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ikki and Felix+-->引用:Nikki and Felix 因为你很凶, 我不凶即使打也不粗暴了, 开玩笑的.
花开两朵, 各表一枝, 我想在两个层面回应雨雨点点:
1) 理论层面
反对一刀切,我坚持认为“打孩子在某些时候对某些孩子是教育孩子的有效手段,是一个必要手段, 在考虑客观环境的条件下是家长优先考虑的手段”
“不打论”肯定是符合现在社会潮流的相对先进的一种教育理论, 但是任何一种教育理论的提出与形成并被大家接受的是在实践和统计学基础上产生的, 这就考虑到统计结果是正态分布的, 正态分布的两端的10%到30%就在结论中被多数的数据掩盖了, 先进的理论同样也是照顾不到少数人的, 但是孩子对父母每一个都金贵的, 好理论对个体没用再好也是白搭.
雨雨点点是“不打论”的信徒, 积极推广它无可厚非的, 但是我是新手还有勇气有信心坚持自己的观点, 这是理论的适用性的界定问题了.(挑战现成的理论就像挑战当局和即得利益一样没有好果子吃, 那个论坛里反对DOMAN的家伙已经被人们追着拍砖了, 我不赞成他的武断但是同情他, 有种啊)
2) 个体层面:
我觉得例举法没有说服力及逻辑性. 既然你说了我就就举一举, 我儿子两岁多时被我暴打过几次, 他坚持要玩开着的电风扇, 我讲得比文宣干部还要多, 并时时看住他. 有一天, 我在的时候他表现很好, 摸到边了又缩手, 然后猫与老鼠的游戏, 我在好,不在他就摸, 我警告他4次后就拿藤条重重打了一下屁股肿一块, 他哭了, 哭过后我又淳淳教育他. 意外的是他在被打以后都没有摸了, 在打后的2到3天他都主动找我坐我大腿上叫我老爸, 一副内疚的样子, 他老早忘了屁股痛, 觉得打是我一种愤怒的情绪表达主动示好, 我很意外他的表现, 但是我觉得让他在适当的时候 “吃生活”一下有效.
教育孩子是父母用自己有限的资源培养孩子, 包括时间, 金钱, 环境及自己的教育水平等等所有资源. 我们觉得“不打论”在资源充分的理想条件下是可以实现的, 但是我怀疑雨雨点点因为他的的孩子因为是好孩子所有没有遇到资源不够的时候.
我们家的情况是时间不够用,我觉得打可以快速释放大人与孩子的情绪, 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的沟通, 算是两害取其清, 有限资源最优化. 太太她不认同, 她坚持不打孩子, 孩子也不怕她是朋友关系, 可是孩子有时脑袋像浆糊, 在回家的路上要去东玩又去西玩, 道理他们是不会跟你讲的了,孩子有时是犟牛,有一天LP身体不佳, 孩子不听话, 抱着拖着小的犟牛回家后很晚了她也不准备晚餐就躲在房间里哭不理那两个无所谓的小家伙, 她觉得实在太累了, 她的情绪都没地方释放, 我晚了点回家(8点多了)一看LP的梨花泪雨还没开口就莫名其妙地被她骂了狗血喷头(男人也不容易), 我就跟她讲为什么跟他们耗没有使用一下专政手段, 她没有回答, 等梨花散尽她恶狠狠的发话: “还是打最有效”
我倒!!! 首先,我觉得我们的讨论还是友好的,有创造性的,因为在和你讨论的过程中,我有了更多的思考,所以先谢谢!!我也两个层面回复:
1.理论层面:理论层面一直也是两种声音,打和不打,至少我看到的是这样。而且即使美国的也有理论是要打的,而且是一个和基督教有很深渊源的教育理论,这点我也想不通。所以不存在谁先进和谁是潮流的问题。我们谈一个理论当然是针对常态来讨论的,而不是一些特殊案例。我们不能说谁是孤儿结果成功了,就说孤儿的状态对孩子好吧?我说这个话题是,我了解的周围还是频繁有父母打孩子,而且一看就是有更好的方法去对待孩子。
2.个人层面,我自己在孩子3岁前打过两,三次,但每次事后都觉得有更好的办法教育,后来也发现了不用打一样可以教育好的。
有事,先写这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