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详细说一遍
这个聆听,申爸一直没说清楚,再详细说一遍。
孩子在五岁以后,他的神经系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形成一个天赋能力,可以一边做其他事情,一边听有声读物。
孩子的这种聆听,更准确地可以说成是,孩子为自己的智力发展,在周边的环境中吸取养料。这养料就是有声读物中蕴含的词汇。
既然是这样,原则上,给孩子听的有声读物,只要是由词汇构成的,就可以。不必考虑“深浅”的问题。艰深的有声读物,也是由词汇构成的,浅显的有声读物,也是由词汇构成的。既然孩子听词汇,“艰深”的也好,“浅显”的也好,就没什么区别。
准确地说,我们的宝宝们有两种聆听。
一种是亲子互动式的聆听,重在培养亲子之间的亲昵感情,重在互动。孩子要提问,对答,复述什么的。亲子互动式的聆听,要求孩子专注。听就是听,不要同时做别的事情。
申爸说的聆听,是另一种聆听。这种聆听是单向的。音响中就放着故事,孩子该干什么干什么,大人也该干什么干什么,就当故事不存在。这种为了智力建构提供养料的聆听。唯一的要求是大人不要破坏聆听的氛围:不要去问孩子听了没有?听懂没有?有什么问题没有......任何试图从孩子聆听时获得孩子是否真的听了的努力,都是在破坏聆听的氛围。
那......怎么知道孩子是不是听了呢?看晚上入睡速度。如果孩子确实听了,听了很长时间,晚上道过晚安,孩子的头一沾枕头,就睡着了。立竿见影。
如果你放了故事,孩子没有表示反对、不要,孩子晚上又折腾,久久不入睡,那只能意味着一件事情:大人破坏了孩子的聆听状态。这需要大人调整:一定要当做完全没有这么回事一样。
这种聆听,孩子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听!爸爸妈妈完全无法从孩子口中,得到是否听了的确证。一旦孩子开口评价是否听了,那孩子就不在状态.......
爸爸妈妈们把这件事情想得太复杂了,惴惴不安,适得其反。
只要孩子不反对,就让音箱播放着有声故事.......就这么简单点儿事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