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子云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经典润我心之妈妈篇(欢迎各位同道加入)

[复制链接]
201#
发表于 2011-12-25 15:25:1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打印出来好好看看消化一下。
和孩子一起再次成长一遍吧。
真的是每次来论坛都有收获啊!!
感谢论坛和论坛里每一个让我敬佩和感动的父母!!!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子云008 + 5 + 5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1 11:18:06 | 只看该作者
11月、12月妈妈读书:
    1、《孙子兵法》1-6章:读完100遍,熟背,看两种注解本并做移注。
         《孙子兵法》7-13章:听熟
    2、《诗经》“第26-78首”听熟,其中一半左右看过注解本,很少十来首自己读过几遍,可以忽略。
    3、《笠翁对韵》下卷1-9:听的不算熟,从没看过书。

    其他就是随着笑笑的活动了,诗歌呀、三字经呀、弟子规呀、老子呀,之类的。
    两个月呀!看看这两个月笑笑的进步,当妈的岂不惭愧乎?

    还是要每天记流水账,虽然没啥用处,至少对自己读书是个促进。一个人带孩子,加上杂事,静心思考的时间是很少了,思考来形成文字更难。但朗读下经典,记下流水账,还是可以的。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端妈 + 2 + 2 太佩服你了,坚持读了这么多书
小润妈 + 10 + 10 记录了你会发现自己真是读的还挺多的。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楼主| 发表于 2012-1-2 22:58:56 | 只看该作者
12.30号—1.2号
    《诗经》第39-45首:40遍
    《诗经》第46-50首:20遍
    《孙子兵法》7-8篇:40遍

   这几天发奋,算起来每天读书应该在一个半小时左右(按量算)。只是朗读,因《诗经》第39-78首里,大多数都听熟且看过注解,读着倒是非常朗朗上口,一般二三十遍时就能够熟极而背(不是刻意的那种背,而是从嘴里流出来的那种感觉。)

    当然不是连续的,多半早起时读几遍《孙子兵法》第七和第八篇,出去玩时背几遍第六篇。

    白天,笑笑画画和在桌子边玩的时候,我在旁边读《诗经》;有时候早起也读几首。一般我自己读时,语速快一些;笑笑在旁边时读语速就慢一些,和音频读的速度差不多。这几天平均一天有80—100首(遍)左右。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端妈 + 2 + 2 真好啊,新年快乐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4#
 楼主| 发表于 2012-1-4 11:00:12 | 只看该作者
    看到《礼记 经解》里一段话,说五经之失的,很实在啊。
    “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 乱。”
    百度一下,有《礼记 经解》的全文:


  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於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於书者也。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於乐者也。絜静精微而不贼。则深於易者也。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於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於春秋者也。

  天子者。与天地参。故德配天地。兼利万物。与日月并明。明照四海而不遗微小。其在朝廷。则道仁圣礼义之序。燕处。则听雅颂之音。行步。则有环佩之声。升车。则有鸾和之音。居处有礼。进退有度。百官得其宜。万事得其序。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此之谓也。发号出令而民说。谓之和。上下相亲。谓之仁。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除去天地之害。谓之义。义与信。和与仁。霸王之器也。有治民之意。而无其器则不成。

  天子者。与天地参。故德配天地。兼利万物。与日月并明。明照四海而不遗微小。其在朝廷。则道仁圣礼义之序。燕处。则听雅颂之音。行步。则有环佩之声。升车。则有鸾和之音。居处有礼。进退有度。百官得其宜。万事得其序。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此之谓也。发号出令而民说。谓之和。上下相亲。谓之仁。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除去天地之害。谓之义。义与信。和与仁。霸王之器也。有治民之意。而无其器则不成。

  故朝觐之礼。所以明君臣之义也。聘问之礼。所以使诸侯相尊敬也。丧祭之礼。所以明臣子之恩也。乡饮酒之礼。所以明长幼之序也。昏姻之礼。所以明男女之别也。夫礼。禁乱之所由生。犹坊止水之所自来也。故以旧坊为无所用而坏之者。必有水败。以旧礼为无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乱患。

  故昏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乡饮酒之礼废。则长幼之序失。而争斗之狱繁矣。丧祭之礼废。则臣子之恩薄。而倍死忘生者众矣。聘觐之礼废。则君臣之位失。诸侯之行恶。而倍畔侵陵之败起矣。

  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於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隆之也。易曰。君子慎始。差若豪氂。缪以千里。此之谓也。

[ 本帖最后由 子云008 于 2012-1-4 11:0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5#
 楼主| 发表于 2012-1-6 20:18:04 | 只看该作者
1.3号—1.6号  妈妈读书
    《诗经》第46-50首:20遍  (共40遍了)
    《诗经》第51-60首:20遍
    《孙子兵法》第7篇:15遍   (共55遍了)
    《心经》15遍

    因看到田妈推荐别人读《心经》,遂在“田田读易经”那楼里,问了她一些困惑,田妈耐心解答。于是起了念,想读《心经》了。
    好似几年前听过几遍的,是齐豫的歌,还有哪位居士的朗读。前天在网上找出带拼音的文本打了一页,又下载了齐豫的歌和妙喜居士的朗读在千千静听里,开电脑的时候放着。那歌真好听呀,很宁静的感觉。
    自己读诵呢,尽量慢速。字句虽然不懂,却是感觉韵味无穷。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端妈 + 2 + 2 心经,我也好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楼主| 发表于 2012-1-6 20:25:44 | 只看该作者
子云008     发表于 2011-12-26 13:48

回复 #63 tiantian03 的帖子

正搜着田妈的老帖子重读,不想看到很久不见的田妈在线,惊喜非常啊!

    看到您建议元元读《心经》。记得以前我想读佛经,看过一种说法,和下文意思差不多。我心里总有些怕怕的(有孩子之前,我是典型的“知识障”,完全把这些当做“怪力乱神”的。有了孩子之后,接触了一些,因经常自己带孩子在家,反倒起了恐惧逃避的心思)。
    下面的这些是百度上搜来的,您怎么说?其中2.5和3、4,看着心里真是磕碜啊!(我对佛学真是一点不了解,您看了可别笑

持诵经文注意事项:
  2.1 持诵时必须发出声音,但无须大声朗诵,重以诚心诚意的恭敬心和忏悔心护念之。(注一)
  2.2 持诵时,或跪、或立、或坐皆可。
  2.3 24小时皆可持诵,但每部持诵过程以90分钟为最适当,速度宜不急不徐,切莫过快,否则诵经之功德力将会减少。若以速度取功德则是以贪执心修法,非正法;诵经重点贵于以虔诚恭敬之心相应之。(注二)
  2.4 关于诵经立香案:家中若有佛堂者,需奉三柱香,口念:“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称)。持诵经文之中,若间隔一小时以上需要重新恭请。(注三)
  2.5 持诵的过程可能会有一些现象,例如:头晕目眩、流眼泪、字体模糊、身体酸软不适、心生疑惑、杂念纷至等,尤以刚开始持诵的第一个月内最为严重。遇此情况者,种种现象乃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作祟所致,应以最忏悔的心,祈求冤亲债主原谅,更要以最勇敢负责的心来圆满现前之因缘果报。
  3、原理:
  人的修行以消除业障、偿还因果债、忏悔恶业为始,之后方能无碍的修法。冤亲债主纠缠是阴阳皆苦的果报;运势不好、事业不顺、夫妻不和、子女乖违、甚至于修行的诸多障碍,几乎全部因为冤亲债主得不到超拨而欲索债所引起。“万法皆因缘所生”、“如是因、如是果”(过去世所造的诸恶业为因,今生冤亲讨债为果),若无法超拨冤亲债主,菩提道上必是难上加难,所以每个人应以至少持诵200部以上《地藏经》的功德力,回向因果,超拨个人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得令往生净土,究竟解脱。(注四)
  4、重在回向:
  诵经有不可思议功德,而功德回向是很重要的。通常经书上回向十方一切众生的回向偈并非不好,但欲先消除自己的业障,忏悔宿业,还是应先回向给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这些众生与你最有缘,最易障碍你、纠缠你。故应首先超拨他们。解决他们的问题之后,自己的业障消除了,修行道上畅通了,你再发心将功德普皆回向十方众生、求生净土。

tiantian03       发表于 2011-12-26 14:20
   
回复 #64 子云008 的帖子

您贴的这个应该是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时一些仪式建议,地藏经比较长,不熟悉的人90分钟未必读完,而且由于地藏菩萨累生累世在发了“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因此如果有人感到自己有莫名其妙的病,或者要超度亡灵,或者自己检点一下平生所为,觉得去世以后前途不妙(好比没有高考,但是自己能不能上大学,上个几流的大学,不要问别人,其实自己心里该有个谱。若完全不管高考后的去向,一点都没有想过,我可以断定,此人在中学肯定是瞎混。人生亦复如是,没有人不毕业的。),如果有人反省到自己此生已经犯很大的错误,有些人就喜欢诵《地藏经》消业。正好比,感觉到自己身体有问题,就开始锻炼一样。

您说的那些感应呢,其实好比打扫屋子相似,如果屋子不太脏,你窗帘拉开,挥动笤帚,也没有什么灰尘,但是如果是陈年老屋,不大扫似乎还干净,一开始打扫,反而开始时更脏,另外刚开始跑步,第二天总是周身疼痛,这是一样道理。

     上面这些是比较正规的仪式,若平时比较忙,倒可方便行事。像心经,统共也就一页,就是《唐山大地震》后王菲唱的那段,慢慢念完花不了3、4分钟,的确可以开智慧。
   
      成年人的话,如果忙,更可简便,只在有时间的时候念念“南无(NAMO)阿弥陀佛”,就全妥了,反正也不花钱,不花时间,等红灯啊,做家事啊,都可以在心中念,但是坚持半年下来,你就知道这个妙处。就知道弘一法师等上上智人,共赞这一句佛号,绝对不是妄语。

   以上说与有缘人听,供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7#
 楼主| 发表于 2012-1-6 21:31:20 | 只看该作者
真是懒散得很,稍微深一点的书都看不进去的样子。只有“口而诵”的还稍稍爱读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8#
 楼主| 发表于 2012-1-7 12:19:43 | 只看该作者
偶尔读到一篇《孔子世家赞》,真叫一个荡气回肠。心里缠了几圈,说不出的感觉。
    想想,上学时候,通翻了几遍《史记》,当然,不是整体认真读的,而是浑沦吞枣的,喜欢的章节就多读几遍,看不下的就略略翻过,这样子过的。这篇当时好像多读了几遍,还有些印象的。

孔子世家赞
汉•司马迁

太史公曰:“《诗》有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
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
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
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
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端妈 + 2 + 2 真的是好羡慕好羡慕你哦,可以在家一心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1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0:06 , Processed in 0.078799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