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大申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 又到一年入学时:前瞻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思维发展(五岁以下孩子家长慎入)

[复制链接]
251#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08:17:31 | 只看该作者
精确地讲,孩子不是把“那些知识”放进了潜意识,而是把相关的词汇沉入了潜意识。
在5.5-7.5这个年龄段,孩子沉入潜意识的词汇,很可能跟孩子一辈子。
申爸举个例子。
在大申6岁一个月的时候,申爸给大申读了一遍《论语译注》,在大申6岁十一个月的时候,申爸又读了一遍。
当时,大申就是听,什么反应也没有。

时光荏苒,到了大申九岁三个月的时候......就是上个月.....申爸拿到了《中华文化基础教材》。这教材就是台湾的国学教材,用了五六十年了。其实它就是四书的疏,不过,是按照主题重新整理了顺序的。对于章句体的四书,这种重新整理,是必要的。

申爸把大申叫过来,读《中华文化基础教材》给大申听。大申过来就听,没有一点儿陌生感。因为大申已经在语文课上学了一点点古文,知道古文的这么回事,所以申爸每一句原文,都用现代文来疏通词句,让大申明白原文的意思。然后,就着教材上的《解读》部分,展开讨论。讨论的主题不需要申爸预先备课设计。大申听完《解读》,就会冒出无穷无尽的日常生活中的话题,来发表评论,或者提自己的疑问,兴致勃勃,没完没了。

《论语》的主题是伦理道德。现在,大申智力的建构,显然已经涵盖了伦理道德的范畴。即使申爸没有读《中华文化基础教材》,他自己的小脑袋瓜子一定也在琢磨这些问题。借着读《中华文化基础教材》的机会,他的评论、思考还有问题滔滔不绝地就出来了。
这就是建构起了良好的智力的表现。
申爸和大申聊天儿的感觉,就和妈妈们看申爸的帖子时的感觉一样。大申纯从新建构起来的心理空间看出去,没有经过任何社会文化的矫正,那角度新奇诡异,见解深刻。大申聊high了,妙语连珠,滔滔不绝。听得申爸目瞪口呆,惊喜连连。

回头申爸把聊天儿录下来,整理一段给大家感受一下。

申爸笃定:所有这一切,如果没有当初六岁的时候读过的两遍《论语译注》,是不可能以这样的力度发生的。

现在,回答阿妞妈提出的问题。
对于申爸而言,中国的经典当然重要。不是不给大申听。不过,申爸已经在关键期给大申读过两遍《论语译注》,一遍《老子今注今译》外加一遍《道德经》原文了。
申爸觉得,这应该够了。
对于大申,申爸希望孩子走最普通的道路,上社区幼儿园,公立学校,学习别的孩子都学的课程,参加中考,参加高考,上学下学坐地铁,挤公共汽车.....一句话,绝大多数的孩子什么样,大申就什么样。双语幼儿园,国际学校,出国读中学,这些从来不是申爸的选项。

让孩子学什么,怎么学,实在是一件和社会文化相关的事情。当今的时代呢,科学当道,具有绝对的话语权。所以,申爸对大申,首先要建构的就是科学的精神。这么说吧,要是大申生在一百五十年前,申爸绝对会让大申去读四书五经。
孩子的教育要跟着主流走。
相信阿妞妈妈明白申爸的意思。今天,不管国学怎样热门,占主流的还是科学。申爸顾及国学的同时,腾出大申的更多时间应对科学。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教育孩子不是打仗。要用“正”不用“奇”。

国学堂,具体的方法和情况,申爸不了解。不过,申爸明白它所遵循的原理,它怎么让一孩子建构起良好的智力。从建构起良好智力的角度,传统国学的做法要优于目前公立小学那一套。那套源于美国的实用主义的小学教学体系,在一个人的智力建构方面的建树,实在乏善可陈。
不过,这在申爸不是问题。申爸找到的法子,比国学更直接。从效率的角度来讲,国学的法子是比不上的。公立小学教学的缺陷,申爸在家,随手就补上了。

但不管怎么说,国学教育是小众。
申爸自己不选择小众的教育,但不反对别人喜欢小众教育。

通向顶峰的路,肯定不止一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2#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08:21:42 | 只看该作者

爱无言 :关于这个问题来说点吧,大申爸和皮妈对恐惧的理解可以说都没错,都是一个面。大申爸的理解更没有错,但如果他做治疗师,或者遇到别的害怕黑和很多东西的孩子,我想他无法理解,也无法帮到他们太多,如果只是强调这个道理的话。 ...



申爸和美言妈最大的差异就是角度不一样。
美言妈因为工作的关系,更多着眼于那些心理异常的人,老在想:这个弄坏了,怎么把他修复好。
申爸没有这个负担,申爸只关注心理健康的孩子。
从一开始,就把事情做对,是申爸最关心的事情。
已经乱了套,怎么让局面回到正轨,是美言妈关心的事情。

申爸最怕这样的问题:我的孩子特别胆小,什么都怕,申爸,你说该怎么办?
申爸从来没有考虑过,这样的孩子是怎么造成的,一点儿想法都没有。
已经乱了套的,申爸实在搞不掂。
这样的问题,美言妈最在行了。

申爸只是一门儿心思,趟出一条走得通的路。一旦有人误入歧途,申爸就不知道该咋办好了。
还有哇,美言妈见多识广。申爸呢?除了大申和自家,别家的孩子的情况,知之甚少.....

嗯,美言妈是治疗师,申爸是建筑师。
[发帖际遇]: 大申爸 捡到的钱包找到了失主,获得新儿教奖励 3 威望,恭喜啦!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3#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08:24:18 | 只看该作者
从一个角度来说,诚如皮皮妈所言。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就很写意了,只要抓住了关键问题:孩子形成了良好的智力,就是能自发涌现出观点,并指导自己的行为,其他的事情,就都是浮云。只要5.5-7.5这段时间,把事情做对了,孩子建构起良好的智力,孩子就走上了“自发展”的道路。他自己有观点,自己去实践,有了结果,他自己修正自己的观念,形成新的观念,再去试........ 孩子的性格千差万别,所处的环境形同天壤,头脑中的知识多寡质量,大相径庭。可是,不管从那种环境,那种情况,都能走出很优秀的孩子。孩子的优秀就在于其头脑中智力的建构水平。申爸走的其他步骤都不重要, 只要把用词汇建构智力这一步走对,就行了。从问题的角度看,到处都是问题。可是,问题分成关键的问题和非关键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不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现在解决的问题和得在未来解决的问题。就申爸而言,申爸把注意力放在关键问题上面。关键问题有  几个,一个是孩子自发的和母亲,父亲的亲昵;智力的建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这几个比较起来,其他的都属“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列。因为没有“地图”,申爸最头痛的就是怎么区分“现在解决的问题”和“未来解决的问题”上。
[发帖际遇]: 一个袋子砸在了 大申爸 头上,大申爸 赚了 5 金币 ,真开心。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4#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15:25:41 | 只看该作者

那啥,确实,申爸得对那些非5.0-7.5岁孩子的家长说说。孩子在整个12岁之前,都处在非常重要的时期。
7.5以后的家长,有7.5以后的当务之急。
如果错过了别的敏感期,也很麻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5#
 楼主| 发表于 2015-4-20 16:29:00 | 只看该作者
赶紧扔靴子。扔完了,皮皮妈就踏实了。
为了让皮皮妈尽快踏实,申爸得尽快扔。
尽管深更半夜,“咕咚咕咚”扔靴子,不是啥好事儿。

那啥,话说申爸无意中下载来23万部网络小说。
申爸得承认,自己out了。
申爸以前看过武侠啊,言情啊这些类别的小说。可这申爸提到的那些小说,据申爸的潮人同事说,早就out了。那些小说在他们听起来,就跟木乃伊的感觉差不多。
申爸听说过穿越,相信跟自己看过的《古今大战秦俑情》差不多。可自己确实没看过时髦的穿越小说。

既然下来了,就看看吧。
申爸也确实好奇,想看看年轻人们,到底喜欢些什么样的东西。
那些小说,确实很有意思。比如穿越,申爸看了一部,说有一个人,在公园的街角看到一个黑乎乎脏兮兮的老头。公园里黑黢黢的,老头弄了个什么手段,他就一会儿跑道清朝,一会儿钻到明朝,访问自己的祖先。祖先们遇到危险,他得保护他们啊!不能让祖先让危险吃掉,要不然,就没有今天的自己了。悬念四伏,高潮迭起。
语言上,那个真叫语不惊人死不休。那真的叫机智。有些话,警绝!
这是不错的娱乐材料。
申爸看了好几个小时,头昏脑涨。
那些没主语的短句,看多了,申爸觉得腻歪。往回钻了几回,申爸腻了。不想看了。
然后,翻别的小说。
总体上来看吧,这些小说或夸张、或怪异、或诡异、或血淋淋的,展现的是一个斑驳陆离,奇形怪状的世界。每个人,包括主人公在内,明显地都有心理问题,一种怪异的心理状态......美言妈妈的患者,可真多......那世界,跟我们生活的世界,根本不搭边儿。
都是些不接地气的世界。

申爸忽然想,诶也:网络小说,写出来,就是为了在网上给人看的啊!他写那些小说,一边写,一边贴,别人一边看。要是没人看,作者肯定不会有动力往下写。
这么假定吧,平均一部小说,有100个人看。那.....意味着,这23万部小说,就形成了一个2323万人的群落。
我的天哪,这是个大得惊人的数字!
你想想,那23万部小说,得花多少工夫写出来。写出来之后呢?那2300万人,又得花多少工夫去追看。

可是吧,从根子上说,这不过是些娱乐而已。
年轻人,如果以这个规模拿这个娱乐,这就不对了。申爸意思不是说,年轻人不可以娱乐。申爸的意思是说,这么多年轻人都用这种东西来娱乐,有点儿什么问题。
听《三国》评书,也是娱乐。
这两种娱乐,哪里不一样呢?

接地气!
那23万部小说,构建了一个完全悬空的虚幻世界。这个世界,和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根本不搭边儿。
这么多人,用这种方式娱乐,并且沉湎于其中,这是不健康的。
这会引发多种社会问题。
申爸开始感受到“网络毒害”的严重性了。

申爸立刻想到一个问题:这么大的规模,这是个社会问题。这些年轻人,不是一下子突然从天上掉下来的,他们是一个婴儿开始,一天天成长起来的。在成长过程中,饱享着爸爸妈妈的爱抚和精心的教育。
怎么教育成这个样子?
[发帖际遇]: 大申爸 文章写得好,得到了新儿教神秘人物奖励 4 金币,太好了!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楼主| 发表于 2015-4-20 16:29:55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这么大规模的群体,都有同样的问题,那么,一定意味着,我们教育的主流哪里有问题。就是说,大家都认为是正确的东西,其实是错误的.....因为它导致了不良的结果。
从孩子小,到一天天长大,父母的爱是时刻相随的。爸爸妈妈不会把自己认为不好的东西,拿去给自己的孩子。这肯定的。之所以出现这个现象,那肯定意味着,爸爸妈妈把什么事情给做反了。

触及这么大规模,其原因应该很好找。
申爸分析:
什么地方可能出问题呢?孩子在小的时候,妈妈和爸爸对孩子的疼爱....甚或溺爱....这是不会出问题的。一个孩子健康成长,这种爱是必须的;孩子清一色地受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会引发问题,但不应该引发这种问题。申爸也是学校按部就班教育出来的,没这问题。网络的不良影响?可问题是,就申爸所知,论坛里、群里爱护自己孩子的爸爸妈妈,在孩子小的时候,不但网络不让接触,很多连电视都是禁绝的。孩子是青春期之后,要独立了,才偷偷地上网的。构建这么大规模、这么完善的虚拟世界出来,肯定是孩子某种更本质的、在接触网络之前就已经建构好的心理机制在起作用。充其量,网络是一个放大器,让有同样心理机制的人聚集到一起而已,它不是根本因素的缔造者。
那会是什么?读物!
孩子看的书。能够造成如此大规模后果的因素,只剩下这么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7#
 楼主| 发表于 2015-4-20 16:33:05 | 只看该作者
哎呀!这个事情。
申爸知道大申读什么。可惜,申爸真不知道别家孩子都在读什么。

这也不难。
找师妹。
一个小时之后,申爸上了QQ,进入了某个娃娃阅读群。
申爸这才算开了眼。不怪师妹老说她师兄土,out。

那群吧,千人群,还有直播的。
专家在一个群里说话,有100个千人群转播。也就是说,同时有10万人在线看。
爸爸妈妈们教育孩子的热情,可见一斑。

申爸看聊天儿记录,只一会儿,对别家的孩子,都看些什么,就有谱了。
大致来说,孩子们看的,就是摆在书店明显位置的那些绘本。
申爸不反对绘本。从本质意义上来说,《丁丁历险记》就是一种“绘本”。绘本是一种体裁,图文并茂,以图为主,配以简单的文字。文字浅显,句型简单,适合小孩子阅读。
申爸到书店去,仔细研究那些摆在显著位置的绘本。

说实话,申爸知道书店的经营之道。他们为了销售额利润,肯定把最显著的位置最好的位置留给卖得最好的书。可是吧,在以前,申爸真的没有认真琢磨过那些书。
给大申挑书,竟没琢磨过最畅销的书。为什么呢?
每一本书,都会散发出它特有的独特“气味”。
申爸给大申挑书的时候,不用去仔细琢磨里面的内容。只要闻一闻,觉得气味不对,根本就不去仔细翻看。
这回,申爸仔细看了。
申爸得找出来,申爸觉得“气味”不对的根源是什么。
当一个人,站在童书书架前,以一个客观的角度去审视那些书的时候,真相很明显。
虚假!
申爸不是说虚构。说穿了,所有的文字,都来自作者的心理空间。在这个意义上,文字心理空间的真实写照,但不是真实世界的真实写照。
流行的玩意儿,你仔细品味,很多,其作者是虚伪的。他为了写那书,伪装了一个心理空间。换句话说吧,他写的东西,他自己都不信。攒书的目的就一个:钱。申爸把这类书称为A类书。
不都是这样的。确实有很多书,作者是真诚的。至少,不看现实生活中其人....申爸确实也看不到.....单从作品本身来讲,嗅不出任何矫饰的味道。申爸把这类书称为B类书。

A类肯定是虚假的。书跟作者的心理空间和真实世界,一个个去比,全是假的。
B类是可接受的。B类倡导美好的心灵、关爱、爱护、美、善良。这些主题是没有问题的。可就是......现实生活中,申爸怎么说也长到四十多岁了吧.....怎么一个书里主人公那样的人都遇不到?不但遇不到,连影儿都看不着。可这个世界就不美好了吗?申爸觉得挺美好的,因为这些美德,都散布到有各种缺点、恶习的人身上去了。就因为有缺点有恶习,美德才珍贵。真实的世界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

举几个众所周知的例子。中国古典劝孝的故事,什么王朗卧冰啊,割肉饲虎啊什么东西的。我们读起来,总觉得怪怪的。炮制这些故事的作者,我们可以揣测,他的出发点是好的、用意也是好的。他编了这故事,他真的相信是真的,尽管有点儿迂。
可是,不管怎么说吧,我们后人读起来,总觉得怪,不真实。
还有孟母三迁。你想想,就因为你邻家是卖肉的,对孩子影响不好,你就把自己的房子卖了,折腾到另一个地方,没折腾对,又折腾。并且又折腾了两次。这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吗?
[发帖际遇]: 大申爸 经常泡在新儿教,得到新儿教奖励 5 金币 ,真开心。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8#
 楼主| 发表于 2015-4-20 16:34:05 | 只看该作者
怪不得。
把孩子都包裹在这样的读物里面,那孩子的精神世界还不离地,就怪了。

B类的读物呢,不是不能给孩子。适当少给一些,让孩子在观念上有一个启蒙,很重要。
可是,量大了,给多了,就会引发意想不到的问题:孩子在头脑中建构了一个完全虚空的精神世界。
本来是想给孩子美好的品格,结果却得到了一个虚空心理空间。这事情,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在群里,竟有人宣称:自己已经给孩子看了3000本绘本。搞得一些妈妈,嗫喏地说,我们不行,现在看了还不到1500本。看一下家长的昵称,发现孩子才6岁。
天哪!3000本啊。要是他说的是真的,一天读一本,也要读上八年的时间。一天读两本,也得整整读上四年多。天天读,不间断地读,每天读两本,持续整整四年......
你可以体会体会,这力度该有多大。
更糟糕的是,当我们考虑到,5-7岁,孩子自主阅读绘本的年龄,正好是建构一个孩子要用一辈子的心理空间的关键年龄,这问题就严重了。
严重的问题会引起严重的后果。

当孩子带着自己建构起来的心理空间,走入青春期,自己试着融入社会,他就悲哀地发现,现实的世界,和他的玫瑰色的世界,完全不类。他的虚幻的世界给出的美好观念,指导自己所做的善行,一露头,就被“冷冰冰”的现实所扼杀,毫不留情。孩子受到的打击该有多大!从这个角度看,那23万部小说里写的恶人都那么恶,残酷,冷血,那么变态,就一点儿不奇怪了。
这时候,孩子的头脑面对的“平衡”压力有多大啊:原来白的,现在黑,原来左的,现在右.......我们不能责怪那么多孩子沉迷到网络的虚拟空间里面去,“可恶”的现实世界实在找不到安慰和共鸣。
孩子从自己建构起来的美好的心理空间看出去,这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丑恶。
最可怜的是孩子。你设身处地地想想,在他们试图独立,试图进入社会的时候,他们的处境有多悲惨。

而造成这结果,这一切的出发点,原本是善良的,爱的,好的。

那....这和动物主题,有什么关系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9#
 楼主| 发表于 2015-4-21 08:33:37 | 只看该作者
那啥,接着写哈。写完。
这和动物有什么相关呢?

你想啊,这个事情。那些精心编出来的故事,假的不得了。你要是安任何一个人的名字上去,这种假就特别突兀,一眼就看出来了。为了避免这个问题,作者们就把主人公换成小兔小鹿小猪小刺猬。这些童话人物,就不会唤起爸爸妈妈们对真假的注意。
所以申爸说要留意动物主人公的童书。

申爸倒不是说动物主题的都不好。像《小美人鱼》、《骑鹅旅行记》、《白比姆黑耳朵》都是非常好的小说。不过,写到安徒生、拉格洛夫这种水平,还真不多。申爸找了很久,也就找到这几本很好的、以动物为主人公的书。大申早已经全看完了。

本来吧,申爸没打算说绘本的话题。为什么呢?
话说,申爸发现了这秘密,兴高彩烈地回到那群里,去和爸爸妈妈们分享。
结果呢?申爸发现,申爸竟然不知道用什么词来称呼申爸反对的事情好。
申爸可以很清晰地和别人说明白,A类读物是什么,也没有人反对。可是,当申爸说这类绘本不好的时候,申爸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反对呢,很正常的事情。申爸去分辩,发现,分辩不了。
爸爸妈妈们一口同声,说申爸反对绘本。这从何说起?申爸说,申爸只是请大家警惕A类的绘本,可马上,就有人说,很多绘本的作者如何如何博爱,其绘本如何如何泣血写成。申爸说,是啊,申爸已经认识到了,B类绘本是这样的,只不过,因为虚假的原因,请大家不要给那么多。这下儿坏了。一大群爸爸妈妈群起而攻之:说B类绘本的主题如何如何美好,宣扬善良、友爱、关心、爱护。申爸连这都反对,居心何在?你这从何说起啊?申爸没说B类绘本不好。当然可以给孩子一些做启蒙。只是因为虚假的原因,给多了会造成严重的副作用。这时候,申爸已经没有说话的余地了.....群里,你懂的,你说一句话,转眼间就给洪水冲得无影无踪了。于是,对于一个反对善良友爱关心爱护居心叵测的家伙,什么恶毒的话都来了。那话说的,一点善良友爱关心爱护的味道都没有。
申爸饱挨了一顿板砖。好在平时训练有素,没伤着筋肉。
这咋回事儿呢?晚上,申爸把聊天儿记录翻出来,仔细琢磨了一遍,发现,原来,绘本这个东西,已经成为了很多爸爸妈妈的信仰。
信仰这件事情吧,你真没法儿说。任何触及信仰的言论,都会本能地激起人家情绪的强烈反应。这个时候,理性是不存在的。比如米爸。米爸提到的那些绘本,应该是B类绘本。尽管米爸说的绘本申爸没见过,可是以米爸的品位,这是绝对错不了的。
可是吧,申爸没有说不能给绘本。适当地给给B类绘本启蒙,要得。
这句话,米爸就看不见了。
同样打着绘本旗号,粗制乱造的,也有很多。这一点米爸一定同意。这得静下来。静下来的时候,申爸反对的那些,米爸一定也反对。

那啥,另一个原因是很实际的,也是最难办的。申爸知道,以申爸的论述能力,在触及绘本核心之前,申爸的陈述,足够唤起有头脑的爸爸妈妈对绘本问题的警觉了。并且,他们很可能确实已经把自己天真可爱的孩子和现在那些沉迷于网络小说的年轻人联系起来了。这些爸爸妈妈遇到的情况是:已经给了孩子大量绘本了!这激起的情绪反应.....尤其于妈妈.......倒海翻江。

按照申爸的分析,“绘本”这个东西(这么说不精确。可申爸确实想了好久,也没想出来怎么说。或者说过量的绘本这件事?),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5-7.5这两年多。只要这两年多,不要给太多,就没问题。在之前,孩子还在感知世界,绘本的图画可以辅助孩子的感知,怎么给,都没事儿。7.5以后,绘本已经退出孩子的历史舞台了。

得,这回,两只靴子都落地了。
[发帖际遇]: 大申爸 花了 3 金币 资助失学儿童,真是热心人啊,你也想试试帮助别人的快乐吗?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0#
 楼主| 发表于 2015-4-21 09:10:43 | 只看该作者

申爸往热油锅里倒了瓢水,炸了。
孩子的读物这个事情,确实是个重要的事情。

很多爸爸妈妈问那些绘本不好,哪些好。
申爸不知道不好的具体名字.....当时在书店看完,早就忘了......不过,好的可以推荐。
《丁丁历险记》、《神奇校车》、《淘气包快闪》、所有标着DK的图画书。英国的这家老牌出版公司,出版的童书个个好。DK标记,质量保证。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的一些儿童百科全书,带图的;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儿童读物,也个个好.....申爸觉得,这个和出版社个别编辑有很大关系。

童话是必不可少的,亲子阅读的时候,可以读。
申爸推荐任溶溶译的《安徒生童话全集》,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哎呀,这个,经典就那几样,都摆在那里。孩子还没有,还没看。用不着在流行的东西里面翻来拣去。申爸不否认会翻到好东西,可是忒费劲。把经典先吃了再说。



[发帖际遇]: 大申爸 花了 2 金币 资助失学儿童,真是热心人啊,你也想试试帮助别人的快乐吗?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8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21 10:36 , Processed in 0.099345 second(s), 2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