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小花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语》诵读记录

[复制链接]
181#
发表于 2011-7-3 09:36:37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识字与拼音

Carl 三岁以前就在无意中认识许多字。主要是我在他很小时给他读书,边读边指,后来过渡到他拿者我的手指我读,再到我读他指。到三周岁前后,突然发现他认识好多字。本以为他记住内容在背呢,就单独指给他认,许多字都认得。换本书,还认识,才知道他真的认识。此基础奠定了他大量阅读的基础。五岁时的阅读速度与我差不多,现在远快于我。关键是阅读的习惯非常好。所以读经典能识字肯定行的通,但是应该是学拼音前先识字。
    同时我也有一个问题纠结,就是孩子的拼音,主要是前鼻、后鼻不分。他太不关注拼音了。他们班里有个识字量大的孩子也有同样的问题。不知这是否是先识字孩子的通病。但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考试中拼音还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不知是否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小花妈 + 2 + 2 多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2#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09:17:4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80 伊伊妈妈 的帖子

伊伊妈,关于解释:
小花读经时,如果她问同时我也知道一点的话,会给她解释的;如果一下子问太多,我会说先读吧,读完再说,一般读完就不会问那么多了;如果不问,我一般不会主动解释。

在生活中,可以解释和扩展。比如周围或历史故事中的人名地名如果和经典有关,会和孩子讨论;读书听书时书中引用经典的原话,小花会很感兴趣,通过故事背景,对意思也会了解一二。另外因为我每天也读一些,这样容易在生活中碰到合适的情况会引用经典。

关于打印文本,我有一个小经验:如果孩子已经听熟经典,可以不打印标点符号,好处是大字整齐。在读的时候,自己加标点就可以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zhgm127 + 1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3#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12:05: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81 zhgm127 的帖子

拼音对于读准字音的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
受方言影响,以前小花也有一些前后鼻音、是否卷舌等不是太清楚,但这一两年的“拼音阅读”,在这方面改进很大。
另外我觉得跟读标准录音,也有很好的作用。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zhgm127 + 1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4#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14:55:00 | 只看该作者

近几日

2011年7月1日周五
《论语》
早晨:背一遍13,14,15;
上午:读1遍7-17;
下午:《老子》读1遍1-40章。

2011年7月2日周六
《论语》
上午读经班:背一遍3,读4;

2011年7月3日周日
《论语》
上午:读一遍11-17。

周五我回家,家里静悄悄的。推开卧室门,发现小花坐在床上看一本大书。仔细一看,原来是《孟子》!小花说,想看看《孟子》写的是什么。后来我和小花爸开玩笑,说:“你家姑娘不看书则已,一看书,上手就是《孟子》呢”。小花爸专会给人泄气,说:“她看的是拼音吧!”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端妈 + 2 + 2 小花真棒,哈哈,小花爸说的看拼音,那 ...
shopping66200 + 2 + 2 好温馨的画面。真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楼主| 发表于 2011-7-5 08:42:00 | 只看该作者
2011年7月4日周一
上午:读《论语》15、16、17,分别2、3、2遍。

最近整理以前买的识字阅读的书、卡等,利用暑假有规律地读一读。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端妈 + 2 + 2 小花妈倒是提醒了我,可以安排端端白天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6#
 楼主| 发表于 2011-7-8 11:02:18 | 只看该作者
2011年7月5日周二-------7月7日周四
基本上每天读1遍《论语》11-17,1遍《老子》1-40章。

这几天小花最喜欢玩的,是她爸爸给她打印出的一张地铁示意图。所有已经开通的地铁线以不同颜色显示,站名也有。
她喜欢研究从某地到某地有几种路线。有一次考我,说到一个地方,只能换乘一次地铁,有几种走法?我看来看去,只有两种。小花说,还有一种呢!原来是往相反的方向,倒着绕回来,也是只换乘一次!还是小孩子的思路活络,没有受限制啊。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端妈 + 2 + 2 小花真聪明
雨心2006 + 1 + 1 真好哇!向小花学习喽!小花上一年级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7#
 楼主| 发表于 2011-7-8 16:07:24 | 只看该作者

选自印光大师《复念佛居士书》

四书,当全读。
书经,文理甚好,亦宜全读。
易之道大,或可从缓。然欲成学问,尤当致力于现象知法之理。易六十四卦之大象,可集之一篇,以作座右铭。极显豁,极亲切。彼废经者,不知其人之知见作何领会也。
诗可从缓,以非大聪明之资格,不能善会其意。
礼记、左传,则选其于身心有益,于世教有大关系者读之。
http://www.buddhism.com.cn/ygfs/ ... 2a01/y2a233-250.htm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端妈 + 2 + 2 书经?是五经吗?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8#
 楼主| 发表于 2011-7-8 16:44:23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背诵

以前看过赵升君老师的发言,大概意思是:每次只读100字的话,大概几十遍就背下来了;每次读10000字,几十遍应该是背不下来的。

我理解,如果想背诵,每次读的字数不能太多,可以根据孩子的能力而定。
又,不一定要当天就会背,可以几天一个周期(如7天)来背,比较轻松。

现在觉得“先通读,再逐篇背诵”是个好办法。这样既不至于因为畏难而半途而废,也终能背起来。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3 金币 +13 收起 理由
雨心2006 + 1 + 1 我很赞同。
oye妈妈 + 10 + 10 非常赞同小花妈的方法,先通读,读熟了 ...
端妈 + 2 + 2 小花妈让背诵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更好地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9#
发表于 2011-7-8 23:23: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小花妈 于 2011-7-4 09:17 发表
伊伊妈,关于解释:
小花读经时,如果她问同时我也知道一点的话,会给她解释的;如果一下子问太多,我会说先读吧,读完再说,一般读完就不会问那么多了;如果不问,我一般不会主动解释。

在生活中,可以解释 ...


小花妈妈,谢谢你这么耐心地解答!伊伊最近把学而第一读到将近三十遍,今天开始读为政第二。伊伊读的时候好象也不会问是什么意思,倒是我有时候总喜欢带读的时候解释一点。第一篇读多了很多地方都能背一些了,她自己说,“妈妈,你又没有要求我背,可是有好多我都会背了。”小孩的记忆力真是和大人不一样。

[ 本帖最后由 伊伊妈妈 于 2011-7-8 23:2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小花妈 + 2 + 2 真好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0#
 楼主| 发表于 2011-7-9 17:23:46 | 只看该作者
端妈 2011-7-9 00:36 金钱 +2 小花妈让背诵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更好地记忆?

回端妈:背诵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时代变了,环境不一样,我们也只能带孩子业余读经,但能背,还是想背一些。

下面是净空法师关于中国传统教学法的一些开示:

    从前儒家的小学,就是学前清陈弘谋编的《五种遗规》,过去我曾经教大家念过,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来,古时小学教育的教学宗旨确实是修定。我们在台中的时候,李老师选择这本书给我们做修身必读的参考书。过去我们买了很多《五种遗规》,买了二、三十本,一个人一本,从前都曾经发过,现在《五种遗规》也不见了,我看书架上这个书都没有了。

  你要不好好的教导小孩,他那个小头脑也会胡思乱想。怎么样教他修定?当然不能教他去盘腿打坐,小孩坐不住的,可以教他背书。背书叫修定吗?背书他就不会胡思乱想。所以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一部一部教他背,不讲解的。从前七岁到十二岁是小学,小学学的东西是洒扫应对,完全学怎么做人、怎样说话。小学教育是德行、言语,一举一动要有规矩,说话要有分寸。所以经过那样一个训练,这个十一、二岁的小孩很像大人,他有威仪,一举一动都像个样。这是生活教育,从小养成。「少成若天性」,小时候培养成的,就像天赋一样。从小培养生活教育,怎样侍奉父母,怎样对待兄长,人伦关系搞得很清楚,辈分分得很清楚,懂得礼节,这是社会秩序、家庭和睦、社会安定真正的基础。除这个之外,就是读书,读书要背诵,老师只教句读。因为古时候的书没有标点符号,念的时候老师给他圈句子。你看我们现在这个《四库全书》里面,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念的时候老师用红笔圈句子,教句读。因为以前的书不像现在有分段落,有标上小标题。好像我们这个《无量寿经》它分四十八段,每段都有个标题,从前没有,这是后人做的。所以老师教句读,再督促他背诵。

  从前念书的标准,念十遍还不能背的,就不能教了,他承受不了。那怎么办?每一个人天赋都不一样,从前上课的时候,天赋好的、根性利的、聪明的,每一天给他上的分量多一点,可以给他念十行、念二十行。二十行是一面,我们这个一页就是二十行。这二十行念十遍的时候,他一定会背,这就是他的能力可以教二十行。十遍不能背,那就减少,教十行。十行再不能背,就教五行。五行再不能背,教三行。用这个方法。所以,往往一个老师教十个学生、二十个学生,每一个人念的行数不一样,看他的能力。假如他要是五、六遍就能背了,这是天分好的,老师要督促他背一百遍,要大声的念出来,这个样子他永远不会忘记。那个笨一点的,天赋差一点的,一定要念到十遍才会背的,老师要督促他念两百遍。所以根性比较愚劣一点,要勤快、要多背,所谓「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家一遍就会,我要用十遍的功夫,勤能补拙,老师督促他的遍数。

  到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在上课之前要把前面的功课再背一遍,才上今天的课程。所以天天都要温习前面的,天天都要背前面的,把前面所教的统统背一遍。这本书上到最后了,前面的还是要背一遍,才给你上新的。所以他天天背书,心里面记著。书是决定不讲的,没有意思,小孩不懂这个道理,他的目的是训练「定」,训练记忆,用这个方法。

  大概到十二岁的时候,天分好的,读十三经,读诸子,诸子是选择的;还有历史这一部分,就读二十五史,二十五史不可能全读,也是选择的;或者是读《纲鉴易知录》,这就是中国历史的大纲;天分高的有基础的就读《通鉴辑览》,统统都是念背,在七岁到十二岁当中全部完成。你问他某一句话在哪一本书里面第几页第几行,他都知道,真的背得滚瓜烂熟。他不打妄想,他心是定的。所以从前古人在十二、三岁时,心很清净很定,就是用这个方法训练的。

  现在难了,环境太坏了,现在小孩都去看电视、打电动玩具,你叫他背书,不可能的。「大家都去玩,叫我一个人背书」,他才不干。现在环境不一样,跟从前教学环境比差得太远了。你就晓得古人为什么会开悟,为什么会证果。现在人很聪明,一切环境比从前都好,为什么搞几十年都不能开悟、不能证果,你把这些统统看明白,你就晓得毛病发生在哪里。古人尊师重道,老师怎么教就怎么学,老实念书,老实背书。所以小学阶段是学定。

  学慧,慧是什么?读,读得很熟,这叫根本智。根本智是什么?《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无知是根本智。先是无知,统统都念熟了,我什么都不懂,光是念得很熟。古时候的学校没有中学,小学再上去是太学,太学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大学。小学结束,十三岁就入太学了。太学里面教什么东西?讲解、研究、讨论。譬如讲解四书,研究讨论四书,没有背诵,完全是讲解。古人讲「读书乐」,真快乐!讲解就是老师带著这一群学生,每一天去游山玩水,「有事弟子服其劳」,老师坐车,学生要给老师推车,准备些酒菜,一路上旅行。为什么?老师、学生那些书都背得滚瓜烂熟,大家不要带书,讲到第几章第几页,一面走一面研究讨论,去旅行玩个两、三个月,这个课程就教完了。从前读书乐,不像现在这么苦!他就分成这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背书,第二个阶段讲解。小孩的时候不懂事,专背;十三、四岁智慧开了,可以研究讨论,这个教学法确实比现代教学法高明太多了。
  民国成立以来,把我们中国传统的教学法废弃了,采取西洋的,这一下子坏了!根本智没有了,后得智就更不必谈。根本智是无知,后得智是无所不知。从前的教学法,你看童子十几岁没有到二十岁的(二十岁是行冠礼),参加国家的考试,中举人的、中进士的(举人是省考,进士是国家考),往往派出去做官,十几岁就做县长,就去当县太爷了!人家把政治办得有条有理。现在十几岁是小孩,什么都不懂!教育制度方法不一样,所收的效果就不相同。

(沙彌律儀要略 http://www.amtb.cn/11/11-02-02.htm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雨心2006 + 1 + 1 精品文章!学习了,收获很大。
端妈 + 2 + 2 谢谢小花妈了,真是好资料,学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7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4:34 , Processed in 0.083680 second(s), 4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