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雨雨点点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两位家长关于是否打孩子的讨论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05-6-9 15:08:27 | 只看该作者
孩子打你怎么办?我孩子有时候会挠你一下 <img src='images/smiles/mad.gif' smilietext=':mad:'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mad:'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05-6-9 18:17:00 | 只看该作者
jjhs+-->引用:jjhs 孩子打你怎么办?
我孩子有时候会挠你一下 <img src='images/smiles/mad.gif' smilietext=':mad:'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mad:' />  

详细点,什么情况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05-6-9 20:01:13 | 只看该作者
国外有专家分析了自1938年以来体罚孩子的众多后果,跟踪分析了打屁股对孩子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她认为:通过打孩子屁股,你可以让孩子暂时听话,但问题是,孩子心里并不特别清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你应该让孩子从内心里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不是“如果我怎么怎么了,妈妈就会打屁屁……”否则,一旦家长不在身边,不存在打屁股的威胁了,孩子们就不会有分辨是非的主动性了。

    滥用体罚还会使孩子学习错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打孩子绝对不是什么好的教育方法,只会是对孩子的一种个性压抑,尤其是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弱者要服从于强者,暴力可以解决问题,这是很糟糕的。孩子往往会从父母那里学会了“以暴制暴”,学会了“打人经验”,染上了暴力行为。日前,美国一个专家小组分析调查了过去60年有关“打屁股”的案例,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童年经常挨“屁板”的人们更容易滋生侵略性、反社会的行为,更容易虐待配偶和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05-6-9 20:03:49 | 只看该作者
jjhs+-->引用:jjhs 孩子打你怎么办?
我孩子有时候会挠你一下 <img src='images/smiles/mad.gif' smilietext=':mad:'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mad:' />  
如果孩子打你,你就原样打回去,然后教导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05-6-10 00:59:01 | 只看该作者
在讨论的时候,我一直都懒得写出什么具体事例,因为一件事情前因后果的写下来太
麻烦。好吧,现在说说我打我那当时快两岁的儿子q的事儿吧。

---------------------------
Q有个毛病,就是高兴起来喜欢打自己喜欢的人。当妈的自然成了他第一“攻击”目
标。说是攻击,从我的观察来看,他真是没有成心攻击你的意思,就是一高兴控制
不住,伸出手啪啪啪地乱打。而且他只在他最兴奋时打他最喜欢的人。快两岁的男
孩子,有了力气却没有把握轻重的心,小巴掌落到脸上生疼。不好意思地说,我这
个妈给他打哭过三次。尽管如此,我及q爸都坚持认为,孩子是不能打的。不能把自
己降到和孩子同样的层次用以牙还牙的方式处理这个问题。我们尝试过不同的方法:
冷处理,和他讲道理,让他一个人到别的屋子里冷静冷静,讲相关的故事给他听,
用其它小朋友的行为作为榜样说给他听。。。现在回想起来,我这个当妈的真是死
板,抱着“不能打孩子”这条金科玉律,想尽办法想解决这个问题。这样过了几个
月,对于q打妈妈的问题一直都没有好转。直到一次q又很很地给了我一巴掌,当时
我想也没想就还了他一巴掌(而且是打到他的脸上了)。顿时q和q爸两个人都惊愕地
看着我,然后q大哭,q爸满眼的仇恨。我自责的呀。。。之后,q爸和我反复地琢磨
这件事情,得出的结论是:上次打q,q大哭的主要原因是妈妈的一反常态的样子吓
坏了他。以后应该把孩子这种心理恐惧降到最低,可以尝试体罚方式。

于是,我先告诉q,如果他再打我,我也会同样打他的。在这样又提醒过q2,3次后,
一次当q又打我时,我使劲地用手打了一下q的后大腿。q哭了,显然没有上次哭得那
么凶,因为他记得妈妈和他的约法三章。就这样我发现q要打妈妈时,好象有什么顾
虑然后手又放下来了,不禁心中窃喜。现在,q还是偶尔会忍不住打一下我,可是打
完后还会提醒我说:“妈妈该你打我啦。”
-----------------------------

我觉得,小孩子是用五感来认识世界的。而这个认识不仅包括正面因素,即对世界
的认知(用触觉知道了什么是粗糙,什么是光滑),也包括负面因素,即对边界,规
则的认知(用触觉知道了什么是烫不可以摸)。我们家q就是这样,你告诉他这个壶多
烫不要他动,他是总也记不住的。总要去摸。当他自己被烫了一次后,他记性好着
呢。就算过了几个月你再劝诱他去摸,他都不肯呢。对于小孩子而言,当他们的理
性大脑还没有够建起来时,和对孩子讲道理相比,用他们的五感让他们明白规则更
加有效。

大自然让人有痛觉,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让人体会边界的存在从而保护自己。在孩
子幼小还不能自我保护时,如果家长能合理地使用这种痛觉来帮助孩子认识到规则,
认识到边界又何尝不可?打孩子和水壶烫一下孩子原本都是一样的,而问题就出在
家长是如何使用打这个手段上。是适当地使用还是滥用。

“真正的智慧是把握合适的分寸而不是简单地谈论对与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05-6-10 10:35:27 | 只看该作者
woodgarden+-->引用:woodgarden 国外有专家分析了自1938年以来体罚孩子的众多后果,跟踪分析了打屁股对孩子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她认为:通过打孩子屁股,你可以让孩子暂时听话,但问题是,孩子心里并不特别清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你应该让孩子从内心里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不是“如果我怎么怎么了,妈妈就会打屁屁……”否则,一旦家长不在身边,不存在打屁股的威胁了,孩子们就不会有分辨是非的主动性了。

看了woodgarden的很多贴子, 觉得是有见地的家伙,可是上面的就心里嘀咕了:

这个国外专家小组牛啊, 1938年打屁股的资料都能找出来, 国家档案纪录强, 60年 “打屁股”的案例都有, 还能分析统计得出结论, 真的要请他帮我分析分析是不是我从老妈的肚子里开始就受林彪, 文革影响,幼年时又受四人帮影响所以到现在坚持认为坚持认为“打孩子在某些时候对某些孩子是教育孩子的有效手段,是一个必要手段, 在考虑客观环境的条件下是家长优先考虑的手段”.



我认可适当的时候可以打但不认可{滥用体罚}, {暴力}和暴打, 我们反对左也反对右, 只是站在道路的中间, 您说的的专家论点: 打-滥用体罚-暴力-以暴制暴-侵略性-反社会-虐待配偶和孩子,步步高啊. 就象我捡了一个鸡蛋, 我就想: 捡一个鸡蛋-变母鸡-再生蛋-天天捡一个鸡蛋—全变母鸡-都会生蛋-卖钱-发展-李嘉诚第二.

什么东西用多了, 用到滥与暴肯定完蛋了,运动好, 运动过量就不好了更不要说滥交, 暴饮暴食了.

最后我来点文字游戏, 也当专家了博诸君一笑



“孩子打你,你就原样打回去” 你可以让孩子暂时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但问题是,孩子心里并不特别清楚什么是己欲、什么是人欲。你应该让孩子从内心里懂得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时候不该做,而不是“如果我打妈妈,妈妈就会打我……”否则,一旦家长不在身边,没有人监管,孩子们就不会有分辨是非的主动性了。孩子直接从母亲那里学会了“打了就打回去这种以暴制暴的方式”,学会了“后发制人的打人经验”,染上了暴力行为。这种童年时被妈妈“打了就原样打回去”教育的人们更容易滋生没有忍让行为具侵略性、反社会的行为,更容易虐待配偶和孩子。

Woodgarden对不起,不是针对你,只是借你的贴子用用表达我对 “专家”高论的不大相信.

世事无绝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05-6-10 10:39:56 | 只看该作者
上面的贴子是个无厘头的, 要换个话题讨论了吧, 这儿口水都快掩到胸口了,就说是

本人有时自我意识膨胀, 不大相信“专家”的高论, 因为我的孩子都是正态曲线分布的两端(可惜也不是那种雨雨点点一举就极端到顶的例子, 班门弄斧多一下: 孤儿状态成功的论点我是没听说过,但是我好象看过幼年丧父的孩子比较容易成为总统的文章,记得专家例举了霉国的克林顿,我朝的江总和湾湾的陈欠扁等等等, 大意是受拙了, 后天发粪涂墙就成功了, 精辟又高明, 不过我相信活着的老爸们都是不信的, 只有往生了的才信, 可我们也没法对证的. 我有时好表现, 又一想后就不服气啊, 要是中科院赞助一下, 我也写本书 “幼年爹妈健全的孩子更容易成为总统”, 然后一一举例, 爹妈在的肯定比少爹的多, 这下发了, “幼年爹妈健全的孩子更容易成为皇帝”等等等如江河之水了, 年纪大了,容易跑题还跑远了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05-6-10 11:19:45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你不过是为自己打过孩子而找到了各种各理的充分理由而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05-6-10 12:22:55 | 只看该作者
心香如意+-->引用:心香如意 楼上的,你不过是为自己打过孩子而找到了各种各理的充分理由而矣
[/COLO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05-6-10 12:32:44 | 只看该作者
迷惑.寸盘再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8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8 00:34 , Processed in 0.097652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