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大申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 又到一年入学时:前瞻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思维发展(五岁以下孩子家长慎入)

[复制链接]
231#
 楼主| 发表于 2015-4-11 17:27:41 | 只看该作者
fdshaoyun :也许是孩子利用我们提供资料?可能孩子就是需要这些资料,去感知去学习,我们只是恰好的提供了。...



大坤小祥妈这个正解。
我们观察到孩子需要词汇这个事实。然后,我们提供丰富的词汇,孩子利用这些词汇,建构他们的智力基础。
同样意思,申爸用打哪儿指哪儿来说明。是大申打,不是申爸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2#
 楼主| 发表于 2015-4-11 17:28:24 | 只看该作者
说到底,不过申爸观察到一个现象:人类在成长的过程中,在某个敏感期,需要大量的词汇。这些词汇呢,孩子用来建构他的智力基础。
就这么简单点儿事儿。
这样正着说,很平淡。

可是,同样的意思,反过来说,就惊人了:
从结果的角度来说,只要在敏感期给足了词汇,孩子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就长出良好的智力了。

按美言妈的话说:这个太吓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3#
 楼主| 发表于 2015-4-11 17:29:41 | 只看该作者
米米爸爸 :问题在,这个词汇孩子怎么得来,顺序怎么样,方式怎么样,量怎么样...



这是些好问题。

让我们同样看孩子,做一个类比。
看看孩子学会说话的过程。
爸爸妈妈刻意给孩子那么多丰富的词汇了吗?没有。爸爸妈妈教的,基本就是“苹果苹果”“橘子橘子”。仅此而已。
可是,孩子一旦开口说话,脱口而出的丰富词汇另爸爸妈妈惊诧不已:“这孩子,什么时候学的!”
这说明什么呢?
这说明,孩子的头脑中有一个自动的机制,可以在自然环境中抓取到语言,然后,学会它。
这是种本能。

同样的本能,孩子也用它来掌握词汇。词汇量多了,孩子的概念、观念什么的,自然就跟着丰富了起来。
孩子的词汇怎么得到的?你把孩子放在词汇的环境里,孩子自己就得到了。
你教教不会,但他自己能学会。
神就神在这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4#
 楼主| 发表于 2015-4-11 17:30: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zhang4 于 2013-10-23 20:57 编辑


米米爸爸 :如果说是一般人理解的那种“聪明”,抽象思维能力,申爸的结论基本成立。

不过,申爸的智力,可以包罗广泛的,这个,这个,只给足词汇,米爸觉得长不出来。 ...



米爸所说,当然。

可是吧,申爸没说光词汇就够了。
词汇可以涌现概念,涌现了概念就涌现观念。
此其一,米爸认同了的。

在7.5岁,孩子有一个人生转折,这个转折的实质就是:孩子能用头脑中的观念指导自己的行动了!
这是其二。必须把其二也考虑进来。
这个吧,申爸在这个楼开始扯淡之后,从第17楼开始,就说的这个事情。

米爸想想:有了观念形成的机制.....加上观念指导行动的机制......这不就等于一切了吗?

光给足词汇,是长不出来。可是,加上7.5岁获得的那个能力,就啥都能长出来了。
整个过程,除了“给足词汇”是在外边能够控制的事情,其他的过程,都是在孩子头脑中自动进行的,外界影响不到。
从教育的角度看,能做的只有“给足词汇”,剩下的就是别着急,等。
从这个角度来说,“给足词汇等于一切”,勉勉强强,也说得过去。

[发帖际遇]: 大申爸 文章写得好,得到了新儿教神秘人物奖励 5 金币,太好了!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楼主| 发表于 2015-4-11 17:33:14 | 只看该作者
fdshaoyun :米爸关心的是,没有申爸的这些,孩子自己以其他方式旧样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这个例证可多了)因为孩子 ...



没有申爸这些吧,孩子他自己也要从环境中吸收词汇。
相对于孩子在敏感期所需要的巨量词汇而言,普通的环境能够供给的词汇量,就显得不够了。孩子要吸收词汇,就如同海绵要吸水。只要有水,海绵就吸收;只要有词汇,孩子就吸收。

这就造成了一种随机现象:有的孩子在关键期恰好找到了丰富的词汇源,这孩子的智力就发育得好些;绝大多数的孩子尽管在关键期没找到丰富的词汇源,可是,日常用语中也含有相当的词汇,所以,能够发育出足够的智力。
真实的情形,也确实是这样的。你看社会成员中,拥有良好智力的人的分布,就是很随机的,并且比较少。如果没有搞清楚关键期的词汇供给和良好智力之间的因果关系,那些拥有良好智力的人,成因也确实是个谜。

如果没有家长的额外供给,孩子就随缘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6#
 楼主| 发表于 2015-4-13 08:49:36 | 只看该作者
阳阳妈2010:孩子喜欢新的词汇,应该说是对新词汇敏感,他能从大人的谈话中第一时间筛选出新词汇,然后重复,使用。
...



说到底,学会词汇,是孩子的本能。
这种本能是一种潜质,每个孩子都公平地拥有一份。
头脑中词汇的量和质量是未来孩子智力的基础。
将来孩子之间的智力差异,就看在关键期中,有没有足够的供给,让孩子用天生的能力去尽情吸收。

就这么简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7#
 楼主| 发表于 2015-4-13 08:50: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申爸 于 2015-4-13 08:51 编辑

阳阳妈2010:我想说的是脑子里旧有思维模式或是知识影响后续东西的理解。因为我的理工科背景,所以对申爸使用的语言词汇 ...


说到底,其实就是词汇种类的不同。头脑里有哪类词汇,就容易接受哪类的观点这个环境论,很容易改变呐:要让你家阳阳脱离理工大脑结构,只要从现在开始,都给阳阳听历史方面的故事。值到了七岁半,就行了。不过,要是这样的话,那些故事,它还是“环境”。仍然是环境决定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8#
 楼主| 发表于 2015-4-13 08:55:05 | 只看该作者
宇翔妈妈 :我最近几年都是工作在东莞这种世界工厂的地方,本身处于低层,比最低层的好那么一点点,做财务,工作相对轻松,有时间陪孩子;这边很多家庭把孩子接到身边,家长常常加班到晚上9-10点,周末有时候还要加班,根本没时间管孩子,孩子变成另一种意义的留守,上的是打工子弟学校,老师的素质鱼龙混杂,学校校风差,很多孩子混到初中毕业就和父母一个厂打工的,可是,可是,原本孩子说不定有更好的前途的啊!难道这不是阶层固化吗? ...



宇翔妈妈,
申爸仔细考虑了一下。对于宇翔而言,现在最需要的是桥梁书,过渡到自主阅读。
也给宇翔《丁丁历险记》吧。同时,《神奇校车》也可以给。这套书的中文版不贵,确实好。
在阅读方面,给孩子这两套书就好了。不用管他,让他自己看,慢慢琢磨。

聆听方面,就不要走大申的老路。大申因为是从不到5岁就开始听,他五六岁那两年,是听着东西过来的。所以,会那样来选聆听的资料。
对于宇翔,给评书吧。袁阔成版《三国演义》。
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大申到今天,已经听了四年了,所以,大申可以接受很“枯燥”的有声读物。他从一开始就养成了聆听的习惯。宇翔没有这个习惯,你让他听《上下五千年》,他不习惯,不太接受。
2、宇翔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到了7.5的转折期了。在此之前,首先保证的是要孩子兴致勃勃地听。听评书,《三国》,没有孩子不喜欢的;
3、《三国演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从前,在没有影音技术的古代,申爸推测:那些智力发展良好的孩子,他的词汇来源一个是听说书,一个是看戏。让宇翔直接回归这个传统。

宇翔听评书上瘾之后,听完正好自主阅读,那时候,希望孩子从评书跳到三国的原著。
三国演义有好几个人讲的。先听袁阔成的,再听连丽如的。这部书很长很长,够宇翔听两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9#
 楼主| 发表于 2015-4-13 08:56:41 | 只看该作者
让孩子聆听,最关键的不能让孩子沉溺于电视。
宇翔到了最关键的年龄,眼看就要到7.5的转折点了,家里的电视,申爸建议最好彻底不看。
《三国演义》雅俗共赏老少咸宜,可以全家一起听。听三国,大人上瘾的速度,会比孩子都快。暂时不要看电视了,孩子听《三国》,聚集词汇,大人陪着听。这是一项最好的娱乐活动。

关于“阶层固化”的问题。其实,这是申爸最关心的问题。对于有钱有闲,着重于自己的孩子教育的家庭,知不知道申爸的聆听增长智慧,关系不大。那些孩子本来就生活在丰富的环境中,即便家长不刻意给孩子听,孩子在那个环境中,本能会起作用,他自己也会积累大量的词汇的。
目下,在中国,阶层的分化越来越严重,底层固化,使得很多孩子丧失了获得良好的智力的机会。
这是不公平的!
孩子,天生是平等的。可是,孩子生在一个留守家庭,一出生,这平等就被人为粗暴地践踏了。
所有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打工的人,他们也一样。
只是因为困窘的环境的原因,他们实在顾不上照顾孩子。

好在,有了聆听这个工具。
聆听,不需要爸爸妈妈照顾。只要放在那里听,就够了。
你让宇翔听三国,同时,也介绍别的孩子听三国。最好是五周岁的孩子。当然,宇翔妈妈可以选择,如果自制力差的家长,电视不看不行,就不要费劲了。找那些为了自己的孩子,爱自己的孩子,能够暂时弃绝电视,和孩子一块儿听三国娱乐的家长来教。不管男孩儿女孩儿,都会喜欢评书的。

一个五岁的孩子,一直听三国,听到8岁,把袁版三国和连版三国,听了好几遍,那个孩子的智力基础,是强过任何一个家长“全身心投入,有钱又有闲”的家庭的孩子的。原因很简单,非常非常多有良好条件的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说穿了,其实,是在胡搞。他没有抓大关键,乱七八糟地教育她的孩子。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留守家庭的孩子,天然地占据了一个优势,是那些有良好条件家庭,打死他,也比拟不了的:散养!只要能够让留守孩子把聆听这个最关键的因素补足,这些孩子的优势就之强悍,绝非那些温室里养出的瓷花儿所能比拟的。到时候.......等这些孩子长到8岁........把他们叫到一块儿,孩子们的素质差异,是任何人都能一眼看出来。一种孩子外向,奔放,反应快,适应能力强。上了地铁,只要有一个坐儿,他就飞奔着抢过去坐上,尽管他从来没坐过地铁。留守家庭的孩子,只要他听了四年的三国,就能!另一种孩子内向,敏感,脆弱。地铁上有人给他让座,都腼腆地躲在妈妈身后,不坐:他从来都没坐过地铁!尽管这些孩子经过了精心的教育,已经看过了3000本的绘本,明白所有的道理,可还是如此。
再往后,长大到30岁,一些孩子当老板,名牌大学出身的另一些孩子,只能去在他的手下打工了。当老板的人,和善,成熟,谦逊,善待下属,不管遇到多大的压力,内心里都能扛住,外表上仍然淡定;打工的人,敏感,固执,积极地工作,尊重上司。可是,只要给他一点儿分外的压力,甚至一想到陌生环境的困难,他就恐惧了,畏缩了。
一旦搞好了,肯定就这么个结局。

宇翔妈妈,你在教育宇翔之余,身边的打工孩子,也要帮一把手。孩子是天真的,孩子是无罪的。25年之后,翔妈妈看着一大群专程赶来为你祝寿的孩子......他们个个年轻有为........自豪地说:“你们都是妈妈的好孩子!”
原因很简单,翔妈妈在他们的幼年,最关键的时候,帮了他们。就是因为翔妈妈,否则,他们走不上成功之路的。
翔妈妈受到的尊重只不过是回报:世界因你而美好!

阶层固化,是我们的社会之痛,民族之痛。教育,只有教育,直指本质的教育,才能打破这魔咒。5.5-7.5,是那些底层孩子一生中唯一的机会。要是抓住了,那些孩子的劣势,一跃就变成了优势;要是抓不住,打工的孩子只有世世代代打工了。
真是悲惨的世界。




[发帖际遇]: 大申爸 今天心情好,魅力四射,得到了新儿教魅力女神奖励 4 威望,哇!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0#
 楼主| 发表于 2015-4-13 09:01:28 | 只看该作者
BB妈:申爸呀,我儿子现在5岁1.5月,是袁版三国还是哈利波特系列容易让孩子接受呀?

如果孩子是5岁,申爸觉得,最好按照大申的选择听的资料来:《夏洛的网》等长篇童话故事;《哈利·波特》还有儒勒·凡尔纳的有声小说。听三国,是针对过了5.5-7.5年龄段和留守儿童而言。留守儿童,故事性不强的话,  是吸引不了孩子持续听的。身边的环境也不允许。听别的,孩子不接受。至于说三国演义,不管是评书还是小说,孩子只要已经听前边说的那些有声读物了,随时都可以给孩子听。他们都喜欢得不得了。可是,喜欢上三国,回过头来,还喜欢听那些,就不一定。孩子刚五岁,有的是时间,可以从从容容从头来。三国,可以等孩子自主阅读之后,直接读原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5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21 10:39 , Processed in 0.089751 second(s), 2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