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ccpeter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古文经典的国学到底是人类的普世文明,还是正相反?(二)

[复制链接]
311#
 楼主| 发表于 2013-4-22 09:34:41 | 只看该作者
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比较当中:

BIBLE,在旧约是对特定人群的,在新约,因Jesus 耶稣的血,立了新约,新约是对不特定人群的,所以无论是犹太人,还是西方人,非洲人,亚洲人,包括美洲人,都是:“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但是道德经,四书五经的作者老子、孔子等这些古文经典的作者写出来的东西,是给特定人群看的,还是给不特定人群看的?

如果是给特定人群看的,当代中国还有没有这个特定的人群?如果没有这个特定人群,为什么还要创造出这个特定人群?特别是在孩子中创造出来?就好像自中国1949年建国以来,原本没有苦逼、屌丝,为什么今天却出现了媒介对苦逼、屌丝人群的传播,定义,这种自残自损自贱的划分一样。

如果是给不特定人群看的,作者老子、孔子等说过这些的话没有?

BIBLE:记录:总要传给你的子子孙孙。

同样,老子、孔子讲没有讲过同样,让中国后代学习他们的道德经、四书五经的话?如果没有,学这些不是名不正、言不顺?包括得一,你学这些,也只是历史研究或者爱好,因为是否指定你学?

[ 本帖最后由 ccpeter 于 2013-4-22 09:3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2#
发表于 2013-4-22 20:14:2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楼主| 发表于 2013-4-24 15:03:01 | 只看该作者
问道楼观不过就是使用现代科技手法,制作的现代产品,表现了古代的东西而已,场面更加的可视,实际内容还是千百年前的东西。和德国历史学家的讲述一样,浑身裹着象形字和丝绸,现在是裹着高科技的景象。

得一还是没有以是或者不是的方式,来回答这个问题,又绕过去了。

得一:“告诉您老子 孔子的书,包括圣经都是教人修养品德的,如何做人修身的,处事的,你说应该不应该读。”

老子、孔子的写的东西,是适用在特定年代的,为特定人群的服务、出谋划策的,并不适用于全体的中国人,更不适用于当代的中国人, 因为1911年开始就结束了古文的使命。

老子、孔子写的东西,都是让人修养为“特定人”的品德,让“特定人”学习修身、处事的,并没有普适性,即普遍适应中国人。

老子讲的是圣人,孔子讲君臣,君子,可是中国自古以来,活着的人,有谁站出来讲过自己是圣人?又有谁站出来讲过自己是君子?

当代中国,谁又是老子、孔子所讲的特定的人群中的人呢?如果不是这个特定人群中的人,按老子、孔子的作品,修养什么品德?做什么人?修什么身?处什么事?

是不是更应先把具有普适意义的,BIBLE的普世文明中人的权利学清楚、讲明白?即:公平、人人平等、爱人如已、不可说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4#
发表于 2013-4-24 19:11:4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5#
发表于 2013-4-25 00:06:23 | 只看该作者
相对儒家,我更喜欢道家;但看到楼上这种信口开河,感到任何一门学问,流入末端,都是有害无益。儒家流入末端就是腐儒,陋儒。道家,基督教流入末端,都会变得浅陋。

上面两人信口开河胡说八道充分说明这一点。例如:孔子并没有骂佛、道两家异端。佛家东汉才传入中国,那时他怎么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6#
发表于 2013-4-25 20:11:3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7#
发表于 2013-4-25 23:18: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得一 于 2013-4-21 15:38 发表
宋儒口中的异端
    过去的中国文化,由于儒家是学术的正统,对于佛家、道家的思想都有一点批判态度,所以旧的观念称佛、道两家文化为“异端”。“异端”是孔子《论语》里头的一个名词。后世像宋朝以后的理学家— ...

信口开河得连自己说的什么都不记得了,如果没有贴子,肯定死不承认。当然,有贴子为证,也是要狡辩的。
读经人真的太不老实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
发表于 2013-4-26 09:30:2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楼主| 发表于 2013-4-26 09:43:26 | 只看该作者
你们不是一家人吗?不是儒释道组合吗?

儒:三纲五常,贵贱有等,释:无为,道:愚民而无为,这已经是人类文明下下签的组合,

你们组合内的人还争来争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0#
发表于 2013-4-26 09:47:4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8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13:11 , Processed in 0.083865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