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记得我在论坛里写过...不过自己也忘了写在哪个帖了。 那么再写一次罢。
我们的经历是这样的:
我一个人对他讲英文(在家里或独处时),他爸爸心血来潮会偶尔冒一句或几个词。我特意不引导他说中文,因为我希望他先掌握英语,知道等他上幼儿园后中文的环境影响会非常强大,那个时候我就没法对抗了。
结果就是,他开口比较慢。9个多月会叫爸爸妈妈,之后一直是停顿。到了一岁多才会对着星星叫“大大”, 公交车叫“bah bah”, 月亮叫“moon”. 到15个多月才逐步学会其他叠字的称谓,比如爷爷奶奶哥哥舅舅等。
后来我发现,他学中文单词比英文单词要快。其实仔细想一下,道理是很简单的。中文是单音节语言,而英文是多音节语言。
婴幼儿的语言发展是遵循 “叠字 - 双字 - 多字 - 句子” 这么一个模式。对于处于叠字阶段的宝宝,他会很乐意学说“果果,蛋蛋” 之类的词,但是你如果要求他说“水果” 或者“鸡蛋”,他觉得有困难,可能就不愿意开口。简单英语单词如“cup”,“milk”虽然是单音节词,实际上相当与中文的两个音节,对于叠字阶段的宝宝来说有点难了。 更不消提更多的三四个音节的词了。只有少数的英文单词如 “car” "go" "bee",与中文的单词难度相当。
这也是为什么我先想让他学会英文,结果他什么也不会的原因了。因为多音节的词对他来说太难了。一个小孩还没有学会走就跑,肯定不现实。然后我就调整了下策略,先教他说中文单词。这个阶段孩子的发音器官还不完善,有些音还发不出来。 如果他能把中文里的所有的元音辅音都掌握,我相信对讲英文发音同样有帮助。
之后一段时间,棒棒学会了不少中文碟字,但是英语单词会的依然寥寥可数。但是在他中文步入双字阶段后,他的英语单词输出也有进步了。
所以我的总结第一点是:
1.如果我之前没那么可以不教他讲中文的话, 我相信他会早一点开口。对于还不会说话或者刚开始学说话的宝宝,可以先教简单的中文叠字。英文的话,列出一些最简单的词 (一个辅音+一个元音),如 go,no, low, high, pie 等。等到中文进入双字阶段,可以挑出难度相当的英语词汇来练习。
2. 经常练习单元音和双元音的发音,以及各个辅音。每个宝宝都会发现某个或某几个辅音有困难,比如我们宝宝对/k/这个音,过了满久才掌握,所以虽然 car 这个字很简单,他一开始却总是说不来。多陪他练练"/k/"的音,也可以和其他元音组合起来,如 ki ki ki, ku ku ku. 记得那时候为了帮他学这个音,我特意给家里的松鼠取名叫 ki ki。
3. 对于的确有困难的辅音,可以鼓励宝宝用其他音来代替,等到发音器官完善了再学。比如 "思" 字,很多小孩会念成 "西"。对于含有/s/音的英语单词,如 bus, star, stone, spoon 等,我儿子因为发不来直接忽略掉这个音,我鼓励他用“西”音代替,至少这样听上去他说了一个完整的词。这样做也会有一定风险,可能会导致以后很难更正。
[ 本帖最后由 emerald2008 于 2010-10-1 13:57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