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sally_smile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儿在园问题答疑

[复制链接]
181#
发表于 2005-10-1 00:09:38 | 只看该作者
erion+2005-09-30 15:36-->引用:erion @ 2005-09-30 15:36 前车老师,我儿子现在上的是小班,因为上过小小班,所以现在还算可以,只是他从不说在幼儿园学什么了,而且到现在别的小朋友都会很多东西了,他就是不学,真是没有办法了,郁闷呀

那就要看孩子平时喜欢什么了,学习还要注重兴趣的培养,请你介绍一下孩子平时的喜好。
我这里帮你分析一下,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2#
发表于 2005-10-1 00:14:42 | 只看该作者
sally_smile+2005-09-30 20:29-->引用:sally_smile @ 2005-09-30 20:29 LIUXING你好,看了你的贴子,想起几年前我侄子小时候也是差不多,就是静不下来,你让他坐下不要动,他的手和脚还要不时地找机会动一动;后来我查资料,说少儿多动症多半是因为血铅含量高;你不妨去医院查一下,看能否治疗一下.其实,孩子的天性也是如此,要不怎么有调皮捣蛋这词呢.我侄子后来参加象棋和书法班,现在很好,很能稳住身子了,要不,您也试试^_^
好像可以做一下感统训练,也会有促进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3#
发表于 2005-10-1 17:19:02 | 只看该作者
前车之鉴+2005-09-27 22:31-->引用:前车之鉴 @ 2005-09-27 22:31 他们的生活被自己情绪的巨大波动和起伏所占据。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和重大任务是了解自己的各种感觉和情绪。
  典型行为:不断地对外界作出一些尝试,想知道其他人的反应是什么;还不能正确地认识和传达自己强烈的情感,有时候,他们的情绪甚至会高度膨胀,无法控制; 他们发现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每件东西都能够得到,所以就频繁地大发脾气和哭闹。
  父母怎么办:
  · 将与孩子抗争的激烈程度降到最低点。清楚地向孩子阐述你的期望是什么,而不要对孩子大喊大叫。不要过高估计孩子的能力,只给他一些简单的选择就行了。如果有必要,还可以给予一些物质刺激让他与父母合作而不是对抗。父母一定要意识到这个年龄的孩子的主要“工作”就是不停地试探你。
  · 帮助孩子控制他的情绪。如果他打人,那么就教导他用语言来表达他的气愤,而且要向孩子解释:“我们不打人,打人会使别人受伤的。”
  * 谨慎对待孩子的大发脾气。有时可以冷处理,不理睬他的哭闹和发脾气,更不能妥协,但是一定要呆在孩子的附近,直到孩子不再哭闹为止,然后再给他讲道理。不主张处罚孩子,也不能让孩子独自呆在房间里悔过,但是可以把哭闹的孩子带到一个安静的地方使他慢慢平静下来。
感谢前车老师带来那么多有启发性的文章(我正在读您发的《最优教养法实例解说》)。昨天儿子从幼儿园带回了交流本,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是他有时候抓打别的小朋友。这在我的意料之中,儿子除了跟比他大几岁的哥哥姐姐或年轻的叔叔阿姨能玩得很好以外,和同龄小孩在一起很快就会打起来,或是因为互相抢玩具,或是他主动招惹别人,过去推一下、挤一下、捏一下、用泡沫玩具丢、或者从后面抱住不放,直到打起来。短短半个月脸已经被挠破三次,当然都不太严重。这种攻击性有时可能是“发怒”的表现,有时可能就是“试探”——试试对方的反应如何,探探对方的底线在那里,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呢?为什么别的小朋友没有他这么“好斗”?他这种喜欢逗弄、侵犯、攻击同龄甚至比他还小的孩子的行为是如何形成的呢?前车老师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小男孩,是怎么处理这些情况的?
      最近儿子虽然都能乖乖地去幼儿园,并挥手“拜拜”,但动不动就哭闹发脾气、甚至想动手打人、让我走开等等,看来对家人送他去幼儿园还是有很大怨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4#
发表于 2005-10-1 20:38:28 | 只看该作者
如何对待爱攻击的小顽童
不要体罚

  体罚往往增加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对儿童的攻击行为起了示范作用。表面上,父母的惩罚使得孩子们的攻击性行为有了一定的收敛,但实际上,孩子们并不是性格变温和了,而是学会在某些情境下或对某些人不得不收敛自己。有的孩子挨了打之后,更为愤怒、生气,背着父母,转而发泄在其他人或物品身上。

  采用强化法

  对有些儿童来说,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引起注意,不管采取什么手段。只要父母和教师注意他们了,他们心里就很高兴,下次还会继续那么做。所以应对儿童不太过分的攻击性行为“视而不见”,不要加以注意;对儿童的合作、助人等行为加以鼓励。

  给孩子树立好的行为榜样

  攻击性强的孩子,如果呆在攻击性不强的孩子中间,慢慢会变得平和,不那么爱攻击。注意,不是把他放在许多比他弱小的孩子中间。如果那样的话,他会欺负小弟弟妹妹,而成功的体验又会使他更富有攻击性。

  尽量避免让孩子看暴力电视

  现在的电视中血腥、暴力的镜头越来越多,孩子们看电视的时间也越来越多。对孩子来说,电视中展现的是一个真实的世界,他们会在实际生活中模仿电视中的行为。这使得孩子对暴力行为习以为常,这种使人冷漠麻木的效应,很容易影响那些侵犯性强、自控力差的孩子,当他们遇到冲突人际冲突时,自然而然地就采用了攻击性行为。因此,不要常常把孩子交给电视机去“照看”,要关掉电视,多和孩子共同游戏、交流。

  教给小顽童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果让攻击性强的孩子来解决一个社交冲突,他提出的办法比较单一,不会采用比较平和婉转的方式,大多比较直接,一旦不成,就转而采用攻击性行为。对攻击性孩子来说,攻击性行为是他们达到目的的手段。所以,要常常设置冲突情境,训练孩子用更多更好的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发表于 2005-10-1 21:07:52 | 只看该作者
主要是看幼儿园的实力了.我觉得主要是一个好的环境.小孩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以后受益无穷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6#
发表于 2005-10-2 09:23:37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前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7#
发表于 2005-10-9 14:56:40 | 只看该作者
我女儿三周岁了,最近我发现她要求大人帮她做什么事,如果没答应她,她就使劲地磨人,又哭又闹。比如晚上她突然想起幼儿园小朋友拿牙刷盒当话筒唱歌,就非让我给她找一个,我说太晚了明天再找,她就一个劲地哭,好容易才哄好;每天晚上她都要求自己关灯,如果她爸爸关了,她就非要自己把灯打开再重关,请教前车老师,孩子这样子是不是正常呢,我应该怎样管教呢?先谢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8#
发表于 2005-10-9 16:11:14 | 只看该作者
sally_smile+2005-09-30 20:29-->引用:sally_smile @ 2005-09-30 20:29 LIUXING你好,看了你的贴子,想起几年前我侄子小时候也是差不多,就是静不下来,你让他坐下不要动,他的手和脚还要不时地找机会动一动;后来我查资料,说少儿多动症多半是因为血铅含量高;你不妨去医院查一下,看能否治疗一下.其实,孩子的天性也是如此,要不怎么有调皮捣蛋这词呢.我侄子后来参加象棋和书法班,现在很好,很能稳住身子了,要不,您也试试^_^
谢谢!半年前给他做过一次微量元素检测,一切正常,铅含量没有超标,不知道跟您说的血铅含量是否同一个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9#
发表于 2005-10-9 16:12:36 | 只看该作者
前车之鉴+2005-10-01 00:14-->引用:前车之鉴 @ 2005-10-01 00:14 好像可以做一下感统训练,也会有促进作用。
谢谢!打算带孩子做一个测评,看是否需要加强感统训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0#
发表于 2005-10-9 21:40:51 | 只看该作者
luyemao+2005-10-09 14:56-->引用:luyemao @ 2005-10-09 14:56 我女儿三周岁了,最近我发现她要求大人帮她做什么事,如果没答应她,她就使劲地磨人,又哭又闹。比如晚上她突然想起幼儿园小朋友拿牙刷盒当话筒唱歌,就非让我给她找一个,我说太晚了明天再找,她就一个劲地哭,好容易才哄好;每天晚上她都要求自己关灯,如果她爸爸关了,她就非要自己把灯打开再重关,请教前车老师,孩子这样子是不是正常呢,我应该怎样管教呢?先谢谢了。
孩子发脾气,一般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萌生自我意识,产生独立意向(从三岁前后开始)。他们不愿意事事受父母管束,对父母包办或摆布产生反感,当大人不满足其要求时,就会把内心的不满毫无保留地发泄出来。二是他们太小不善于用言语表达,当大人坚持要他们做不愿做的事,或大人坚持不答应其要求时,就会用哭闹来宣泄其压抑的情绪。
这样的孩子有点“小聪明”,他们揣摸大人心理,先撒娇,再磨缠,最后闹一番,希望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发脾气,耍赖,常常是一时使性,并不希望太出格;但一闹起来,就一发不可收拾,事后常会感到后悔,甚至羞愧。
因此,对孩子闹脾气,应坚持两个原则;一是不能激动,不能斥责或体罚孩子;二是紧紧搂住孩子,不让孩子撒野、毁物和自毁。前者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斥责等于火上加油,特别是家长火冒三丈,怒不可遏的样子,等于现身教唆;后者的着眼点,在于用亲情和善意帮助孩子控制难以自制的情绪,让他一动不动5分钟,爆发的情绪就会平息下来。
平时,对孩子合理需求应主动给予满足,不合理的要求说清道理,坚决不能答应,再撒野也不行,让孩子明白:凡事必须讲道理,无理寸步难行。
另外,教育要保持一致性,父母口径必须一致,切忌互相矛盾,互相拆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1 13:37 , Processed in 0.102023 second(s), 2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