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ccpeter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问题:如果把古代汉语叫是国学,现代汉语应该叫什么?复古教育明智还是不明智?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12-4-19 23:52:56 | 只看该作者
我是循着飞飞妈的踪迹移步到此楼的,没想到看到了这么热烈的一场争论。我对国学没有研究,但看了你们的争论,还是觉得太过瘾了!真理越辩越明嘛,读这些争论让我感觉这一晚真充实!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和睦家学园 + 1 + 1 笑死我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09:08:19 | 只看该作者
和睦家学园 :

我原以为你是一个中国妈妈,原来你是德国孩子的妈妈,你的孩子将来要在德国接受教育。我感觉你的发言不妥。你应该反思一下,你的发言内容和你的人生行为都证明了什么?

所以我作为中国的孩子的家长,不能因为一个德国孩子妈妈的生气,就放弃与中国孩子的家长交流的机会。所以我决定继续为中国家长的孩子的学习,提点意见。

且记,除非你删帖,否则要注意自己的说话内容,因为你也知道我的风格,多了不说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1 收起 理由
Martina-Mm + 1 这样说话,就偏离讨论太远了吧。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12-4-20 09:17:10 | 只看该作者
彻底地歪一下这座古文楼。
正如上面的坛友所述,学校的科学课还有照本宣科的毛病,还有挪为他用的问题,家长的适当参与就特别显得重要。就我们个人实践的体会,依循学校课程的体系脉络,在业余时间进行科普拓展是相对简单易行而又系统有效的做法。
比如,四年级上,学校科学课多以植物分类机构学习为主,我们就会多去植物园认识树木,在院子里采摘花木制作标本,去花卉展欣赏花卉,去农村田间观察作物。这样做的结果是:老师的照本宣科,不会乏味,因为孩子有联想,并能够有更针对性的互动,把刻板变为灵活。人是活的,时间有限,由不得一味愤懑,动脑筋整合资源才有收获。
当然,这样做很花时间,且要动脑,大部分学生家长不甚理会。但对学校学习并非没有意义,孩子到了中学,正式接触到物化生地等课程,不会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感觉,而到成人后工作生活中,更会体会深刻。
弱弱的说一句,那些以母语为载体的家庭科普实践,若以英语来进行,太累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ccpeter + 2 + 2 洽洽相反,越学越简单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
发表于 2012-4-20 09:27:37 | 只看该作者
我儿学校的科学课还行

捉蜗牛,挖蚯蚓,种花,玩磁铁,等等,就是一周两节少了点

不过有一样,以前小学的历史和地理到哪里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发表于 2012-4-20 09:45:21 | 只看该作者
我们那边是把地理历史安排在校本课里进行,每周好像也是2节,讲的不多,没办法指望。
倒是美术课还好,老师很有才,经常串讲美术史,有个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发表于 2012-4-20 09:54:2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cpeter 于 2012-4-20 09:08 发表
和睦家学园 :


ccpeter:

和睦家本身是个很温和的人,所以我看到她的帖子标题吓了一跳,怕她生气,所以回帖让她“不气不气”
她生气没生气,只有她本人有发言权——她给我的站短里说了,她不会因为理念的冲突而生气的。

德国孩子的妈妈有她天然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是:她不需要与当下国内的教育体制抗衡,有孩子教育方面的极大自由。孩子的爸爸有德国的教育理念(我看过她的帖子,的确是个非常称职的爸爸),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大会有任何家庭纠纷。
劣势是:她不了解当前国内在母语教学方面的现实,不很清楚我们到底缺少什么,我们抨击那些东西的时候为什么那么愤懑。

但我相信随着交流的深入,她会了解你,你也会了解她。——不过这里有个障碍:你说话的风格。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确是吸引眼球的好办法,但也容易激起人的反感,让读者对你说话的内容抱着十二分的防御和警惕

另外,讨论问题是讨论问题,我不乐见拿任何人的身份做文章。除非这个身份是毒胶囊的生产主管,他的身份才是讨论相关问题不可回避的。否则,还是让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本身,而淡化彼此身份的差异吧。


如果ccpeter赞同我的意见,就删帖或更新一下内容吧。。。
我不是警告你,但我的确想劝告你。这样说话,涉嫌人身攻击。

另外,我很欢迎你继续讨论。
偏激的意见多半是基于对现实的强烈不满。我们一起探讨可行的道路,总是可以的。

[ 本帖最后由 我爱飞飞 于 2012-4-20 09:5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ccpeter + 2 + 2 不用这么客气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11:28:43 | 只看该作者
孩子的教育本不应该管归我们家长管,但是如果家长对孩子负责,自己不管又不行。但时间和精力又有限,所以希望在论坛,大家一言我一语,互相交流一下,提示一下,如此而已。
真正有爱心的家长,是哪些上传资料的家长,过去我是按年级买,有些买不全,所以也不知道美国各年级教材的全貌是什么样,通过这些有爱心的家长的上传,可以把各年级的中美教材进行对比。我把这个感受写出来,大家互相交流,参考,少走弯路。

另外,对读经有不明白的问题,也希望读经的家长互相交流一下,哪有什么语不惊人的用意和想法?只是想少打点字。

过去的就过去了。

[ 本帖最后由 ccpeter 于 2012-4-20 11:3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我爱飞飞 + 3 + 3 也许我误会了,跟您道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发表于 2012-4-20 12:09: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ty1122bb 于 2012-4-20 09:17 发表
彻底地歪一下这座古文楼。
正如上面的坛友所述,学校的科学课还有照本宣科的毛病,还有挪为他用的问题,家长的适当参与就特别显得重要。就我们个人实践的体会,依循学校课程的体系脉络,在业余时间进行科普拓展 ...


我记得我以前就给您留过类似的回复。我再回复一次。您可以,我可以。但是不等于大部分做父母的有这个能力。

鉴于此,您的观点看上去合理,实际上偏颇。我们纳税人缴了这么多税,相应的要一些回报总是可以的吧。在实际当中,我会教明白一个是一个,但是我反对那些借着父母应该提高,为某些应该承担责任的人推卸责任的做法。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ccpeter + 2 + 2 我很赞同。
Martina-Mm + 1 + 1 是这个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发表于 2012-4-20 12:41: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8 shwyyan 的帖子

不觉得在发言中为任何人去推卸责任,没有这个义务。
老师的问题,体制的问题,可以去发牢骚。这种话大家都是在讲,我也在讲,只是少了一点,因为很难改变什么,而孩子成长的过程一瞬即逝,要去做点什么。
在这儿,我所强调的是作为家长应该考虑在现有体制下如何去相对有效的帮助孩子,提个醒而己。去植物园观察植物头疼吗吗,到花卉展厅去赏花痛苦吗,和孩子一起DIY一些儿童游戏模型复杂吗。也许还真是不好弄,听听别人的做法,换换思路,应该也没有什么呀?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ccpeter + 2 + 2 想得太简单了,这是赏春,哪是培养兴趣
huangyezi + 2 + 2 说得没错,光发牢骚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
发表于 2012-4-20 13:07: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ty1122bb 于 2012-4-20 12:41 发表
不觉得在发言中为任何人去推卸责任,没有这个义务。
老师的问题,体制的问题,可以去发牢骚。这种话大家都是在讲,我也在讲,只是少了一点,因为很难改变什么,而孩子成长的过程一瞬即逝,要去做点什么。
在这 ...


如果讲讲怎么引导孩子,无人会反对。下面是您自己的话,我没瞎编吧。您觉这些说得合适吗?对于发牢骚的,我一般很少去反驳,本身自己的孩子受伤害就很不痛快了,有来个祖师爷装大半蒜,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一般会取跟他们探讨,学校指望不上,我们自己能不能做点什么。基本往下一顺,就进入正题,讨论怎么家庭教育怎么个搞法。这样是不是比您只知道指责父母强啊。

虽然楼主已经表示不再多说了,但我还想多说几句。中国的义务教育没有楼主想象的那么不堪,一切正在发展。
拿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的”科学“课程来讲。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每星期两节。教材分为科学课本和实验报告两本,16大开本,超过一百二十页,四年八个学期共有一千页,很不得了。教学内容除了观察、实验、科普宣讲以外,还是家庭实践内容,涉及生物、生命、物理、化学、地理,系统性是以前我们这一代根本无法想象的。大多数孩子最喜欢的课程就是科学课。
当然,这里并不是没有问题,而且问题还颇多。教材内容仍不够丰富,启发性有欠缺,课时也还偏少,学校的设施也不够强,但最糟糕的是老师和家长。
老师和我们一样,是传统教育的结果,科学探索,科学研究的意识不够,会有照本宣科的毛病。这不是一时可以解决的,不过,和孩子们的科学老师聊过,还是后生可畏,有变化。
最最糟糕的是家长。表现在:
布置的家庭科学实践有的同学不能认真完成,根源是家长不配合。植物标本少有家长与孩子去采集,去博物馆、科技馆的孩子不多且以幼稚园及小学低年级孩子为主(很可笑),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却反而少见。家长多数科学意识差,动手能力更是不堪,最喜欢向学校一推了事。这里除了升学的扭曲,家长主观上的意识落后也是主因。
楼主一味的把问题推给自己的母语,实在是搞不懂。其实脚踏实地,多与孩子们去玩,去接近自然,去实践,去求知。还是有很多很好的东西可以学习,中文还是用得上的,不会比英语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5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1:44 , Processed in 0.120969 second(s), 3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