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果行育德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八一八国学诵读的方法

[复制链接]
51#
发表于 2011-9-17 00:42: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果行育德 于 2011-9-16 11:41 发表
接着前面的再讲,经文读熟了,就可以开始读注,讲解了。是读熟一章讲一章还是整本读完再读注,古人的方法是整本读完再开讲的。我个人也倾向于后者,如果家长在读的时候给孩子熏陶了一些训诂,潜移默化让他们学会 ...


问一下果行,你说的读熟是怎样的程度?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子云008 + 2 + 2 像新叶这样,可称“读熟”了吧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11-9-17 09:31:0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1 新叶 的帖子

读熟的程度,应该自己能感觉出来吧,不磕巴,不读错,在顺畅的基础上读得流利,怎么感觉我在做名词释义

如果根据量的经验,7岁以上,识字多的,80遍就能流利背诵了,我见过一女孩,识字多,小学一年级,那时我辅导她暑假读论语,每次一章,只用带读一遍,然后她就可以单独读了,而且每次读得一字不差。而另一个呢,是这个女孩的同学,也是好朋友,学而篇第一条,就是“学而时习之”那一小段,我带读了一个小时,离了我的带读,她就不能读了。我们看到的只是一小段话,她眼里的却是满篇生字。而一小时,是不可能记住那么多生字的,那种挫败感,我都替她难受,自己的好朋友读得那么好,心里该多不舒服呀。后来这个学习课就改了,改为她识字,另一个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11-9-17 10:19:15 | 只看该作者
本楼关于故事的插入或者手工制作,我想等阅读子版出来后再结合推荐的书讨论,家长也可以根据自己拿手的先做起来,我这里仅仅提供一些经验和思路,希望大家开动脑筋想办法,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我不是想在这里出个什么风头,做楷模状,不是。果行乃一介鄙陋凡夫,拿得出手的也不过是从古人那里搬过来的。如果您反对我的观点,又发明了更适合自己孩子的,那更好,果行对您必当恭敬有加,也希望您把这些点子贡献给其他人,让更多人受益。

paisley按说比我晚接触经典,但是,人家那种好学的精神,实在值得我敬佩。她的方法就比我以前用的要好很多,更可喜的是,她这种主动学习的精神会传递给孩子,这比单纯读了多少字,多少遍,对孩子的影响更加深远。昨天看到子云的博客,那个“情景学习法”就很好,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我觉得你可以分享到论坛。所以,我真的确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力和主观能动性,开发出来力量很强大。虽然我们还是生手,还不懂国学,但这里谁又是专家呢?我看你我水平都差不多,也并不是读的时间长就是专家了,没这回事,各个领域都是能者强之,而不是资历老强之,相反,那些老的资历很可能还是思维模式的枷锁。我还能在这里向各位学到更多我欠缺的,岂不乐哉!

所以,国学家长也不要盯着这个楼依葫芦画瓢,古人的观点如果能引发您更多思考和灵感,那么,这些资料也就尽到了参考价值。国学版不需要偶像,也不需要一种声音掩盖其他,甚至我反对的大量派,只要他们愿意,照样可以在这里发出自己的声音,如果时机成熟,大量诵读方法的会员增多,又都觉得无比受益,我倒是建议可以申请一个子版,由会员推选大量读经子版版主。论坛提供各种自由选择的机会,大家各司其道,相互观摩,这样能更好地体现论坛的功用。

这楼忙得差不多了,接下来我去整理中文阅读和古文阅读资料,希望一切顺利。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22 金币 +22 收起 理由
伯昏无人 + 2 + 2 现在人家不怎么提大量啦,新名词“素读”
secretgarden114 + 10 + 10 这个楼我需要多学几遍,对我太重要了
新叶 + 10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1-9-17 12:52: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果行育德 于 2011-9-17 10:19 发表
本楼关于故事的插入或者手工制作,我想等阅读子版出来后再结合推荐的书讨论,家长也可以根据自己拿手的先做起来,我这里仅仅提供一些经验和思路,希望大家开动脑筋想办法,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我不是想 ...


    看到果行前辈点名,倒有刘玄德说“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耶?”的感受

    新浪上的文字,多半是从本坛贴过去的。那篇“情景教学”的博文,本是发在“笑笑识字与阅读”帖子里,在“成长档案”专栏。
    其实感觉放在那里也不太合适,不过不知放在哪里的好。如果本栏阅读子版开了,倒是比较适合的,到时候不知能不能转来

    都是自己边摸索边实践的,不成系统,嘿嘿


[ 本帖最后由 子云008 于 2011-9-17 12:5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果行育德 + 10 + 10 哈哈,看来果行识人还有两把刷子:)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11-9-17 12:55:35 | 只看该作者
背唐诗——对笑笑的“情景教学”一览(2011-09-16 09:41:46)[编辑][删除]


分类: 听读经典


   有什么想法必须马上随手记下来,哪怕记个一鳞半爪都可以,不然过后简直一点也想不起来了。

    昨天下午睡醒后我们去广场上玩。下了几天雨,空气清新多了。想起王维的《山居秋暝》,和笑笑牵着手走在小路上,我背给她听: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广场离家有两三百米吧,步行来回,笑笑都是自己走。在广场上我也有意识地引导她多跑,捉迷藏、开汽车让笑笑追,笑笑咯咯笑个不停。如果能和大些的小朋友跑着玩就更好了。——每次下来到小区玩时,笑笑要么说“想回家读书了”,要么就要求“去公园玩吧”,是觉得小区里没意思?小朋友也挺多的,不知怎么笑笑和人家玩不到一块一样。
    天快黑了,我们背着“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回去了。

    在小区门口接到爸爸下班,去外面吃饭。爸爸抱着走,笑笑指着9号楼说:
    “那是9。”
    爸爸说:“在哪儿呢,我怎么看不见?”
    笑笑说:“那个9树挡着了,笑笑能看见。”
    平时和笑笑走在小区里时,笑笑就是看见什么说什么的。她认的数字,多半就是在这儿启的蒙。


    今天早上笑笑醒得早,吃完饭我们慢悠悠走从小区里穿过去学校。路两边看到的字牌都认一认,当然两边楼上的数字笑笑是不放过的。走到水塘边,照例站着看一会儿,背背朱熹那首《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或许后两句小孩子理解不了,但是看着水里的倒影,品品“天光云影共徘徊”这句诗,应该还是可以的吧!至少笑笑会说句:“真美!”

    又想起有次和笑姨一起在公园玩,走在小路上我说:“那边有一片花儿,咱们过去吧。”
    走近了,笑笑说:“花满蹊。”
    我们还没反应过来,笑笑就背起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是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里的第六首。共七首,我们只读过这一首)


    还有一次,是我感叹高楼大厦什么的,笑笑背起来:“《夜宿山寺》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还说:“就是说,这个楼好高呀!”

    可见,小孩子绝非有人认为的什么都不懂。做父母的且不可障碍了孩子。
    不过,想来也和我们读唐诗多半是“情景教学”有关,总是走到一处,我突然想起哪首,就给她背几遍,随后几天想起来就背背,这样她可能也能和实际联系起来。如果照着《唐诗三百首》之类的书读背,这么小的孩子恐怕确实不易理解。——我是不赞成给小孩子讲解的。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23 金币 +23 收起 理由
paisley + 2 + 2 精品文章!
bale + 1 + 1 看来还得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和水平啊!
新叶 + 10 + 10 中文专业的妈妈真是不一样啊
果行育德 + 10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1-9-17 12:59:46 | 只看该作者
还有一篇,或者也和本帖讨论的相关

如何读《弟子规》

2011-09-16 09:37:04)[编辑][删除]
分类: 听读经典


    说到如何读经典这个问题,想起几天前给“如果”超版一篇帖子“《弟子规》应是孩子的自我期望而不是家长的要求”的回复,贴在这里备案。
    其实,个人认为,这个原则对《论语》等其他修身养性方面的经典也是适用的。绝不可只逼着孩子读而家长自己自己一点都不了解。更不可放弃做父母的责任把幼小的孩子扔在读经班。

    如何读《弟子规》
    1、家长先读,反省自身
    2、结合现实,有所取舍
    3、生活中体现,不必刻意讲解

    好像给楼主做的总结,倒没有自己的思想了,呵呵
    《弟子规》本就是古代儿童的“行为规范守则”,个人理解,就和我们现在的“小学生学习守则”一样的,确实不必当做“经”一样一遍一遍地背。何况,确实有些不合情理和现实之处。
    只从蒙学读物来比,也没有《三字经》和《千字文》内涵广一点



[ 本帖最后由 子云008 于 2011-9-17 13:15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paisley + 2 + 2 每一段都很同意.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11-9-17 13:10:10 | 只看该作者
贴两篇关于小小孩识字的实践贴

第一个月识字总结

(2011-09-17 10:39:19)[编辑][删除]
分类: 阅读、识字、认知

    8.22号开始贴字,算是正式识字的开始;8.28号买来打印机,打印大字版的故事和《千字文》给笑笑指读。
    8.31号忍不住把她可能认识的字写到纸上问她,满篇的“不认识”,张口说出的不到五个。

    这几天在外面玩,笑笑经常指着店铺招牌、小区里的指示牌说出某个字,新给她打印的唐诗儿歌,也有好些字可以自己读出来,就又给她测了测。仍是我拿着笔,像玩一样把她可能认识的字一个一个写出来,问她。写了一百来个,认出50个左右——已经很让妈妈惊喜,因为这算是100%认识的,在什么地方都能读出来的,能有50个之多;那些50%认识的,就是在特定的地方认识,或者认识词和短语甚至句子,但拿出单个字不认识的这种,至少也得是50个的两倍多。在亲子阅读半年,指字认字不到一个月的情况下,我已经很满意了——毕竟咱娃识字敏感期来得晚,不能和那些两岁认过千的牛娃相比。

     以这一个月识字的经验,不同种类的材料,如贴字卡、指读打印的大字故事或《千字文》等材料、读绘本和故事书等,一定要结合起来用才好,让同一个字在不同地方互相印证。小孩子在这里见到,在那里也见到,平时说话时也会说到,这样这个字或词的音、形、义才能统和进小孩子的脑海。

    笑笑指读《千字文》和大字版唐诗儿歌,读一页我常常拣出个平时常见的字说说,一般我会说个词,笑笑往往用这个词说个句子,一般是绘本和故事书里的原句,也有平时说话的句子,不过,句子造的基本很恰当。有时笑笑还会另组个词。
    比如读到“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我说:“这个‘己’是‘自己’的己。”
    笑笑说:“小猫捡到自己的尾巴。”
    我说:“嗯,很不错。这个‘短’、‘长’就是咱说的绳子长短的‘长短’。”
    笑笑:“小狗的尾巴长长的,兔子的尾巴短短的。这个绳子不长不短。”

    多半是类似这种方式。
    看到“阳”,笑笑会说:“这个阳是‘太阳’的阳,也是‘阳台’的阳。”

    有趣的是,笑笑也开始认混字形相似的字了。
    看到“王”,笑笑抢着说:“这个读‘五’。”(我原以为她会说是“玉”呢,因为这个字她见的比较多。不过现在笑笑已经能分清了。)
    第一次看到“目”,笑笑也是主动说:“这个读‘月’。”给她纠正了。后来再别处再见到这个字,笑笑看了半天,说:“不认识了。”我说:“这个读‘目’。”笑笑:“这个不是读‘月’,这个读‘目’!”(可能心里原以为是,看着又有点不像?)   

    昨天早上笑笑喝奶时,墙上换贴了两张新的唐诗卡片(A4纸打印的大字,高频字用红色字体标出),李白的《静夜思》和《古朗月行》,前者笑笑会背,后者没学过。
    我献宝一样拉着笑笑过来:“笑笑,你看妈妈给你贴的什么?”
    笑笑瞟了一眼:“是李白的诗。”——“李白”这两个字,没特意给笑笑读过呢,只是贴的上一首《夜宿山寺》,指读的时候滑过去,居然记住了。

    她每次拉着我指读这两首诗时,都是先指那首不熟悉的《古朗月行》。

[ 本帖最后由 子云008 于 2011-9-17 13:1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11-9-17 13:12:26 | 只看该作者
再贴一篇,希望不要离题太远

读《千字文》认字

     回家读《千字文》,从第一页到30页,边读边讲,应该用时不少——不过看样子30页240个字是笑笑认真认听指读的极限了,再多她的注意力就跑开了。还有笑笑自己从盒子里翻出来的小书。后来我想复习笑笑背的唐诗,就拿出抄诗的本子——我给笑笑背诗往往是随性而发,背过几遍比较熟的就抄在本子上,另外还有《唐诗新唱》50首也听写出来抄在一起,有七八十首吧。笑笑完整背过的,就在标题那儿打个勾,检点一下,打勾的已经有22首了。——从头读给她听,她会背的就一起背,她有点生的就多读几遍,她还没背过的就一遍过,读完一看看看时间,已经过六点了。该做饭了。
   
     看书的时候,偶尔遇到认得的字,笑笑都会指出来,如果是墙上贴的,还会跑过去指着念一遍,顺便把那个地方贴的几张全念一遍。(不过这种认得单字的时候不多)
     前10页背的差不多了,顺着往下读11-30页。我仍是每页读一两遍,同时把平时读的书里常见的字或墙上贴的有的字重点介绍下。
    读到“推位让国”,我说:“这个‘国’就是‘中国’的国。”笑笑说:“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祖国。”真是惊奇,貌似是哪天和笑姨聊天说到哪个电影,说日伪时候的小朋友认字都是从“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教起,感叹了几句。笑笑看到居然就能联想起来。
    读到“爱育黎首”,我指着“爱”字说:“妈妈爱宝贝,就是这个‘爱’。”笑笑说:“我永远爱你,猜猜我有多爱你。”
    读到“白驹食场”,我指着“白”说:“白天,就是这个字。”笑笑想到刚读过的绘本,说:“白天,猫头鹰睡觉了。”又联想说:“白天,小朋友出门去玩。”
    读到“女慕贞洁,男效才良”,我说:“这是‘女孩’的‘女’,这是‘男孩’的男。”笑笑说:“笑笑是小女孩,哥哥是小男孩。”
    笑笑这样发挥是常事,无怪乎我们读书总是读的很慢,平时三四本小书下来,再读读《千字文》10来页,就至少半个小时过去了。


    有一个惊喜,认字方面的。读到“鸣凤在竹”,笑笑指着“鸣”字说:“这个读‘鸟’。”虽然读错,我心里还是高兴:看来她毕竟是认得“鸟”的字形了,而这个字平时读的并不常见,也就读《千字文》前面的时候我给她重点提过(“鸟官人皇”)
    想起上周中午帖新字时,看到“冰箱”,笑笑指着“冰”说:“这个笑笑认识,这个读‘水’。”我抱抱她夸夸她主动读词,把“水'写的旁边让她比较,告诉她这个多了两点,读“冰,冰箱。”晚上爸爸下班,一开门笑笑就指着门上贴的“冰箱”对爸爸说:“这个不是‘水’,这个多了两点,这个是读‘冰’,‘冰箱’。”爸爸乐得把笑抱起来亲。



[ 本帖最后由 子云008 于 2011-9-17 13:1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11-9-17 13:54:35 | 只看该作者
强烈建议子云单独开贴,上面的内容是多么宝贵的经验呀,想想我那时教孩子识字,其实有很多跟你类似,不过时间一长,具体细节也记不得那么多了。我闺女识字早,一点也不费劲,三岁就已经识字3000了,是不是俺家这位对图形特别敏感呀,我大致把一些方法介绍给别人,其他孩子却并没有俺家的这种效果,所以,以后我也不敢乱指点别人了,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真的没有固定模式可言。

子云现在及时的经验分享正是时候,大家都可以结合其他人的经验,再根据自身孩子的特色,摸索出自己的办法。我能帮着你们做个牵针引线的工作,岂不和乐融融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secretgarden114 + 10 + 10 赞成单独开贴,这些经验都在成长楼里呀 ...
子云008 + 2 + 2 “笑笑识字与阅读”帖子,在“成长档案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11-9-18 11:56:32 | 只看该作者
在果行的楼里放个张利民老师的链接,跟你的前文遥相呼应一下下

训诂与读经(海印子)

http://bbs.etjy.com/thread-235078-1-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1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19:27 , Processed in 0.099123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