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姐
我女儿今年读一年级,读经也有一年多了,已经背完了[论语]和[老子],现在正在读[易经]上部,我现在疑惑的是,目前似乎看不出女儿与别的小朋友相比有何优势,也看不出读经带来了什么好处.女儿现在在班上表现平平.数学一般,语文也是一般.连理解能力我甚至都认为不如没有读经的小孩.因为我们花了太多的时间在读经上面,这样就造成了.我女儿几乎没有电视看,出去玩的机会也比同龄小孩少.睡觉的时间也比别人少.女儿下午4.30放学5点到家,,回家就做作业,6点吃饭,6.40左右继续做作业,7.30作业基本做完,有时候会拖到8.00,接着就读[易经],9.10---9.30结束.10点钟左右睡觉.第二天6.40起床.读英语20分钟.吃早饭,7.30上学.一天都紧绷绷的,这样我们就没有时间陪他看电视,讲故事.现在我的女儿玩没有别人玩的痛快,睡没有别人睡的长,结果成绩也不如别人,我真是很郁闷.
==========
这个还是“表现”的问题,就是小学各科成绩(语文、数学)的表现。您是说孩子与别人比,数学、语文、理解能力都一般,其实在做这个比较之前,您的心中已经预设了一种标准:那就是孩子背了《论语》和《老子》了,就一定应该表现突出,不应该是“一般”的水平,对吗?
其实,父母有这种期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觉得这样的比较还是不明白读经的道理,也不明白教育的道理,至少是不大清楚的。教育是赞天地化育的工程(赞者,助也),是教给孩子最大长进的内容,再配合以最恰当的时机,用最好的方法,这就是尽了人事了,至于结果是什么,那就要“居易以俟命”了。
这样说,似乎不足以给您解惑,或者有用大道理压人的感觉,那我就试着细细分析一下:
要想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在同学中出类拔萃,就要研究一下学校的学习内容以及考核指标,这也是我多年来陪孩子的过程中一直研究的,分成三个阶段:小学、初中、高中,如果不仔细分析,我们习惯性地一想,会觉得小学学习好是初中学习好的基础,初中学习好又是高中学习好的基础,是这样吧?现在我想告诉您的是:我个人觉得这是个不大正确的想法,这是我的经验。当然了,可以有这样的人,但是因果关系却不是直推的:小学好初中就好,初中好高中就好,也不是必要的关系:初中不好是因为小学不好,高中不好是因为初中不好。这样一分析,我们就应该明白:我们如果要孩子出成绩,是要高中的呢?还是要初中小学的呢?这样一问,大家都应该清楚:要高中的。假如我们的目标就是考一个好大学的话,那是不是很早就要研究一下“考大学”的内容以及“高中”成绩要怎样来呢?这好像很可笑似的,还在小学就想高中的事情,其实这是很主要的,当然了,读一生有用的书才是最恰当的,可是考大学是我们大部份平凡的父母所要面对的,我们就先把考大学做目标吧。让我分析一下高中的各科:
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学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对考试那部份内容一定要有纯熟的表现才能得高分,而纯熟之前的积累过程学校是不管的,老师也是不管的。所以这部份工作就要父母做了,高中的各科和初中比跨度是较大的,尤其是理科,数学、物理是一年比一年难,把好多大学的内容都挪下来高中讲,化学和初中比,也不是一个等级的,语文、英语也比初中难太多了,而语文、英语的考法不是难而是不合理,我觉得高中语文在思想的深度上并不太够,但是那些支解的考法确挺讨厌地难。高中时间只有三年,这三年,对孩子们来说是很忙乱的,如果不提前预习和积累,没有自学能力,上了高中,想要表现好,是太难了,那就要参加大量的课外班,甚至要科科吃小灶,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这样的我见过的太多了,难道真就这样难吗?我觉得这都是小学没安排好的缘故。其实小学初中应该是很清闲的,尤其是小学,但是大部份父母都把目光集中在孩子当时的表现上,也弄得挺忙的,而没有好好积累以备不时之需,就是对高中的铺垫不够,对整个人生的铺垫更不够,一上学就想让孩子样样表现好,结果胶着于小学初中那点东西,而对孩子整个人生的规划看不清,至少对高中没看清楚。
这样我们就要看一看小学的哪些内容对初高中以及对整个人生是有用的,有哪些不足,是需要我们自己做的,这个分析清楚了,就可以把有用的学好积累好,没用的就不要管它了。
小学就有三科:数学、语文、英语。
小学的数学:
就是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能力的培养,我觉得这个对初高中以及对整个人生都是很用的,并且可以让孩子聪明,是要好好学的,是越不过去的,但其实是可以晚点学的,四年级左右学就可以,费时少收功多,但是已经上学了就不敢这样做了。您现在说孩子数学一般,我可以告诉您一个方法,让孩子不一般,您可以不管学校的数学是怎么学的,就把孩子的计算能力一下子练过关,订个计划,每天做一些题,允许孩子错、慢,这是很关键的,我看到:现在学校老师是不允许孩子犯错的,错了就批评,其实孩子在理解上有错、慢,是需要鼓励的,越批评他会越害怕,越不敢做(不敢错),我觉得孩子懒惰,可以批评,孩子犯错,不应该批评。在这种大环境下,家长也不允许孩子错、慢,甚至孩子自己也不允许自己犯错,一点困难都不敢面对。所以我觉得家长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不要责备,要讲清道理,鼓励孩子错了改,如果四年级以上的孩子,每天四个小时练习,三个月就可以练得精准,如果是一年级的小孩子,需要一至两年的时间能练的精准,这样一个把四书都读过三百遍的孩子(当然多了更好),计算能力如果过关,他的小学应用题就不成问题,可以自学。
小学的语文和英语:
这部份是对初高中以及人生最没有用的,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学习内容,都没有用,甚至有害。所以我劝您不必在乎孩子在小学语文英语方面的表现,当然不在乎不一定就表现不好,您就一直读经,其它随便,他也未必就表现不好。如果想要让孩子表现好点、有点自信,可以用“读”的方法,读一些浅度的内容,读经之余,让孩子看一点小学水平的课外书,作文就随便写,孩子写好写坏都表扬,这是让孩子敢写,这样到了四五年级,孩子的表现也会是很好的。
除此之外,小学毕业前是应该把语文英语积累好的,把四书读完三百遍,当然能更多读更好,像教授说的30万字的中文经典最好了。最好再读一下《古文观止》,把《古文观止》作一个注解(就是王教授说的移注吧?),高中的课文中很多是从《论语》《孟子》《古文观止》选出来的,趋势是还要增加,而四书在孩子小学时背下来了,酝酿几年,到初高中时孩子会因此而懂事明理而理解力超强,因为这些都是哲学的内容,不只是文学的,对理科也是有很大帮助的,而在读经过程中记忆力静定能力的养成,无疑更是如虎添翼。
小学也可以把英语学到高水平,当然是读经的方法。
而理科是不大能完全提前的,因为理科需要理解能力,小学学高中的几乎不可能,而初中时可以用“读”的方法预习高中数理化,这是可行的,我是这么做的。文科是可以在小学积累完的,语文和英语的大量读经,就是对初高中的最好的积累,小学四五年级以后就会有一些效果了,对数学应用题都会有很大作用,因为数学中的应用题就是四则运算的说明文。
您的孩子刚上一年级,小学一年级还看不出来理解能力强不强的,因为一年级就是形成一此数的概念与简单的运算,这些与读经无关。
假如,她们班比谁背的书多,那大概我女儿能理所当然拿第一.
=========
这多好呀!
我现在还有个问题问你,我女儿在读[易经],可是[易经]这么难,我们大人都无法理解,女儿即使会背了,可是到时候又有谁来向她解说呢?象[论语][孟子]之类的还好点,最起码以后上中学会有用,可是-易经]对她的将来究竟能起到什么作用呢?给我女儿,读[易经]其实我也是盲目的.原因就是,现在不叫她读,等到她三,四年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再叫她读,抗拒心理会更强.还有原因就是,我看到有人发帖说他家小孩读了[易经],数学的理解能力增强不少.不过我至今没有任何这样的体会.也许是我的女儿慧根不足吧.
========
我个人的感觉是《易经》对整个初高中的成绩以及表现好像没有直接的用处,有间接的用处。但是对大学乃至于整个人生用处是很大的。所以我建议您还是先读《孟子》,再读《大学》《中庸》,四书不但现在有用,一生都有用,而且越来越有用。
我也比较笨,这个回复我写了两个半小时,呵呵~
[ 本帖最后由 春花 于 2010-12-1 14:22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