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大申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 又到一年入学时:前瞻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思维发展(五岁以下孩子家长慎入)

[复制链接]
261#
 楼主| 发表于 2015-4-21 09:13:33 | 只看该作者
米米爸爸 :补充一下,安徒生、格林童话,现在一般认为,不适合给年龄太小的孩子看。申爸说的5岁以上,差不多了。
我也 ...



哦,哦哦!这个帖子里说的所有事情,都是针对五岁以上孩子说的!孩子年龄不到,在这里卖呆儿的家长,千万自己注意这一点。申爸针对绘本的观点,可不是针对五岁以下孩子的!
[发帖际遇]: 大申爸 发帖时遇到财神路过,得到 5 金币,愉快的放进了口袋。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2#
 楼主| 发表于 2015-4-21 09:54:31 | 只看该作者
爱无言 :
呵呵,越来越发现,申爸整个帖子的重点只有一个。其实和我一直在感兴趣研究的差不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建构,怎样做呢?申爸是从很简单的一个外部来做的,就是根据孩子的年龄,从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提供一个经典的环境,就和关键时期给孩子打好口味基础,孩子长大了就不爱垃圾食品的味道,对精神食粮也相同的。精神食粮经典,不管哪种形式的经典,绘画还是小说,音乐,这些是能帮助人类摆脱空虚无聊,接地气,充实幸福的生活的。...



皮皮妈成功地把申爸的兴趣给带跑了。
申爸对这个感起兴趣来了。

美言妈的总结,是从另一个角度说的。申爸认同。
不过,申爸自己,确实从来没想过要给大申建构一个“健康”的“心理”。大申的心理本来就应该是健康的,不存在有意去建构的问题。申爸从来不认为大申的心理会有问题。
当初,在大申还小的时候,申爸当时的想法,不过是想把申爸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带来给大申而已。这涉及到饮食、影像、有声读物、图书、音乐、艺术、建筑等各个方面。
在饮食方面,大申要多吃鱼,口味要清淡,吃面包,喝牛奶,不要垃圾食品,不要膨化食品;
在影像方面,大申是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动画片启蒙影像的,然后,看国产的老故事片,打仗的,男孩子喜欢;
在有声读物方面,很多,已经说过了;
图书方面,前边那个帖子涉及到了;
音乐、艺术、建筑方面,去现场听交响音乐会、去故宫、国家大剧院。早期,申爸给大申选择的所有的书,一个最重要的考量就是:其艺术品位如何。现在不行了,坚持不住了。大申简直吃书一样,速度太快,根本找不到足够的有艺术品位的大申正在感兴趣的主题的书给他。

申爸想说的倒不是这个。申爸想说的是另外的一层意思。
仔细想想,有那么多孩子长大之后,有心理问题,为什么大申就不会有心理问题?
申爸说“申爸从来不认为大申的心理会有问题”,这只能说明申爸视野窄,自己没认识到会有这个问题而已。确实的,直到申爸两年前下载来那23万部小说,读了一下,分析了一下之后,才意识到世界上还有这么严重的问题在那边。

可问题是,问题是,大申确实没有心理问题,也看不出苗头.....从目前的状况看,大申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得憋不住往外冒,你刚凑上去,就熏你一个跟斗.....别的孩子好奇的,他也好奇,别的孩子感兴趣的,他也感兴趣;别的孩子不好奇的,他也好奇,别的孩子不感兴趣的,他也感兴趣。从街头巷议八卦花边儿,到《苏菲的世界》,他都感兴趣,都看。特别是大申建构起出神入化的阅读能力之后,好多孩子想而不可全得的那些信息,大申在他们想的那点时间,就已经读完了。小脑袋整天乱哄哄的东西往里装,然后思考些奇思妙想的观点,拿出来逗你乐呵。大申超喜欢和同学腻在一起,一见到同学,一边高呼名字,一边狂奔。两个见到,冲上去又搂又抱的;大申喜欢踢足球,每周最快乐的时候就是和同学去踢足球;大申喜欢和老妈腻着,娘儿两个并排外面走,勾肩搭背的,大申小狗儿一样赖在老妈身上,亦步亦趋;大申问申爸问题,总是自来熟地爬到申爸大腿上,小脸儿紧紧地贴在爸爸胸前,仰着小脸儿,听爸爸讲。夏天的时候,爸爸说:“你下去,热!”大申爬下去。不到两分钟,自己又腻过来贴上了........这些就足够了。这个样子,长到青春期成人,心理上应该不会有大问题....适度的空虚无聊是人正常成长必有的心理感受。不过分,就是正常.....

可问题是,问题是申爸确实从来没有针对大申的心理做过什么。是做了别的什么事情,做对了,顺带把心理的问题也规避掉了。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在这边厢失去了什么,却在那边厢.....或者意想不到的某“边厢”......得到了什么。大申这里不太一样。大申这里,是“得之东隅,亦收之桑榆”。

孩子很奇怪.....你把某个方面做对了,做好了.....会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得到好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这是申爸想说的意思。

皮皮妈确实把申爸的兴趣给引跑了,再加上美言妈在旁边煽风点火.......彻底完啦!主题啊,申爸的主题啊。
咋办呢?
咋办都行,申爸安慰自己说。
有点儿自欺欺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3#
 楼主| 发表于 2015-4-21 10:37:21 | 只看该作者
往下说之前,申爸先澄清一件事情。

就申爸自己而言,选择带给大申的资料,标准不是“经典的”。
准确地说,申爸给大申选择资料的标准是:申爸自己觉得好的。

“经典”只是申爸选择候选材料去审视的时候的一个标准。有了这个标准,可以避免申爸在浩如烟海的资料里面浪费时间。
前边那个推荐贴,里面第二个就是《神奇校车》。这套绘本从哪个角度来说,都不能归入“经典”之列.....拿《神奇校车》和真正的经典《丁丁历险记》来比,那确实不是同一个档次的东西......它的归类应该是“流行的”,不是“经典的”。不过,是申爸觉得好的。

有一个能称得上“经典”的资料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那套《三国演义》连环画。小人书。申爸把它买来,一个精美的布盒子,装得满满的。这套小人书,给申爸留下美好的回忆:当初,为了多买一本这套书,申爸中午不吃饭,把家里给的两毛钱省下来,攒起来买三国。可最后,还是没有买全。
现在,满满一盒子崭新的《三国演义》,整套的,一本不缺,就放在眼前。这要放在当年,能把申爸乐死。
大申就是不感冒。不管申爸怎么引导,大申就是不看。

这个事情吧,不管这套书当初给申爸留下了多么美好的回忆,以今天的申爸的审美客观地来看,在品位上,拿这套书和《神奇校车》来比,那确实是远远不及的。如果没有申爸的美好回忆,单凭艺术的品位来选择,申爸不得不遗憾地承认:这套书不入流。
不入流,大申就不要。不管申爸怎么努力,不要就是不要,怎么的都不要。没法子。

同样是《三国》。申爸怎么的都不能把小人书引入到大申那里。可是呢,袁阔成的评书,大申一听,就不肯放手。申爸得承认,袁阔成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那套《三国》,确实好,品位高,经典。
可是,在大申抓住不放手之前,申爸从来没想过,要把“经典”两个字加到袁阔成的《三国演义》头上。
这是下边申爸要说的主题。大申品位,是怎么来的。

申爸选书的来源吧,还有一个很重要。就是自己认识的,信得过的人。有的人,对书有相当深湛的品鉴。申爸懒,不肯到浩如烟海的资料堆里漫无目的地去一个个翻。懒人有懒法子。申爸去找这方面的牛人,按她的推荐去找书。薄荷就是这样的牛人。刚开始,薄荷推荐的书,申爸还要到书店图书馆什么的,浏览一下,确认确实好,才到当当上下单。申爸一浏览薄荷的书,拍案称奇:赞啊,大赞!一次两次三五次,次次不落空。弄到后来,申爸已经对薄荷迷信了。只要申爸指出一个主题,问薄荷要推荐。薄荷只要说,“这本书很好”,申爸立马到当当去下单。买回来,准保好。米爸对书的品位,够高的了吧?已经是不世奇才。可是,米爸对书的品鉴,和薄荷比起来,还是有点儿那啥。米爸擅长系统理性的思考。那家伙,米爸的系统理性就像180吨的压路机,轰隆隆地开过来,任你什么沟沟坎坎石子石块,全给你碾平熨挺,压得平平整整。只要米爸点头称是的领域,那都完美的不得了。你的车,放心在上边儿开,就是了。
找到这样的大牛人,跟着她们。

还想说什么来的.....想不起来了。等想起来再往上添吧。
[发帖际遇]: 大申爸 被宝箱砸中,开宝箱花了 2 金币,想知道开出什么好东东?回帖试试。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4#
 楼主| 发表于 2015-4-23 13:16:14 | 只看该作者

fdshaoyun :
关于这个童话的真实问题,在幼稚园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绘本这东西,也就是动物拟人化这东西,第一直觉是抵触的,好不好先不说,很长时间,图画是图画,现实的兔子可不是这样的,因为我家就有。心里可明白着呢,那个是假的,骗小孩子的,不是我哦,是弟弟那样的小孩
然后,到了小学,我直接把里面有关拟人化的动物题材的东西转换成小孩,或是大人,还分好的坏的,比如狐假虎威那个,好辛苦的说。为什么不是直接就是人呢。那时不明白,这些“是人创造出来的。”我以为的故事就是故事,就是他本来的样子。 ...



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象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

摘自《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这本书是1972年10月出版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题研究报告。这个专题研究的目的是系统梳理人类教育的历史,搞清当前(1971年)全世界教育的现状,指出成就特别是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问题的方向。


看来,同样的问题,不仅存在于40年前。今天,这问题有愈演愈烈的势头。
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时间段,不在学校教育的大部分时间里.....只在5-7.5岁这段时间里。

[发帖际遇]: 热情好客的 大申爸 花了 1 金币 请坛友去旅游,有想去的吗,快回帖吧!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楼主| 发表于 2015-4-23 13:17:53 | 只看该作者
米米爸爸 :
但是,但是,孩子的这个观念,就是那种正向的、向上的,我们希望孩子养成的观念么?通过精心挑选的读物,孩子就会有好的智力,形成正向自我激励的观念么?
好像推不出来。这里面,隐约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东西,不知申爸是不是也以为理所当然而还没说。
关于这个,米爸觉得,以前菁爸总结的“义理”两字最好。
这是一种非常直观、深入、简单的东西。比如,菁爸说的,庄稼人认为“一年之初总要好好干,收成才会好”;又比如,孩子能自己认为,读书,就是要好好读。遇到困难,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知道向合适的人求助。等等。
这些个东西,又是哪里来的?阅读和词汇,不足以解释。 ...



这压路机,180吨的,开过来,任何沟坎都别想逃。
申爸只要有一点点儿破绽,总定会给米爸准准儿地逮住。
遇着了米爸,真是没法子可想。

这事情吧,申爸也迷迷惑惑的。确实如此。要说,给了孩子词汇,孩子可以涌现出观念,说得过去。可是呢,你怎么就知道,孩子会涌现出正向的观念?
以前吧,申爸有很多时候,模模糊糊地意识到这个问题,可惜,没抓住。抓不住。
米爸厉害吧,他厉害在,能把问题清晰地明确地陈述出来。

问对了问题,就等于解决了一半。
米爸负责上一半,申爸负责下一半。
上一半米爸最在行,下一半申爸最在行。
咱哥儿俩分工合作,所向无敌。

咳!咳咳!
申爸清清嗓子,准备回答米爸的问题。

话说,菁爸的义理。
义理是打哪儿来的?
这也是个问题?这怎么就不能是个问题。
我们说观念。观念是从概念涌现出来的。可义理呢?
义理不是从概念涌现出来的。
从概念,确实会涌现出什么东西.....和义理有关的.....可是吧,你仔细体会一下,涌现出来的,不是义理本身,而是对义理的认识。
义理永远是躲在模糊黑暗的世界里的,你永远不可能认清它,把它明确地说出来。
你不相信?
老子说了:“道可道,非常道”。
从老子开始,一直到今天,多少聪明绝顶的人,仔细地考虑过这个“道”,无一例外地得出结论:“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是正确的。
我们可以说“道”,可是,我们说出来的,只是头脑中涌现出来的关于道的认识,关于道的描述。你不管怎么精确地认识一个东西,怎么细致的描述它,可是,都不是这个东西本身。
这就好比说,再精美的细致的旅游宣传册,都不是实景本身。你不能把看宣传册当成去实景旅游。

老子口中的“道”,就是菁爸口中的“义理”。
就是说:道=义理。

道是怎么来的?老子说了,道法自然。
就是说:道=自然。

变量替换,得:义理=自然。

这个等式的意思是说,义理是自然的。它本来就存在在那里,亘古未变的。

至于菁爸的原话,都是些最能引起人们对其背后的义理有所感知的陈述。不是义理本身。
菁爸的那些话,总会有第一个把它们说出来的人。
对于那些人而言,这些话是从他们的头脑中涌现出来的。
这就是那些话本身的来源。

好了。现在,命题:
只要是真的、善的、美的东西,在5-7.5进入到孩子的头脑中,形成的观念就是正向的。
只要是假的、恶的、丑的东西,在5-7.5进入到孩子的头脑中,形成的观念就是负向的。

这是由义理决定的。
“自然”。就是这么回事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楼主| 发表于 2015-4-23 13:19:34 | 只看该作者
大申给申爸带来的第一次震动
在等米爸理思路。
等着也是等着,申爸开始说,“健康心理的建构之路”。
申爸觉得吧,还是美言妈的术语好,正派,准确。就采用美言妈的术语,“心理健康”。

大申在成长过程中,带给老爸很多震动。因为主题的原因,非常多的都没有写过。现在,回忆一下第一次大申带给申爸的震动。
之所以说“震动”不说“震撼”,只是因为,和后来“听天书”“初次自主阅读的高效”比较起来,这震的程度还远远不够。姑且称之为“震动”。

大申开始加辅食了。

具体时间记不清了。
回想起来,当时大申应该是七个月左右。七坐八爬么,申爸记得当时喂大申辅食的时候,大申可以自己坐着吃。
当时吧,咱不是没经验么。就觉着,什么吃的东西都不安全。看什么都觉得里边有残留农药,DDT什么的。没法子,不买对的,就买贵的。去买亨氏的瓶装辅食。那么一小瓶,50g还是80g,反正很少,小玻璃瓶装的。11块。

大申吃得高兴。
申爸还得意:不愧是国际大公司,做的东西,孩子就是爱吃。

有一次吧,大申吃饱了,剩了一小口,就那么一点点,怎么往大申小嘴里抹,大申都不要。硬塞,就吐出来。
看来,剩下这点儿,得扔了。
申爸忽然好奇:这东西,孩子吃得这么开心,到底什么味儿?
申爸就尝了一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7#
 楼主| 发表于 2015-4-23 13:20:32 | 只看该作者

接着写哈。

本来吧,那么贵的东西.....一百多块钱一斤呢......并且吧,看到大申吃得真开心。小勺放到嘴里一口,小嘴儿就忙不迭地抿。高兴,吃得真高兴。高兴得两只小胳膊上上下下,摆来摆去,稚拙欢快得跟小鸟儿似的。申爸不由自主地猜测,这东西肯定很好吃:不甜不咸,正适中。还有淡淡的什么香味儿,鲜香,放在口里,余韵流长。
申爸满怀期望地放了一点点在嘴里,去品。
马上,申爸就皱眉了。
这什么玩意儿啊,这是。
一点儿咸味儿都没有。你没有咸味儿吧,也就算了。南瓜泥,总得有点甜味吧?也不甜。鲜的感觉呢?就更没影儿了。死唧个奈的,根本品不出丝毫味道。
“呸!”申爸把辅食吐到面巾纸里,扔进了纸篓。
那真的就是泥。纯泥。除了是泥,什么都不是。
你做得不好吃吧,也就算了。可是,那个东西,说它难吃,真一点儿都没有屈着它。

哎呀,孩子竟然吃这个东西。还吃得那么开心。

孩子的世界,和我们成人的世界,竟有这么大的差异。
真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揣测孩子的世界。
这是申爸第一次感受到,要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你觉得好吃的,他未必觉得好吃。甚或,他觉得不好吃。

既然.....这小东西没有味觉。只要给吃的,就吃得高兴。孩子的高兴只是来自“吃”,不是来自“好吃”。
嘿,这就好办了。申爸就投其所好吧,干嘛花那么多钱呢?
[发帖际遇]: 一个袋子砸在了 大申爸 头上,大申爸 赚了 4 金币 ,真开心。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8#
 楼主| 发表于 2015-4-23 13:22: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zhang4 于 2013-10-26 05:52 编辑


于是,第二天,大申伙食标准急遽下降。从一百多块钱一斤的精致辅食,降为一块多钱一斤的蒸南瓜。哇塞,申爸赚大发了。这一块多钱,够大申吃一星期。
大申可不管钱多钱少,吃蒸南瓜,也一样地高兴,两只小胳膊稚拙欢快地上上下下,摆来摆去。
它那个辅食,就一个南瓜,弄碎了成泥。放在玻璃瓶子里大半年了。它怎么也比不上新鲜的南瓜,现蒸出来的泥好啊。
真是又便宜又好。

天底下,竟有这等好事。
这事儿,给了申爸很大的启发。
明确的观念在申爸头脑里成型了:用孩子认为好的方式,去对待孩子。用你感觉好的方式,去对待孩子,又贵又累,孩子感觉未必好。甚至,孩子会感觉不好。何苦呢。
这种观念,后来一直伴随着大申的成长,直到今天。

申爸开始动脑筋了。
申爸和申妈都是北方人。它这个北方吧,没有水。不像你们江浙那边,到处都是水。没有水,鱼就少。申爸和申妈都没有吃鱼的习惯。
可是,申爸老早就注意到,江浙.....湖南湖北浙江江苏那边的人,个个精明强干,聪明。什么原因呢?吃鱼吃的。后来,知道了不饱和脂肪酸,对大脑发育有好处。鱼里面,特别是鱼脑袋里面,这个东西特别多。说两个湖北人,吃饭。一条鱼端上桌了,一个用筷子按住鱼头,眼睛死死地盯着,对另一个客气:“你来,你来,你先来。”另一个也客气:“您先来,您先来。”眼睛也盯着鱼头。这个说:“那我就不客气啦!”然后,“咔嚓”,鱼头掰下来,进了自己的盘子。这很可能是某个促狭鬼生造出来,埋汰聪明的湖北人的。可是,聪明的湖北人喜欢吃鱼头,这是真的。
反正吧,申爸不管上面说的那些是不是都是真的,给大申吃鱼,总是好选择。

你说现在吧,给孩子吃东西,真的吃什么都不放心。三氯氰胺、农药,DDT,激素,什么红.......要多可怕有多可怕。
那就给大申吃纯天然的吧。

申爸盯上了三文鱼头。
这种东西,深水鱼,不能人工养殖。
再没有比它更加“有机”的食品了。

它那个鱼头倍儿大,挪威进口的。不过呢,就是月球进口的,也比那泥便宜。你要买,就得买一个。零的不卖。
一个大鱼头买回来了,申爸把它洗净,放在姥姥熬中药的大砂锅里墩汤。
亨氏是那么大的品牌,科学。它做的辅食,啥味都没有,那一定有它的道理。
所以呢,花椒大料油盐酱醋这些东西,都不能放。学它。

就是白水熬鱼头。
它这个海鱼吧,尽管是冰鲜的,可毕竟不是刚杀的。诶呦,那个腥啊。
你又不能放料酒解腥。感觉更腥了。
申爸从来没有闻到过那么腥的东西。把厨房的门关得紧紧的,窗户打开,抽油烟机打开,申爸进厨房看火的时候,还得捂着鼻子。
你说它咋那么腥。
受不了。
这玩意儿也能吃?

鱼头汤端来了,大申高兴得直摆胳膊。
喝一口,高兴,小胳膊摆得更欢了。
申爸申妈就这么捏着鼻子,一口一口喂大申喝腥鱼汤。

孩子吧,他整个味觉体系还没发育好。他觉不出来腥。并且,申爸推测,腥这个气味,和臭不太一样。臭的东西,意味着腐烂变质,不能吃了。腥呢?应该不是这样。腥而不臭,意味着食物还是新鲜的,能吃。腥只是一种气味罢了。于申爸,讨厌这种气味,不过是后来形成的。于大申,腥这个气味,一开始就和好喝的三文鱼头汤联系在一起,说不定,还是一种好气味呢。

不管怎么着,大申在浓重的腥味中,养成了吃鱼的习惯。后来,大申大了,家里买鱼,必须一次买两条,双层的大蒸锅,同时蒸。买一条不行啊,你把鱼摆上桌,等你把饭盛好,碗筷摆好,坐下来,准备吃饭,大申早已经把那条鱼给你吃得只剩下一堆鱼骨头了。大人一口都吃不到。



[发帖际遇]: 大申爸 花了 3 金币 资助失学儿童,真是热心人啊,你也想试试帮助别人的快乐吗?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9#
 楼主| 发表于 2015-4-23 13:24:45 | 只看该作者
那个浓重的腥味,给申爸的影响很大。
在以后的岁月里,只要申爸观察到大申确实需要某种东西,申爸下手就很重。再重,也没有那腥味重。
不管在成人看来,申爸的程度如何过分,可是,在申爸这里,申爸不这么考虑问题。申爸考虑问题的角度可不是成人的角度。
从孩子的角度,如果不是大申自己源于内在的真正的需要,大申怎么可能一天听十几个小时的故事?申爸又没逼大申,是他自己打开Nano,自己听的。
申爸对所有这方面的批评,全部置之不理。唯一的回应就是:你去看孩子啊。

在孩子智力发展的某些特定阶段(你现在让大申一天听十几个小时的故事,他才不干呢。这个阶段性很重要。对孩子的教育,时间、阶段是最重要的因素),孩子会本能地疯狂地吸收某些东西。这个时候,要给足。孩子真正需要的东西,环境供给匮乏,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楼主| 发表于 2015-4-23 13:30:45 | 只看该作者
阳阳妈2010:
再次爬完了楼,申爸这楼歪的七倒八歪,我都不知道说啥了,那我就瞎扯扯好了。

自从我妈回去了,我们带阳 ...



其实呢,阳阳妈,你说的这些错过,都是小事情。说急了眼,眼一瞪:错过了又能怎么着!
智力建构的敏感期,错过了,才叫惨。

本来吧,申爸不是在这里第一次阐述这个事情的。因为这个敏感期最重要的时段是在小学一年级,所以呢,申爸就在小学一年级的群里去阐述。本以为孩子在正合适的年龄,做起来又不难,爸爸妈妈们做一做,也就一年多的时间,孩子会受益一辈子。
这想法挺好的。
去年夏天,就是最热的那个时候吧,申爸开始在一个QQ群里阐述。刚开始的时候,也挺费劲的。不过,那里的孩子都大了,申爸说的很多事情,爸爸妈妈们都经历过了。他们已经有了切身感受,申爸说起来,确实容易多了。

申爸觉得吧,一些家长确实隐隐约约明白申爸要说什么了。
明白了,申爸就说不下去了。
原因呢,是那群里的孩子,年龄参差不齐。有好多三四五年级的孩子爸爸妈妈......他们理解起来更容易......哎呀,有几个妈妈,明白是怎么回事了,真后悔啊,伤心。那撕心裂肺的伤心,沿着电脑线,申爸都能感觉到在眼眶打转的泪水。大孩子的妈妈们一旦明白已经发生了什么,应该发生什么在孩子身上的时候,那种痛苦,无法言喻。平时大家都是文明人,说话都挺客气的。可是,真的伤到了根儿,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妈妈们的话,酸得啊,没法儿说。申爸也理解:兢兢业业八九年时间,日日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生怕错过了什么。到头来,最重要的事情给错过了。搁谁,也受不了。

申爸不忍心了。这个事情,它也不赖申爸。大申他就长这么大。大申不长到这个年龄,申爸啥也不知道。他得大申成长经过了,申爸才能观察总结不是。你说吧,本来是小学一年级的群,要都是小学一年级的家长在里面,也没事。大孩子的家长,她就在里面,那怎么办?
申爸想了想,不再去刺激那些大孩子的家长了。要是她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么回事,就什么事也没有,挺乐呵挺幸福的。何苦无端惹人家一阵伤心,一点补救的法子也没有?

于是,申爸决定针对更小的孩子的家长来说。反正年龄还小着呢,每个都有机会。
这就是这座楼的来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21 18:22 , Processed in 0.105605 second(s), 2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