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年的大量信息输入,我感觉还有一个很坏的后遗症.那就是,使孩子的大脑习惯于"接受"信息这种思维模式,而忽略了"加工"信息这种思维模式.孩子的大脑在接受,尤其是大量快速接受信息刺激的时候,会发展出照相记忆的能力,但这说到底是一种"被动"状态.大脑的主动状态应该是在"分析"特别是"深入分析"信息的时候.大脑习惯了"被动"状态后,其"主动性"就受负面影响了.我自己的感觉是,如果没有大量快速的信息输入刺激,没有书看了,没有电影了,没有电脑了, 我就闲得慌,那种状态,嘿嘿,好饿好难受,就象被强制戒烟那样吧. 这是不是也可以解释"电脑游戏谜"上瘾的原因呢.此外,由于习惯快速反应,要我慢都比较难,小时候我可以过目不忘,但年龄大了,没有小时候那种"填鸭"我的环境了,记忆力绝对在下降,但是已经养成的快速反应的习惯还在,很多时候就成为"不求甚解"了.还有,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被书教出来的,不是自己摸索出来的,虽然快捷有效,但自我体会不深.更重要的是头脑受到限制,翻来覆去就是书上那几种,自己也不习惯自己找答案.这是我观察瑞典幼儿园的一点感觉.在这里,3岁孩子差不多是禁止进行@正规学习@的".但是有很多游戏,让孩子@体会@各种以后学习中要用到的概念.此外,国内家长千方百计要高效利用开发孩子的大脑资源,各种学习游戏,安排得满满的.而瑞典的教育者认为,一定要让孩子,包括很大年龄的青少年,有@无所事事@的时间.也就是什么都不做的空闲时间.因为这样一来孩子的大脑才会不得不@主动@起来,自己找事情做,自己深里远里分析已经存在问题,自己发展想象能力,,,这样"无所事事"的时间多了,孩子的大脑会有好的习惯,就是主动地想问题,细致地想问题,创造性地想问题.在学习中,这样的孩子不见得是最快最会表现的孩子,也很可能不是最会考试的孩子*所以他们的考试制度也跟国内不同*,但这样的孩子会是个细心,有深度,有自我特点的孩子.瑞典的考试制度是,在相当于国内小学初中的9年里,实行5分制.5分不能向我们的100分,120分,150分那样,细致地分出孩子成绩的高下多少,同时这5分里平时课堂成绩还要占很大的比例.高中3年和大学,虽然有细一点的成绩区分,但是仍然用5分制来汇报成绩.这样一来,孩子们之间,家长之间也没有什么动机去攀比成绩的了.这里的小孩子不把成绩当成很大的事情,他们攀比衣服,比酷,比谁参加什么体育比赛去了.现在的阿宝仍然看很多书,但我不再要求她看快了.实际上她一向喜欢一遍遍重复地看同样的书,我觉得这样也好,这既是对她自己选择的尊重,对她发育特点的尊重,她自己在重复的过程中,也能重组信息,分析信息.尊重她的选择,不催促她让她高兴,还能让她建立起自己思索的习惯,这是比做个"博学家"更有意义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