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子云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个月宝宝的听经日记

[复制链接]
121#
发表于 2011-5-3 07:11:28 | 只看该作者
要心狠点。睡觉前完成一系列:洗澡、换睡衣、刷牙、阅读、熄灯,给一个晚安亲亲,再也不说一个字。其实孩子安静下来,无事可做,没人理,很快就会睡着。你要雷打不动的执行,第一天可以要哭半个小时,第二天十分钟,第三天干嚎两声,就好了。孩子哭,别当自己是亲妈,冷眼旁观就行了。不用抱着哄,太累。直接丢床上就行。我就是这样干的。你试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楼主| 发表于 2011-5-3 10:27:55 | 只看该作者
以前在宝宝树上看到一个法子,和您这个倒是异曲同工,也曾试过,不过总是我妥协。倒不是心疼,主要还是大半夜她老是那样嚎我听着心里渗得慌。或者宝爸回来之后会好些吧,至少能给我壮点胆……
   我们这孩子,头上仨漩,就像人家说的,拗得很。表面上就像个乖孩子,说话做事好像很懂事一样,拧起来那脾气要多大有多大(都说像我,苦笑)。白天是天使,夜里成恶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楼主| 发表于 2011-5-7 22:27:48 | 只看该作者
    笑爸回来这几天,除了他到公司去面谈之外,我们一家三口就骑着新买的“宝马”电动车到处兜风。笑真是喜欢到外面玩呀,每天外出都高兴得不知所以,在车上蹦得能翻车,笑声能传到姥姥家去……
    白天玩得累,晚上睡得好。一点都没闹就睡着了。当然,笑爸来前一天,让老家的本家奶奶给笑烧烧香,说是笑被惊了八次,叫了叫魂,当天就睡得很好。(子不语怪力乱神,可从笑出生后这种事发生不知多少次,搞得我也神神道道的……)
    没有一天不外出玩的,自然在家听经就很少,就《唐诗新唱》每天听的不少;论语几乎没听,易经21-30章早晚放几遍;《中庸》倒是放的不少,前十几章妈妈都听熟了;弟子规还是出去玩时给笑读的,“泛爱众”部分,笑明显没有前面的熟,一句也没有接龙过。
    明天周日,预定去公园参加读经活动;当然如果下雨,就在家呆着了

    另,笑一岁半了,昨天在医院给笑测发育商(相当于三岁之后的智商),具体的表现和需要注意的方面哪天有空再详细写。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小音 + 2 + 2 孩子玩的精力永远是充沛的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发表于 2011-5-8 11:57:54 | 只看该作者
还没有时间细看,我家的成成和笑宝差不多大,以后大家都交流交流

[ 本帖最后由 小音 于 2011-5-8 11:59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子云008 + 2 + 2 欢迎,你家的眉眉和当当读得怎么样了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楼主| 发表于 2011-5-9 16:40:45 | 只看该作者
教会孩子自己学习(转贴)    粘帖过来以备后用,虽然这个“后”可能是五六年之后

作业没写完不开饭 让儿子学会抓紧时间
  儿子上学前班之后,我们给儿子订了一条规矩----放学回家马上做作业,作业没做完之前,全家谁也不许开饭。
  刚开始,儿子自然有点不适应。从尽情玩乐的幼儿园到整天上课的学校,一放学,就想放松一下。但我毫不让步,动画片我可以为你录下来,玩嘛,等做完作业我可以陪你玩。儿子只好照办。当然也有过违规现象:有一次放学后,儿子经不住小伙伴的劝说,先到楼下玩去了。等我下班回家才赶紧跑回去做作业。那天,他写作业,我故意在旁边陪着,就是不进厨房做饭,也不让老公动手。晚上七点多,儿子忍不住催我,我心平气和地告诉他,什么事情都没有学习重要,妈妈等你做完作业。结果全家人八点才吃上饭。我对吃得狼吞虎咽的儿子说,因为你没及时做作业,耽误了全家人开饭,而且我们饭后的散步、讲故事都不能进行了。
  这一次,儿子领教了什么事都没有做作业重要。从此,放学进家门就做作业成了儿子的自觉习惯。
  饭前把作业做完,是一个指标。我坚持只要做完作业,儿子怎么玩我都不管。因为那时间是他省出来的,是对他抓紧时间的奖励。有位邻居大姐跟我一样要求她的女儿进门先做作业。可她女儿却总是磨磨蹭蹭。我一问原因,那孩子悄悄说,早做完了妈妈也要我做习题,反正不能玩,干脆慢慢做吧。
  瞧,就因为没有奖励的措施,就助长了孩子磨洋工的不良习惯。

想学的 一定请最好的老师
  现在家长都注意教育投资,三岁学画,学英语,连着报几个班的也不少见。我和老公对此态度一致:凡事浅尝辄止,对孩子没什么好处。一定要找到儿子感兴趣的项目,而且学就得学下去。
  为这,儿子在三年级之前几乎没报过班。升入三年级之后,他告诉我们想参加学校组织的奥数小组。每周活动一次,一个小时,由数学老师讲奥数知识。参加了几次后,我们发现儿子对数学挺感兴趣,但学校教学的强度不够。于是专门请了一位多年开设奥数家庭补习班的老师做家教----儿子和另外三个学生一起,每周到老师家上三次课。因为时间充裕,老师为他们系统讲解课程。到儿子五年级毕业,奥数课程已经讲完,六年级上学期,集中做习题。结果,因为基础知识扎实,儿子参加区迎春杯数学比赛获得了二等奖。
  儿子对电脑游戏和下棋特别入迷。我的观点是小学功课不是很多,应抓紧时间玩。于是给儿子找了一位业余六段教围棋,又请了一位计算机系的大学生专门陪他玩游戏。不是说我很有钱,作为工薪阶层,我用自己做财务的眼光看待对孩子的教育投资----讲究投入产出比。与其在几个项目上花钱,半途而废,不如看准项目,充分投资。就这样,在专业老师的培训下,儿子的奥数学得挺好;计算机水平似乎也在玩游戏中大大提高。围棋还考了个三段。
  我呢,轻松自在。既没有天天陪读,也没为辅导孩子自己重新学习奥数之类的知识,似乎就在不经意之间,儿子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

不查作业不陪读 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辅导孩子的功课是很多家长心目中一件大事。有的家长不仅为孩子所上的各种兴趣班陪读,连作业都天天代为检查。我从儿子上学开始,就坚决不肯做孩子的拐杖。即使在小学低年级,老师要求家长检查作业、签字时,我也只管签字认可,决不检查作业。我告诉儿子,妈妈有自己的事情,而你的任务就是学好功课。作业的目的就是复习所学的知识,有了错误不要紧,那就是发现了自己的漏洞呀。只要把不会的、不懂的及时向老师学会就可以了。
  请家教学习奥数之初,儿子有点找不着北的感觉,听老师讲似乎都会,可自己做题老出错。 “让妈妈和我去听课吧,人家的妈妈都去陪孩子。”我回答:“我可不去。我的数学还不如你呢。要是你听完课愿意给妈妈讲一讲,我倒可以从头学习。”看到没有依靠了,儿子只能靠自己了。有时看到儿子的习题本上尽是叉子,我就鼓励他:没关系,你的成绩是最真实的。别看有的同学作业全对,可那是家长的功劳。再说,你的作业情况能让老师了解你的学习情况,只要追着老师把不懂的弄会就可以了。
  就这样,儿子只能开动脑筋琢磨,自己是哪里不懂,就向老师求教,很快儿子就具备了及时发现自己的学习问题的能力,及时和老师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到了六年级时,儿子兴奋地告诉我,老师说他接受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强。听到这句话,我高兴极了

只看终极目标 不计一时得失 不许为考试突击复习
  孩子上学难免要面对大大小小的考试,考试前也难免要突击复习。但是我从儿子上学那天开始,就告诉他,学习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一次考试成绩。因此,必须当天功课当天复习,就像古人讲的“今日事今日毕”。平时复习完功课有剩余精力,可以阅读闲书开阔眼界,可以和同学相约外出。一定不要把考试看得很重。学习的目的不是考试,考试只是为了促进学习。
  有了这种思想观念和及时复习的学习习惯,儿子很少为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紧张。考试结束之后,无论成绩如何,我关心的不是儿子在全班的排名,而只是要求他把考卷上不会的试题重做一遍。即使在考初中这个问题上,我也只是告诉他,希望他到几所重点中学去见识一下,考上了更好,考不上也没什么,不会影响你今后的学习。
  由于一直不把考试当回事,也因为一直认为预习、复习是正常的学习程序,所以,儿子没有过度的紧张感,而是以轻松的心态正常面对,正常发挥。而且在升入初中之后,他也没有感到太多的不适应。
  总结我的教子经,我觉得还是得益于那句老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陪着孩子学习,不如教会孩子学习。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觉学习的能力是孩子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 本帖最后由 子云008 于 2011-5-9 16:4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楼主| 发表于 2011-5-10 17:12:21 | 只看该作者
  爸爸放一个屁,笑笑就在一旁嘻笑着“呸呸呸”,可是她自己随地大小便,都不知道了
  正上网时,突然听到哗的一声,赶紧一扭头,笑蹲在床前正尿到一半,一见我转头没等出声就忽的站起来,蹦跳着几步跑过去一步跨到小鸭子坐便器上,说:“尿泡泡,尿泡泡。”好像才突然想起我整天的嘱咐一样。那模样真是笑死人。

  前几天骑车兜风时,路边小河臭得要命,
  我说:“真臭呀。”
  笑笑也跟着扇鼻子说:“真臭呀。”
  我问:“小河和笑笑哪个更臭?”
  笑笑笑嘻嘻地:“妈妈臭。”
  一会儿,爸爸问:“爸爸好还是妈妈好?” 永恒的难题,是吧?
  且看笑笑怎么回答:“笑笑好。”

  爸爸回来后第一天上班,晚上就要出差,对笑笑说:“爸爸要走了。”
  笑笑伸着胳膊:“不叫爸爸走!”
  爸爸说:“爸爸要出差,几天就回来了。跟爸爸亲亲吧。”
  笑笑把头靠过去和爸爸亲亲,嘴里说着:“爸爸亲亲。”又立马往妈妈这儿靠过来说:“妈妈亲亲。”

  最知道心疼爸爸了,一起出去玩,一点都不肯让爸爸抱,生怕累着她臭爸呀!一不见她爸爸呢,就转来转去的找,还用动画片里小孩的那种音调叫着:“爸爸!爸爸!”非常好听。

  笑笑最近非常喜欢用这种句式:“妈妈吃一口,笑笑吃一口”(吃东西时)、“妈妈坐一头,笑笑坐一头”(坐跷跷板时)、“妈妈拿一个,笑笑拿一个”(拿什么东西时)、“妈妈提一袋,笑笑提一袋”(提垃圾,或者买菜时)……

  还喜欢学我说话,日常的话五字以下的几乎是听见什么学什么,偏读唐诗和弟子规时候不常跟。尤其喜欢变换主语,把我说的“笑笑怎么怎么样”变成“妈妈怎么怎么样”,比如我说:
  “笑笑尿泡泡!”
  她就说“妈妈尿泡泡!”
  我说:“笑笑快吃!”
  她就说:“妈妈快吃!”
  甚至她经常穿一件小兔子外套,我一说:“小兔子乖乖。”她就说:“妈妈乖乖。”
  谁知道她明不明白说的什么意思呢

  出门时候,你不让她提东西简直不行。我笑称,让笑笑选择的话,如果有一个包,那是笑笑提;两个包,是笑笑和妈妈一人提一个;三个包,才给爸爸分一个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楼主| 发表于 2011-5-10 17:45:03 | 只看该作者
  昨天笑爸第一天上班,晚上就出差,家里又剩我们娘俩。
  半夜就开始沥沥拉拉下起雨,一直到半下午才停。笑笑六点多就醒来,一上午在家里可闷坏了。我发现除了吃饭睡觉,笑笑在家里玩的时间极限是两个小时,最多超过两个小时必得拉着要“出去玩,出去玩”,这时不管用吃的玩的都哄不住,一到外面就像出笼的鸟儿一样兴奋。倒想起欧阳修的《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林中鸟,笼子里可圈不住啊!

  早起在床上玩数字卡,读双语《丑小鸭》,笑笑就一直指着封皮说“丑小鸭,丑小鸭”,读不了几页就又翻到封皮那儿指字。一直也没有读到结尾。
  没做早饭,给笑冲了奶粉,自己冲了藕粉喝。穿上衣服后摆好凳子,拿来积木和拼板,笑笑指点着:“妈妈坐这里,笑笑坐这里。妈妈坐一个,笑笑坐一个。”我说:“笑笑玩玩具,听妈妈读书。”然后一边玩一边听我读《易经》和《论语》,这样差不多一个小时吧。
  到九点,终于在屋里憋不住了,吵着出去,下楼在檐下站了会儿,给她读了几遍《春夜喜雨》,又想起我以前非常喜欢的一首苏东坡的词《定风波》,品了两遍,非常感慨。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想象一下,在某个早晨是天高气朗的日子,几个朋友一起去郊游,待到高兴时,却下起了大雨,同行的人皆抱怨连连。怪天公不作美,这游玩的兴致全无,可是有一人却与众不同。别人都在奔跑找避雨的地方,而他却听着雨打竹叶声,哼着小曲,慢慢的走着。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逆境时应该保持怎样的心态呢?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如果没有兼济天下的机会,就“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初入庐山》诗)也涂个清净逍遥。

  
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怎样的一种旷达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tracylin2002hk + 2 + 2 真好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楼主| 发表于 2011-5-11 08:40:13 | 只看该作者
  田田妈的帖子,放在楼里自勉

      您说的苹果种子的比喻,是对了一半。不错,是有种子在那里,不过不是一粒,而是像瀑布那样的一个流,这就是所谓的“因”,您对于孩子是什么呢?您是一种“缘”。就是苹果的种子也不一定都能长出苹果,如果你掉它到沙漠,它就干枯在那里了。因缘具足,果报现前。
     所以没有觉悟,就听天由命,一念回光,就把握自己的命运。的确,每个人都在这世界上独去独来,纵然是母子,也只是陪伴一程而已。不过因为这一程,要敦伦尽份,珍惜这个缘分。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自己觉悟是最重要的,这是自然的,不然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要救他人,也只是说大话而已。不过,做事情,关键要看存什么心,静坐也好,参禅也罢,都是要修定。所谓的定,就是一心不乱。看起来是关“心”的事情,不是关“身”的事情。
     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定力是在世事中磨练的。其实和教育孩子也不是两个事情,而是一个。不过说来容易做时难啊。
      起心动念处,看自己的用心就好了。凡事不跟别人比,让孩子读经也不为了让他成名,只为让他有生活的智慧。就不会急躁了。
      我自己觉得,只要方向正确,早点晚点,不停走,总是能达到目标。怕就怕南辕北辙。或者,今天往东走,明天又往南。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自己心里哪怕些微的疑惑都看得很清楚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练自己的定力吧。

     以上也是说给我自己的,与您共勉

  下面是猪仔妈的帖子,感觉说的很不错,也转过来
回复: 3岁4个月仔仔读易

上午读恒卦32 5遍,累积30遍。

下午读33卦34卦一遍。自己读,比较流利,有几处卡壳。我们的进度是很慢的。所以我有点焦虑。好在看到田妈的:只要方向正确,早点晚点,不停走,总是能达到目标。怕就怕南辕北辙。或者,今天往东走,明天又往南。

所以我们现在不急着赶路,沿途的风景好好欣赏,等到目的地时可能会发现这份沿途的收获又是别样的厚重。


读经真的是坚持很难,放弃很容易。伴儿成长的过程,才是自己这一生受益最多的3年------同时很感谢仔仔爸爸,努力工作才换来我在家的机会,感恩的心,一切尽在不言中吧。

昨天做饭的时候,感慨颇多。转眼仔仔快3岁半了,早教也有3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多了积淀,少了狂热。多了份沉静,少了份功利。早教这东西,很奇怪:别人是灵丹妙药,你可能就是毒药。杜曼也好,七田真也好,双语也好,读经也好。曾经彷徨,苦恼。有人认为开发大脑,有人却认为会毁掉孩子的精神。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一旦选错了路,就再也不可能重来。现在回头看来,无论任何事情,只要坚持做下来,有技巧的做下来,都会收益巨大。关键是你选的要坚持的事是西瓜还是芝麻。

最后整句勉励自己的话吧:无论仔仔多大,都像看到他讲第一个字走第一步路似的赞赏与惊喜,那他就会给你想不到的惊喜。


从洋洋读经楼里搬来嘀--春花姐的回复

“要求苛刻是我们大部份家长的通病,原因就是修行不够、涵养不深、见识不透。但也不必把这些看得太重,如果一开始就像田田妈那样有涵养、有素质,天下就太平了,所以我们的素养不够才需要和孩子共同成长,这也是读经之乐呢,如果我们什么都好了,也不必在这里记录了,呵呵,子曰:过则勿惮改。只要不是故意为难孩子,就让我们与孩子共同成长吧。也只有读经、也只有在教子的确切实践中才能真切地体会母爱的深厚与不平凡,如果孩子要糖就给糖吃,不让孩子哭一声,这样做父母太简单了。当然了,也不是专门想让孩子哭,这些哭与不哭都应该是现实世界中很自然、很正常的,孩子嘛,总是个孩子,难道能希望孩子一读就好、一下就滔滔不绝?这才是妄想呢。孩子表现的不好时难道父母能不管一味迁就吗?这些道理其实都很简单,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怎样能“劳”“诲”的有水平、不愚蠢,也是我们做父母的要一辈子进步的。

   以上都是从猪仔妈的楼里搬来的





[ 本帖最后由 子云008 于 2011-5-11 09:0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楼主| 发表于 2011-5-13 11:36:13 | 只看该作者
父母说的最好与最坏的话

最好的5句
1、你自己来做决定吧。

2、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
3、你来试着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吧。
4、你其实是想说什么?
5、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

最不好的五句话
1、你怎么越大越……
2、我只是逗你玩。
3、你怎么就不能像人家丽丽那样呢?
4、别跑,会摔跤的。
5、我刚才是怎么跟你说的。


    在郑州经典交流群里看到家长分享的。义理很简单,反求诸身,真正做到了么?


[ 本帖最后由 子云008 于 2011-5-13 11:5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wydabendan + 2 + 2 笑妈你们郑州有个先锋学校听说很有名呢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楼主| 发表于 2011-5-13 11:52:44 | 只看该作者
    想起早饭后给笑笑一粒钙片,笑吃完了还要“再吃一片,再吃一片”,我正在涂脸,说“一天只能只一片”,笑笑要求得不到满足,居然一把抓过润肤水,摔在地上。想想最近她这样的行为都有好几次了,我气得扒开屁股打了几巴掌。
    可随之心里就泛起难言的感觉:在笑出生后的一年多里,和笑爸相处的满打满算不到三个月中,我都摔过几次东西了?谁说孩子不会记在心里呢?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啊!总能照出父母身上不好的东西。
    反省、反省……
    以后,真得日三省吾身了!不然,不管费多少心教育孩子也是没用的,她总是先看到你的身教,这远远胜于言传。所以,一定要注意修养自身……

    日常生活中多少这样小事情啊!如果不注意,长此以往孩子养成坏习惯,再来纠正,多难?孩子真是不看你怎么说的,只看你怎么做的。
    在读书方面也是这样,要让孩子喜欢读经典,不如先让自己喜欢读 ,你喜欢了,孩子也就喜欢了,父母身上所有的优点 孩子都会复制下来;同理,父母身上所有的缺点,孩子也会复制下来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说的就是我这样的状态呀!不能学以致用,不能在生活中指导自己的行为,背得再多,又有什么用?


[ 本帖最后由 子云008 于 2011-5-13 12:0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8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9:45 , Processed in 0.114458 second(s), 3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