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进行曲
进行曲是一促由步伐节奏写成的声乐曲或器乐曲。
进行曲的实用目的是统一行进着的队列的步伐和速度, 同时也可以创造一定的情绪与气氛。
进行曲节奏坚定鲜明,强拍清楚突出,结构方整,有清晰的周期性,在节奏类型和结构上接近舞曲。
进行曲虽然是拍子、速度差别很大,音乐带有不同性质,但其基本节奏特性是很容易辨识的。
其曲式采用三段体,中段富于曲调性、抒情性、伴奏简单明快,常采用军鼓和其它打击乐器。
进行曲常用于奏鸣曲、交响曲、歌剧之中,但由于为群众所熟悉喜爱,因此常作为单独作品在音乐会上演奏。
各国作曲家在这个体裁上写有不少世界名作。除上面已经提到的,还有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的第三乐章《土耳其进行曲》、舒伯特的《军队进行曲》和威尔第的《凯旋进行曲》尤为我国听众所熟悉,喜爱。
进行曲的速度大体分为以下几种:慢速进行曲,每分钟75拍;快速进行曲,每分钟约108-128拍;急速进行曲,每分钟约140-160拍。
现今的进行曲大多已经娱乐化,如“蓝天进行曲”、“企鹅进行曲”等,但严格的讲,进行曲是一种富有节奏步伐的歌曲。最初它产生于军队的战斗生活,用以鼓舞战士斗争意志,激发战士的战斗热情,后来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也常采用这种体裁来表达集体的力量和共同的决心。雄劲刚键的旋律和坚定有力的节奏是进行曲的基本特点。进行曲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声乐曲或器乐曲。主要是军队中用来统一行进步伐一致的要求,以偶数拍作周期性反复,常用2/4 ,4/4 的拍子。 进行曲最初出现在古希腊的悲剧中。 进行曲原是舞曲的一种,多用于群众出场,退场的时候。十七世纪起,渐渐传入音乐艺术的领域。 现代进行曲则指十七世纪以后,用铜管乐队吹奏的乐曲。
定义
进行曲是一种富有节奏步伐的歌曲。最初它产生于军队的战斗生活,用以鼓舞战士的斗争意志,激发战士的战斗热情,后来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也常采用这种体裁来 表达集体的力量和共同的决心。雄劲刚键的旋律和坚定有力的节奏是进行曲的基本特点。进行曲也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声乐乐曲或器乐乐曲。它起源于16世纪西方的战乐;从17世纪起,由通常伴随队伍行进或用于世俗性的礼仪活动,逐渐进入音乐会演奏以及歌剧、舞剧音乐中,最终成为一种特定的音乐体裁。
词典解释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进行曲是适合于队伍行进时演奏或歌唱的乐曲,节奏鲜明,结构严整,由偶数拍子构成的一种乐曲形式。
总结
原为军队中用以整步伐、壮军威、鼓士气的队列音乐,其起源可以上溯至16世纪的战争曲。以曲调规整、节奏鲜明并多带附点音符为特点。早期进行曲不拘拍子,结构短小,如J.-B.吕利所作由双簧管和鼓队演奏的《集合进行曲》为三拍子,二段式,分两段各自反复,仅14小节。近代进行曲都用复三段式写成,用双拍子或四拍子(4/4,4/2,2/2,6/8等),三拍子的进行曲属于少数(如R.舒曼的《大卫盟员进攻庸夫俗子进行曲》)。除了器乐作品外,歌曲中的进行曲也很常见。《马赛曲》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著名的声乐进行曲。中国近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歌曲,如《工农兵联合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义勇军进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战斗进行曲》、《志愿军战歌》、《娘子军连歌》等,都是进行曲样式的歌曲。近世进行曲的用途日益扩大,除军队进行曲外,尚有用于婚、丧、节庆的进行曲及专供艺术欣赏用的进行曲。婚礼进行曲有两种:一种是速度较快表现节日气氛的,如F.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配剧音乐中的婚礼进行曲;一种是速度较慢用于婚礼行列的,如R.瓦格纳的歌剧《罗恩格林》第2幕的婚礼行列音乐和第3幕的婚礼合唱。丧礼进行曲速度缓慢,多用小调式写成,早期也有用大调式的,如G.F.亨德尔的清唱剧《扫罗》中的《死亡进行曲》。L.van贝多芬降A大调《第十二钢琴奏鸣曲》中《纪念一位英雄之死的丧礼进行曲》(后用于《普洛哈什卡》配剧音乐)和《第三交响曲》第2乐章,以及F.F.肖邦《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第3乐章,都是丧礼进行曲的典范作品。G.马勒的《第一交响曲》第3乐章的丧礼进行曲,主题采用法国民歌《约克兄弟》的曲调。马勒用卡农手法发展这个主题,构成1首模拟体的丧礼进行曲。
[ 本帖最后由 鼎鼎妈妈 于 2010-5-16 23:11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