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3570|回复: 1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经班活动记录 兼 资料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28 02:00: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0-09-19 周日 上午10点 活动室

(以前进行过两次4-5人的读经,但活动比较单一,而且因故中断了两个月,这次重新开始,所以还是按第一次算。)

第一周读经活动,论语为读经主题,编钟为文化主题。

参与者:小A、大A与小F、小B与弟弟、DD,及各自的妈妈。小Y身体不适缺席。

环节如下:

1.读论语《学而第一》全篇,诵读两遍。用时20分钟;除了小A早已熟悉这篇,其他孩子大多东张西望,嘴巴偶尔动动。DD很努力地跟着读,令人感动。

2.讲传统故事。用时大约15分钟。用书《中国古代寓言》第一册,张世明绘。

包含《守株待兔》《滥竽充数》《自相矛盾》三个故事。讲故事时我指出《守株待兔》的绘图有轻微缺陷,“株”意思为露出地面的树根,也即树桩,而不是图中那样的参天大树。选取这本主要是因为《滥竽充数》中有编钟形象,与本次主题契合。很巧,后来播放的编钟图片中也有一张照片里出现了竽。小朋友们爱听故事,听得很认真。大A看到《守株待兔》很高兴,说他外婆曾经给他讲过这个故事。小A听完《自相矛盾》之后还是很困惑地说:“为什么呢?” 看来这个逻辑关系都她来说理解起来还不太容易。

3. 小B主动为大家念Chika Chika Boom Boom两遍。念得很好,一字不差。用时大约10分钟。

3.识字。用时大约10分钟;用书为左民安《细说汉字——1000个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介绍汉字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楷体的演变过程。本次介绍三个字:矛、盾、声。因为大家坐得远,书又小,可能效果不是很好,下次应该采取复印件放大的形式比较好。

4. 编钟音乐与图片欣赏。我简单介绍了一下编钟是什么、做什么用的、曾侯乙编钟,然后开始请大家欣赏。背景音乐为《楚商》和《竹枝词》,用幻灯片形式循环播放编钟图片。妈妈们都认为编钟很好听,小朋友们兴趣一般。我有点泄气,小F妈妈认为可能是电脑声音太轻,听不清楚,所以孩子们很快就失去兴趣了,她说的很有道理。另外,我想可能编钟图片还不够多,而且外形相似,而现场演奏的照片又太少,缺少变化。小F妈妈问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排编钟中,各自大小不同,为什么如此安排呢?可惜孩子们不明其意,也没有回答。可能以后他们学习乐器原理时会明白吧。

5. 编钟视频欣赏。我找来《关山月》民乐演奏视频,并请大家留意,除了前排歌者与其他乐器演奏者,后排左边乐器为编磬,后边为编钟。很美的一段音乐,从每位演奏者的神情姿态到乐曲歌调,无不悠然古意,令人沉醉。我另播放了某乐团在德国演奏编钟的音乐会片段,其实录制效果不太好,意在让大家能看清楚上层编钟与下层编钟是用不同的方式敲击的,并且发出的声音大不相同。

6.画画。用时大约30分钟。本来小F妈妈和我计划让孩子们画编钟,但是似乎太难,遂改为太阳。小F妈妈还教大家认了字。

评分

参与人数 12威望 +94 金币 +155 收起 理由
子云008 + 4 + 5 再次学习一遍,另有心得
Xieno + 20 + 50 精品文章!学习了!
traceyusa + 2 + 2 精品文章!太羡慕了,是在西安吗
fanguoyun + 2 + 2 很想知道您在那里?
恬静的人 + 2 + 2 精品文章!
enshoken + 2 + 2 学习一下。
sofia2001 + 10 + 10 精品文章!
亦骅 + 10 + 10 精品文章!
secretgarden114 + 10 + 10 读经班高得不错,挺灵活的
jiangying + 2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0-9-30 01:50:51 | 只看该作者
张世明绘《中国古代寓言》(一)



(图片来自孔夫子网)

今天讲的是左边一本。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enshoken + 2 + 2 纯粹支持。
secretgarden114 + 10 + 10 我好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0-9-30 01:55:07 | 只看该作者
此楼可下载这次读经时大家欣赏的编钟图片。

图片皆收集自网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0-9-30 01:57:23 | 只看该作者
编钟乐曲下载。

楚商.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51 MB, 下载次数: 43, 下载积分: 金币 -1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2 金币 +32 收起 理由
enshoken + 2 + 2 纯粹支持。
jiangying + 30 + 30 希望早到一年级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9-30 03:49:01 | 只看该作者
小B几岁啊。可以一字不差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 01:01:20 | 只看该作者
第三楼编钟图片没有上传成功,重来一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 01:06:47 | 只看该作者
编钟乐曲只成功传了一首,还有一首竹枝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 01:14:03 | 只看该作者
2010-09-26 周日 上午10点 活动室

第二周读经活动,论语为读经主题,中秋为文化主题(三天前是中秋节)。

参与者:小A、大A与小F、小B、小Y,共5个孩子及各自的妈妈。DD一家有事,未能前来。

环节如下:
1.读论语《学而第一》全篇,诵读两遍。用时20分钟;诵读情况与上次相仿,小A能够脱书背诵,但有时不专心。小B最专心,跟着妈妈一起念。小Y一开始很努力,跟不上全句,就跟最后一两个字,不过时间一长,累了,也开始不专心起来。大A和小F有时看纸有时动口,不过似乎总的来说可能觉得读论语比较无趣。

2. 介绍中秋来历,讲《中国十个节日传说》中中秋节一段,詹同绘图。可惜这段故事太短。


3. 讲故事 《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张世明绘图;约10分钟。大家听故事非常认真,鸦雀无声,连问题也不提一个。小Y抗议他坐得太偏,看不清楚,我在讲完之后把书给他,这样就可以再看一遍。选这本书是因为嫦娥奔月与中秋节有关。但现在一想,其实这个故事只与月亮有关,并不能算和中秋有关。






4. 识字:日 月 星 秋 射 (了解它们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楷书的演变),约5分钟。还是同样问题,字和图太小,小朋友兴趣不高。下次要用放大的复印件。日、月、星、秋这四个字与中秋节有关,射字与《后羿射日》有关。


5. 音乐及图片欣赏:广东民乐《彩云追月》,播放了扬琴版和葫芦丝版的两段《彩云追月》(小Y妈妈对广东文化比较亲近,很熟悉这段音乐)。小A提问什么叫“彩云追月”。


同时,以幻灯片播放了各种中秋喜庆图、月饼图、民间汉服祭月照片、古人庆中秋图等。不出我所料,孩子们对民间祭月照片等兴趣一般,对月饼图却兴奋异常,大家yum yum咂嘴,大叫“月饼!” 我还提醒大家注意观看切成莲花状的西瓜,兔儿爷等玩具,以及参加祭月的小朋友们。

原本想另附一些扬琴和葫芦丝照片,给孩子们一个对乐曲乐器的感性认识,但时间不够,就算了。约15分钟。

小Y妈妈说,看这些图片真是大开眼界,学了不少,我也有同感,在网络上寻找这些照片和图片时,屡有追慕古人的心情。虽然小朋友们兴趣一般,相信这些图片终究会在他们心上留下印记,或多或少。



6. 小F妈妈带大家画月亮。约30分钟。

这次比较遗憾的是没有朗诵与中秋或月亮有关的诗词。不过这一是因为暂时没有成熟的设想,如何讲诵读论语与诵读诗词协调起来,二是因为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诗歌。张九龄《望月怀远》虽然最为著名,但后几联其实都与夫妻深情相关,不是很适合孩子们读。苏轼《水调歌头》也是最应景的,但我觉得它不在几个孩子的理解力之内。以他们目前的中文水平,《论语》已是晦涩难懂,再加一首不明其意的诗歌是否有必要?更何况水调歌头长短参差,不如唐诗那样朗朗上口,不一定能吸引孩子们的兴趣。

还有一事值得记录。我和大A谈了一会儿,大A说,读论语太闷了。虽然在意料之中,可还是值得我反省一下是不是应该把其他环节做得更有趣些?又如何向孩子们解释为什么大家要来做这一件“很闷”的事?终究都是需要我下功夫的事。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42 金币 +42 收起 理由
新叶 + 2 + 2 这套书我买了,还没给孩子读呢
jiangying + 30 + 30 精品文章!
mayavati + 10 + 10 非常关注。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 22:47: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WINGOO 的帖子

小B四岁不到一点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5 00:22:12 | 只看该作者
2010-10-03 周日 上午10点 活动室
(其实大家都迟到,10点40分才真正开始。)

第三周读经活动,论语为读经主题,饮食为文化主题。

参与者:小A、大A与小F、小B、DD,及各自的妈妈。大约一小时后新朋友小MH也和妈妈来了,刚听到《神农鞭药》的结尾。

环节如下:

1.读论语《学而第一》全篇,诵读两遍。大家读得比以前熟练,用时10分钟;小B是最认真的,令人赞叹。小A大概已经读得太多而生厌,不太认真。大A和小F比上次认真多了。DD来的次数少,还不太习惯。不过这次整体来说,大家都比上次读得更好。也许是因为我亮出小企鹅贴纸和论语表格,激励大家好好读?读完之后每个孩子都很兴奋地在自己名字底下贴贴纸。

2. 小B为大家朗诵Eric Carle 的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十分认真而自信。我本来以为7岁的大A对这么低幼的故事不会感兴趣,没想到他凑过来认真地听着。小A在我旁边抱怨看不到小B的书,于是跑到小B身边呆着了。

3. 介绍本次主题为饮食文化(其实是蜻蜓点水地讲讲)。先用《每天知道多一点:冰箱里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一书给孩子们比较了欧美人的主食小麦与中国人的主食水稻之间的区别、它们栽种、收割与成为食物的过程。告诉孩子们,古人种田十分不易。打赤脚、顶斗笠,烈日炎炎底下劳作,还要抢时节。大A妈妈和小B妈妈讨论了一会儿糙米和粳米的区别。我抓瞎了,一向五谷不分。



4. 展示杨永青插图的《配图古诗精选》中《悯农》一诗。杨先生的插图稍有夸张,那老农已经瘦成一把骨头,汗如雨下。不过对于这些小家伙们来说,倒是非常形象,他们立刻就理解了农民究竟有多辛苦。我带领大家读了一遍,基本上每个小朋友都会,呵呵,毕竟海内外儿童的经典启蒙唐诗。大A妈妈评论说,上次看见国内的教科书上竟然把这诗的标题篡改为《锄禾》,其文盲程度令人厥倒。



5. 讲第一个传统故事:《传家宝》,刘小林编画,江苏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这个故事是否真是传统故事不得而知,不过书中人物都是古代模样,又有关种地,就拿来用一用。虽然绘画依稀还有些高大全宣传画的味道,但这故事一波三折,线条又分明,配色也漂亮,还是很吸引小朋友们。先前大A妈妈上楼取电脑,小B已让妈妈给他念了一遍。我这次念时他还是非常专心,其他小朋友也一样。我基本上照着书念,有时加几句解释,比如看到那个酒幌,就解释一下这是酒家的广告;补充说明田地需要翻荒变软才能播种,否则种子播进去也长不出来;三兄弟太穷,连种子也买不起,所以需要借种子等等。



6. 讲第二个传统故事:《神农鞭药》,冯健男绘,海豚出版社1989年版。这本书配色较暗,很符合母系氏族社会生产力不发达、人类蛮荒的背景。不过也许因为这个原因,年龄较小的MH完全不喜欢这故事。其他几个孩子就能接受这配色与稍为抽象的线条。读到第六页时,小B提问那个绿头发的、把神农驮在头上的是谁呢?我们猜测那大概是他爸爸吧,因为旁边那个像是他妈妈。不过我补充道,也有可能不是他的爸爸,因为母系社会,大家都住在一起互相照顾,小孩不单由自己的爸爸妈妈照顾。读到第八页,大家猜测和神农一起在山洞里的是不是他的爷爷奶奶呢?难道他的爸爸妈妈一下子变老了?讲到神农得到神鞭之后,孩子们对显出各种颜色的草药那页特别感兴趣,要求再讲一遍:热性的春花、紫苏变成红色,寒性的金银花、蒲公英变成白色,有毒的巴豆变成黑色……



7. 接下来是欣赏图片和音乐环节。我收集了不少西周到战国的青铜器食器,以及不同朝代的“冰箱”,还有各朝的石磨、粮仓等。配曲用的是古琴《酒狂》。因为讲得比较急,忘记了介绍《酒狂》的背景。本来也想用金蔚老师的《将进酒》,但考虑到电脑不一定有CD播放器,还是下载了一首《酒狂》。

8. 大A妈妈上楼取儿歌复印件,为了填满这间隙,我提前发了几个汉字演变的讲义:白、米、虎、鱼、鸡。可是这几个字一会儿就讲完了,接下来干什么呢?我灵机一动,把杨永青那本配图古诗打开,让小朋友一边看图一边念诗,没想到大家竟然很配合,估计那些著名短诗大家在家里都学过,现在看到图就更乐意念了。小朋友对甲骨文、金文等象形文字也都挺有兴趣。这次我用的是《汉字演变500例》与《续编》,字号很大,方便孩子们看。

9. 识字环节,大A妈妈带领孩子们学了一首儿歌:“白白米饭、豆腐鸡蛋、青菜肉汤,喷香喷香。我来装只大老虎,啊呜一口都吃光。” 然后用猜谜的办法强化了米、白、虎这三个字。

10。 画画来不及了,大A妈妈发了画纸让大家回家画。


几个想法:
1. 孩子们在自己妈妈念故事的时候大概都挺爱提问的,比如小B妈妈念《传家宝》时,读到每页他都有问题。可是等到我读的时候,大家都不提问了。可能孩子们还不习惯向“老师”提问吧。

2. 各种青铜器是否吸引孩子们本来是我关心的,结果今天顾着和大A妈妈和小B妈妈说话,忘记观察了。想来孩子们会觉得比较闷吧?

3. 还是上次的感想:要尽量多准备些有趣的内容,哪怕是久远的文物、文化或故事,其实还是可以用趣味方式来传递的。这需要我来动脑筋。

4. 关于神农,我们几个妈妈讨论了一会儿,我很惭愧地发现我的功课没做足,回头赶紧补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3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3:59 , Processed in 0.122752 second(s), 3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