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子云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经典润我心之妈妈篇(欢迎各位同道加入)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1-2-18 01:47:03 | 只看该作者
子云新年好
真是羡慕你可以当全职妈妈了,笑笑是幸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11-3-2 09:46:22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是自己喜欢读经典,但是容易三分钟热度。带女儿读也是一段热情一过,就停了,现在又重新开始,要经常来笑妈这里看看,借你的力量,给自己鼓劲加油。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11-3-5 17:26:45 | 只看该作者
2月10号回郑,17号又回老家,20号把笑笑接回郑州,同时来的还有笑笑二姨和三岁半的表哥帅帅。

        这一个月妈妈自己读书:
        《孟子•梁惠王上》40遍;
        《孟子•梁惠王下》40遍;
        《孟子•公孙丑下》 40遍,
        《孟子•滕文公上》40遍,
        《孟子•滕文公下》15遍。
        《论语》上部(前十篇)5遍
         〈朗读手册〉
         《卡尔威特教育全书》(再重读)

       终于把笑笑接到身边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半个月来一直在摸索中。

        1、在一家童书绘本租书店办了张借阅卡(每个月租金50),但半个月来才去借了三四次书,读了十来本(要加大亲子阅读力度,争取三个月内读500到800本)
        目标:
        首先:让孩子养成每天听读书的习惯,让孩子爱上读书,让读书成为生活中和吃饭睡觉一样不可缺少的事;
        其次:我自己对那些经典的绘本、童书都有个初步的印象。

        2、在小区门口一家早教班试听了一节亲子课,交了一期12节费用,从本周末开始,共三个月
        重点:交际;胆量;大动作;精细动作

        3、听经典
        我读的:随我自己的进度,四书老庄诗易,目前重点读《孟子》
        电脑播放的:童话、三字经弟子规等、音乐、儿歌
        我教帅帅的:目前是〈弟子规〉和唐诗

        4、随便玩,开心就好

        5、学自己吃饭、收拾东西、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注:笑笑昨天刚一岁四个月,帅帅三岁半

[ 本帖最后由 子云008 于 2011-3-5 17:3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深海鱼 + 1 + 1 看看别的妈妈就觉得自己做得不足了
端妈 + 1 + 1 终于回来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11-3-6 13:30: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3 子云008 的帖子

用心的妈妈 是笑笑的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楼主| 发表于 2011-3-12 12:06:31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孟子》卷六读25遍,卷七读15遍
         至此卷一、二、四、五、六都读够40遍。熟都读的很熟了,但只有很少的篇章很背。
         但读着《孟子》,却没有读《论语》时那种字字珠玑、读来心旷神怡口舌生津的感觉。孔子,感觉像个渊博而和善的学者;而孟子,却像个古硬而好辩的斗士(虽然他自称“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 本帖最后由 子云008 于 2011-3-12 12:4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2011-3-18 16:05:20 | 只看该作者
   从上周末我妈过来,我妹也只用陪着去医院输输水做做治疗,时间多了心也净了好多,今天一盘点这七天读书还真的不算少呢!
     还是以《孟子》为主。

     卷六《滕文公下》读背20遍(总60遍),基本能背下来了。
     卷七《离娄上》读30遍(总45遍)
     卷八《离娄下》读25遍
     〈论语〉前半部5遍
     〈易经〉乾坤二卦开始听
     
       亲子阅读也比前两周多了。具体的情形有空再写。

        帅帅跟他妈回老家,姥姥没跟着走,但过十来天等帅帅妈来复查上药后也是要跟着走的。那时家里就剩我和笑笑两个啦!本来二月底笑笑爸就可以回来工作的,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换个工作要常驻外地做项目,,一做就是一年半载的。我在郑州既没上过学也没工作过,同学朋友有联系的都没多少,再加上对这个城市实在没有多少感觉,唉,以后事情很难说了。说不定我们会跟着笑她爸转战各地了。

       春花姐曾提醒我,不要只顾着自己读经而忽视了孩子。我要注意了。
       在笑姥姥在的这十天半月内,还是尽量把〈孟子〉分卷通一遍,读熟了再说。还有七卷,正好一半,前七卷从2.11——3.18五周读40遍,这后七卷要想通读的话每天读两个小时,也最多能读20遍而已,谈不上熟,但再加时间的话,就不得不压缩其他活动了,只能说尽量吧

        笑笑在家里活动的时候,电脑里〈论语〉在经常性放着。弟三千之类的就先不用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楼主| 发表于 2011-3-19 11:12:41 | 只看该作者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道德经》

   此记。要解决困难,先从容易的地方下手;要成就大业,先从细小的地方做起。天下的难事,必定是从容易的做起,天下的大事,必定从细微的做起,所以圣人始终不做大事,而恰恰成就了大事。

     轻易许诺别人,必然要赞成信用不足,经常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必然要遇到很多困难。因此圣人尚且重视困难的一面,所以终归不存在困难。
   “难易相成,高下相倾”,抓住其易为的,贴近其难为的;积累其细微的,成就其伟大的。不可好高骛远、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扎扎实实地重视开头细微的看似容易的点滴基础;看重扎扎实实的“图难”、“为大”的过程。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端妈 + 2 + 2 真好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2011-3-25 13:10:41 | 只看该作者


读《论语》的方法(转)


——多见以己见误解、诬解《论语》及孔子、儒家者,祸莫大焉;作此文,望能挽其弊于万一。亦多见欲从事于中国传统文化,而读《论语》者,惜乎未尽得其法,作此文,望能有助于学者于万一。
 
一、为什么要读《论语》
  爱读书,而未曾读《论语》,是身为中国人最大的遗憾。
  爱读书之中国人,无不知《论语》。知而不读者,或是尚未来得及读,或是因对孔子、《论语》一些间接的不好的印象,不愿读《论语》。
  罗曼罗兰有一句名言:自由啊,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之。人皆知自由好,罪恶虽假自由之名而行,人不会将罪恶归之于自由。然而罪恶假孔子、儒家之名而行之,人却将罪恶悉归于孔子、儒家。
  孔子、《论语》、儒家,有太多的误解在它们的周围。
  程子说:“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爱读书者,自己亲眼读一读《论语》才好。读了,或许会有一些真切的感受。
  
二、要把孔子和历代后儒分开来
  历代后儒虽都尊孔子为圣,但实际上各有各的主张。所以历代后儒所论,不等于是孔子所论,历代后儒所论之儒,未必就是孔子之儒。
  真正儒家的衡量标准,在孔子,在《论语》。
  程、朱、陆、王……等历代大儒,实际上都对于孔子、《论语》有极大的偏离,导致诸种流弊。我们万万不可把程朱陆王,等同于孔子、《论语》。
   注:关于对程朱陆王的批判,是思想史中的大事。程朱陆王到底错在哪里,这里不多说,戴东原《孟子字义疏证》论之极详,有兴趣者可以找来参照。
  
三、读《论语》的方法(1):要读人,不要读书
  《论语》是“语录”体。读“语录”之法,不在读文字,在于“读人”。
  读其言语,仿佛面对问答,又如见其人,陪伴左右,耳濡目染,须眉表情历历。读得多了,知其品质、脾气、好恶、性情、知识、见识……哪怕是经典中没有记载,也知道他会在何时大致说何等言语、作何等选择;也知道他在何时断不会说何言语,断不会做何选择。
  读人之法,不在于刻意去记问,而在于熏陶、涵泳、耳濡目染……便如我们与人处,无须刻意去记忆其人其事其语,但不经意间,自自然然见到听到,时日渐增,便知其人。《论语》之中,孔子及诸弟子,皆个性形象鲜明,读来生动,跃然纸上。对于时间少的人,读《论语》,无需太刻意,只需放置手边,偶有兴致,取而翻阅,读数句而止,如此日积月累,便可渐渐了解《论语》,了解孔子及其诸弟子。
  读人之用,大矣哉。
  譬如我们与某人甲相熟,一日,某人乙告我们某人甲某事某言语,尽管我们并不身临其境,但常常会说:对对,某人甲就是这个样子;或许又会说:不对,不对,这事这话绝对不是某人甲作的说的。
  如果我们读《论语》,把孔子这人读出来了,那么后儒的很多扰乱,就可以排除。比如朱子说:存天理,灭人欲。孔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论语》之中关于孔子喜欢这个、喜欢那个,讲究这个,讲究那个,诸如此类记载,举不胜举,若我们懂得了孔子这个人,便可知道,若是孔子在,万万不会说出这等话来,亦可以知道朱熹的主张,是违背孔子儒家宗旨的。这便是读人之大用。
   注:常常见人用所谓的“历史局限性”或者具体情境下的具体事件,来批评古人。这是极端错误的读书和理解方法。比如古人主张“男女授受不亲”,那是特定环境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主张。但试想一想孔孟这样的聪明人,在今天,还会主张“男女授受不亲”吗?如果有人这样想,那不是把古人当活人,是把古人当木偶。
  注:承上注,依照僵化的方法来读书,便满眼都是“局限性”,都是毛病,便看哪怕今天最愚蠢者,亦似乎比古代的圣贤,都要更聪明。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傻的读书法吗?
  注:再承上注,今人要从古人那里学东西,就必须把古人当活人,读他们的话他们的语录,不仅要知其然,还要思考其所以然,而这个所以然的背后,也许还有一个所以所以然……直读到觉得《论语》之中,句句在理,句句圆融,才算是真正通达。
  注:再承上注,《论语》的圆融,不是读出来的,不是造出来的圆融,而是它原本真正圆融,读到那个份上,才能见到它的圆融通达。
  注:再承上注,通达了,才能变化,才能抛开纸面谈儒,谈孔子,在这个基础上,才可能再谈超越,再谈扬弃。
  
四、读《论语》的方法(2):当知孔子之可爱,知孔子为可爱之人
  读《论语》,第一条,要读孔子之可爱。
  孔子之可爱,首先在于孔子之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孔子之可爱,其次在于孔子之性情可爱,孔子之性情,既严肃又活泼,既讲究又随便,既通达事理人情,又超然于世俗之上……所谓夫子,正是孟子所云“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孔子之可爱,再其次在于孔子之知识渊深广大,所以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孔子的可爱,是我上面的言语所能传达、描述的吗?非也,吾不能传之于万一,可爱之人,人多亲近之,不亲近是为自远于人情。两千年来,学儒者多矣,然知夫子之言,不知夫子之性情。夫子性情,至为可爱,不知夫子之可爱者,虽学儒而不知儒也。今之人也多远儒,盖不知夫子之可爱,若知夫子可爱之至此,儒道不衰也。
  孔子亦不仅仅是可爱,如果认认真真去读论语,就会发现,无论是以古代还是今天的标准来衡量,孔子都是一个可爱、可亲、可敬,一个有情趣、有抱负、有原则又灵活,既脱俗又入世,多才多艺更不用说的完美的人。
  反过来,我们想:这样可爱、可亲、可敬,一个有情趣、有抱负、有原则又灵活,既讲究又随便,既脱俗又入世,多才多艺的人,按照他的一些处理事情的原则,方式、方法,在今天的情况下,会如何看待我们这个世界呢?这便是我们真正的“活学活用”了。而不是照搬语录。
  
五、读论语的方法(3):怀敬畏之心,读《论语》
  可爱,则可亲近,但亲近,便容易不尊敬。
  读《论语》,便要既亲切,又尊敬,不要太随便。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孔子是圣人,这个圣人,绝非虚名虚架式。中国历代大儒,无论多自负,于夫子、《论语》无不拳拳服膺。比如小程、朱熹、陆象山、王阳明、明清诸子、近代以来的熊十力、梁漱溟……哪一个不是自负自信到极点的人。梁漱溟当年自述:“孔孟之学,现在晦塞不明。或许有人能明白其旨趣,却无人能深见其系基于人类生命的认识而来,并为之先建立他的心理学而后乃阐明伦理思想。此事唯我能做。又必于人类生命有认识,乃有眼光可以判明中国文化在人类文化史上的位置,而指证其得失。此除我外,当世亦无人能做。前人云:‘为往圣继绝学,为来世开太平,’此正是我一生的使命。《人心与人生》第三本书要写成,我乃可以死得;现在则不能死。又今后的中国大局以至建国工作,亦正需要我;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那是不可想象的,万不会有的事! ”熊十力少时亦以陆九渊诗自许:“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历朝历代,有你骂我我骂你,你不服气我我不服气你的,但无论多自信自负的天才,对于孔子、《论语》,无不奉若拱璧,真心倾倒。
  孔子是真正的圣人,要读圣人之书,就必须把自己所有的执见放到一边,腹虚才能饮食,心虚方能读书。
   注:屡见自负之人,自以为聪慧,自以为多才,欲以自己之见识,取代夫子之言语,诚可叹,诚不知天高地厚。
  注:承上注,中国数千年历史,大浪淘沙,留下这唯一的圣人,若以为自己见识高于圣人,那便是以为自己见识高于历代数千年亿万之中国人,狂妄者,莫过于此,而愚蠢者,也莫过于此。读《论语》,无敬畏之心而多持己见,吾将见其日从事于学问而距学问日远也。

六、读《论语》的方法(4):读好的,自己认为不好的,也要读出好来。
  任何言语表达,总是有限的。一句话,从特定的角度说出来,从这个角度来看,再正确不过。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理解,似乎就不对,就错。
  夫子说话,句句对,句句是真理。但圣人不可能用有限的语言,传达面面俱到的信息。要理解孔子的教导,就要知道他是从何种角度在何种心情、考虑下说这样的话,这才是“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然,找到了他说话的出发点,才发现:哦,原来是这个意思。就看到他的对他的好了。
  所以,读书,读到自己认为好的地方,自不待言;读到自己认为不好的地方,更要将精神贯注其中,深思明辨,把不好读到好,才算真正读通。这种方法,我将其称为“熊十力读书法”,看这个小故事:
  徐复观在其《自述》中记:复观于1943年在重庆北培勉仁书院以军人的身分初次拜见熊十力,请教熊氏应该读什么书。熊氏教他读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徐说那书早年已经读过了。熊十力以不高兴的神气说,你并没有读懂,应该再读。过了些时候,徐复观再去看熊十力,说《读通鉴论》已经读完了。熊问,有什么心得?于是徐便接二连三地说出许多他不太满意的地方。熊十力未听完便怨声斥骂道:“你这个东西,怎么会读得进书!任何书的内容,都是有好的地方,也有坏的地方。你为什么不先看出他的好的地方,却专门去挑坏的;这样读书,就是读了百部千部,你会受到书的什么益处?读书是要先看出他的好处,再批评他的坏处,这才像吃东西一样,经过消化而摄取了营养。比如《读通鉴论》,某一段该是多么有意义;又如某一段,理解是如何深刻;你记得吗?你懂得吗?你这样读书,真太没有出息!”这一骂,骂得徐复观这个陆军少将目瞪口呆。脑筋里乱转着,原来这位先生骂人骂得这样凶!原来他读书读得这样熟!原来读书是要先读出每部书的意义!正如徐复观后来回忆时所说,这对他是起死回生的一骂。恐怕对于一切聪明自负,但并没有走进学问之门的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都是起死回生的一骂!这次见面对其后半生的影响甚巨,从此使他决心步入学术之门。
   注:这个“十力读书法”,也是历代大儒所传的读书法(梁漱溟是同样的方法,参见梁的《朝话》,程朱也是同样方法,参见《二程集》、《朱子语类》论读书之诸篇章)
  注:“十力读书法”,若能体力遵行,于为学益莫大焉。读书之中,若遇与己之素所知素所见者有冲突之处,当摒弃己见,深思书中所言,当如何理解,方能圆通,背后又有何种深意……故凡有冲突处,便是用力处,亦是长进处得力处。
  注:十力读书法,主张摒弃己见,似乎没有了自己的主张,其实不然。因为虽然抛弃己见,却并不等同于盲从。不理解、想不明白的地方,依然要努力想明白,只是这个想明白,不是否定经典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肯定经典。想不明白,就带着疑问继续看书,看到一定程度,或许就因缘荟萃,明白了原来不明白的东西。在这个从不明白到明白的过程中,自己的看法始终在,但是以疑问的形式存在,而不是自以为是的正确。
  注:又,妄执己见,为读书之大忌,害莫过于此,学者万万戒之。

七、读《论语》的方法(5):用心读,而非用思维读
  读书,非不可用思维,但不可过度思维。
  但始读《论语》,万毋太过思维,应读其文意,感受其氛围,以夫子及诸弟子之心灵,触动己之心灵,最触动你的那一些话,便是你最应该读、最应该体会的话。汗漫读书,偶有所动,这是初读《论语》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读人的方法。
  初读《论语》,不必每一节穷其究竟,只需依次汗漫读来,亦何妨不求甚解,待到触动处,便可以初尝滋味。一遍读下来,若能有3、5句,深印于心,便真正有所得。这便宛如花园之中看花,放眼一望,那百朵千朵之中,最为招眼的几朵,可以跃然而出,那才是对你来说,最美的花朵。若一朵一朵究究竟竟看来,沉迷于细节,看下百朵千朵,早已为细节所蔽,不知道到底哪一朵更漂亮了。
  吾年十四岁第一次读《论语》,一遍看下来,只记住了一句话:吾日三省吾身。读时心震动,从此奉为人生之指南,其后数十年而能稍知为人为学者,自此而始也。
  
八、读《论语》的方法(6):读到心里,便要躬行
  夫子在《论语》上的教导,本不是教人读的,是要让人行的。
  有人问某禅师,佛法大义何在,禅师说:“诸恶莫作,诸善奉行。”其人曰:这个话,三岁小孩都会说。禅师回答:三岁小孩说得出,八十岁老翁做不到。
  读《论语》而无所触动,或者不能真正起而行之的(不必句句行,哪怕行一句),那不是读《论语》,只是识字而已。
  《论语》中的教导,无一句虚言,处处都落在实处,这是自孟子以降的后儒所望尘莫及之处。程朱陆王诸人,如果能体会到这一点,后代怎么又会出来“腐儒”这个词呢。
  
九、读《论语》的方法(7):择要紧处,贯通义理
  读《论语》,若仅为了解,闲读,则到上面就够了。若有心于学问,首要在于贯通义理,义理通透,则诸章句无不可解。
  语孟通,则六经可以不治而通,这是历代大儒的通识,何以能如此,纲举目张也。语孟为六经之纲,而《论语》亦自有其纲。识其义理经奥所在,则千言万语,皆可豁然。
  《论语》最吃紧处不过十余句。一年读一遍,看到三句便够,历数年而读数遍以上,大义贯通,始可以谈《论语》。
  
十、总结
  以上列读《论语》方法共七种,并不是分别使用的七种,而是应当七种方法融汇在一起,结合使用。如能真正领会,应用得当,对于求学求知识,会有真正莫大的帮助。
  这些方法,也可以应用于读其他的经典。不过必须指出,儒家经典,唯《论语》为无可挑剔,其余孟子以降各家,均有其未明处,宜从《论语》,以阙其疑,不然恐不知何从也。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端妈 + 2 + 2 学习了。谢谢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011-3-25 13:28:08 | 只看该作者
上下经卦名次序歌--布丁妈做

乾坤屯蒙需訟師
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謙豫隨
蠱臨觀兮噬嗑贲


剝複無妄大畜頤
大過坎離三十備


鹹恒遯兮及大壯
晉與明夷家人睽


蹇解損益夬姤萃
升困井革鼎震繼


艮漸歸妹豐旅巽
兌渙節兮中孚至


小過既濟兼未濟
是爲下經三十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2011-3-28 22:55:07 | 只看该作者
        前一阶段又把《孟子》丢了,没进行新的内容,而且暂时不想进新了。回安徽那五天,把《论语》前十篇一篇一篇的梳理了一通。现在论语前半部终于能嗑嗑巴巴的通背下来了,在读完80遍之后。《道德经》读四十遍左右时能通背的,《孟子》每卷差不多读到五十遍能背。看来这种语录式文章前后没有什么联系的就是难记一些。

        在老家读书(包括来回在路上两天):
        通读《论语》前十篇6遍
        第1-5篇20遍;6-7篇15遍;8-10篇5遍。
        读《孟子》卷七4遍,卷八3遍

   做个大概计划(到六一之前,笑笑一岁七个月):
        《论语》100遍读完(现前十篇读了80遍,后十篇50遍),以我的速度约需55小时

        《孟子》前八卷100遍读完(现平均读了40遍,部分能背),快读大概需要80小时
        《易经》是全新的,把前34卦通熟。每天四卦,重复一周(第一周是乾坤二卦)。

        经典中2010年已完成的(我读完100,且笑笑听100遍以上):
        《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朱子家训》《大学》《道德经》
        2011年打算完成的(100遍为准):
        《论语》《孟子》《中庸》《笠翁对韵》《唐诗100首》,《易经》部分
   
        2012年要开始一部一部地解经了。并且笑笑开始听读第二遍,希望到时候能够跟读起来(2012年元旦,笑2岁2个月)。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端妈 + 2 + 2 我好喜欢。。。真棒呀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7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4:28 , Processed in 0.087127 second(s), 3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