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1276|回复: 9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八一八国学诵读的方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13 01:03: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经常有朋友问起我国学诵读的方法以及书目,本人不揣浅陋,这里随意跟大家交流一些经验和所得,希望对前来国学版的新老朋友有一些借鉴和帮助。

本着严谨诚实的精神,我这里只谈自己的一些经验,主要对象是识字量达到2000——3000以上的大娃,年龄在7岁以上。7岁以下的国学诵读经验,我坦白说自己极少做过,没有多少发言权,这块,我打算交给paisley来谈,这方面她经验丰富。

其实诵读经典大家真的不用想得那么高不可攀,自小我们都有过背诵的经历,每个人也都有着不同的记忆模式和方法,只不过换了教材,这教材看着又那么高深难懂,正是因为这种陌生感,大家才会对自己不那么自信而已。

新人朋友只要肯下功夫找,本坛以前就有过很多的方法介绍,也有很多妈妈的楼里面记录了这些细节。比如,137累积法,百字百遍法,贺老师的滚动法,遍数法等等。就像学英语,网络上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方法,但无论如何,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我个人从开始教孩子诵读时就没有过这方面的困惑,因此也不是很能体会那种到处寻方法家长的心情,经新叶提醒,我觉得还是可以讲讲的。也许我读书一贯喜欢避繁就简吧,诵读、背诵其实很简单,抽象出来就是一个共同特点:重复。你累积也好,滚动也好,遍数也好,名词不同,其实道理都一样,重复而已,卖油翁技巧:无他,唯熟尔。所以很多时候我也很困惑,这些本领我们都有的,那为什么对诵读如此不自信呢?

首先,我先说说识字吧,这个其实以前讨论过的,那个贴我还请求前版主加了精华,可惜不是很能迎合家长的急于求成的心理,所以,也就没多大反应。诚实的话总是没多少人愿意听的,以我这些年的观察,纯粹靠读经识字的方法,效率极低,一般情况,读了一段时间,还得转回头重新学识字。如果有人斩钉截铁的说这种方法可以,那我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只是我孤陋寡闻,没见到过这种例子。

我人很笨,不喜欢胡乱发明没经过实践证明的方法,经典诵读在我国有那么悠久的历史,一定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为什么我们不能从先人那里直接吸收呢?所以,今天先八一下清朝唐彪的教学法(后面再细讲我实践的心得体会):


(一)童子初入学
王虚中曰:六岁且勿令终日在馆,以苦其心志,而困其精神。书易记、字易识者,乃令读之,其难者慎勿用也。初间授书四句,若未能尽读,且先读前两句,稍熟令读后两句,稍熟然后通读四句。初时如此,日久则可以不必矣。



(二)童子最重认字并认字法
唐彪曰:凡教童蒙,清晨不可即上书,须先令认字,认不清切,须令再认,不必急急上书也。何也?凡书必令学生自己多读,然后能背。苟字不能认,虽欲读而不能,读且未能,乌能背也?初入学半年,不令读书,专令认字,尤为妙法。

唐彪曰:先生教读书不过五六遍,至多不过十馀遍止矣,而童蒙心散,不会用心,先生教彼时,彼心已不在书,不过随先生之口述而念之。资性钝者,既到案头,一句且不记,任先生催促,彼终不读,非不欲读也,不识字也。在童蒙幼稚无知,但畏书之难读,疾书如仇,而不知由于不识字之故,在先生更不深思,但咎学生之顽拙,骂詈仆责交加。而不知由于己不教令识字之故。噫!所谓方枘音锐,榫也圆凿孔也,两不相入也。若先教令认字,字既能认,虽教三遍四遍,彼到案头,亦能按字口诵,读至百遍外,虽甚拙者,亦能记能背矣。


(三)教授童子书法


唐彪曰:教授童子书,遍数虽少,无害也,但宜极缓,令童蒙听得句句分明,看得字字周到,到案头未有不能读者。若授之急疾,如自己读书之状,学生不但眼看未到,耳听亦且未明,勉强随声,既不知字句为何物,安望其到案间能自读也。

唐彪曰:每见童蒙读书,一句之中,或增一字,或减一字,二段书或上截连下,或下截连上,此皆先生未曾与之讲明句读界限道理,以致学生颠倒混乱读之。若先生将句读道理讲明,则自然无增字减字之病;将界限处用硃笔画断,教令作一截读住,则自无上截连下、下截连上之病。又有极长之句,原不可加读点,但学生幼小,念不来,亦须权作读句加读点,则易念也。一册书中,定有数处至难念者,然能知其中有界限,有差别,则亦易读。苟不能知,纵读多遍,亦不成诵


如“子路问闻斯行诸”一章,每见童蒙读此章,多混乱不清,因不能记。为先生者,遇此等书教读时,宜细细开示学生:前是夫子教由求之言,次是公西华问夫子之言,后是夫子教公西华之言。第一界限是“闻斯行之”止,宜划断作一截读住第二界限是“敢问”止,宜划断作一截读住;第三界限是“故退之”止,宜划断作一截读住


又如“知虞公之不可谏”一节,原分六段,有六界限,可指划断作六段读之,自然易记。苟不分清,求其不错乱也难矣。差别者如两孟书中,“五亩之宅”凡三见,而三处字句不同;“尧以天下与舜有诸”一章,万章述问与孟子所说,字多不同;“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一章,舜荐禹之辞与禹荐益之辞,文义大段同而字多不同。此等不同处,有学识者方能分别,在童蒙则不能,愈读愈乱,不开示之,无由明白,开示之,自然易读易记矣。





(待续)



[ 本帖最后由 果行育德 于 2011-9-13 01:09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4威望 +87 金币 +157 收起 理由
子云008 + 5 + 5 重新学习仍有收获
V3V + 2 + 2 我好喜欢。。。
如果 + 10 + 50 置顶热贴奖金
866yu + 1 + 1 精品文章!
candyxiao020 + 10 + 10 学习来啦。
dlli2002 + 2 + 2 精品文章!
secretgarden114 + 10 + 10 精品文章!
酸菜 + 2 + 2 精品文章!
婧珂妈 + 2 + 2 除了诵读,还要讲解,家长在这方面还真 ...
新叶 + 10 我好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1-9-13 08:00:40 | 只看该作者
终于等到果行的帖子。排队细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9-13 08:16:59 | 只看该作者
有个问题一直想请教果行

虽然没有读经版的孩子读得多,小女从小也读背了三字经、弟子规,论语断断续续背了一点。今年暑期开始读老子,每天读二十几篇,三天为完整一遍,每天只诵读,不用背,实际上二个月下来也会背不少,无他,唯熟尔

老子还会继续读,也许再读上几个月也未尝不可,只是读完老子后再读什么?还是读论语可以吗?

还想以后选本经书,把每天睡前诵读的习惯保持下去,是选金刚经或其他什么,也请果行推荐一下。

谢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果行育德 + 10 + 10 见回复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9-13 08:21:51 | 只看该作者
一大早,看到果行写的帖子,实在太感谢了!

等我有空来请教,现在真的急需指点。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果行育德 + 10 + 10 管管多来指点我才对哈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9-13 08:39:30 | 只看该作者
我家孩子大了,可能与小孩子不同,我们现在学习国学,除了感受中华经典,还有应试方面的需求。我们起步晚,投入的时间也少,读过弟子规,三字经,论语,老子后,最需要读的就是《古文观止》了,这里进入考卷的文章最多。还有《史记》,可以一边学古文,一边学历史。一尘,你看我们大孩子的经验对你有没有什么用呢?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果行育德 + 10 + 10 如果是学文言,《文选》也可以考虑
一尘不染 + 2 + 2 学而妈妈真及时,知道我想要啥,谢谢啦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9-13 09:29:12 | 只看该作者
看第三篇,让我觉得,标点符号引进书面语言,真是大大的有用!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果行育德 + 10 + 10 的确,那一条写得很细,实用。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9-13 10:19:53 | 只看该作者
就我个人诵读(读的内容真是不多啊)的感受,我想诵读这个词的重点应该在诵。
吟诵,诵读,都不离诵,本来想问问诵到底确切意义,自己google了下:

诵:
1、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念:~读。背~。~诗。
2、称述,述说:“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之”。
3、诗歌:作~(作诗)。

那无论是诵读还是吟诵,应该都不应背离“高低抑扬”的腔调。

我在读前半部论语之前,大多是在抢进度,带孩子读的时候也有些急促,读完有种如释重负之感。
自从第十篇以来,特别是从卫灵公,季氏以来,“诵”的感觉真是不错,无论是读第一遍还是读第100遍,一直以一样的速度进行诵读,不快,有时候有点时间琢磨下句义(记得果行说过,读的时候最好是抛开这些),读完有再想读的感觉。

最近看过两个视频,一个是遂昌读经学校,孩子的背经视频,蚊子哼哼,极快。另一个是赖思佳的背经视频,字字清晰圆润,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

我想只要家长有恒心坚持和孩子一起诵读,读多少内容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读的过程。读了这么点时间的经,算是一点自己的感受。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果行育德 + 10 + 10 吟诵注意韵律,诵读则没那么高要求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9-13 11:29:18 | 只看该作者
跟过来学习,一直想了解孩子读经的方法,这次一定要抓住机会,孩子快长大了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果行育德 + 10 + 10 很高兴见到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9-13 11:47: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enshoken 的帖子

最近我在使用137法,希望孩子进步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果行育德 + 10 + 10 137也很好的,适合体制内孩子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9-13 13:37:4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一尘不染 的帖子

老子读完建议读大学,然后中庸,读大学中庸的时候,适当把老子翻出来巩固复习一下。大学和中庸篇幅短,孩子容易看到成效,不会打击到积极性。不要一开始就让孩子觉得太难,以后再重建信心就很费时间。古人的诵读,我看都是很舒松的,很多细节替孩子考虑得非常周到,这个以后我再慢慢讲,说句有点自大的话,西方的儿童心理学、行为学,都可以在中国的古籍中找到记录。

还有,我建议你过来开个楼,这样方便记录进度,也可以在有问题的时候得到坛友的及时帮助,有些问题,人家也要多了解你们的具体情况才能回答的,泛泛而谈总是谈得不契也不深,呵呵。

再有,这个国学版我是真的不希望再看到偶像级人物出现,我确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力和主观能动性,论坛如果能抱持分享精神,各自献出自己的第一手经验,不仅自己有很大进步,对其他朋友也是一种帮助。李开复的那个“我学网”就是一个很好的互帮互助的学习模式,将来,不是英雄独断崇尚个人智慧的时代,而应该是集体参与,团结合作的集体智慧时代。说句近来有感而发借题发挥的话:中国人要重建学习团队意识和敬业乐群的踏实精神。

哦,差点忘了你提到的经书,可能你这里特指的是佛经吧,以前霏霏前辈和我们有过这方面的讨论,你借鉴下:http://bbs.etjy.com/thread-163465-1-1.html

[ 本帖最后由 果行育德 于 2011-9-13 13:39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4 金币 +14 收起 理由
一尘不染 + 2 + 2 谢谢果行
学而妈妈 + 10 + 10 学习一下。
丹溪佳人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1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19:20 , Processed in 0.079368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