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Xien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儿教讲座第二期:数学?怎样学好数学!

[复制链接]
91#
发表于 2013-5-28 22:40: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火于我的贴,就是中国式家长的写照

中国式家长往往喜欢得到答案,这是中国式教育的结果。CC的水平很高,实践也多,能满足中国式家长的答案,自然。。。。。。

而我的帖子设一些稀奇古怪的规则,本意就是想喊家长多思考一下,而且根本没有答案可言。所以。。。。。。

发点谬论。。。不好意思,得罪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无事生非 + 2 + 2 理解,完全理解。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发表于 2013-5-29 06:38:35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帖由 jiangying于 2013-5-28 22:40 发表
本帖火于我的贴,就是中国式家长的写照

中国式家长往往喜欢得到答案,这是中国式教育的结果。CC的水平很高,实践也多,能满足中国式家长的答案,自然。。。。。。

而我的帖子设一些稀奇古怪的规则,本意就 ... [/quote

呃,我怎么看到的好像是中国式嫉妒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发表于 2013-5-29 08:54: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artina-Mm 于 2013-5-29 06:38 发表
[quote]原帖由 jiangying于 2013-5-28 22:40 发表
本帖火于我的贴,就是中国式家长的写照

中国式家长往往喜欢得到答案,这是中国式教育的结果。CC的水平很高,实践也多,能满足中国式家长的答案,自然。。 ...



我倒不觉得呢。

其实两个帖子都一样,对家长的要求很高。简单点说,你要有一桶水,也许给一杯水出去,才能给得恰到好处。只不过jiangying想让人自己主动的、直接的看出这一点,而cc是在给人倒水的过程中,慢慢的让人有所体会罢了。

家有学业不需要父母操心的孩子,真是省大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
发表于 2013-5-29 08:59: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无事生非 于 2013-5-29 08:54 发表



我倒不觉得呢。

其实两个帖子都一样,对家长的要求很高。简单点说,你要有一桶水,也许给一杯水出去,才能给得恰到好处。只不过jiangying想让人自己主动的、直接的看出这一点,而cc是在给人倒水的过程 ...


哈哈,我是在跟僵硬开玩笑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发表于 2013-5-29 09:19: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artina-Mm 于 2013-5-29 08:59 发表


哈哈,我是在跟僵硬开玩笑呢。


玩笑归玩笑,还真心觉得cc的帖子更接近我们这些家有普通孩子的家长呢。一般的家长,哪有可能在每一科都有很高的造诣,并能高屋建瓴地引导孩子学习?

僵硬的帖子,似乎更适合培养天才型儿童的家长参观。尤其那个洋洋的对话录,真心看不懂

人群中天才与普通人的比例不同,自然两帖的点击率也不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发表于 2013-5-29 11:39:07 | 只看该作者

一题三解拓展思路的主要方法

一二三年级,如果孩子没有新的思路,可以用以下方法帮助其拓展:
1、讲故事
2、借助道具,玩
3、试算,猜
4、检查

四五年级到初中,拓展思路主要是数学方法了。除了以上方法之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思考:
1、代数
2、画图
3、函数作图,即用解析几何方法实现数形结合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3-5-29 11:5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榴琏 + 10 + 10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发表于 2013-5-29 13:09: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3-5-29 11:39 发表
一二三年级,如果孩子没有新的思路,可以用以下方法帮助其拓展:
1、讲故事
2、借助道具,玩
3、试算,猜
4、检查

四五年级到初中,拓展思路主要是数学方法了。除了以上方法之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 ...


CC和JIANGYING的思路还是很不同的,CC注重战术,JIANG更关注战略,不知我的理解是否有点儿正确?

昨天给豆讲年龄问题,用到了一元一次方程。豆能把25+2X=37解出来(我没提示的),有点意外。所以我觉得,代数这概念不一定要等到四五年级才接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
发表于 2013-5-29 14:56: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子云 于 2013-5-29 13:09 发表


CC和JINGLING的思路还是很不同的,CC注重战术,JIANG更关注战略,不知我的理解是否有点儿正确?

昨天给豆讲年龄问题,用到了一元一次方程。豆能把25+2X=37解出来(我没提示的),有点意外。所以我 ...


我的总体思路是在小学帮助孩子养成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进入初中前逐渐放手让孩子进入自我学习的状态,初中实践自我学习,我则逐渐退居幕后偷偷懒。

楼上老师说,要育人育心而不留痕迹,我非常赞同。就数学而言,一定要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成功是自己努力工作的结果。不建议家长解完题目再讲给孩子听,家长应当从解题的开始,从确定解题思路开始就把孩子卷进来,一起思考尝试。

http://albanyareamathcircle.blogspot.com/2010/10/try-again-fail-again-fail-better.html

Try, fail, try again, fail better

Our math circle is a place where it's really, really okay to make mistakes!  Don't be afraid.  Enjoy that space and freedom to make mistakes!  It's a treasure!  Share your mistakes and what you've learned from them.
Posted by Mary O'Keeffe at 6:44 PM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3-5-29 15:4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
发表于 2013-5-29 15:47:4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3-5-29 14:56 发表


我的总体思路是在小学帮助孩子养成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进入初中前逐渐放手让孩子进入自我学习的状态,初中实践自我学习,我则逐渐退居幕后偷偷懒。

楼上老师说,要育人育心而不留痕迹,我非常赞同。就数 ...


昨天因为不给豆讲奥数的那道年龄问题(其实前天已讲过,但豆还是没懂),豆委屈得哭了, 最后他看了前天我列的方程,列出算式,算出答案。但是算式的含义还是不知道。也就是说,他还是没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发表于 2013-5-29 17:35:22 | 只看该作者
不给孩子讲不能是单一的行为,而是综合的,和其他行为共同推进的。因为不讲孩子哭了,不是一个好结果。
是因为作业必须要做,而又做不出来哭吗?
如果仅仅是应付作业,我建议家长可以直接帮孩子写出答案。
总之,不能让孩子在学习中体会痛苦,只能体会快乐。这样才会进入良性循环。
通常一道题不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来,要慢慢做,反复做。
实际上,一个有内涵的题,即使当时能做出来,也未必能理解它的全部意义。
就象一首诗一样,需要反复吟咏,不断品味。

当着眼点在于思维能力,就不会很在意某一个题会不会了。

我对学习数学的观点和楼上的几位基本一样,只有一点可能不同:小学数学的学习不必在意,一般人到初中才具备数学思维,过早过多的学习训练没有必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8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2:52 , Processed in 0.096416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