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所有小孩子的爸爸妈妈
不要着急!
这里说的“小孩子”,是指没上小学的孩子。
不管你的孩子是六岁、五岁还是四岁,只要爸爸妈妈认同申爸说的(听进去了就行,连“认同”都不一定),听故事对孩子的智力建构有莫大的好处,同时,是利用孩子在家里,你无法高效陪伴的时间,并行听故事,并且,你也开始给孩子听故事了,那么,你就放心好了。申爸敢断定,到了7.5岁,孩子走出“黑障”静默期,你的孩子,任何人都能一眼看出:这孩子很聪明,与众不同。
因为孩子的智力确实建构得很好。可惜,只有到那个时候,才能看出来。在此之前,孩子看不出有什么不同,甚至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其实呢,事情很简单。来个类比。
茗峰妈妈给了我们一个案例,在这个案例里面,那些孩子长到八九岁了,还不肯听《三国演义》评书。什么愿意造成的?那些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一两岁的时候......那些孩子的爸爸妈妈没有给孩子亲子阅读。
就这么个原因。
那些孩子没有做亲子阅读,这的影响,要到七八年之后才看得出来。
回想我们自己最初给孩子做亲子阅读的时候。孩子有变化吗?除了偶尔蹦出一两个阅读材料中的词汇,孩子很喜欢听之外,什么变化也没有。
当初的亲子阅读,和今天的听故事,孩子那里的表现都一样:做的时候,什么变化都没有。
变化,大变化,在将来。
所以呢,恭喜你,开始给孩子听故事,复用孩子大量的零碎时间,听故事。
当然,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是能够解决的。申爸苦于看不到孩子们听故事的情形....要是申爸能够身临其境,一眼就能看出来问题在那里,并且给出解决的建议。可惜,申爸不在,想象不出你的宝宝到底是怎么回事。申爸很重视实践:就是做。想一千万遍,什么也不做,什么也得不到。所以,申爸喜欢“琐碎的”做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如果你的宝宝出现了什么问题,你尽量把当时的情景,描述的细致,写出来,申爸帮你找原因。
在这个年龄,孩子就要吸收词汇。这是一种内在的强烈的不可遏制的动机,你挡都挡不住。不用担心孩子“不听”。当然,这需要一个“引导期”,在引导期,爸爸妈妈们莫着急,慢慢来。
把详细的情况写出来,给申爸看。问题就能解决。
越详细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