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小花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语》诵读记录

[复制链接]
171#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17:07:02 | 只看该作者

2011年6月27日周一

《论语》读1遍11-14,两遍15-16,背一遍13-14,4-6;
《老子》读2遍1-20章,3遍21-40章。

最近的大方向,就是上午读《论语》两节课,下午读《老子》一节课。
而每日读经安排,是和小花商量着进行的。
一是她自己参与安排后,读得更主动些;二是想让她逐渐学会根据自己的进度安排学新书,复习旧书的方法。
今天,就是小花自己提议读《论语》11-14的,她说这部分前几天主要是背了,该读一读了。对她来说,会背的篇章主动要求“读”,是一种要求上进的表现。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shopping66200 + 2 + 2 量真不少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楼主| 发表于 2011-6-28 16:07:18 | 只看该作者

2011年6月28日周二

《论语》读1遍11-14,3遍15,2遍16,1遍17;背2遍13,1遍7-10;
《老子》读2遍1-20章,3遍21-40章。

早饭前背了《论语》13,上午8点45开始,10点半前结束;下午《老子》花50+20分钟。
中午有空的话,读20分钟小学课本。
目前主要的内容就这些,剩下的时间,小花自己安排在家玩和室外运动。
目前也没有安排英语,希望7月中旬以后再加进来。

中午小花看小人书《火烧连营》,看完告诉我:“刘备只当了两年皇帝。”
我说你怎么知道的?
“刘备是公元221年4月当皇帝的,后来在白帝城病死,是公元223年四月,正好两年。”
小花对数字和时间比较敏感,喜欢算一算。
我想可能和我们从小常数数,就像春花姐说的那样,正着数,倒着数,隔着数等等有关。

[ 本帖最后由 小花妈 于 2011-6-29 18:5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楼主| 发表于 2011-6-29 18:57:32 | 只看该作者

2011年6月29日周三

《论语》读1遍11-17;背1遍11-14,读1遍1-3,15;背一遍13,14;
《老子》读1遍1-20章,2遍21-40章。

小花今天和我商量读经的量。说:昨天《老子》读得太多了,今天想少读一点。因为1-20章听爸爸读过,觉得好读;可是21-40章没怎么听过,觉得很难,已经学了就学了。以后最好每次只新学10章。
其实姥姥昨晚私下已经跟我说过类似的意思了,所以我夸她表达得很清楚,马上同意了。

姥姥说,今天上午小花读得非常好,发音清晰,语速不急不徐,一直自觉指字。下午跟读也很好。

小花觉得《老子》难,还是难在“识字”这个短板上。
不听就读,对她来说还是难,所以还是先跟读吧。

[ 本帖最后由 小花妈 于 2011-6-30 06:5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WINGOO + 2 + 2 我搞糊涂,现在是花妈在带读上午还是妈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楼主| 发表于 2011-6-30 07:01:02 | 只看该作者
每天早晨我和小花共同决定每天都读经内容。
周一到周五早饭前我陪小花读背,上午下午一般是姥姥陪小花读诵。

上次王财贵老师演讲提到:“清晨一炷香,谢天谢地谢爹娘。”
真是这样啊。
感恩天地,我们生而为人 衣食无忧 还能听闻经典。
感恩父母,生我养我 现在还陪着孙辈一起读诵经典 幸而姥姥自己也喜欢经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楼主| 发表于 2011-6-30 09:33:31 | 只看该作者
摘自赵升君老师的文章:
暑假班 1基础班《大学,中庸,老子,心经》一万两千字(适合没有读经基础的初学者和较小的孩子) 2《论语》一万六千字 。 3《孟子》前七篇  一万七千字。 4《孟子》后七篇 一万七千字。 5《易经》前四十五卦 一万二千字  6《易经》四十五卦之后部分 一万二千字。
寒假班  1《老子。中庸》 九千字  2 《大学》《论语》前十篇共九千字  3 《论语》后十篇九千字    4《庄子》前四篇《心经》九千字  五 《庄子》后四篇《心经》九千字。

小花学过:
《大学》(会背)、
《中庸》(会背)、
《孝经》(熟读)、
《心经》(学过),
正在学习:
《论语》(背会1半多)、
《老子》(刚开始学习)。
完全熟读背诵,也可以号称3万字了。就当成今年的目标吧。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雨心2006 + 1 + 1 小花真棒!能背诵这么多经典,厉害!
端妈 + 2 + 2 小花真棒呀,读过这么多。《孝经》我还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楼主| 发表于 2011-6-30 10:14:38 | 只看该作者

(转载百问千答)4、经典教材的注音会不会影响孩子认字?

文章主题: 认字过程需要注意的细节   
天津清羽:
    马来西亚的林老师曾从教自己孩子身上发现一个问题,我也发现确实有些岁数稍大学过拼音的孩子有这个问题,希望有家长要注意。因为一般经典教材都会注明拼音,往往有些老师也先教会孩子认识拼音,结果过一阵子发觉孩子认字很快,当然高兴,没想到其实他们不是读经典原文,而是读的拼音,这点一定需要大家教学时注意,小的孩子要注意大些的更要注意,所以在下也认为拼音不可以先教是个重点呢。

思想的筛子:
让孩子在不会拼音的情况下学习汉字,确实是比较牢固的。我们这里的四岁的小孩学习一年,可以看报纸了(当然也还有很多字要提醒),可见识字是很容易的。

瓜妈:
    http://www.mychineseschool.com/school/articles/hanyupinyin.html
汉语拼音在语文教学里是否被过份强调了﹖
这篇文章里有深入的探讨﹐虽然题目是针对海外华人﹐其实适用于一般的中文教学。

denny:
目前的儿童教材中,绝大部分都是大字注音版,大字很好,一是便于阅读,幼儿眼睛不累,二是大字的结构清晰,便于识别。但是我认为注音值得探讨。
古时文字没有拼音,拼音是近代的产物。拼音与文字本身没有关系,它没有文字的内涵。纯粹是为了读音认字而设。
儿童识字最好记忆字本身的结构形状,文字上的注音反而会起到一种干扰作用。因为看拼音可能会分散他对文字本身的注意力,从而增加记忆难度。一个字在不同的环境可能有不同的发音,儿童完全可以在整个句子或词组中去记忆。拼音其实是给大人看的。一般的大人读古文没有注音就很困难。
古人有智能创造文字,为何不创造用来标注读音的拼音呢?相信古人自有其道理。文字代代相传,字形靠图记载(视觉),读音靠音(听觉)承传。延绵千年,作为文明的重要载体文字,从未中断。
所以,我认为幼儿识字勿教勿看拼音。拼音是文字的多余品。我提议儿童教材采用大字无注音版。

可名妈妈:
    是的,这个问题值得注意。
我的孩子在四岁前一直就是用的我自己电脑打出来的“经典”,识字就是“真”识字,过硬!最近读的我买了带拼音的 经典丛书”,他完全自学,我发现他就是看的拼音,有些生字 ,我盖着拼音他就不会认,得看拼音,这就是人本能的依赖和惰性。当然他以前就识字量比较大。都是直接看的汉字。
到现在我从来没有教他拼音,但庆幸的是他由于会识字,看着下面的汉字就着就学会了拼音。现在他说:妈妈,你捂着字,我读拼音!还会打电脑了(拼音)。
    所以,经验告诉我:“经典读物”最好不要拼音版,直接汉字,对提高孩子识字能力绝对是大有裨益的 。

天津清羽:
     我想这个注音原意还是为了标准成人教学时方便不要读错音,这个也有重要的一面,呵呵谁让我们底子差呢,万一教错了也确实不大好,以后渐渐注音会消失的,需要过程吧,有把握的最好还是用不注拼音的版本,或者大大的字小小的拼音呵呵.现在通用的经典教材中加注拼音也没错,我提醒的本意就是希望家长们注意注意就是了,我们那里现在也用的武汉大方注音版本教材,效果还是不错的,尤其幼儿根本也不知道上面那些圈圈勾勾的什么东西,叫他们指着大字念他们习惯了自然也不会注意拼音了,这个关键开始全在教的人身上.
  
可名妈妈:
    您说的肺腑之言呀,应该也是自己的切身体会。拼音版确实有效避免了大人自己“教错”的尴尬。“恶”读e还是wu ,“好”读三声还是四声,尤其是那么多假借字,实在惭愧自己底子薄的可怜,反复琢磨对照白话译文,慎之而慎定夺了一个读音,最终发现还是难逃贻笑大方的错误,我就范过这个毛病,所以才买的拼音版,与其供孩子看,不如给自己行的方便。
对于没有学过拼音的小孩,多了上面的一行拼音可能不会有什么大影响。(但就训练专注功夫来说还是不要拼音为佳。)期待纯汉字版经典的诞生,方便大家各取所需,各为所用。
现在我用的 绍南文化的文本,由于孩子先直接学的汉字版,再看拼音版,居然不教而会了拼音,是让我始料不及的,窃以为喜……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经验吧!姑且如此理解,故与大家分享交流。

天津清羽:
    是啊是啊,您说的“由于孩子先直接学的汉字版,再看拼音版,居然不教而会了拼音”,这个现象我还没有遇到,值得注意注意。按道理上说也应行的通,拼音最初是翻译佛学经典的和尚为了方便翻译佛典,利用音韵反切等原理创造的,尤其中国的拼音还特别好记,和英语等语言的字符音标等还不一样。以后有机会我也需要试试看看他们是不是都能不教而会。估计单个发音还是需要略微辅导的。

风信子:
前些时候也和朋友谈过这个问题,希望可以让孩子用大字无注音的读本,就和古人上千年来读的那样。想必其中也有一些我们还不知道的道理。
配拐杖(注音)的暂作为教师用书(确实如大家所言,这也是底子薄,没法子)。
鉴于大陆的现状,前段时间在一些大德的帮助下,我们引进了台湾竖排正体带注音符号的读经本。有一些私塾班和爱好者陆续在采用。
如果是不带注音的版本(或者就拿古善本来影印),目前接受的人会更少吗?
只要达到一定的数量就可以开印的。我有朋友在流通处,印倒是不难。由他们印会很便宜(而且目前的推广中心也不可能经手这样的书)。
我自己是很希望大家可以多一种选择的。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晴玲:
看到大家讨论得如此热烈(却未见台湾的读经朋友发声)
我也提供个人接收到的信息吧
的确正如楼上诸位朋友所言
至少有两位带领小朋友读经多年的妈妈告诉我
千万千万不要急着教小孩注音符号
因为学会拼音之后
反而会拖累原本识字的速度
更奇怪的是(因为都只是观察得来的发现,没有什么科学研究的数据可供左证)
依赖注音符号来读经的小朋友
连背诵的情况都明显较差

原因不明
所以,何时需要学拼音呢?
我个人集合各家的建议之后认为,
等到孩子需要写字时,再学也不迟!
一般而言,上学的小孩大概是小一就会在学校接触到注音符号;
如果是在家自学的话,就看孩子何时要开始写作文
再教他们拼音系统
帮助写出句子里还写不出来的生字吧!

瓜妈:
    的确是﹗我家小瓜在开始读经之时﹐学了一些注音﹐(不很熟练。)瓜妹完全不会。现在瓜妹认字背诵的情形都比哥哥好。
我打算在瓜妹能确实会认2000-2500个汉字后﹐再开始慢慢教她注音﹐作为阅读时的辅助。

在美国学中文的小孩子﹐依赖/汉语拼音的情况特别严重。很多人上了多年的中文学校﹐去掉了注音根本认不了几个字﹐父母师长还以孩子学了注音就能自己念中文书而沾沾自喜﹐其实起的完全是反效果。

可名妈妈
    以上说的都是同感,甚至是自己总结的实践经验。看来出版无拼音经典读物是众望所趋啊!确实带拼音的读物是拖识字能力的后腿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像大陆这边还需要将所有经典的“繁体本”印制出来就更完善了。
比如我自己,小的时候因为我父亲经常看一些古籍、小说,都是繁体字,他也没有教我,学校也没有教,自己也没有刻意学,到如今自己大了,脑子里就会有儿时记忆,见怪不怪,基本都能识得,而且对书法各种文体都心领神会,我同事多少大学、博士,居然看不懂香港报纸——原因是“繁体字不认识”!
所以为了下一代,为了掌握传统文化精髓,怎能不会繁体字???
以上问题相关出版社一定应该引起思索和关注。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端妈 + 2 + 2 好文章,我也觉得拼音只是个辅助,不能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
 楼主| 发表于 2011-6-30 17:58:12 | 只看该作者

2011年6月30日周四

《论语》
早晨:背一遍13,14;
上午:读1遍11-17;背1遍11-14,读1遍4-6;
下午:《老子》读1遍1-20章,2遍21-40章。

今天读得很轻松,上午早早就结束了。
《小楷道德经》到了,我很喜欢。等小花读熟以后,再用这个版本。
打印了部分《论语》的无拼音大字简体版。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雨心2006 + 1 + 1 小花的读经量真大啊!羡慕中。
端妈 + 2 + 2 《小楷道德经》我也有哦,很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8#
发表于 2011-6-30 19:43:22 | 只看该作者
小花真棒,愿意这么多内容一上午完成,我们家的非得分几次,几次之间时间隔的长长的才行,期待什么时候也能相对集中读完就好了。楷体道德经第一次知道,也去琢磨一本来,谢谢小花妈分享<img src="images/smilies/smile.gif" smilieid="1" border="0" alt=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小花妈 + 2 + 2 源很厉害!既读经,生活又丰富多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楼主| 发表于 2011-7-1 11:22:14 | 只看该作者

早晨看到窗外下着大雨,小花问:“瓢泼大雨是什么意思?”
又问:“哭得就和下雨一样,是哪个词语来着?”  “泪如雨下!”
最近每次下雨,等雨小的时候,小花必穿着雨鞋打着伞到楼下踩水玩。

小花告诉我,司马炎后来当了皇帝了。我说评书还没讲到那里,你怎么知道的?
“我看了有365集评书目录那本书了!”  主动看目录,不错!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tracylin2002hk + 2 + 2 真好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发表于 2011-7-2 22:02:39 | 只看该作者
小花妈妈,齐妈那里的文本我看到了,真谢谢你了!

伊伊从昨天开始也开始读论语了,用了春花姐的方法。第一篇每一章读十遍结束。明天开始通篇读。有个问题想请教,小花读经时您不做一点解释或是扩展一下什么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2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4:33 , Processed in 0.079420 second(s), 3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