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成长记录] 计划使用双语学习初中课程的2016初中小伙子 |
点评
佛教到了中国,和中国文化有了融合;佛教到了日本,又和日本自己的文化结合在一起。
| ||
|
||
| ||
点评
为什么前苏和我们会选择那条路,只是偶然么。我没求全责备美国,事实上我很欣赏他们。话说你也没必要求全责备前苏和自己人,那是历史的选择,不是个人的选择。
| ||
| ||
| ||
点评
押韵只是语言上的一种形式。有则好,没有也不勉强。古诗词的魅力在于它整体的音乐性及与思维和意境的完美结合,这个想要大成不容易,不是光靠努力或天分就行,涉及到很多方面。
| ||
点评
反省之后呢,还不是老样子。我们也在反省啊,又能怎样。不能怎样的情况下该怎么办,逃跑吗。
| ||
点评
中外古今贤人圣者,他们的思想基本上是相通的。柏拉图的理想国里也表达了类似的思想。难道他们事先商量好了。但是一涉及到现实,贤人圣者自然都成了一无用处的书生。所以,没有谁是完美的,物尽其用,人尽其能。
孔子并不提倡【以不讲理或者武力残害解决不同意见者】。他说的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不信鬼神,也不去主观地阻止别人信或不信,能做到的是尽量不对深信的人说三道四,也不乱传播鬼神巫术之道。
对于无法调和的东西,不是鄙视它或仰视它,敬而远之。如今,当科学之光照耀到人类,依然无法去除人们对鬼神的信仰,可见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或不信的问题。
比如,把论语当作鬼神,远之即可。也就是说鬼神这种有争议的话题,如果非要去确定信或不信,有或没有,那是个无底之渊。你只能确定你自己信或不信,却无法阻止他人信或不信。不还有子不语怪力乱神么,态度一贯如此。
一个作品,如果没有被你发现,无法为你所用,也没必要一棍子将它打死。你会这么说,代表你没认真读过论语。没认真读过也没什么错,本来那个就是可读可不读的。我也没认真读过,但毕竟还是有所了解。
| ||
点评
一首好诗必然符合这音乐性,符合音乐性的未必就是首好诗。好诗如果没有深邃思维和自然感情流露以及文字所表达的意境之美,充其量也就是首流行歌曲。当然流行歌曲也有流行歌曲的用处。好东西各尽其用罢了。
| ||
| ||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广告自助中心
GMT+8, 2025-5-6 08:55 , Processed in 0.109552 second(s), 4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