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dujingba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经班活动记录 兼 资料帖

[复制链接]
91#
发表于 2011-3-10 16:07: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7 dujingban 的帖子

呵呵,这个可要考古下文献了。礼学重师承,现在已成绝学了。国学浩瀚如海,皓首穷经亦不能尽,看诸位如此好学,深感国学魅力之永存人间哪。

我也是个门外汉,记得在图书馆翻过霉味扑鼻的《周礼》,大部分看不懂,只看那些目录,便要感叹半天中国古文明的先进程度,《周礼》不是一本讲礼仪的书,而是一套治理国家的法典,包罗万象,井然有序又温情十足。

诗经里面很多名物的使用,都可以在《礼记》中找到它的用法,颇为繁杂,我没这方面的心力,也就囫囵着放过了。查这些资料,百度、谷歌是靠不住的,有心力的朋友可以参考钱玄先生的《三礼通论》,这位先生有师承,现代人研究礼学,这本书不能绕开。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046475/

“万舞”是六小舞的一种,那些舞男是贵族子弟,只有贵族子弟才有资格学六小舞,执羽毛是文舞,执盾是武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这句是舞蹈开始前的前奏,“赫如渥赭”是舞师跳完舞之后的面色描写,我们想象一下也可以体会到。不知现代的文学家怎么恰当形容这个,我是词穷了。

在网上找了找,这里有一篇,不知谁写的,如果是论文的话,完全又是一起抄袭门,我翻了翻书,是《三礼通论》p281白话文翻译版而已。你们可以看看:http://www.im-eph.com/gb/jcwh/2008-03/20/content_3385.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发表于 2011-3-10 16:29:13 | 只看该作者
RR妈那么喜欢《诗经》应该读过余冠英的《诗经选译》吧,前面我有些疑惑你怎么没拿这个作为辅助资料,私下想你可能有恰当理由的。现在看家长们参与的兴趣很浓,你们不妨以余冠英为教辅,虽然有些可惜是选译,但我觉得也足够了。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328615/

推荐一个很好的论坛,国学数典:http://bbs.gxsd.com.cn/index.php,那里牛人很多,选读哪个版本可以在那里请教,也有很多绝版的资料下载(不过要泡的时间多才有阿堵物),实在没时间,也可以跟版主套近乎,表示你很想学习,他们也会偷偷给你阿堵物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楼主| 发表于 2011-3-11 11:49:34 | 只看该作者
果行,非常感谢你这两个帖。感慨良多,触动很深。

现在每堂活动越来越丰富,成员也越来越多,我虽不过是做些文案功夫,想不到也要花那么多时间。前三天里我一共写了近万字(写总结、回复邮件、和无法当面交流的父母用文稿详述我的想法),简直比读中学时还勤奋呢。

再加上编辑文稿、选素材(故事书、图片、视频、玩具之类)这些琐事,做的多了,也会头脑糊涂起来,迷失在机械劳动中,失却“如履薄冰”的初心。幸运的是,总有你来点拨棒喝一下——虽然你的本意不一定是棒喝,哈哈。

学无止境,更不可因我的鄙陋而误人子弟,这两件事是我最该牢记的。实在感激你的提醒。

《三礼通论》和那篇白话通论记下了,我上旧书网看看去。余冠英的《诗经选译》,我记得以前好像在哪里看过,但是也许没看完全书。没用这本作参考是因为手边没有这书,哈哈,就这么简单。我们喜欢诗经完全是靠RR的悟性,我生娃之前统共只读过五首诗经,两首还是教科书里的,要不是当时在读经版跟着疯了一阵,也许不会有今天的情况(所以我真是现学现卖,一点不夸张)。出国之前我买的是中华书局出版的、程俊英蒋见元编写的《诗经注析》,91年版上下两本的那套。家里还有一本香港三联出的周锡复的《诗经选》。

因为网上找不到合适的文稿版,既要字大适合诵读,又要注释精准,还要有深度赏析,只好我自己动手做讲义。通常我从网上先找个普通版,删减一些内容,然后再根据手边版本里的文字内容,打字上去。现在看来我有时候脑子是有点锈豆,都没想到可以去找一下这些书的电子版。  刚才找了一下,不少地方可以下载余英时先生的书。

国学数典我也去过呢,都是找资料的时候被连进去了,还真没留意过有好东西可以下载。

再次感谢果行!你简直就是聚宝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
发表于 2011-3-11 16:30:28 | 只看该作者
木有棒喝的意思呀,半点都没有哇,看到你们这么认真勤奋,我都近乎膜拜了,想当初我教孩子读经都干什么去了?想把自己回炉的心都有了

我真的不敢轻视小娃妈,你们的学识普遍强过我们这代快老的古董,更何况还在不停息地用功,娃将来必定了不得。国学堂队伍能一天天壮大,与各位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夫子的学问能在孩子们身心里扎根,父母们倾注了多少心血呀,薪火相传,想起来都令人感到莫大的欣慰。传承中国文化,我们这代废掉了不要紧,还有你们,还有你们的孩子。看到大家都在自动自发的为国学尽自己微薄之力,悦乐于相互切磋琢磨之间,能不动容乎?

我实在没有资格指点谁谁的,不过是自己走过的弯路不希望后面的人接着走,这样太浪费孩子的灵性禀赋了,尤其是那个“大量读经”,有切肤之痛,也就难免有过苛之言,这些你们多担待哈。

还有,国学我仍旧是个门外汉,随便在清朝抓个落第的书生都比10个我加起来还强,这点自知之明我还是有的 。我这也是现学现卖,学到哪是哪,我推荐给你们的书也是别人曾经推荐给我的,借花献佛吧。

你手头的那两本诗经注译也是很好的版本,我只翻过周锡复的,你们用这两本目前也应该够了。看你三天写了近万字,也明白了为什么你们这个国学班越来越红火了,那些孩子真有福气。

路真的是一步步踏踏实实这么走出来的,没有任何讨巧,你们这么勤奋学国学,孩子哪有不喜欢之理。

体贴下RR妈,我的帖你就不用每帖都认真回复了,节省点时间陪孩子吧。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新叶 + 2 + 2 谢谢果行!
dujingban + 2 + 2 看,“胡乱谦虚”之现身说法,哈哈。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发表于 2011-3-11 22:17:11 | 只看该作者
RR妈好,從你的貼子學習很多,詩經的參考書我之前有看到一本,不錯的是介紹詩經中的植物,有圖.你可以參考一下..
http://bbs.etjy.com/thread-202642-1-1.html

1. 閱讀《詩經》的時代意義──《詩經》為先秦時代碩果僅存的兩部文學作品之一,距今3000年之久。成書年代從公元前1134年至公元前 515年。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其中的「詩」就是指《詩經》,由此可見《詩經》對於古代讀書人的重要性。但是現代人為何要讀《詩經》呢?閱讀經典除了欣賞古人著作之美,更為了借取古人的智慧。歷來經典更從《詩經》借取精華,創造出許多典故、成語,如「投桃報李」(大雅.抑)、「瓜瓞綿綿」(大雅.綿)、「甘棠遺愛」(召南.甘棠)等。所以,要讀經典,一定要了解《詩經》的意涵。
   2. 認識植物、了解《詩經》──《詩經》收錄了135種植物,要讀詩,必然要多識草木之名。「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秦風.蒹葭)、「采采芣苡,薄言采之。」(周南.芣苡)、「隰有萇楚,猗儺其華。」(檜風.隰有萇楚)「蒹葭」就是「蘆葦」,「芣苡」是「車前草」,「萇楚」是「獼猴桃」,又稱「奇異果」。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植物,但是因為時代變遷,使用名稱不同,使得我們無法從詩句中得知描述的究竟是什麼,對於體會詩的意涵必然有所闕漏。
   3. 體例簡要、以圖鑑詩──本書分為緒論與個論。(1)緒論三篇說明《詩經》的重要性與產生的地點、《詩經》運用植物的情況(如<豳風.七月>出現了20種植物、「桑」是引用最頻繁的植物等)及《詩經》植物的類別(共分為11類:野菜、栽培蔬菜、栽培穀物、藥材、水果、纖維植物、染料植物、建築舟車器具用材、非木材類之植物用材、觀賞植物、具象徵意義的植物等。)(2)個論則以全詩收錄的135種植物為單元主題,依該植物出現在《詩經》的順序,完整引出第一首詩,標注難讀之音(標音方式採用只有一種讀法的常見字,以利不同讀者需求。)、其他出處列出所有《詩經》中使用到主題植物的篇章名與句子(如「李」,引用<王風.丘中有麻>全詩為引例,其他出處則有<召南.何彼襛矣>「何彼襛矣!華如桃李」、<小雅.南山有臺>「南山有杞,北山有李」、<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簡單扼要的的主文說明該詩的大意、主題植物特性與詩意的關聯性。主題植物更以專業而優美的植物攝影,呈現其現代樣貌,帶領讀者親歷詩境,實實在在地領悟先民結合生活、自然與藝術的智慧。書末附有索引,有利深度研讀參見之需。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16059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发表于 2011-3-12 13:14:09 | 只看该作者
哇,这个课程安排的类容好生丰富,和我们在家单独读经起来有趣多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dujingban + 2 + 2 多谢鼓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楼主| 发表于 2011-3-14 23:21:0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4 果行育德 的帖子

啊,我知道你没有棒喝的意思啊,我这不举一反三,闻一得二嘛(胡乱运用一下)。

我说的也是诚心话,如履薄冰的谨慎心,今后切不可忘。每次看到你们的回复,我都再警醒一次。勉励或鞭策,我都欣喜地收下。

国学之精深,毕我此生也不能穷尽;虽然我能带给孩子的是极有限的一点知识,也切不可因为我的疏忽而有大疏漏。这一点自我要求就算是我对传承文化的一点点心意了。

“大量读经”,唉,一声叹息。别说我坚决反对的大量读经,连“不解释”的说法,我都存疑了。想起国学堂刚开始没多久的时候,我给刚参加的父母发的都是王财贵教授的儿童读经手册(经我删节,不然原来100多页的全册,估计大家都没耐心读),里面特意强调了无需故意给孩子解释经典文本的含义。现在我不再发这份文档给新加入的父母了,原因是:我从好几个长期参加活动并且在家里也诵读经典的父母那里听到的反馈都是,孩子是会发问的,哪怕是才两三岁的小娃娃。像小B(四岁两个月)这位热爱经典的“诗词之王”,每周都背一首新诗,最长的是《关山月》,也是句句都要问清楚是什么意思。理解通透,与倒背如流,在小B身上毫不矛盾。

我家RR前一阵已经把论语读完了。以前她每次发问,我都催她一口气读下去别打岔,全部读完再回来问。结果是读完之后我和她都松口气,也就忘了回来看先前的疑惑处。现在从头复习,我也打算把涉及典故处一一讲清楚,她提问处我也尽我所能一一回答。让孩子养成不求甚解的习惯很可怕,尤其是她的求知欲是被我打压下去的。

明白文句、牢固记忆、通达境界、身体力行,这几方面的关系,我想还是要从许多读经典的孩子身上观察之后再作总结,不能照本宣科,一劳永逸。

[ 本帖最后由 dujingban 于 2011-3-14 23:39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4 金币 +14 收起 理由
果行育德 + 10 + 10 一起讨论
磐·墨 + 2 + 2 与我心有戚戚焉
新叶 + 2 + 2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
 楼主| 发表于 2011-3-14 23:41:1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5 tracylin2002hk 的帖子

Tracylin,非常感谢你的信息!这本书有简体字版的呢,我查了一下,看来要去旧书网买了。
其实以前听说过这书,从来没想到它是我们国学堂活动的好素材,多谢提醒!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tracylin2002hk + 2 + 2 別客氣
新叶 + 2 + 2 电驴上有:http://www.verycd.com/top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
 楼主| 发表于 2011-3-14 23:49:50 | 只看该作者
(执笔者YS妈妈,因为RR生病我在家照顾她,未能前往,非常感谢主讲人YS妈妈自己动笔写的课堂记录。)


第23周国学堂活动主题:安徽。

2011年3月11日 周日 35号楼
参与者:小F、小S、DD、大B、MM、LDa和YLi姐弟,7位小朋友和各自的爸爸妈妈。 各位家长以及小朋友,

首先感谢RR妈妈,在孩子生病的情况下,还专程送来文房四宝等关键用具.希望RR早点恢复~

其次,向参加2011-03-13活动的所有孩子们和家长们正式道歉.因为本人对国学堂日常流程缺乏充足的学习,以为10:15-11点是读经时间,所以我利用早上时间煲汤并做内容温习,将近11点才到活动地点.连累大家无端等候.很抱歉.同时也多谢小F妈妈.她经验充足,临乱不惊,带领大家读经并讲故事给小朋友听,才能让我从容安装所携带的电子用具.


今天的小朋友们表现得都很棒.小F、小S、DD、大B、MM有问必答,踊跃互动。男孩子们能辨识当代中国执政人物,区别“皇帝”和“主席/总统”,  
令人惊异且高兴。女孩子们对“钱”的概念的诠释让人忍俊不禁。LDa和YLi姐弟一家来得晚些。LDa很快和大家熟成一片。

午餐时间,小S妈妈的炒饭配料丰盛,色香味俱全,备受欢迎。强烈建议公布配方嘛~~~~

感谢大B家长的配合,在有关黄梅戏的视频文件无法正常播出的情况下,为大家一展歌喉。小朋友们鼓掌鼓得吧唧吧唧的, 呵呵。。。能和大艺术家联袂合作,偶很有成就感。

在糖果和气球的激励机制下,小朋友即使在介绍徽文化等枯燥环节中也表现很好的自我控制能力,积极参与表演节目并兴致盎然的尝试了用毛笔写字。严格说,今天写的称不上字,只是偏旁部首中的一个“中上点”,  但由于简单易学,孩子们立即上手,频频练习.由于毛笔供应不足,小F和大B小朋友的耐心和谦让得到充分的体现。

最后,多谢大家的参与和帮助。下次见。


(按:YS妈妈还特意为大家煲了鸡汤,想的好周到啊。和小S妈妈的炒饭简直是绝配。)

[ 本帖最后由 dujingban 于 2011-3-14 23:5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果行育德 + 10 + 10 求配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楼主| 发表于 2011-3-14 23:55:42 | 只看该作者
没能参加活动的MH妈回信:

恩,今晚就听说今天的国学班相当地热闹,大家学得很high,好羡慕啊。

不过那,今天估计受夏时制影响,所以小朋友们都起不了床。其实奕兰和我说只订到2点,再看到大家都迟到了(我10:15送积木下去),我还偷偷地希望下周能够继续来一次安徽介绍和笔墨纸砚,给我们米猴补补课。哈哈


我也希望带RR补课。还有生病的DD、外出的MH、AY、小B,说不定也都希望这样。

正好小F妈说她已经尝试成功了肉夹馍,打算下次带来大家尝尝。上次她讲的内容还没讲完,倒可以再来一次“ 西安(下)”。令人期待。这样的话,YS妈妈也可以再来一次“安徽”(下),让5位缺课的小朋友可以再补一次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4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4:43 , Processed in 0.084796 second(s), 3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