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大申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 又到一年入学时:前瞻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思维发展(五岁以下孩子家长慎入)

[复制链接]
591#
 楼主| 发表于 2015-6-17 10:07:36 | 只看该作者
泓泓妈:
卓爸,其实老师也不容易!家长都有倾诉欲,但说的内容在我们老师看来本质是一样的,所以呢和老师聊天吧还 ...



泓泓妈,详细说说老师眼中的家长百态呗,咋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2#
 楼主| 发表于 2015-6-17 10:08:11 | 只看该作者
泓泓妈:
更甚者,有不少家长,只要孩子在“看”书,不管他看什么内容有没有看进去,就都觉得心满意足! ...



看看,整天和孩子在一起,对孩子了解得底儿掉的老师,也这么说吧?

一开始就把事情做对。
孩子在5岁以后,开始阅读,自主阅读。从一开始,就要给孩子提供好的合适的读物,祛除没有前途的、断头的读物。从一开始,就做正确的事情,过几年,孩子就走上了自展的道路,自己就不断地提升自己阅读读物的层次了。

之初,孩子肯定本能地喜欢某些类型的读物。可惜,这些读物都是断头的读物,没前途。

申爸观察到一个非常特别的现象:你假期去书店,儿童读物书架前,总是有很多小孩子,在认认真真地十分专注地坐在那里看书。看一下这些孩子的年龄,大约都在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的水平上。个别有更小的孩子,但极少看到大孩子,初中高年级或者高中生在那里看书。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孩子是有一个阅读敏感期的,在这个时段,孩子非常喜欢阅读。
可是,阅读敏感期的那种劲头,为什么等孩子稍大,就消失了呢?
这是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的答案的关键就是:孩子在读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3#
 楼主| 发表于 2015-6-17 10:08:52 | 只看该作者
泓泓妈:
申爸,那啥,想听听您的建议。聆听听资料的时间能提前么?我们家的才31个月,象《海底两万里》《孙敬修爷爷 ...


不管什么时候,聆听总是不错的。
不过,聆听的读物有不同。

像31个月的孩子,给他一些睡前小故事,就是那种没有情节,句式十分简单,五七个字一句话,句式都是“主谓宾”的资料。
在四岁左右,可以让孩子听小喇叭节目。

像《海底两万里》这样的资料,在孩子5岁的时候,再考虑引入,是好的安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4#
 楼主| 发表于 2015-6-17 10:19:32 | 只看该作者
幸福临在 :
自己捧着播放器,感觉听的很专注,偶尔也顺手干别的,以前一直要拉着大人玩过家家,听小喇叭的时候就一个人安静的翻书,依靠手边的资源搭积木等等。昨晚睡前一直听,等她同意关之后又让我编故事给她,之后很快入睡了。这次孩子没有要求之前一直有的亲子阅读。
请问,如果保持孩子的这种状态,我需要注意避免的事是什么?
还有家里还有个一岁两个月的男宝,大宝的聆听对小宝有不好的?...



女儿的状态实在太好啦!
需要注意的是,爸爸妈妈千万不要和女儿谈论小喇叭里面的内容,不要唤起孩子对所听故事的注意。就让孩子在无意中聆听故事就可以了了。这是最好的安排。

至于对儿子,没有什么影响。
小孩子,对爸爸妈妈的态度特别敏感。你放故事,是给姐姐听的,不是给他听的,这就对他没影响。
假设,还有一家,家里只有一个男孩儿,和你家儿子同岁。那家要是也放同样的故事,对孩子就不好。
你家的就没事儿。

原因很简单,爸爸妈妈对放故事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5#
 楼主| 发表于 2015-6-17 10:20:50 | 只看该作者
lwxwyw :
怡今天早上起来说,我这2天不想听《红楼梦》什么都不要听,我听得头晕。 我说好的,就关了 。
      ...



怡妈,申爸最嘀咕的一件事情,终于发生了。
很长时间以来,申爸就在推测:孩子有两种“听”的方式。一种是意识参与式聆听,一种是伴随聆听。

如果这两种方式划分正确,那么,一个推论就是:习惯于意识参与式聆听的孩子,按照伴随聆听的量给资料,会累坏了。
怡喊累,不要听了。
这正好说明,这种划分有些道理。

对于智力建构有关键性作用的,不是意识参与式聆听,而是伴随聆听。

不过,怡那里的问题很好解决。
告诉怡,不听红楼梦了,而怡妈自己要听中华上下五千年。然后,让播放机放着上下五千年,放手让怡自己干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6#
 楼主| 发表于 2015-6-17 10:21:23 | 只看该作者
江一月:
天书我想给他读黄帝内经和伤寒论,书已经买来了。就算他不能成为医生,懂得养生也是好的。 ...



楠楠妈喜欢《伤寒论》和《黄帝内经》,读给楠楠当然就是合适的。不过,要读这两本,建议在读之前,把《易经》先读给楠楠听听。这个很短,几天就读完了。
轩轩妈,把《易经》也加到天书的名单里面去吧。

[发帖际遇]: 大申爸 乐于助人,积极发帖,得到新儿教奖励 2 威望。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7#
 楼主| 发表于 2015-6-17 10:23:04 | 只看该作者
To小小孩的爸爸妈妈这个帖子呢,吸引了很多小小孩儿的妈妈来围观。
这些日子,不少小小孩儿的妈妈浮出来换气。因为示范效应,一下子一大群小小孩儿的妈妈,都浮了出来。一大群,那么多,吓申爸一跳。这倒是申爸始料不及的。
肯定会有个别小小孩儿的妈妈跟着爬楼,比如像大小妈妈那样的。不过,人数不会很多....毕竟这么高的楼...

以前吧,楼里的这些话题.....申爸试过......小小孩儿的妈妈不感兴趣。所以呢,吸引了这么多小小孩儿的妈妈,申爸着实吃惊。

说几句话给小小孩儿的妈妈.....五岁以下的孩子,是小小孩儿。

在这座楼中,申爸刚开始描述大申大量聆听的时候.....你去翻那个时候的帖子......很多爸爸妈妈站出来反对。当时,他们谈了很多理由。
那些爸爸妈妈谈的理由,是合理的、确实是需要考虑的。
申爸和那些爸爸妈妈的分歧不在于那些理由是否合理,而在于那些理由适用于多大的孩子身上。
那些很好的理由,适用于小小孩儿身上。这一点,大家没有歧议。
申爸只所以不认为这些理由适用于五岁以上的孩子身上,一个最大原因,就在于《儿童思维发展》中指出的,孩子在18个月以后,词汇量增长的研究。
这是个科学的研究,是通过对大量的孩子进行统计,最后得出的客观的统计结论。这个结论指出,孩子到了5.5岁的时候,他们每天新吸收的词汇的数量,达到了一生中的峰值,最大。
你不管怎么说,孩子要吸收掌握一个词汇,他头脑中必须有一种心理机制,来掌握词汇。
和任何一项心理机制一样,掌握词汇的心理机制也是需要经过一个发生、发展、完善、成熟的过程的。既然5.5岁吸收词汇量的速度最快,那就意味着,在5.5岁,这种生理机制成熟了。
大脑在这个时候,准备好了,吸收大量的词汇。
也只有在这个时候,给孩子大量的伴随聆听,才是最好的选择。
申爸给大申大量的伴随聆听,是有明确的科学依据的,并不是随便拍脑袋拍出来的做法。
对于小小孩儿,给太多的聆听.....他的心理机制还没有发育好....会引发各种意想不到问题,过犹不及。

在这里,没有任何一个爸爸妈妈会反对让孩子聆听,甚至大量聆听也不会反对。大家的分歧只是在于:在孩子多大的时候合适。
在这座楼刚开始的时候,申爸和很多爸爸妈妈的分歧是:申爸认为5.5岁是最合适的时候,那些爸爸妈妈们认为5.5岁还太小。大量聆听应该是以后的事情。
很显然,多给9岁的孩子聆听,可能不会引发什么分歧;不要给5岁以下的孩子聆听,也不会引发什么分歧。分歧在于,在孩子多大的时候,引入大量的伴随聆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8#
 楼主| 发表于 2015-6-17 10:23:38 | 只看该作者
找到孩子的自然发展韵律教育好小孩子,真的很简单,很容易。爸爸妈妈在孩子最需要某种东西的时候,提供这种东西给孩子,就行了。
核心就在于找好孩子成长的节奏,踩着节拍走。不要提前,也不要延滞。

很多爸爸妈妈有一个很朴素的想法:孩子掌握的词汇量,显然是累积的。那我孩子还小,我让他早点开始累积,到时候,累积得不是更多吗?不是更好吗?
不是的。让孩子提早累积,伤害到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申爸拿大申阅读来举例,说明伤害到了什么东西。

大申是在五岁五个月的时候,开始大量的伴随聆听。一直持续到大申八岁两个月大。
大申是在六岁三个月的时候,开始识字....上学了么..一直持续到大申八岁两个月大。
大申是在七岁半左右....就是小学二年级的下学期....开始学习阅读,在语文课上语文老师带着读的,一直持续到大申八岁两个月大。
大申是在四岁左右的时候,开始自主读图,一直持续到大申八岁两个月大。
在大申八岁两个月的时候,所有和自主阅读有关的准备工作,全都就绪,并且,每个单项,都做得很好。
这个时候,大申开始产生质变、产生飞跃。
大申在八岁两个月的时候,用了28天时间,读完了286万字的一整部《哈利·波特》。

小孩子的爸爸妈妈对于这个数字没有直观的概念。申爸来解释一下,这意味着什么。
你到网上搜教育部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那里面规定,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是多少?
145万字。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六年级,六年的时间,课外阅读145万字。
145万字乘以2,是多少?
290万字。
大申28天看完了多少?
286万字。
也就是说,大申之用了28天的时间,看完的文字,是整个小学六年课外阅读量的规定的2倍!
申爸仔细地翻了一遍大申在自主阅读的第一年里读过的书,发现,大申在自主阅读的第一个365天,读过的字数大约有1800万到2000万字。

1800万字啊....18部红楼梦摞在一起的量,你想想看.....在这个量比衬之下,那些提早阅读的孩子,用了五六年时间磕磕绊绊读过的绘本、简易读物,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阅读量,实在不值一哂。
这1800万字读下来,大申磨练好了一种能力。利用这种能力,每天上学,他都看两份报纸。一份《新京报》,一份《北京晚报》,从周一到周五,天天如此。并且,他的报纸,都是在学校,利用课间等零散时间看完的。他的报纸从来都不往家里拿。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最重要的不是星星点点的累积.....大申在八岁两个月之前,就没有自主读过任何文字,累积量是0.....最重要的是大申在八岁两个月的时候,获得的那个质变、飞跃。
那个质变和飞跃,它不是每个孩子都自然都有的。它需要在聆听、自主读图、识字量、阅读教授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有。
提早读,实在是浪费时间。把那些时间节省下来,用在做好自主阅读的充分的准备上。这才能让孩子产生这种飞跃和质变。
有了这种质变和飞跃,他尽管后发,但只要一个起落,别的孩子辛辛苦苦抠抠搜搜积累起来的几年的阅读量,就灰飞烟灭了。

和阅读一样的道理,聆听,伴随聆听也需要孩子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多观察多看到处摸摸闻闻看看,获得对各种物体的切身体验、亲子活动获得安全感、读图获得图像的能力.......
这些准备活动做好了,等到了时候,孩子自然就能获得在聆听上的质变和飞跃。

那个质变和飞跃是重要的东西,其他都是浮云。

小小孩儿的爸爸妈妈,不要着急。做好现在该做的。等到孩子长到5岁的时候,再动手,不迟。

[发帖际遇]: 大申爸 经常泡在新儿教,得到新儿教奖励 4 金币 ,真开心。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9#
 楼主| 发表于 2015-6-17 10:24:11 | 只看该作者
瑶瑶的妈妈:
申爸,这点没看懂,到底你是不赞成小孩过早认字后自己读,还是连过早亲子阅读都不赞成? ...



瑶瑶妈,具体是申爸的哪句话或者哪几句话,让瑶瑶妈有了这个疑问。能够明确地引用出来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0#
 楼主| 发表于 2015-6-17 10:24:32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孩子独自一人的活动:
阅读=自主阅读:孩子独自阅读一本有文字的书,包括阅读书上的图和文字。
读图:孩子独自阅读书上的图画。

以下是爸爸妈妈和孩子共同的活动:
亲子阅读:从孩子的角度讲,亲子阅读还不能算作一种真正的阅读。孩子不是在阅读书上的文字,而是就着爸爸妈妈读的内容和着书上的图画,和爸爸妈妈展开对话,交流。在这种形式中,书只是一个工具。把书换成一个实物的模型,效果也是一样。这种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交流,亲子互动;
指读:爸爸妈妈用笔指着书上的文字,一个字一个字读给孩子听或者让孩子读出认识的字。这是一种辅助孩子阅读的方式;
亲子朗读:爸爸或者妈妈朗读给孩子听。主要是单向交流,一个读,一个听;互动比较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6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22 10:38 , Processed in 0.079397 second(s), 2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