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果行育德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八一八国学诵读的方法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1-9-15 15:31: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新叶 于 2011-9-14 00:03 发表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果行育德 2011-9-13 13:53 金钱 +10 吟诵注意韵律,诵读则没那么高要求
果行育德 2011-9-13 13:53 威望 +10 吟诵注意韵律,诵读则没那么高要求
==============
是的,诵读可能要求不高,但是不是也应该要求字正腔圆地读呢?今晚我读的时候又试了下,发现还是慢条斯理,抑扬顿挫地读起来舒服。这样遍数确实少一些,但觉得也许能让人静心,连续读了五遍,需要半个多小时。但读的过程中还是会思想开小差,有时候想意思,有时候直接神游了。...


我们也是就是慢条斯理的慢背,着急想让他快点,就是不肯,边背边神游想其他的事,还想得笑出声来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新叶 + 10 + 10 你都说了是你着急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1-9-15 16:04:30 | 只看该作者
来果版楼里学习了. 多谢果版分享经验!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果行育德 + 10 + 10 很高兴您能来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1-9-15 17:39:47 | 只看该作者
主要对象是识字量达到2000——3000以上的大娃,年龄在7岁以上。


不好意思刚刚没仔细看,我们是6周岁开始读的,识字量应该也不会超过5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19:50: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3 杨阳ILU 的帖子

我猜,识字量不够和家长的焦虑是诵读遇到阻碍的原因吧。以我观察的现象看,识字多的孩子读起来要顺畅很多,识字不够,又紧接着读那么佶屈聱牙的古文,量还那么大,我是孩子也不干呀

去年我就在鼠版讨论过一个问题,我们家长要不要眼睛老是盯着那些论坛里的牛娃,我的观点是回到眼下,回到当下,眼光回到自己孩子身上,观察他们,体贴他们,欣赏他们,带着母亲温柔的爱意关爱他们,发掘孩子的潜力。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比什么都重要,让那些攀比见鬼去。中国孩子都被这种盲目的攀比弄得毫无自信,天不生弃才,王阳明6岁还是7岁还不会说话呢,按现在的标准,他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慢下来,恳请我们的父母,慢下来,带领孩子欣赏这个新奇的世界,除了知识,还有更多美丽的风景值得我们驻步。

匆忙回复,供参考。

加一句,paisley的楼可能对您帮助更大,建议多爬爬。

[ 本帖最后由 果行育德 于 2011-9-15 20:2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子云008 + 2 + 2 我好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11-9-16 09:46:2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中,我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学习边实践。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果行育德 + 10 + 10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2011-9-16 09:58:32 | 只看该作者
昨天说得匆忙,是根据自己的观察老实相告的。但俺知道,自己人微言轻,又总是说些不讨好的话,会惹人厌,招人恨。不过我在开楼就表明了,我本着严谨和诚实说话,绝不为了迎合任何家长或为了满足运动的需要说一些想当然的话,说一些拍脑袋的话。鼓励别人是一种美德,蛊惑别人却是一种罪恶。


我楼上的回复也非我独创发明,这里我稍微引用一下古人的说法吧:


王筠:《教童子法》

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教之。识“日”“月”字,即以天上日、月告之;识“上”“下”字,即以在上在下之物告之,乃为切实。纯体既识,乃教以合体字。又须先易讲者,而后及难讲者。……能识二千字,乃可读书


《教子良规》

教子弟其在五六岁时,方离襁褓,未脱孩心,眷眷堂前,依依膝下,乃其天性本真,具足孝道,为父母者须当将顺其美,毋拂其情。即令就学,每日只令习坐习静,识字第一,读书次之

盖时方孩幼,筋骨未坚,血气未满,心知未定,其见异物,且不免心悸而神怖,一旦离其父母之爱,而遽当此师训之严,安能不恐怖而畏缩乎?宜其视书馆如陷井,见师长若寇雠,而就学之心,改而为避学之心也。从此逼迫,重违其性,外虽强顺,中实伤神,一旦病发,虽悔何及?

始教之时,师生两难,习熟之后,师生俱易。

上等每日授以生书,或增至二三十行,中等授之以数行,或增至十五六行。

教子弟其在六七岁时,不问智愚贤不肖,皆当以爱养为先,教训即次……至八九岁时,年方稍长,或可用威……此在一两三月,或半年一用方可示威,若久用而不止,则彼习以为常,必至耻心尽丧,而终于顽钝不悛无疑也。



《训蒙法》

六岁,早晨上学,食后不上学,勿困其精神。
读书须是且从《开宗明义章第一》起,且读三两句,半岁之后,食后亦上学。
小儿读书,若初四句,不必多教遍数,且以教识字为上。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bale + 1 + 1 见重新编辑过的帖子,没写清楚,引起速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1-9-16 11:05:30 | 只看该作者
这段说的好,我看过一位刘姥姥的写的文章,姥姥经历丰富,早年颇多磨难,晚年颇幸福,现居国外,中年后出国读的是儿童教育专业,她的主要观点就是6岁前的孩子顺养,过了6岁,则可适当严格要求,甚至惩罚。我国古人早有这般教导,多谢果行此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2011-9-16 11:41:09 | 只看该作者
接着前面的再讲,经文读熟了,就可以开始读注,讲解了。是读熟一章讲一章还是整本读完再读注,古人的方法是整本读完再开讲的。我个人也倾向于后者,如果家长在读的时候给孩子熏陶了一些训诂,潜移默化让他们学会了一些典故、历史背景、传记故事,这样,在读的时候他们就了解了一些大概,从心理上、从知识上有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为接下来的读注、讲注打下了很扎实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读注了,四书的注,首推朱子的,刚开始看不懂朱子的注,也可以参考杨伯峻和南怀瑾先生的(这些注,在孩子诵读经典的时候,家长就要看起来,学起来),老庄推王弼和陈鼓应的。读注,讲注,复讲,研读,讨论,问难,诘问,这些学习手段。在这个提高阶段都会交叉用到,有点类似西方的小组讨论课,讲演,论文和辩论,各种方法都是为了学生开动脑筋、勇于思考、结合实际。按照古人的说法,要“求其透明”,也就是说要透彻、明了,不可敷衍滑过。不过,这些在儿教说起来没多大意义,先识字,再读起来,再收集故事、典故、背景、常识,是儿教学习国学的家长所要准备的。

有人说这是玩花样,不老实,孩子嘛,读就好了,又不是每个家长都有那么好的古文功底,有那么多时间查找资料。呵呵,或许说得有理,又或许思考不够细致。有读当然好,但只是光读就好么?

古人的教学方法如果不足以明视听,那么我可以说说自己的见闻,我见过不止一个全日读经孩子,读完五、六年甚至七、八年下来,义理不明却好言大道,训诂不知却胡乱附会,曲解经典,常以托空之言以为高妙。日日念兹在兹的经典都是如此水平,科学知识和英文,我就不说了,随便在儿教抓出几个孩子都比他们强。正如吴飞先生所言:教者不由衷,則學者亦失其誠。教者孟浪,則學者狂悖。可谓切中时弊。所以我在想,如何才是老实?难道按照某个没有经验证明的方法就是老实,俺们追寻着上千年的私塾教育法反而不老实?真是怪哉!

如果说收集故事等等非得要文科功底,那么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我不是文科生,跟这里的家长一样也是体制教育中出来的,我也没多少文科功底。吴飞先生以前是学计算机的,康晓光先生是数学系硕士,我还见过几位物理学家在学经典,他们的见地也是非常了得。前天我还在跟管理员絮叨,现在的家长,教孩子学英语的干劲很足,找资料、备教案、美国刚出来的犄角旮旯的教材都能通过各种手段挖过来,但一提到国学,却有各种理由推脱,各种理由搪塞,这就是观念决定行为。英语版对以前的读经版,400:20的发帖量就是很好的说明。这不能完全责怪前读经版没弄好,我看很大的原因在于国人不重视国学,即便重视了,也按照应试的僵化方法在生硬的推广。一方面爱好国学的要切身反省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我希望儿教的坛风应该回转过来,家长回到国学的研习,不要多,你把推动孩子学英语、学奥数的劲头拿出来即可。

王财贵先生有句话说得对,你没有吸收本国的文明,外国的文明你也吸收不了。就拿翻译来说,你没有本国的文学修养,也翻译不出好作品。像哲学类、文学诗歌类,英语好的那么多人,但又有几个有这种翻译水准?学理科的没有人文功底,到了国外也就是科技民工。学英语真的值得在幼年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么?

儿教目前正在进行中文阅读和古文阅读的子版筹建,已经有一些义工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收集图书、添加评论,等筹建成熟了,儿教会公开推出,到时候我希望国学版的各位群策群力把这个子版建好,论坛资源多了,大家也受益。

最后,我要替孩子们由衷地感谢儿教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平台,让大家有一个切磋琢磨的机会,我个人定当尽力贡献我的所知所学,能力和修养或许有很大欠缺,但能尽力,我心安矣。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17 金币 +17 收起 理由
V3V + 2 + 2 精品文章!
子墨宝贝儿 + 2 + 2 好爱你啊!
secretgarden114 + 10 + 10 说得太好了,拥抱一下
子云008 + 2 + 2 与鲁素同感
鲁素 + 1 + 1 兴奋!这才是我希望在这里看到的文章!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1-9-16 12:14:36 | 只看该作者
我自己又体会,想要孩子吸收一点点,自己下的功夫那真是费了大劲了,这里说的不和孩子是牛蛙,有天赋,父母是牛人,信手拈来的比,普通父母,如我,当初想玩双语,自己背亲子英文,小纸条做了不知多少,看六人行,听到不会的词就记下来,给孩子读原版书,每次都要事前扫一遍单词,就这样,孩子的英文也没说上了道,现在找HOMESTAY,弄个老外来家里同吃同住同劳动,所有这些仅仅也就帮孩子打个不畏英文的基础,以后要学好,还要靠他自己。

对于国学,说来惭愧,底子薄,看的慢,钱穆先生的一本论语新解还没看完,其他的更不要说。

不论中文西文,都要走老实的路子,都要扎扎实实的学,都没那么简单轻松。

期待更多家长能结合自家的先进经验讲讲怎么引导孩子突破认字关,我只有失败的经验,杜曼了一年多,字也不认得几个。。也许方法不适合,也许孩子对字不敏感。但自己感觉,认字该要尽早启动滴。。。

期待更多好书分享,首先有物质准备,其次设计游戏环节,让孩子能尝到,摸到,听到,感觉到传统文化的无处不在~~~~~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V3V + 2 + 2 你这宝宝多大了?
新叶 + 10 + 10 对我来说,国学启蒙比英文启蒙难多了,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1-9-16 16:39:0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果行育德 于 2011-9-16 11:41 发表
接着前面的再讲,经文读熟了,就可以开始读注,讲解了。是读熟一章讲一章还是整本读完再读注,古人的方法是整本读完再开讲的。我个人也倾向于后者,如果家长在读的时候给孩子熏陶了一些训诂,潜移默化让他们学会 ...



说的透彻、实在!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果行育德 + 10 + 10 这地震够猛的,把您老都震出来了,哈哈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2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19:24 , Processed in 0.159646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