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大申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 又到一年入学时:前瞻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思维发展(五岁以下孩子家长慎入)

[复制链接]
661#
 楼主| 发表于 2015-6-22 17:51:04 | 只看该作者
yuximin :
申爸,现在有一种读经热,从二三岁开始就给孩子读经,大点的孩子让孩子跟着读经,以你的理念怎么看待读经 ...



那啥,读经这件事情。
从两个方面来说。
一个方面,要是爸爸妈妈实在没有更好的思路,让孩子去读经.....其实是诵经.....肯定是一个可行的方式。已经让孩子诵经的爸爸妈妈,莫嘀咕,孩子高兴,继续就好了;
另一个方面,我们需要十分清楚,诵经对于孩子成长、智力等各个方面的好处在哪里。首先,孩子需要嘴儿上愉快。这个,有得在嘴上大声说的东西就能达到目的,唐诗宋词、四书五经、儿歌童谣,都行。其次,孩子所诵的经书,一方面可以当天书看待,另一方面也起到一些伴随聆听的功效。特别是,古文中的词汇,再用法上,更接近于汉语文字的本源。在孩子长大些之后,可以探究句读的本义了,已经背诵得滚瓜烂熟的经典,可以启蒙这种字源小学方面的探究。这种探究对于孩子开窍,开一窍,非常便宜。背诵了的经典,在孩子彻底懂事之后,更是了解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社会宇宙运作的指南。
可是,尽管知道有如此之多的好处,对于大申,申爸是不会让他去诵经的。
原因呢?很简单,申爸觉得,申爸有更好的思路去让大申走。不是诵经不好,而是和其他的思路比较起来,走这条路,机会成本还是大了一些。
首先,现在不是经典具有绝对话语权的时代。要是倒退120年的话,申爸肯定会让大申去诵经。现在,它不是清末科考的时代。现在是现代科学占有绝对话语权的时代,在这个大背景下,科学是孩子要优先掌握的范畴;
其次,有了天书工具,申爸不担心经典掌握的问题。也就是说,配上天书、演讲和在合适时机引入经典原本的方式,大申在经典的掌握上,一点不会比从小诵经一路下来的孩子,差多少。可是,成本上,那节约的可就多了;
最后,对于先开一窍的问题。孩子进入了语汇涵义敏感期之后,可以有很多种方式,让孩子对于语汇产生兴趣,然后,倒逼古代的古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2#
 楼主| 发表于 2015-6-22 17:51:38 | 只看该作者
千江一月 :
我职称考试低空飞过,谢谢大申爸,明年可以腾出时间好好陪儿子了。


哈哈,恭喜楠楠妈妈。低空飞过也是飞过。飞过了就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3#
 楼主| 发表于 2015-6-22 17:52:36 | 只看该作者
鲁素 :
如此说来,把这些经典当作背景伴随聆听一直播放和父母读的效果是一样的话,伴随式聆听播放天书效果不是更 ...


原则上来讲,确实应该没什么不可以。要不,让鲁鲁试试?鲁鲁妈随时回来回馈,如何?
[发帖际遇]: 大申爸 经常泡在新儿教,得到新儿教奖励 5 金币 ,真开心。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4#
 楼主| 发表于 2015-6-22 17:52:56 | 只看该作者
一骆 :
也汇报下骆这些天情况,三国已经摸到门儿了,听到八十多回,阿西莫夫很感兴趣,每天晚上迫不及待,论语读 ...


申爸觉得,是这样的:伴随聆听的时间,比起朗读天书的时间,要长得多。既然听天书不过是刻印,没必要让孩子花太多时间去听天书。听和日常生活比较靠近的资料,对于孩子智力的建构,更好一些。骆喜欢听阿西莫夫是个好事情,多读些吧。其实吧,阿西莫夫完全可以录制成音频,放给孩子聆听的。
只可惜找不到现成的音频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5#
 楼主| 发表于 2015-6-22 17:55:42 | 只看该作者
双机制理论
鲁素 :
懂的词汇越多,孩子理解能力越强,智力水平越好,是不是您提出的聆听法的诠释呢? ...



鲁鲁妈妈真是一个认真、思考又多的妈妈。鲁鲁这个名字,起的也很有特色啊。
鲁鲁妈妈打字非常快,赞!

关于这个问题。
严格地说,不是。

“懂的词汇多”,这样的说法,其实是隐含一种强烈暗示的。
暗示着什么呢?这么说的言外之意,是说头脑中有某种东西,比如,随便说,就叫它“思考力”吧,这种思考力是一种机制,处理信息的机制,在这种机制作用之下,词汇被理解了。越多的词汇被理解了,越多地锻炼了这种机制,这种机制就越变越强,智力水平也就好了。
这种想法,就好比一台高级的食物料理机,用来榨果汁。你把石榴放进去,榨出来石榴汁;你把橙子放进去,榨出来橙子汁;你把苹果放进去,榨出来苹果汁.....很好用,对不对?可是,不管你把什么水果放进去,要出汁,就必须先有一台料理机。没有这台机器,是不能出汁的。
这是我们的生活常识。我们很自然地用这种模式,来看大脑,来看思维,来看智力。

可惜,很遗憾,这种观察大脑的方式,是不正确的。按照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来思维思维的获得,就走进了死胡同。

申爸仔细看了前面爸爸妈妈们讨论智力的帖子。
有的爸爸妈妈用这种思维模式,正在探索,走在路上,能解释很多现象,还没遇到致命的困难,就很乐观;有的爸爸妈妈早就用这种思维模式,认真地考虑过智力这件事情了,已经此路不通过了,就好像很悲观,说脑机制这个东西,是想不通的,自己不去想。其实,他的意思是说:劝大家也不要去想。此路肯定不通,莫浪费时间。瞎耽误工夫。
他是好心。

真实的情况是,大脑,思维,智力,是不完全符合食物料理机模型的。
所有的孩子的大脑都是这么运作的:孩子伴随聆听听进来的词汇,堆积成的东西,就是智力。

刚开始.....为了行文简便,我们假定是一个5.5岁的孩子....孩子的大脑中,是没有智力,不能思维的。他的大脑中有的,是一套已经成熟了的掌握语言的机制。这套机制包括从听进耳朵的声音信号转变成电信号;从杂乱无章的电信号里面抽取出有意义的句子;根据语言深层的规律,切割出词汇;把词汇变成特定的突触网络,图式,存储起来;根据词汇在语句中的意义,和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图式联系起来。就这些。
这些东西,早已经为脑成像技术和乔姆斯基的深层语言结构分析技术所证实。这些是科学,自然科学,论文都是在顶级学术杂志上发表过的,是很硬的东西,没什么可怀疑的。

我们说,这是人类的语言获得能力。你要问,这能力是怎么来的?这能力不是怎么来的。这能力是天生的。人的天赋能力,基因带来的。只要是一个人,他天生就有这能力。如果没有这能力,那它就不是一个人。
我们不用操心自己孩子的这个能力。就好像我们根本不用操心,孩子能学会说话一样。
很显然,这种能力是人类能够获得语言的能力,它不是智力。
那智力是怎么产生的呢?

注意,这能力也是一台“食物料理机”。适合用食物料理机模型去分析。
现在,5.5岁,爸爸妈妈拿哈利往语言食物料理机里一扔,榨出来“哈利汁”;拿论语往语言食物料理机里一扔,榨出来“论语汁”;拿阿西莫夫往语言食物料理机里一扔,榨出来“阿西莫夫汁”;拿三国往语言食物料理机里一扔,榨出来“三国汁”;拿红楼梦往语言食物料理机里一扔,榨出来“红楼汁”.....
奥妙出在这些“汁”上。

现实世界的食物料理机,榨出的橙汁,就是橙味的;把橙汁掺到胡萝卜汁里,就变成了混合果蔬汁。表面上,你得到了一个新的口味。实际上,你仔细品,那混合果蔬汁里面,还是可以品出最基本的橙味和胡萝卜味。
真实的果汁只是简单的混合。

真实的“哈利汁”“论语汁”“阿西莫夫汁”“三国汁”“红楼汁”在大脑中混在一起,成了什么味道?
产生了我们想象不出的无穷无尽的味道。
“哈利汁”“论语汁”“阿西莫夫汁”“三国汁”“红楼汁”混在一起,不是简单的混合,而是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化学反应”,产生了无穷无尽的新的概念、观念、想法、思路.......
这就是智力。

事情到这里,还没完。
孩子们天赋的语言食物料理机,用啊用,随着岁月的流逝,磨损了,效率渐渐低下,终于有一天,开不动了,坏掉了。
这时候,孩子在头脑中榨出的那些汁,早已经自个儿变成了一股强大的机制、自己运作起来了。这些汁形成的机制很特别。特别的地方就在于,他自己能够加强自己!这些汁机制继续处理从外界吸收进来的信息,形成新的图式,这些新的图式,一经形成,马上就和已有的图式结合在一起,变成增强的新的机制,准备好,接收下一波从外界吸收进来的信息......
这新形成的机制,我们叫它“智力”;这种自增强的性质,我们叫他“自展性”;这种自己运作自己增强自己的“件”,我们叫它“湿件”....它既不是硬件,也不是软件,是另外一种类型的“件”.....
就是这么回事。

所以呢,这句话正确的表述是:

在关键期,孩子的大脑处理的词汇越多,就越能建构起良好的智力。建构起来的智力,是孩子理解的基础。

这两种表述的根本差异就在于:鲁鲁妈妈的表述暗示,自始至终,只有一种机制在起作用;申爸的表述暗示,其实,是有两种机制起作用的。


[发帖际遇]: 大申爸 经常泡在新儿教,得到新儿教奖励 2 金币 ,真开心。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6#
 楼主| 发表于 2015-6-22 17:56:01 | 只看该作者
平安小子 :
这几天在重新看申爸帖子前面的内容,请问申爸,破冰时提供的电影是中文的还是英文原版的?我猜是中文的 ...



破冰时的电影是英文的。孩子在小的时候,他就是看电影....除非已经沉溺于中文视频....对于什么语言,倒是无所谓。
至于重复阅读的事情。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刚开始亲子阅读,那时候,孩子也是只要求读一两次,不要求反复不停的读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7#
 楼主| 发表于 2015-6-22 17:56:20 | 只看该作者
一骆 :
申爸,能否说说七岁半之后的事呢?若没时间展开讲,就先提示下怎么做就行!


七岁半之后,和以前没啥不同:在自主阅读之前,就让孩子一直聆听就行了。一旦孩子开始自主阅读,就让孩子看个痛快。一直到小学四年级,开始着手孩子的学业成绩就行了。
[发帖际遇]: 大申爸 找回了丢失的钱包,得到了 4 金币,感谢好心人。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8#
 楼主| 发表于 2015-6-22 17:57:39 | 只看该作者
一骆 :
申爸,为什么理性聆听的词汇是浮在表面,感性聆听在深层呢?贴子里很多妈妈认为孩子有理性聆听,可他们的孩 ...



骆妈思维理解的能力让人赞叹!

先说一点:我们以后,用“伴随聆听”这个词,来取代“感性聆听”这个词吧。“感性聆听”容易引发不正确的联想。
骆妈指出的关键是:孩子小的时候,伴随聆听竟然是深层次的,而理性聆听反倒是浮在表面的。这怎么理解?

有没有爸爸妈妈能说说自己的看法?
无所谓对错。

一点提示:
按照09年版《辞海》:
【理解】应用已有知识揭露事物之间的联系而认识新事物的过程。

重点考虑一下,在孩子小的时候,他“理性聆听”时用于理解的“已有知识”是哪里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楼主| 发表于 2015-6-22 18:04:56 | 只看该作者
双机制理论,理解解读预测(一):五年级孩子的妈妈及其他那啥,儿童教育理论多如牛毛。
可以这么说,有多少个爸爸,有多少个妈妈,就有多少个理论。
这里是理论的丛林。
在丛林中,指南针是什么?

如果掉到这丛林里面,又没有指南针的话,不管是谁,很快,他就凌乱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呢?
最好一个都不看。
让我们看实际生活,实际的孩子。
这是唯一的,最保险的,绝对错不了的着眼点。

最快,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申爸的意思是说,在小学五年级的期末考试的时候.....有一大批妈妈开始发出这样的感叹:“确实有一些孩子,你给他出什么题,他都敢给你考一百分。”这感叹是由衷的感叹,是把自身考量在内之后的评价。这和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妈妈发出:“这孩子聪明绝顶”这样的感叹,是不一样的。幼儿园大班的妈妈确实在认同“这孩子聪明”,但心里的暗语是“我的孩子也聪明”。五年级妈妈的暗语是“我儿子确实比不上”,没有办法,人家是天才。

顺便说一句,为什么小学生的家长,都那么看重成绩。
考虑两点。第一,这里看贴儿的,绝大多数都是小孩子的爸爸妈妈;第二,这座楼的主题是“小学阶段的思维发展”。
也就是说,这里看贴儿的,绝大部分没有小学的亲身经验。
不要忘了,所有五年级的孩子,在五年以前,他的年龄都和你的宝宝同样大小的。那个时候他们的爸爸妈妈,也是和你同样想法的。
毫无疑问,考试成绩勉勉强强能代表孩子对于课内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说穿了,就是考试得零蛋,那也顶多表示孩子没有掌握课内学习的内容.....这课本上那点儿东西,对于一个人的一生,一个人的成功,它本身就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掌握不掌握,就更没什么了不起了.....小学生的家长,那么重视这个事情,没道理啊?

这个事情吧,不能从“内容”本身来看。小学五年级的妈妈体验到的,可不是内容本身。
它涉及到了孩子在社会中是否被边缘化了。
什么叫被边缘化了?
你到国贸去。
国贸那个地方,每个人都穿得很光鲜,西装笔挺,皮鞋铮亮,抬头挺胸,大街上走。
可是,留意一下,街边那个黑乎乎的存在:破烂的衣服,蓬乱的头发,黑黢黢的残疾的脏脚蜷缩在身后,低垂着头,卑微地趴在地上。前面放着一个洋瓷缸子,里面杂乱地扔着一些硬币和几元零钱。
他偶尔蠕动一下,证明是活人。
这样的人,是被边缘化了的人。
如果汝的孩子变成了这样的人,“汝能持否”?
呵呵,绝大多数的妈妈都“不能持”。于是,绝大多数妈妈就都重视成绩。其实,不是绝大多数啦,是所有的妈妈。
是这么个事情。不干考试内容本身是不是有价值一毛钱干系。
这个事情,小孩子的妈妈要有心理预案,搞对。

接着说“天才”这件事情。
天才的意思是说天生之才。那妈妈赞叹“什么题都敢给你考一百分”的孩子是天才,意思无非是说,这样的孩子,如果生在自己家里,也会“什么题都敢给你考一百分”。
自己的孩子,他不是“不是那块料么”!

天才说,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古已有之的东西。
有意思的事情是,这说法这么流行,为啥?

[发帖际遇]: 大申爸 花了 3 金币 资助失学儿童,真是热心人啊,你也想试试帮助别人的快乐吗?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0#
 楼主| 发表于 2015-6-22 18:05:18 | 只看该作者
根本原因就在于,能建构起智力机制的工程师,他死了。

孩子天赋的语言食物料理机,它不是一直工作下去的。孩子到了九岁,这料理机就破旧不堪,终于不工作了。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在孩子小的时候,智力可以被第一机制.....就是语言食物料理机机制....所建构。建构成什么样,一辈子就是什么样了。如果孩子幸运,建构得好,孩子就变成天才。那些被妈妈们感叹为“什么题都敢给你的一百分”的孩子,是那些不学习,也得一百分的孩子。
哎呀,这个事情:对于一个智力强健的孩子,得一百分,实在是小菜一碟。他不管怎么学,都一百分。申爸觉得,泓泓妈妈应该有很生动的例子.....申爸毕竟和那样的孩子接触得少....泓泓妈妈有空儿,讲几个故事给小孩子的爸爸妈妈听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3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21 18:17 , Processed in 0.086646 second(s), 2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