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就在生活点滴中
今天早起后,听总部第十九届指导师培训会,赖老师和学员的交流。每次指导师培训会都是一次理论创新的见证者。 然后写日记,和美华做了一些事情的交流,就快8点了。周日没什么事情,孩子们早早就起来,在床上开始折腾了。 吃饭后,给孩子们洗澡。洗澡的时候,两个家伙要一起洗,西西要自己洗头,就让她自己洗了,看着她那不是很熟悉的手法,我心灵比较急,幸亏手头还要给北北洗,所以就让西西自己弄去了,也没管。 当时我就想,为什么以前一家5,6个孩子,没有现在1,2个孩子难带,就是因为孩子多,父母照顾不过来,所以都要学会自己做任何事情,甚至还要帮助弟弟妹妹,这个过程就是激发孩子自强的过程,同时也是保持孩子天性的过程。 如今,家里只有一个,所有大人的目光都投向孩子,看到孩子做的不好的地方,自然就会去帮,孩子如果不愿意让别人帮,自己心里还不舒服,看着着急。不仅仅是给到孩子一种无形的压力,自己也会在情绪中收到伤害。 很多孩子在互动交流,玩的过程中,明白了她们应该如何跟别人相处,也在体验中明白生活的道理。孩子和孩子玩,与孩子和大人玩,各个方面都是不一样的,最起码,孩子之间是平等的,遇到事情,都会为自己争取利益,孩子们就是在这里利益之间,矛盾之间,慢慢能感受到很多的东西。如果和大人玩,是不是大人经常让着孩子?这个过程孩子们就不会有体会。没有竞争,没有困惑,就很难真正成长。 昨天一位妈妈在微信里讲,估计是孩子生病了,发出很多感慨,希望自己能够承担孩子的痛苦。 这是我们初为人母的感受,非常理解。如今我这个阶段,自己感受的又不一样,孩子们要经历的就是来成就他们的,要让他们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这样的生活才是多姿多彩的。如果能够认识到孩子所遇到的一切都是来成长他们的,就会少掉很多担心。说白了,就一句老话“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困难来了,教会孩子如何面对困难,不是一味的指责,担心等等,这些负面的情绪。 《中庸》里讲到,“生而知之,学而知之,行而知之,惑而知之”,以前都是在行的过程中知道的,如今,我们是“惑而知之”,因为太多的现实不如意,才让我们积极思考,从老祖宗哪里寻找智慧。 ----- 中午我们吃了刀削面。周六的时候在朋友家吃的刀削面,很不错,所以,今天我家拿起工具,自己来尝试削一下,第一次搞,真是很费劲,不过后来掌握了点经验。 总体来说,这个小工具削出来的面还是比较厚,或许我自己掌握的还不是很好,或者和的面有问题,口感差了一些。 熟能生巧,什么事情都是做的过程就有经验可以总结。 ------ 中午就带着西西去跳舞了,我去图书馆学习,最近一直体验,边学习边记笔记,还没有进入状态,感觉学的很慢,效果也不是很好,笔记记得也不是很经典。 什么事情都是一样,看着简单,做起来才发现远远不如自己想像的容易,而且很多细节上的东西,也必须我们亲自做了才能体会到。如果要达到一级棒的效果,那必须多实践。 做笔记,这个说实话,从认识到重要性,到实践,已经2,3个月了,开始进步确实不大,但是看着自己本本上的字一天天增加,而且回头再去看的时候,一下回想起很多东西来,如果没有这些字的提示,估计脑子也不会转这么快。 西西跳舞完毕,我们就去二楼看书去了,二楼是一个亲子阅览室,里面可以随意走动,最重要的是可以席地而坐,西西很喜欢,坐着看书,趴着看,都很随意。 本来是我们各自看各自,西西要求我和她一起看,我们就一起看了两本书,先看书的题目,然后,引导孩子去看目录,从目录去找内容。这次顺便测试下孩子的识字量。80%的字都没有问题,而且也让西西给妈妈讲故事,看着文字讲,基本都能够下来。 以前没有这样的引导,她可以看下来,不过开始看字速度不是很快,所以孩子更愿意看着图,大致猜测什么意思。一点一点来,以前认为不用管,现在想想,还是自己有些极端,这样的引导很有意义,让孩子能够更加快,而且有信心地,慢慢做到文字阅读。 我们一直看到图书馆关门,呆了两个小时。期间,有一个小男孩,特别调皮,管理员让他的妈妈带着他离开下,并且委婉地说,孩子呆20分钟就出去释放一下。 西西听到后说,我觉得这里很好玩,我在这里可以呆2个小时。真的是,有时间还是要带孩子来这样的氛围里去看看书。然后再回归到家庭里。每天都可以读一读,看一看,阅读习惯就是这样慢慢养成。 ------ 今天早上我们吃饭的时候,西西突然跟我讲:妈妈,为什么我们周二,周五在小区里的读经班不读《易经》《诗经》这些有智慧的,而且非常美的经典呢? 后来不知道什么事情打断我们这样的对话。 下午我们在图书馆看书之前,我和西西又沟通了这个问题。 我问:西西,你说下,我们为什么要读《易经》《诗经》这些经典?你自己感觉是什么? 西西:我喜欢读《易经》,《易经》最有智慧了,《诗经》非常美。 我问:那你为什么不喜欢读我们现在读的《弟子规》《百家姓》这些呢?你读的不舒服吗? 西西:这些经典智慧太少了,我们要先读智慧最多的。虽然现在读《弟子规》的人多,但是《易经》才是能让人变的有智慧的,而且我喜欢读《易经》。 哈哈,其实这些是在读经班给家人们分享的时候说过的,孩子尽然听进去了。最关键的是,她体会到,我的言行是不一致的。说《易经》好,可是读的却是《千字文》这些蒙学经典。 后来我跟孩子解释,因为我们小区的读经班是王爷爷负责的,所以这些要由爷爷决定,我们要按他的决定来做,不能越过爷爷,自己想怎么做怎么做。 我们读经班就是由我们做主,肯定是先读《易经》《诗经》《黄帝内经》这些非常重要的经典。 孩子似乎明白了吧,我们这块交流结束,好好看书。 --------- 西西借了一本绘画的书,到家后就开始模仿的画,画了大房子,还有公鸡,母鸡,还有很多鸡宝宝,一些刚出壳。 关键还自己填写了内容,画了好多西瓜碎片,说是给鸡吃的。哈哈。 全部拿铅笔画出来,颜色图了少一半,我们开始要读经了,就先结束了。
系统读经3年29周7天,方法:137累积法。(用时:36分钟)
跟读内容:
《易经》-系辞下传3,《诗经》32~36首,《笠翁对韵》下 十二侵,十三覃,新概念英语119、121
复习内容:
《易经》-系辞下传2,《诗经》28~31首,《笠翁对韵》下 十蒸,十一尤,《老子》1-20章 --西西今天5岁11个月13天 --北北今天2岁3个月19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