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雨雨点点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两位家长关于是否打孩子的讨论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5-6-6 12:37:06 | 只看该作者
education2008:肯定还有更好的办法。需要家长的聪明才智了。



确实有很多方法,看具体情况吧。
我一般是制造一种紧张气氛,比如罚站等希望可以代替打的效果,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难以在有其他行为,所以,他知道自己的父母很生气,这个时候找机会教育,可能会收到好的效果。

每次在和孩子谈到最后的时候,我总是要把他抱在怀里,和他讲一些知心的话,哄的他开心了,这个过程才结束,大家最好不要用打的方法,纸老虎才会打人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5-6-6 12:55:26 | 只看该作者
我讚成康樂媽媽的做法,對那種三、四歲的小男孩,有時需要用懲戒的教育。當然,打隻是手段,絕對不是目的。我兒子剛剛三歲多,近來特別愛咬指甲,愛滿地打滾、吃飯時慢慢吞吞,廢話特別多。道理和他講了千萬遍,也試著好些網友的做法,什麼魔法123,數數計時等等,他根本不理你,怎麼辦,隻好……。打了他之後一定要他讓心服口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5-6-6 13:49:58 | 只看该作者
雨雨点点+-->引用:雨雨点点 选择不打孩子,才会去思考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教育孩子。选择打会形成了惯性思维,觉得效果很好

我想讲几点:

1) 不要推广一元论, 加入论坛讨论不是简单把朋友们分成打与不打的朋友, 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实践打的朋友都形成了惯性思维, 以打孩子作为教育的主要手段. 其实来这儿的朋友水平还都过得去, 至少在社会人群上占据中上位置的, 实践打的朋友大多以打作为惩罚教育的辅助手段. 在社会互相比较, 交流密切, 又是独生子女的时代, 打在实践中很难执行的了, 我认为可以实践打主要是有或认同于"溺爱出来的孩子还不如打出来的孩子" 这样的概念.

2) "选择打会形成了惯性思维"的推论在逻辑学上有问题,, 难道选择不打会就不会形成惯性思维, 难道身边那种从来不打, 天天家里表扬, 到处有包办的自由,到了现实环境却很乖张小朋友的例子不够多吗?

3)不赞同
jjhs+-->引用:jjhs 我一般是制造一种紧张气氛,比如罚站等希望可以代替打的效果,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难以在有其他行为,所以,他知道自己的父母很生气,这个时候找机会教育,可能会收到好的效果。每次在和孩子谈到最后的时候,我总是要把他抱在怀里,和他讲一些知心的话,哄的他开心了,这个过程才结束,大家最好不要用打的方法,纸老虎才会打人哦。
幼年时的心灵上紧张气氛比体罚更恐怖, 当你以成人的智慧在心理层面对三岁小儿制造紧张, 如何拓展孩子心灵中阳光的一面? 如何培养一个心理健康, 人格健全的孩子.

4)我们想我们要讨论的在抛开孩子差异性的前提下,选择实践不打的孩子的父母在如何达到实现健全人格教育的目的同时而没有让孩子染上被溺爱的毛病, 选择实践打的孩子的父母让孩子挨了打,受了教育, 没有伤害到亲子感情又让孩子有健全人格吧.

本人不是顶牛, 只是发表个人感受, 从小父亲对我从来不打, 母亲会在无奈时打我, 我接受过紧张气氛的整治, 也有体罚的痛苦, 我对他们都没有怨言, 他们的文化程度都不高. 要是让我选, 我会讲有时我宁愿体罚也不要紧张气氛, 有时不爽, 宁愿选紧张气氛, 与人斗其乐无穷的心态吧. 回头看, 其实受他们素质的限制, 我觉得他们没有照顾到我的心理健康. 当然现在他们认为他们的教育挺牛的, 我至少还是个有用的人不是个废物吧.

我坚持"打与不打只是手段"灵活运用, "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的下一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5-6-6 13:56:49 | 只看该作者
引用:<<!--quote1-->我一般是制造一种紧张气氛,比如罚站等希望可以代替打的效果

观点在别的贴子中已发表过,不重复!

建议楼上的将“罚站”改为“罚坐”,自己实践的效果证明!

站容易引起小孩浮燥的心理,坐才能使小孩真正的在平静的心态下接受你的观点,仔细体会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5-6-6 14:06:2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没有其它方面的紧张气氛, 我的女儿不会认为罚坐是处罚,因为平时我跟她挺近乎的, 她不会当真, 除非我陪坐, 就没有效果了.

我认为实在忍无可忍时打她一下,释放彼此的情绪再沟通可能更快速有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5-6-6 16:28:21 | 只看该作者
Nikki and Felix+-->引用:Nikki and Felix 我想讲几点: 1) 不要推广一元论, 加入论坛讨论不是简单把朋友们分成打与不打的朋友, 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实践打的朋友都形成了惯性思维, 以打孩子作为教育的主要手段. 其实来这儿的朋友水平还都过得去, 至少在社会人群上占据中上位置的, 实践打的朋友大多以打作为惩罚教育的辅助手段. 在社会互相比较, 交流密切, 又是独生子女的时代, 打在实践中很难执行的了, 我认为可以实践打主要是有或认同于"溺爱出来的孩子还不如打出来的孩子" 这样的概念. 2) "选择打会形成了惯性思维"的推论在逻辑学上有问题,, 难道选择不打会就不会形成惯性思维, 难道身边那种从来不打, 天天家里表扬, 到处有包办的自由,到了现实环境却很乖张小朋友的例子不够多吗? 3)不赞同幼年时的心灵上紧张气氛比体罚更恐怖, 当你以成人的智慧在心理层面对三岁小儿制造紧张, 如何拓展孩子心灵中阳光的一面? 如何培养一个心理健康, 人格健全的孩子. 4)我们想我们要讨论的在抛开孩子差异性的前提下,选择实践不打的孩子的父母在如何达到实现健全人格教育的目的同时而没有让孩子染上被溺爱的毛病, 选择实践打的孩子的父母让孩子挨了打,受了教育, 没有伤害到亲子感情又让孩子有健全人格吧. 本人不是顶牛, 只是发表个人感受, 从小父亲对我从来不打, 母亲会在无奈时打我, 我接受过紧张气氛的整治, 也有体罚的痛苦, 我对他们都没有怨言, 他们的文化程度都不高. 要是让我选, 我会讲有时我宁愿体罚也不要紧张气氛, 有时不爽, 宁愿选紧张气氛, 与人斗其乐无穷的心态吧. 回头看, 其实受他们素质的限制, 我觉得他们没有照顾到我的心理健康. 当然现在他们认为他们的教育挺牛的, 我至少还是个有用的人不是个废物吧. 我坚持"打与不打只是手段"灵活运用, "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的下一代"
是不是打孩子,还是选择处罚孩子,我觉得是在寻找一种和孩子的共同沟通的目的,而不是非要解决什么的目的。打和罚站都是对孩子一种激烈的处罚行为,就罚站和我的沟通中,我也在不断的修正自己的说服目的和标准,比如开始的时候要达到2的目的,可能和儿子谈完以后降到目的1了,倒不见得是我心软,而是对自己的看法发生改变。 我主张激烈的手段少用,从对孩子的态度上可以得到证明,对孩子理性的成分多了,孩子目前多少也有些改变,孩子错在什么地方,用双方印象深刻的方法交流出来,互相理解对方,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再讲一个例子,一天带着我儿子和我外甥从外面回来,我要给他们洗澡,谁先呢,我选择让他们来锤子,剪子,布的游戏来决定,结果一下我儿子输了,于是我带我外甥先去洗,结果外面我爸爸将闹意见的他呵斥了一顿,,,,,外甥完事后,我看见儿子委屈的蹲在地上,我就把他抱到卫生间,小声说,事先定好的规矩要遵守诺言。。。。。。。。孩子在我怀里哭了,,,,,,,,还好,马上又被我用其他话题逗乐了,,,,,,,这件事情不见得和我分析的一样,但我想,我在这件事情上做到了沟通的责任,让孩子把心底的东西吸引了出来。 这个过程中,我儿子蹲在地上的过程就是处罚的一个行为,但没有这个行为,就无法让他冷静下来,我们要解决的关键,就是这个过程如何应变,如何处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5-6-6 17:38:24 | 只看该作者
我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 现实生活中我很少实践打孩子的.

女儿在4岁后我就没有打她了, 对她来说口头的警告更管用, 一来她比较乖巧,二来她心智现在也发育得比较成熟了.

儿子现在才3岁, 楼上讲的情况我都会照顾到他的情绪不会去随便释放自己的情绪去打他.

举个例子吧,昨天带儿子去坐地铁, 出地铁门他就恼了, 因为他觉得我没有让他先出地铁门而是我先出地铁门再回头牵他的手,  他就嘟嘟囔囔不爽了, 站在人流中不走并用手指着地铁门的方向要回去, 我知道他的意思是我们回去原来的地铁,然后牵手让他先出地铁门就可以了, 他的情绪就顺了, 有时我觉得3-4岁的小孩脑袋会像浆糊, 在地铁高峰时在人流中等下一趟地铁上去再下来是不安全的因为地铁停留的时间有限. 于是儿子就开始吵闹了, 哭并手指着地铁门的方向要回去, 我抱他他极力挣扎, 搞得我灰头灰脸像人贩子, 如果是我女儿3岁时只要打她屁股一下, 她情绪一释放哭上两分钟就可以在跟你沟通了. 我那儿子可就麻烦了, 天生任性如牛, 这时如果打他根本不怕, 打得很重也没有用(我曾经用藤条打过他屁股肿一大条), 闹得更凶, 他哭闹不是因为他痛了而是他认为他的愿望没有实现要释放心中不满的情绪. 他就认死理(也算是个极端个案了), 我的作法是抱他等他哭闹半小时累了再换个话题,或到了另外他感兴趣的地方他才安静下来恢复跟你沟通, 16公斤重哭闹的孩子抱半小时, 我老婆早挡不住了, 因为大人的情绪没有办法释放, 会觉得郁闷, 累啊! 好在儿子这种情况一个月或两个月一次, 但要是在我们上下班时发生也是够呛的, 我们都希望他快快成长.

打作为惩罚手段要因人因时因地而执行的,在我女儿3-4岁时就很有效, 现在我们唬她还管点用, 对我儿子就没有用, 我觉得世事无绝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5-6-6 18:01:16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我们在无力解决孩子的问题时选择打孩子,将给孩子传达这样的信息:"当事情无法解决时可以选择暴力压制",这样的孩子往往有暴力倾向.
迷茫...顾问团成员怎么也赞成打孩子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5-6-6 18:12:56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 顾问团成员也应当有权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难道论坛也是一元领导不成, 真如此, 我费这么多口舌干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5-6-6 22:17:24 | 只看该作者
我赞同Nikki and Felix的观点。他讲的“打”已经超越了一般人们所讲的简单地粗
暴地控制孩子的那种“打”。看了这个讨论,我自己觉得Nikki and Felix是一个对
孩子更具爱心,自己更加成熟的人。他的孩子应该不会因为被打有什么心理伤痕的。
不仅如此,我更觉得有这样的爸爸(没错吧?)两个孩子应该很快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9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8 00:29 , Processed in 0.102955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