒坦了,镶嵌在窗口里的画,太诱人了。申爸禁不住诱惑,从门走出去,到美好的春光里。
晒得头昏昏的。热,燥热。感觉完全不是看上去那么美好。
只好,退回到屋子里。

这是体验,人们都有的体验。
这《窗》呢,就从这体验开始。
窗外的春色是美的,你可以坐在窗内欣赏,享受。你要是禁不住诱惑,去追求,自己跑到大太阳下晒,你就上当了,触霉头了。
这是一个大意思,人生往往如此。
可这是一个大意思,每个环节,都可以任由思绪去流动的。
第一个流淌过的地方是什么呢?门这种东西,它的功能:供人进出。
那就顺着供人进出往远了流动....管它流到哪里,反正,总能收回来。
这实在是任由思绪所之了。

既然门有这功能,窗呢?当然也能供人进出。可进出的是贼和偷情的人,这是一下子就想到的。
可这个功能不能直接往下流。为什么呢?钱锺书狡黠,就狡黠在这里了。
怎么办呢?钱锺书弄了其他的意像,把我们的注意力吸引走。

前边有赏春这个线头,断在那里,还没往下接。
钱锺书把赏春这个话头拾起来,让思维换个轨道,跳到赏春上面去。从门和窗不同的角度,这个春怎么赏呢?钱锺书为了把意思接起来,顺畅,于是就开始信口开河:“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需再到外面去找。”
这信口开河,和大申的蘸蜜的苹果,一样的信口开河。注意:小孩子和钱锺书的这种思维的相似性。

说到这里,思维算是流过了一个死角。前面景象大开。
既然开始信口开河,那就继续信口开河。于是,钱锺书的记忆库中的陶渊明浮现出来了。陶渊明死了好几千年了,钱锺书硬说陶渊明对自己刚才信口开河的窗子精神心领神会,陶渊明气死,也没法子活转来反驳钱锺书。这就如同钱老已过世十五年了,听申爸这么信口开河说他,他就是气死,也没法子活转来反驳申爸。一样。
陶渊明应该确实说过“倚南宫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这样的话,可陶渊明的话,和窗,没啥关系。陶渊明知识提到了“南宫”和“窗”而已,陶渊明要说的意思,和“窗”没一毛钱关系。
“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未必不然”。
钱锺书就这么解读,你陶渊明有啥办法?
申爸就这么解读,你钱锺书有啥办法?

可钱锺书想到陶渊明这两句话,无非也就是陶渊明在话里提到了“南宫”和“窗”这两个词儿而已。他的思绪,就是从这两个词儿流动过来的。
既然想到了这两个词儿,想到了这两句话,钱锺书开始着手把这两句话的意思,抟啦圆了。

他怎么抟的?直接看《窗》的第二自然段。钱锺书就是这么抟圆了的。
不引用了。把一整段都拷过来,没意思。

这第二自然段,前半部分,确实让人难以索解。整篇文章,别的部分都好说,就这部分不容易看懂。这个思维绕哇绕的,不知怎么,就绕出“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来了。

本来吧,钱锺书提笔的时候,没想到“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这意思的。不过,绕了几绕,这个意思浮现出来了,就有意思了。本来没意思,现在有意思了;本来不是这个意思,现在变成这个意思了。
剩下的部分,围绕着这个意思来写,写起来顺风顺水,读起来也顺风顺水。

本来是要躲避“进出的是贼和偷情的人”这个思绪的.....为啥呢?情人和享受有关,这个无须说。可这个贼吧,他明显是进来“追求”的,偷东西么;这和门就没啥区别了.....这个思绪,不能往下流,一流,就矛盾,混乱掉了。
可是,既然已经说到贼,既然为了绕过混乱,得出了“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这个意思,这个意思值得往下铺展.....钱锺书的狡黠就出来了:他把贼和偷情的人,一股脑装进“一个钻窗子进来的人,不管是偷东西还是偷情,早已决心来替你做个暂时的主人,顾不到你的欢迎和拒绝了”这个意思里面去。算是呼应了前边提到的贼,意思也圆。
这样,也不用把前面的涂了,重新写。钱锺书那个时候,写东西是要用钢笔往纸上一笔一划地真写的。不像现在,用电脑,一个delete键,就搞掂。
涂了重写,麻烦。

至于贼是进来“追求”的这个明显意思,钱锺书狡黠地笑着,他就是绝口不提。
我就是绝口不提,你申爸有啥法子?
谁也没法子。

这个《窗》,不过是作者兴致所之,随笔记下的小品而已。作者任由自己的思绪前行,走到哪儿算哪儿,写出什么是什么。写者好玩儿,自己享受,仅此而已。

那这《窗》就不值得,没有价值了么?

事情没那么简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8#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1:25:30 | 只看该作者
yzhang4 :
现在不同了。《凤凰大视野》做过五期高质量的神童纪录片,里面有很多爸爸妈妈耳熟能详的人.......

申爸请所有关心孩子教育的爸爸妈妈,花点儿时间,看看这五集纪录片.....然后,再在这里讨论。



很多妈妈已经看完这些记录片了。
第一感觉很重要很重要哦....
大家可以就片中陈述的事实,谈谈自己直觉的想法。

[发帖际遇]: 大申爸 被宝箱砸中,开宝箱花了 1 金币,想知道开出什么好东东?回帖试试。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9#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1:26:05 | 只看该作者
拂晓 :
记录什么 反抗什么 (2013-10-25 09:03) 转载▼  
蒋方舟/文


拂晓找来了蒋方舟。
单从她写的这文章看,这个蒋方舟很有意思。

那啥,哪位爸爸妈妈有蒋方舟小时候写的作文?不要她发表的小说....那个东西,是经人改过的,要她当初的作文,无论是练笔,当时在报刊上发表的作文,还是比赛获奖的作文,都行。
转帖欢迎。
给线索也欢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0#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1:27:13 | 只看该作者
316616466 :
刚看了魏永康那集视频,心想这么样的一个家庭,父亲常年卧床不起,全靠母亲一人持家,孩子自理能力居然那么 ...


BB妈妈很赞!

我们的家境,都还不错......想想为了生活,还有那么多不得不和孩子分开的母亲....于是,关于孩子自立这件事情,我们容易产生一种幻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家境不好家庭的孩子,更能自立一些。
其实,这是不对的。
再优裕的家庭,都能养出独立自强的孩子;再穷困的家庭,都能培养出依赖无能的孩子。

孩子自立与否,其实和爸爸妈妈的态度和做法有关,和家境没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0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20 19:00 , Processed in 0.083293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