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江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长学校】越层阁楼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06-8-17 10:03:14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align="center"><div class="title">父母如何发现孩子的潜能</div><div class="bt_content"></div></td></tr><tr valign="top"><td><div class="bt_content"><font lang="ZH-CN" face="宋体"><p style="TEXT-INDENT: 2em">1.仔细观察。<p style="TEXT-INDENT: 2em">在日常生活中,务必注意孩子的行为举止、喜悦、憎恶,观察他做一件事或与别人交往中的特征:虽没有耐性却有创意,虽不善言辞却很热心……把这些细心表现记录下来,就能归纳出孩子的性格特征、擅长,从而诱导启发他。 <p style="TEXT-INDENT: 2em">2.制造机会。 <p style="TEXT-INDENT: 2em">了解他的性格特征和擅长后,别忘了给他机会多加练习。例如家人生日时,每个人演一个节目;节假日新朋好友团聚时,每人说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每周一个晚上轮流朗读一篇短文并发表心得;每月轮流设计并组织一次双休日活动……更重要的是,随时找机会让孩子帮你忙,洗碗、拖地、洗衣服、收拾房子……越做越熟练越有信心,尝试别的工作更具主动性。 <p style="TEXT-INDENT: 2em">3.耐心等待。 <p style="TEXT-INDENT: 2em">既然给孩子机会,就要耐心等待孩子发挥潜力。有些家长叫不动孩子做事,干脆自己做;嫌孩子不会买东西,索性自己出门;认定孩子念不好书,帮他一题一题复习。孩子乐得坐享其成,使自己的&quot;天资&quot;与&quot;勤奋&quot;束之高阁,睡大觉。所以,当父母埋怨孩子懒惰时,不妨扪心自问:你是否沉不住气,把孩子的表现机会&quot;洗劫&quot;一空? <p style="TEXT-INDENT: 2em">4.给予鼓励。 <p style="TEXT-INDENT: 2em">当孩子自己动手做、开口说时,为了不扼杀他的才华,应该给他肯定的赞美、鼓励的掌声。如果只是一味的训斥、批评,孩子会感到抬不起头,再也不肯尝试。</div></td></tr></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06-8-17 10:04:18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align="center"><div class="title">怎样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div><div class="bt_content"></div></td></tr><tr valign="top"><td><div class="bt_content"><font lang="ZH-CN" face="宋体"><p style="TEXT-INDENT: 2em">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注重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快乐性格呢?以下几个方面可为您提供参考: <p style="TEXT-INDENT: 2em">第一,密切同孩子之间的感情。 <p style="TEXT-INDENT: 2em">在培养快乐性格的过程中,友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玩耍,让他们学会愉快融洽的人际交往。 <p style="TEXT-INDENT: 2em">第二,给孩子提供决策的机会和权力。 <p style="TEXT-INDENT: 2em">快乐性格的养成与指导和控制孩子的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要设法给孩子提供机会,使孩子从小就知道怎样使用自己的决策权。 <p style="TEXT-INDENT: 2em">第三,教孩子调整心理状态。 <p style="TEXT-INDENT: 2em">应使孩子明白,有些人一生快乐,其秘诀在于有适应力很强的心理状态,这使他们能很快地从失望中振作起来。在孩子受到某种挫折时,要让他知道前途总是光明的,并教孩子注意调整心理状态,使他恢复快乐的心情。 <p style="TEXT-INDENT: 2em">第四,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欲。 <p style="TEXT-INDENT: 2em">因为给孩子东西太多会使其产生“获得就是得到幸福的源泉”这样一种错觉,所以应结合事例教育他们,人生的快乐不能仅与物质财富的占有划等号。 <p style="TEXT-INDENT: 2em">第五,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 <p style="TEXT-INDENT: 2em">平时注意孩子的爱好。为孩子提供各种兴趣的选择,并给予孩子必要的引导,孩子的业余爱好广泛,自然容易拥有快乐的性格。 <p style="TEXT-INDENT: 2em">第六,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满和谐。 <p style="TEXT-INDENT: 2em">家庭和睦,也是培养孩子快乐性格的一个主要因素。有资料表明,在幸福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成年后能幸福生活的比在不幸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要多得多。</div></td></tr></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06-8-17 10:04:39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align="center"><div class="title">专家谈父亲与家教</div><div class="bt_content"></div></td></tr><tr valign="top"><td><div class="bt_content"><font lang="ZH-CN" face="宋体"><p style="TEXT-INDENT: 2em">北京师大赵忠心教授认为夫妻“搭档”共同教育子女,要比母亲“单枪匹马”好得多。 <p style="TEXT-INDENT: 2em">他认为如果孩子的培养教育完全由母亲“把持”的局面不改变,肯定是不利于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的发展的。不仅会使男孩“女性化”,女孩的性格也会更加的柔弱。当然如果只是由父亲单独培养教育子女,同样也是不利的。男人一般具有实践丰富、心胸开阔、性格刚强等长处,这对具有子女是一种优势。父亲在孩子个性形成和行为塑造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特殊作用。 <p style="TEXT-INDENT: 2em">上海市社科院陆震副研究员就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谈了两点。 <p style="TEXT-INDENT: 2em">一、父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些话一定要说。让孩子从小一点点明白有哪些做人的原则,什么是自尊、诚信、骨气、宽厚,什么叫有爱心、讲道理、辩是非,什么是好学上进、发愤图强、靠真本事吃饭,什么叫遵纪守法、光明正大、疾恶如仇,什么叫谦虚谨慎、勤俭节约、严于自律。说了这些话,还得以身作则去做,让孩子从父亲的行动中看到这些道理。 <p style="TEXT-INDENT: 2em">二、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事一定要做。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一个健康的精神世界。这就要认真细致地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关心孩子的人品、个性、能力与爱好,了解孩子的长处与短处,理解孩子的想法、情感与行为,同时做孩子的父亲、朋友和老师。孩子顺利时多提个醒,不顺利时多帮一把,和孩子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与失败的烦恼,引导孩子逐步走上具有自身色彩的真善美的人生轨道。 <p style="TEXT-INDENT: 2em">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梅志罡老师就父亲如何参与家庭教育谈了三点看法。 <p style="TEXT-INDENT: 2em">一、父亲平常要多亲近孩子,尽量坚持每天与孩子共享一段时光。通过这种持续有效的家庭亲子互动,孩子不仅能够从父亲那里感受到关爱,而且能从父亲的气质、情感、智力等方面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为自身的心理与智力发展补充养分。 <p style="TEXT-INDENT: 2em">二、父亲要尽力创造一种和谐的家庭互动氛围。如在孩子面前夸奖、赞扬孩子的母亲,或对妻子微笑等。夫妻间在孩子面前的爱慕行为,是确保给孩子爱的一种有效方式。 <p style="TEXT-INDENT: 2em">三、父亲要多方面关心孩子的思想与学业。做父亲的应经常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谈话,通过谈话使自己了解孩子,让孩子了解父亲,同时也使孩子通过父亲了解外面的世界,多方面去教育孩子,满足孩子的求知欲。</div></td></tr></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06-8-17 10:05:14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6%" align="center" border="0"><tr><td></td></tr><tr><td class="bt_content"><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align="center"><div class="title">怎样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div><div class="bt_content"></div></td></tr><tr valign="top"><td><div class="bt_content"><font lang="ZH-CN" face="宋体"><p style="TEXT-INDENT: 2em">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注重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快乐性格呢?以下几个方面可为您提供参考: <p style="TEXT-INDENT: 2em">第一,密切同孩子之间的感情。 <p style="TEXT-INDENT: 2em">在培养快乐性格的过程中,友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玩耍,让他们学会愉快融洽的人际交往。 <p style="TEXT-INDENT: 2em">第二,给孩子提供决策的机会和权力。 <p style="TEXT-INDENT: 2em">快乐性格的养成与指导和控制孩子的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要设法给孩子提供机会,使孩子从小就知道怎样使用自己的决策权。 <p style="TEXT-INDENT: 2em">第三,教孩子调整心理状态。 <p style="TEXT-INDENT: 2em">应使孩子明白,有些人一生快乐,其秘诀在于有适应力很强的心理状态,这使他们能很快地从失望中振作起来。在孩子受到某种挫折时,要让他知道前途总是光明的,并教孩子注意调整心理状态,使他恢复快乐的心情。 <p style="TEXT-INDENT: 2em">第四,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欲。 <p style="TEXT-INDENT: 2em">因为给孩子东西太多会使其产生“获得就是得到幸福的源泉”这样一种错觉,所以应结合事例教育他们,人生的快乐不能仅与物质财富的占有划等号。 <p style="TEXT-INDENT: 2em">第五,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 <p style="TEXT-INDENT: 2em">平时注意孩子的爱好。为孩子提供各种兴趣的选择,并给予孩子必要的引导,孩子的业余爱好广泛,自然容易拥有快乐的性格。 <p style="TEXT-INDENT: 2em">第六,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满和谐。 <p style="TEXT-INDENT: 2em">家庭和睦,也是培养孩子快乐性格的一个主要因素。有资料表明,在幸福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成年后能幸福生活的比在不幸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要多得多。</div></td></tr></table></td></tr></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06-8-17 10:05:33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align="center"><div class="title">引导孩子读点名著</div><div class="bt_content">郭谊</div></td></tr><tr valign="top"><td><div class="bt_content"><font lang="ZH-CN" face="宋体"><p style="TEXT-INDENT: 2em">素质教育已提倡多年,并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怎样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却是见仁见智、颇有学问的。笔者认为,引导孩子读一点名著,应当获益匪浅。因为名著经过了时间的沉淀,体现了人类的睿智,是打开青少年眼界、提高其文化素养不可缺少的养料。最近教育部重新修订的教育大纲中开列了20部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它们是:《论语通译》、《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女神》、《子夜》、《家》、《雷雨》、《围城》、《哈姆雷特》、《堂吉诃德》、《哥德谈话录》、《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复活》、《普希金诗选》、《泰戈尔诗选》、《匹克威克外传》、《老人与海》、《读美书简》。应该说,这是教育决策高层充分考虑到了我国教育的现实情况,本着引导孩子多读些课外书籍,引导孩子成长、成才、成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基础上做出的重要举措。但从实际生活中来看,不少家长对此却略有微词,以为现在孩子是“一级战备状态”,哪有工夫看这些闲书? <p style="TEXT-INDENT: 2em">如今父母们大多望子成龙心切,这本身无可厚非。问题是,大多数人的视点仅落在升学考试上,平常的复习、阅读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围绕考试这个中心,凡与考试无关的知识均被认为不重要。造成这一局面,原因当然极为复杂,要纠正起来也绝非短时之功可奏效,但家长们的认识显然是存在不少误区的。其实,尽管现在的学生们生活面很狭窄,但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却很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课外阅读。实际上,社会所需要的也是具有多方面广博知识、一专多能的建设者,而绝非只会背书、考试的书呆子。从2000年起,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实行了3+X,综合能力的测试将逐步替代目前单一的学科考试。如1999年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有这么一题:从自然和社会的角度综合分析我国沿海地区近代以来,尤其是近20年来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该题涉及到地理、历史、政治等多方面知识,牵涉到文化、教育、历史基础、市场经济、交通通信、对外交往等诸多方面,如没有广博的课外知识,甭想答好试卷。因为开放性试题的答案不是惟一的。 <p style="TEXT-INDENT: 2em">在是否引导孩子读点名著这个问题上,不少家长确是存在一些误区的。首先,怕孩子迷恋课外读物而冲淡了课本知识的学习。其实,一本好书,就是一位良师益友。一般说来,课本知识需要精读,课外读物则提倡博览,读得杂点没什么不好。社会发展至今,学科的界限已日渐模糊,时代需要的是一专多能、什么都懂一点的多面手,专家也是建立在通才的基础之上。最近海峡两岸同时出版了一套《火凤凰青少年文库》,收集了中外名家名作,还有关于音乐、书法、集邮、旅游、电脑等多方面的知识,注重知识性、趣味性,颇受两岸青少年读者的青睐。 <p style="TEXT-INDENT: 2em">其次,怕孩子将时间花在读名著上而影响学业。有的家长以为孩子学习紧张,没时间读课外书,尤其是名著。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你不去占领这块阵地,孩子自己也会无意识地去寻觅课外读物充实自己的。如不少学生喜欢看品位不高的言情小说,甚至街头的花边小报。要不,就逛商店、看录像。中学生中的追星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也是教育的误区所致。从我们过去崇拜牛顿、居里夫人、保尔·柯察金……到如今的孩子们盲目追星,家长们是不难从中体会出一点什么的。 <p style="TEXT-INDENT: 2em">再次,害怕孩子读课外书分心,导致在考试竞争中失利。在他们看来,现在升学的竞争是激烈的,甚至是残酷的。因此,不少家长认为,在考试竞争中取胜,是压倒一切的。这里,家长们有必要从一种片面的认识和急功近利的努力中解脱出来。须知,书读得越多,知识面就越广,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3+X方案考的是学生的全面知识结构,又注重了个性特长的考查。教育改革已从纵向的“深挖井”转变为横向的“广挖渠”。那种死背教科书、知识面狭窄的学生,在今后考试中就会捉襟见肘,而提倡在学好课本知识之外鼓励孩子开卷有益,多多益善的家长们,最终一定是会尝到审时适变、积微成大的甜头的。 <p style="TEXT-INDENT: 2em">另外,从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的角度,引导、鼓励孩子读点名著也是大有必要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人生应该读几本垫底的书”,就颇具远见卓识。上述教育部推荐的名著,显然应属“垫底的书”之列。</div></td></tr></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06-8-17 10:07:18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align="center"><div class="title">树立父母威信的九字经</div><div class="bt_content"></div></td></tr><tr valign="top"><td><div class="bt_content"><font lang="ZH-CN" face="宋体"><p style="TEXT-INDENT: 2em">德:父母要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完美的人格力量,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起高大的形象。<p style="TEXT-INDENT: 2em">能:父母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才能,掌握真实本领。没有真才实学的父母,很难让孩子真正佩服。<p style="TEXT-INDENT: 2em">严:父母要建立起融洽的亲子关系。失度的爱,扭曲的爱,都会产生亲子间的感情障碍。<p style="TEXT-INDENT: 2em">尊: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权利、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p style="TEXT-INDENT: 2em">信:父母要取信于孩子,对孩子要讲真话,讲实话,不要乱许愿,承诺要兑现。<p style="TEXT-INDENT: 2em">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要和睦,对孩子的态度要和蔼。要讲民主,讲平等。<p style="TEXT-INDENT: 2em">宽:父母对孩子要宽容,要体谅。要允许孩子有缺点,给孩子自省改过的空间。<p style="TEXT-INDENT: 2em">听:父母要倾听孩子的心声,要与孩子多交流,时刻关心孩子的精神需求。<p style="TEXT-INDENT: 2em">看: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孩子有了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使孩子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增强自信。</div></td></tr></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楼主| 发表于 2006-8-17 10:07:50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align="center"><div class="title">让读书成为孩子的一种乐趣和享受</div><div class="bt_content">许惠英</div></td></tr><tr valign="top"><td><div class="bt_content"><font lang="ZH-CN" face="宋体"><p style="TEXT-INDENT: 2em">最近,儿子迷上了立言写给中学生看的《冰太阳 红太阳》一书。每天在完成学习任务后,他就会急切地拿起这本书,躺到床上看起来,直到我催促他把灯关上。早晨起来,推开他的房间,又看到他捧着这本书在静静地看着。每当我看到孩子这样读书时,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我觉得在教育孩子的历程中,最欣慰的一件事就是:使自己的孩子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p style="TEXT-INDENT: 2em">人们常说,幸福是在体验了痛苦之后的一种情感。的确,回想儿子在小学时学习语文的状况,令我不堪回首。那时候他的语文字词默写从来不过关,阅读时,跳字、漏字,不能流畅地读好一句完整的句子。我天天陪伴着孩子,帮助他默写,帮助他背诵。可是他的成绩总是那样糟糕。在这种状况下,儿子对学习语文渐渐失去了信心,一拿起语文书他就发困,不愿意动手去写作业。 <p style="TEXT-INDENT: 2em">我是研究教育的,我知道为了达到学校的要求,强制他继续这种学习,会使他对知识追求的信心荡然无存。于是,我不再注重他语文考试的成绩,而是通过引导他读书的兴趣,来加强对字词的掌握和理解。当然,这一过程是比较长的。但是我相信,只要他爱读书,他就会从阅读中巩固所学的字词,同时,更重要的是他能够从书中吸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和“营养”,不失去对知识的追求和自信。 <p style="TEXT-INDENT: 2em">刚开始读书的时候,孩子并没有兴趣。因为他字词的掌握还不多,不认识的字多了就会没有阅读的兴趣。我就每天坚持给他读书,有郑渊洁的童话故事书,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在我给他读书的时候,儿子总要问许多“为什么”,我知道,他已经完全进入到故事里面去了。当孩子有了这种阅读需要的时候,我想读书的欲望要比学习技能所获得的东西更多,因为书中囊括了关于大自然与人类社会的丰富知识与人类的体验。 <p style="TEXT-INDENT: 2em">平时我也为孩子买了许多他自己能看的书,放在他房间的各处。这样他可以随手拿到这些书,有时间就去读。我最初给他买的是一些以画为主,配有简短句子的书。比如外国童话选,三国演义连环画等等。随着他年龄的增长我又给他买了一些带有神秘色彩的故事书。这些书,由于适合他的水平,他读得进,看得明白。当孩子有了阅读兴趣的时候,就不再是我给他买书,而是他主动提出来要买书。如今,他手上正看的《冰太阳红太阳》一书,就是前几天刚从书店买来的。 <p style="TEXT-INDENT: 2em">这本书描写了当代中学生的生存状态、生命体验及社会变革对中学生的影响。作者通过不同侧面、不同层面对当代中学生进取心理、竞争心理、自立心理、交友心理、挫折心理等内心世界的揭示,表现了当代中学生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中,逐步克服自身各种弱点,从幼稚走向成熟,日渐坚强起来的成长过程。我想,这么多的人生哲理,它是很难由家长、老师简单的说教进入孩子的心灵的,而只有孩子深入到书中,与书中角色的情感产生共鸣和交流的时候,这些人生哲理才会浸入他的心灵。可以说,让读书成为孩子的一种乐趣和享受,如同为孩子寻找了无数个优秀的教育者。</div></td></tr></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2006-8-17 10:08:30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align="center"><div class="title">您了解自己的孩子吗?</div><div class="bt_content"></div></td></tr><tr valign="top"><td><div class="bt_content"><font lang="ZH-CN" face="宋体"><p style="TEXT-INDENT: 2em">您对自己孩子的了解程度有多少? <p style="TEXT-INDENT: 2em">请做下列测试题。 <p style="TEXT-INDENT: 2em">1.谁是他最好的朋友? <p style="TEXT-INDENT: 2em">2.谁是他最崇拜的偶像? <p style="TEXT-INDENT: 2em">3.他感到最难堪的是什么? <p style="TEXT-INDENT: 2em">4.他最害怕什么? <p style="TEXT-INDENT: 2em">5.在学校里,他最喜欢的和最不喜欢的科目是什么? <p style="TEXT-INDENT: 2em">6.哪些方面的成绩最使他感到自豪? <p style="TEXT-INDENT: 2em">7.在家里,他最不满意的是什么? <p style="TEXT-INDENT: 2em">8.假如您能为他买到世界上的任何东西,他的第一选择会是什么? <p style="TEXT-INDENT: 2em">9.他最喜欢什么体育项目? <p style="TEXT-INDENT: 2em">10.他最爱戴的老师是谁? <p style="TEXT-INDENT: 2em">11.他希望自己长大后干什么? <p style="TEXT-INDENT: 2em">12.这一年,生活中哪件事使他感到最失望? <p style="TEXT-INDENT: 2em">13.他觉得自己长得比实际年龄大还是小? <p style="TEXT-INDENT: 2em">14.他愿意以什么方式度假? <p style="TEXT-INDENT: 2em">15.郊游还是去看同学? <p style="TEXT-INDENT: 2em">16.在家务活中,他最不愿干的是什么? <p style="TEXT-INDENT: 2em">17.他最近在看些什么课外读物? <p style="TEXT-INDENT: 2em">18.他在学校里的绰号是什么? <p style="TEXT-INDENT: 2em">19.他最爱看哪个电视节目? <p style="TEXT-INDENT: 2em">20.家里的什么活动是他最喜欢的? <p style="TEXT-INDENT: 2em">21.他最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 <p style="TEXT-INDENT: 2em">答对15个以上,您对您的孩子是了解的。 如果您只能回答10个或更少,说明您与孩子的沟通还很不够。 只有真正地了解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div></td></tr></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06-8-17 10:08:49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6%" align="center" border="0"><tr><td></td></tr><tr><td class="bt_content"><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align="center"><div class="title">培养孩子的自信心</div><div class="bt_content">卓然文</div></td></tr><tr valign="top"><td><div class="bt_content"><font lang="ZH-CN" face="宋体"><p style="TEXT-INDENT: 2em">现在不少父母存在一个共同的苦恼,就是孩子缺乏自信心。有的教师也反映,“不少孩子常常是事情还没开始做,便先提出一大堆担心,或是尚未进行实践活动,就自以为不行而放弃尝试。有的学生代表本校外出参加学科竞赛,准备了很长时间,却在临赛前打了退堂鼓;有的学生参加学校的运动会,未来明明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却因事先在心理上认定对手比自己强,因而从主观上放弃拼搏。<p style="TEXT-INDENT: 2em">目前,不少家长非常重视培养和提高孩子的智力因素,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而忽视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挫折教育,忽视培养孩子正视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所以造成了不少孩子“高分低能”或是“低分低能”,这事与愿违的结果令不少家长困惑不解、苦恼不堪。<p style="TEXT-INDENT: 2em">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应该从小培养的。作为父母,在重视孩子智力因素的同时不能忽视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和心理素质。实际上,大多数孩子智力差别并不是很大,所受教育进度也基本相 当,那么,为什么有些孩子各方面很优秀,而有些孩子却令人很失望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取决于他们是否有积极的进取心和顽强的意志力,是否有敢于正视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是否有现代人应具备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一而这所有的一切,均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密切关系。因此,您若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就应当注意 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意志力,提高其心理素质与抗挫力,如果只是一味地重视孩子的文化学习和考试分数,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是远远不够的。<p style="TEXT-INDENT: 2em">自信心是孩子成才与成功的前提条件,很难想象一个缺乏自信的人能够真正做成什么事情。一个缺乏自信、充满自卑的孩子,即使脑子很聪明,反应灵敏,但在学习中稍遇困难和挫折就会发生问题。<p style="TEXT-INDENT: 2em">孩子智力因素的优势往往会被其非智力因素的劣势所削弱,最终的结果也常常是不尽人意。因此,父母在关心孩子文化学习的同时,还要教会孩子正确地认识外界事物;在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 还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锻炼孩子的意志力,让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对孩子的整体提高和全面发展是至关重要的。<p style="TEXT-INDENT: 2em">纵观古今中外的成功者,他们之所以能够攀登事业的高峰,与其拥有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进取心、百折不挠的毅力、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难以动摇的自信心是分不开的。上述这些优秀品质不是生来俱有的 ,而是从小一点一滴培育出来的。栽培者除了学校、老师之外,父母也是其中之一。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那么,千万别忽视培养孩子的自信 心,因为自信将有助于孩子成才</div></td></tr></table></td></tr></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06-8-17 10:15:5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7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1 17:52 , Processed in 0.082813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