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大申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 又到一年入学时:前瞻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思维发展(五岁以下孩子家长慎入)

[复制链接]
731#
 楼主| 发表于 2015-6-23 06:46:57 | 只看该作者
天天开心070121 :
申爸,一部作品有必要反复听好多遍吗?我给孩子最多听两遍,太赶了吗?我觉得孩子听第二遍时兴趣就不那么浓 ...


所有的5.5-7.5岁的孩子,他都要听多遍的。孩子大了,慢慢地不要重听了。你放给他听,他说他听过了,要听新的了。
一般这个时候,孩子会自己挑书,挑要听的东西了。
他有主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2#
 楼主| 发表于 2015-6-23 06:47:20 | 只看该作者
jian161021 :
我始终有种感觉,孩子肯定是什么都在听的,不止是词汇。
我昨晚看爱网的帖子,感觉大申这么大的时候也会 ...


孩子确实什么都在听,祺祺妈妈在这点上,感觉是对的。

可是,这只是一开始的情形。不同的孩子,听上个把小时之后,就不一样了。
有的孩子基本上是在聆听词汇。这时候,他外在表现完全不在“听”。这样的伴随聆听状态,一天可以持续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唯一的结果就是,孩子累坏了,晚上入睡非常快。

我们希望的,是这种聆听。
当然,不排斥有意识参与的聆听.....其实,你排斥也排斥不掉。在一段聆听开始的时候,孩子总会注意地去听的。

[发帖际遇]: 大申爸 花了 1 金币 资助失学儿童,真是热心人啊,你也想试试帮助别人的快乐吗?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3#
 楼主| 发表于 2015-6-23 06:48:41 | 只看该作者
guolittlepig :
这两天我们在读可怕的科学里的《死亡沙漠》,他问过我几次,这是真的吗?我说:是真的。 ...



小猪妈妈,还能找到小猪是听到什么细节的时候,问你这个问题的吗?
[发帖际遇]: 大申爸 捡到钱包找不到失主,花了 2 金币寻人,是不是你掉的,快回帖看看。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4#
 楼主| 发表于 2015-6-23 06:50:38 | 只看该作者
浸泡:从书谈起
呵呵,有BB妈和怡妈提醒,真好。
它这个伴随聆听,应该是这样的:浸泡。

在大申小的时候,申爸形成一个策略,就是把孩子浸泡在高品质的图书音像的海洋里。大申确实是这么泡大的。这种浸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大申那儿,最明显的结果就是:孩子对高质量的书籍的品位,产生了明显的偏好。
比如说,前边的图片中的书。
有很多出版社,各个出版社出的书,从总体品质上来说,是不一样的。品质最高的当属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包括上海三联)、人民文学、中华书局、人民出版社、上海出版集团中的一些出版社,比如上海人民、上海教育、上海科技、上海辞书、上海人民美术。最近几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异军突起,出版了相当有水准的一批书。
你把商务的汉译世界名著丛书、世纪文库、新知文库这几套知名丛书摆在一起,就可以发现,它们的装帧设计、纸张、用色、字体字号、文字排版、页眉页脚,这些,都有明显的相似性....这是艺术方面的事情,你很难说清楚。可是,你把流行的儿童绘本,和这些书摆在一起,明显就可以感受到其中的差异。
这些名社出版的书,摆在那里,内敛庄重浑身散发着淡雅的气息。很多儿童绘本呢?粗制滥造的咱们不提,其中比较好的,用“高端大气上档次”来形容,很合适。
“内敛庄重淡雅”和“高端大气上档次”,它们散发出来的气息是不一样的。后者不管怎么咂摸,都有些“土豪”的味道在....

申爸希望大申对“内敛庄重淡雅”有感受,并且有偏爱。
某类书,只针对某类读者,这是没什么可说的。

申爸说自己对绘本不感兴趣,导致这“不感兴趣”一个根本原因就是,那些书散发出来的“气味”不对。
当然,很多绘本的内容应该是很好的,可能,做书的人.....一般都是翻译出版....把它做坏了。这书也完全可以有好的装帧设计,让它散发出“内敛庄重淡雅”的气息。
就好像有几个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很多书.....尤其是北大出版社.....内容的品质是相当高的,可惜,他们形成不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识别系统。把出版社的名字从书的封面上擦去,把他们的书和普通的书摆在一起,单从艺术的角度,感觉不出有什么差别。

申爸的想法很简单,让大申对某种品质、某种气息的书籍感兴趣。这种“气息”就是三联的书散发出来的气息。

很奇怪。
在此之前,除了申爸给大申当天书读过一些三联、中华版的书,大申的书籍中,一本这些顶级出版社的图书都没有。他们出的书,没有给幼儿的。

让申爸有这想头的,是大申最近的表现。
大申一天天长大。
在此之前,申爸曾经从三联和商务的书中,找出一些内容比较合适的,引导大申去看。大申不要。他们出的书,确实不适合于幼儿。
一个月之前,事情改变了。
申爸试图把三联最经典的系列之一,新知文库,引导给大申看。
这是申爸在大申那里所做的,最新一次的努力。
这次努力成功了。

大申对新知的喜爱程度,远远超过三国。
如果一个孩子,在九岁的时候,口味能定位在新知文库上,那他一生的读书和学习,可定矣。
这一招定乾坤。

那么,新知文库到底是一种什么书呢?
鉴于一个基本的事实,在座的每个爸爸妈妈,你们的孩子再过四年,都会长到大申这么大的.....建议大家买几本新知,自己先看看....四年之后,可以引导孩子看......呵呵,申爸保管开卷有益,你自己欲罢不能。
为啥?
原因很简单。
能看到这个贴儿的爸爸妈妈,应该对申爸的文字很感兴趣的爸爸妈妈.....新知是和申爸的文字为同一类的文字。可是,人家的行文,那不是申爸能比的。
就这个原因。
那是一本又一本的《又到一年入学时》。不一样的地方,只在于主题不同。
这也就是说,大申现在和很多爸爸妈妈一样,对申爸的“《又到一年入学时》”入迷。只不过,《又到一年入学时》的主题不适合大申,大申对同样风格的适合于自己的“《又到一年入学时》”入迷。
总体上而言,在纽约时报非虚构类排行榜上,几周几十周占据排名第一的作品,很多都在这套新知文库里面。有些书,本来就是皮博迪奖、伯克奖、普利策奖这些奖项的获奖作品。

那啥,这套新新知文库,已经出了44本.....建议呢,妈妈买《逼近的瘟疫》(这是大申正读的)爸爸买《战争的果实》(这是大申指定,下一本要读的)先来尝尝,然后再决定是不是继续购买别的。这个那个.....如果你觉得好,就多买几种存着,自个儿先看,等孩子长到年龄,引导孩子看。这书会快就会绝版的。等你的孩子长到了九岁,可以看的时候,里面的很多种,你可能就买不到了。
现在,孔夫子上的早期新知,已经在大大地溢价销售了。

这个,这和伴随聆听有什么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5#
 楼主| 发表于 2015-6-23 06:52:29 | 只看该作者
大申谈读书的感受
从去年8月28日,大申正式开始自主阅读以来,大申第一次提到自己在阅读时的感受。

昨天晚上,大申兴致很高,坐在沙发上看《逼近的瘟疫》。
忽然,大申放下书,很认真地和申爸说:“我看一本书,只看模糊的东西。”
申爸立刻明白大申想要说什么了。
他要谈他自己看书时的主观感受。

这很珍贵,申爸马上开始应和道:“什么是‘模糊的东西’?”
大申想了想,说:“你要是让我复述,我复述不出来。可是,过两天,我再看这本书。我看一页,有就知道后两页讲什么。”
申爸马上抓住大申陈述中的漏洞,说:“那不还是能复述出后两页讲的内容么?”
大申摇摇头,很肯定很认真地说:“不是....反正,我只看‘模糊的东西’。”
申爸知道大申要表达什么意思。大申是想说,他看书的时候,完全理解了书中的内容,但无法找到表达的方式,把感受和理解都表达出来。
这很正常。一方面,书的内容被迅速理解,内化到头脑之中。这个过程会引发极多的感受和想法....速度太快了,书要继续往下看的....那些只是一些模模糊糊的影子,抓不到明确的东西;另一方面,即便是在头脑中形成了明确的想法,要想有条理地表达出来,说给别人明白,这也需要极高的技巧和不断地练习才能做到。
读到了东西,理解了有了感受是一回事;能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来,给别人明白,是另一回事。
不管怎样,得先有理解、有感受。至于说不说得出来,如何说出来,那是另外要解决的问题。
得先有前者。没有前者,就什么也谈不上了。
理解了的书,就不止“知道后两页讲什么”了,而是完全知道一整本书在讲什么。

申爸装糊涂,继续引导大申说:“我还是没明白,什么是‘模糊的东西’。”申爸抓着这个词不放,故意这么说,也是想借着这个机会,看看大申解释表述的能力到底怎么样。
大申很夸张地皱皱眉:“....哎呀,怎么跟你说呢?”
大申确实找不到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也许是找不到合适的词汇,也许是找不到合适的表达策略....不管怎么着吧,大申说不出来就是了。

申爸决定把自己的推测说出来,让大申确证:“是不是你看书,注意力全都放在理解书的内容上面,而不在乎是否能背诵出里面的语句?”
大申马上很兴奋地接口道:“对,就是这么回事。”
看来,大申把“理解了”的那种感受,叫做“模糊的东西”。我们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总是迸发出大量的思想的碎片,模模糊糊的,连绵不绝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就这么种感觉。
从这个意义上看,大申的表述极其精准传神。用“模糊的东西”来描述在读一本好书时,头脑中的理解状态和活跃的思维碎片,再形象不过了。只不过,不是像大申说的那样,看“模糊的东西”,而是“模糊地看”,在头脑中,形成了某种模糊的东西。
头脑中,形成的,这种模糊的东西,就是最珍贵的东西。
能形成这种东西,恰就是申爸想要的。

应该是为了自己终于找到了表达方式,并且表达清楚能给申爸明白,大申很是兴奋。
大申抓起《逼近的瘟疫》,继续看起来,坚决不再理会申爸的搭讪。

嗯,这个圣诞夜,过得确实很有价值。

[发帖际遇]: 大申爸 文章写得好,得到了新儿教神秘人物奖励 4 金币,太好了!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6#
 楼主| 发表于 2015-6-23 06:53:39 | 只看该作者
一骆 :
跟着大申、申爸的脚步,心里越来越踏实了,虽然有点晚,有点远,但毕竟也在路上了!


骆骆妈妈言重了。
不过,知道前面的路是走得通的,确实很重要。
申爸一路来嘀咕事情确实是:眼下,遇到的困难是正确道路的上坡,还是错误道路的尽头?

[发帖际遇]: 大申爸 捡到的钱包找到了失主,获得新儿教奖励 1 威望,恭喜啦!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7#
 楼主| 发表于 2015-6-23 06:54: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申爸 于 2015-6-29 06:56 编辑

一套对大申起决定作用的书
qhu :
申爸说的新知文库是搜出版社,还是套装,能具体说下包括哪些吗?先囤货。跟这类书气味相投的人必然不多,肯定是要绝版的。 ...



这是大申的新知文库。就买这些了,剩下的,都很难买到。等到大申要看的时候,到图书馆去找好了。


大申已经看完五本了,正在看第六本,《逼近的瘟疫》。
说实话,申爸当初也没想到,大申会喜欢看这种类型的书....并且,是这种类型的书,恰好符合大申当前的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等确认了,其结果确实让申爸大跌眼镜。
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最适合他的书竟然是三联的新知文库......真的真的申爸没有想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8#
 楼主| 发表于 2015-6-23 06:55:53 | 只看该作者
如心妈咪 :
申爸,文文,男孩,9岁,三年级,现在正在听连丽如的《三国演义》评书,非常喜欢,快听完了,这个听完后,给 ...


如心妈妈,9岁的孩子,听完三国评书之后,给百家讲坛中的《易中天品三国》试试,看听不听。水浒也可以给,阅读,和聆听不冲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9#
 楼主| 发表于 2015-6-23 06:56: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申爸 于 2015-6-23 06:58 编辑

泓泓妈 :
呵呵,申爸,在你的带领下又将掀起一股新的买书潮
俺早上也上当当看了,你说,“这种类型的书,恰好符 ...



《谋杀手段》这本书,估计麻麻们一般不会很感兴趣。
不过,小男孩儿都会非常感兴趣。这本书的英文标题是:Muderous Methods, Using Forensic Science to Solve Lethal Crimes。其实这书讲的重点是“刑侦科学”,它既不是重点讲“谋杀手段”的书,也不是重点讲“命案”的书。

但是,申爸实在不知道,大家看过这本书之后,怎么评价,是不是喜欢。
申爸本人是极喜欢这样的书的......可从印数上看.....这书的版权页上印着:印数:0,001-8,000。全国14亿人口,只印了8000册。确实有点儿少。
是本该喜欢这书的人原就很多,只是大家不知道这书“也是自己喜欢”的类型而没有买来看,还是这书原就没多少人喜欢.....这就不得而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0#
 楼主| 发表于 2015-6-23 06:57:04 | 只看该作者
三联的这书,是真好。








他们这书用的纸,质感很好。这一变成图片,可惜纸的质感就不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0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21 03:21 , Processed in 0.091044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