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子云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个月宝宝的听经日记

[复制链接]
161#
 楼主| 发表于 2011-7-15 15:07:36 | 只看该作者
    笑笑现在说话都是用完整的句子,不但“主谓宾”齐全,而且语气词丰富,有时竟然还带定语状语了……

    指着桌子上的水瓶:“那个不是笑笑水杯。”又跑到床头拿起自己的:“这个才是笑笑水杯。”

    早上醒来,在床头找到几个分钱:“妈妈,一毛钱!”全放到我手里,说:“把钱给妈妈了,笑笑没有了。”又要走,说:“把妈妈钱拿走,妈妈没有了,笑笑有钱。”

    把火腿给妈妈吃:“妈妈吃一口,妈妈吃笑笑的火腿。”

    捡树叶,拿一片半截的:“树叶撕掉了。”又拿一片:“这个是整的。”又拿一片:“这个比那个还、还……”我说:“比那一片还完整,是不是?”笑笑说:“比那一片还完整。”

    在电梯里笑笑非常乖巧地向一个奶奶问好,得到半个苹果。到家后笑笑说:“这个苹果真好吃呀,妈妈吃一口吧。”我尝了一口,是今年新下的,确实新鲜好吃。

    看新书,笑笑指牛为马,我说:“这是牛,奶牛,咱喝的牛奶就是它产的。”晚上和爸爸看书时到这一页,笑笑说:“这个不是马,是牛。”又指另一幅图:“这个才是马呢!”叫爸爸惊喜的。

    笑笑给我一个瓜子,我说:“笑笑在哪里找到的呀?”若在四个月前,笑笑会说:“桌子上。”两个月前会说:“桌子上找的。”现在笑笑说:“笑笑是在桌子上找到的。”——说话越来越接近成年人的标准了。

    最近多了个口头禅:“好好吃”“真好玩”,吃什么东西自然都是“好好吃呀!”不管到哪儿、玩什么,哪怕是最司空见惯的,也常以夸张的口气说:“真好玩!”——哈哈,那个样子才是真好玩。

[ 本帖最后由 子云008 于 2011-7-21 08:5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楼主| 发表于 2011-7-15 16:57:07 | 只看该作者
    过马路时,笑笑扭头看看说:“两个阿姨并排走。”
    在小区里,笑笑说:“一个奶奶推着车,妹妹坐,哥哥跟着走。”


    在床上玩,套娃少了一个,笑笑说:“二娃娃呢?二娃娃在哪里呢?”爬到床一边伸头看看:“这边没有。”又爬到另一边:“这边呢?也没有。”
    我笑着说:“笑笑说话像个大人一样啊!”
    笑笑一本正经的说:“妈妈大,妈妈是大人;笑笑小,笑笑是小人。”


    笑笑问玩具熊:“小熊妹妹,要不要尿泡泡?”(完全是我问她的语气)又揪着玩具熊下床:“要尿小鸭子,不能尿床。”揪着小熊的耳朵在那儿“把尿”。一会儿又换姿势,抓着小熊腿,小熊简直头朝下了。
    晚上笑笑又在“把尿”,爸爸不知道她要干什么拦住她:“在床上玩,小鸭子脏。”笑笑哭开了:“小熊宝宝要尿泡泡,小熊宝宝要尿泡泡……”

    笑笑在卫生间,要“自己洗澡”,把我赶出去。过一会我过去看看,笑笑光溜溜的站在澡盆里,周围摆着另外好几个盆,积木小盘子小铲子放得哪个盆里都是。见我开门,推我说:“妈妈走开,非礼勿视!”(哈哈,我常对她说的话,反用在我头上了)

    小姨怀孕五个半月,这段时间肚子长的飞快,掀开肚子要照肚皮照,笑笑拍着手大笑:“西瓜大,西瓜圆……”

    最近不知怎的对她姨很不感冒,尤其是吃东西时不肯喂她姨吃,哪怕是她姨拿来的东西。
    笑拿了一个香蕉,小姨说:“叫我吃不叫?”笑笑腾腾腾几步跑到里屋,扭头叫:“不!不!”小姨加重语气:“叫不叫吃?”笑笑居然咧嘴去哭,又腾腾腾跑到我那儿,递到我嘴里:“妈妈吃!”一边从我身后斜觑着她姨,一副挑衅的样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楼主| 发表于 2011-7-15 17:02:44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日常生活中真的有很多很好玩的情景,只是当时不能马上写下来的话,时过境迁就没有写的欲望了,有时候是忘了,有时候是写的没那么鲜活了
    这就是一个人又带孩子又干家务的坏处。时间和精力都不能保证
    或者还是自己用心不够吧!别的不说,网上的小说写手,很多是有正常工作的,每天几千字的连载,一天都不隔……人家怎么做到的?还需要灵感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楼主| 发表于 2011-7-15 17:53:56 | 只看该作者
给小熊宝宝读书:
      先用命令的口气:“小熊妹妹,坐好!读故事!”(笑笑把“读故事”和“读论语”是分开的)把小熊放在身边,拿开一本书,正好翻到《分果果》那个故事,笑笑指着每个小动物介绍:“这个小兔子乖乖,这个小松鼠,这个也是小兔子乖乖,这个小黄狗,这个是老师,这个是花,这个是太阳……”介绍一遍,仍然不读故事——实则这本书新开的,她还不会背呢!
     最近我给笑读书的时候她也常常这样,指指点点说她认识的图,很少看字了。

      笑笑的亲自阅读从一岁四个月把她接到郑州时正式开始。开始两个月是办了张借阅卡,每月组金50,每次4本不限次数。于是经常换书,一本书最多读个五六遍。这两个月的效果是笑笑养成了每天读书的习惯,后期也开始有了兴趣。坏处就是大量泛读,每本书都是走马观花,不符合这个年龄段的认知习惯。这两个月主要是看绘本。


      五一之后借阅卡停了,剩余的租金换成了童书。读书停了一些天,从五月中旬开始指读精读阶段。专门拿出两本字号大、语句短(都是七子句)、节奏朗朗上口的故事书——海豚出版社的《婴儿好习惯故事》《婴儿好品德故事》,配上那种巴掌大的《小婴孩开始学》数字书之类,开始了第三个月的阅读。

      方式大体是每次读三四个故事(大约10分钟),一天读1-3遍,重复读个几天往后顺延——一般能达到笑笑会背或接龙。其他的巴掌书以及卡片随意。这样一直到现在。当然,有时候懈怠,一天一点也不读也是有的,不过次数不多。——这都两个月了,只读了一本半15个故事,加上两本婴儿画报。

      笑笑专注个十来分钟是不成问题的,不过,并不是都随着妈妈的指向看字。多半刚开始读一个故事时会看字;读了几遍比较熟但又接不上时爱看我的口型,总是笑眯眯地紧盯着我的口型,她的小嘴也一张一合的但是不出声,偶尔瞟一眼书;更熟的时候,就多半一边背“台词”一边表演了,要不就指指点点书上的图讲解“这个是^^^,这个是^^^,……”碰到哪个不会了,就扬起声调问“这个呢?”

    有意思的是,笑笑对童书和经典的态度也有几次转变
    在笑笑开始阅读之前,已经断断续续的听了好几个月经典,所以开始时读绘本和听经典可以说并重;
    在亲自阅读一个多月后,笑笑已经自己选择优先读绘本了;
    开始重复指读故事之后,笑笑更是鲜明地选择故事书,而且每次我开始读经典时她都拿着故事书“读笑笑的,读笑笑的”;
    最近这些天,笑笑又开始对《论语》《易经》感兴趣,时不时的会说一句“读《论语》吧”——又回到了童书和经典并重的阶段,当然,故事书是更重一些的




[ 本帖最后由 子云008 于 2011-7-16 08:5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
 楼主| 发表于 2011-7-15 18:45:28 | 只看该作者
家庭教育真正的缺失在哪里?(转贴)
      在教育上,方法的力量是有限的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真正欠缺的是什么呢,真正欠缺的不是方法,是状态,是父母的教育状态现在有很多母亲的理性让我觉得比较可怕,在谈及孩子的时候,缺乏情感的基础,缺乏情感的支撑,母亲的这种理性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是很可怕的。父亲和教育是有距离的,有距离不可怕,但父亲要表明在家庭教育这个空间里的位置,要表达清楚在家里对孩子的精神导向是什么。

       教育的最佳状态在于一个“养”字。家庭教育重在养,而不在教。现在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各种各样的问题归纳起来就是心力的不足,心里面对学习热情不足。养鱼重在养水,养树重在养根,养人重在养心。如果一个孩子的心在家里面得不到养护,得不到有效的滋养,天赋的聪明就没有基础;智商再高,没有恰当的、相应的心态支撑,天赋很难发挥。我们先不讲孩子的心如何,先看看养孩子心的人,也就是父母的心适不适合养孩子,或者如何达到养孩子的状态。如何点燃孩子内心的学习热情,点燃需要一定的温度,需要一定的状态才能点燃。如果家长的心是冷漠、麻木或者是焦虑不安的,我们很难去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面对孩子不管出现任何状态的时候,保证母亲情绪的平和,这是你对孩子最伟大的教育。

       正确解读父母两个字的意义

      
父亲必须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的一种品质,就是风度。父亲拿什么去教育孩子,就是用自己的风度。在什么时候表现风度,尤其要在遇到逆境,遇到自己接受不了的人,遇到别人犯错误的时候,父亲如何表现风度,这是带给孩子内心的一种力量,也是带给孩子的一个空间。
  
母亲的“母”包含什么样的生命意义?这是我们生命角色里面必须解读的内涵。

      
第一个字是“虚”。很多妈妈很实在,看孩子的时候一眼能看出来三个问题,而且忍不住很快要指出来,这不是母亲的内涵。母亲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和缺点的时候都不要动,为什么不要动,因为它的优点需要母亲用良好的情绪去孕育和保护,只有母亲看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都不露声色的时候,才能赋予孩子内心的成长动力。有的家长很纳闷,孩子在别人面前都很好,一回到家,一看到自己的妈妈就变了另一个人似的,变得不可理解。为什么这样,就是这个“虚”没做好,不能够虚下来的母亲,不能够给孩子的情绪提供一个空间,孩子的情绪就在妈妈的情绪里面包围着。

       第二个字是“弱”。母亲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强势妈妈的孩子很难自信,孩子的自信会在你这种状态里面一点点的削弱。能够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亲,孩子的内心必然自信而坚强。你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吗?会在孩子面前示弱,示弱才能实现对孩子的托举,凡是站在孩子心口上说话的家长,实际上是在压制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第三个字是“柔”。一个母亲真正的力量,一个母亲的教育力量,在于面对孩子成长的过程,如何做到这样一个“柔和”。
越柔和的母亲,它在孩子面前的指挥能力越强,凡是扯着嗓门整天对孩子嚷,对孩子叫喊的母亲,会慢慢失去在孩子中的这种引导能力。

      
家长的心态第一放在哪

      
家长的心态第一放在哪?我们如何去把他的心态养好,别急着报班,别急着找家教,别急着找一些方法层面的东西来解决这个问题。家庭教育重在养,而非在教,今天主要解读的是这两个字,一个是心,一个是情,无心无意是家庭教育的特点,有情有礼是家庭教育有效实施的必须遵守的原则。

       教无定法,对待不同家庭的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需要有不同的方法,但是有一个原则,要有情有礼,情在礼的前面。现在家庭教育的现状是什么呢,有情无礼。爱孩子的时候,爱得没边,关心孩子的时候,连孩子的袜子都要家长给他穿,给他洗,说爱孩子的时候爱到早晨起床的时候,在旁边喊,甚至帮孩子穿衣服,这叫爱吗?这个情已经失去了教育的价值。
另一个现状是有礼无情,尤其是家长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没有感情铺垫。任何层面的教育,首先是要给被教育者传达教育者本身的真实的内在情感。感情做足了,做足到我们的孩子渴望到问我们要东西的时候,我们这个时候才把道理点出来。情感交流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孩子就会说,妈妈那我该怎么呢,或者爸爸我该怎么办,这个时候一个小道理过去,才有可能实现带给孩子的一种引导能力。

       家长内心焦虑与浮躁,比孩子有学习问题更可怕

       孩子学习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导致孩子内心不安的背后的这些干扰源,这些基础层面的支撑乱了,更可怕。如何实现家长的情绪自控,也就是孩子稍微出现一个问题,你先不急、不躁,你先平静下来,先把自己的情绪先调整好,然后再面对问题

       如何实现情绪的自我调控和管理,这是对家长提出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
。“只有平静的内心,才有可能沉淀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只有我们家长的内心平静下来,我们对孩子教育的点才会变得清晰,才能把教育者对教育的理性思考沉淀到内心里面,沉淀为自己的一种状态,否则,教育的思考就像水过地皮湿一样,从每个人心里流过。效果在哪里,在于你能否做到对教育思考的沉淀,沉淀到你的内心,内化为你的一种状态,如果没有这一种过程,你听任何报告都是无效的。没有沉淀的消化,就没有实施教育的资本,也就是没有沉淀的过程,我们就不可能拿着教育专家的东西在自家家庭里去实现。

       家庭教育的空间一定要留给孩子

      家庭教育要做清晰,应该下功夫做的事在两头,一头是父亲,一头是母亲,中间这一段,任何孩子的成长都是在蜿蜒曲折的过程中完成的,这个空间要留给孩子,不要管它。

一流的家长靠放,不懂教育的家长靠管,管孩子是百分之百的失败,放孩子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天天抓着孩子不放的家庭跳到错误的空间里来了,这个空间是每个孩子自己独立完成的,但是很多家长参与到这个空间里面盯着不放,拔不出来,不让他管不行,不让他管就没有别的事可管了。有的家长说,你让我放就不管了吗?让你放不是不管,让你站到你的角色里面,对孩子的情绪做养护而不是对孩子的行为层面的东西过多地参与。过多的参与等于我们不知不觉、兢兢业业在犯错误。

家长的教育能量释放出来,足以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

       当一个人对学习失去热情之后,再好的智商也谈不上很好的发挥。有的家长说孩子表现不好,不好好学习,在我们这可以解决问题,可以找到答案。“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学”,中国的文化,最大的特点是内视,尤其是儒家的文化。《大学》里讲“正心、然后诚意”,正谁的心,家长的心,然后再正孩子的心。其实气质决定了孩子的学习差异,孩子的气质就是父母的状态慢慢内化给他们的一种气质,就像我们的职业习惯一样。如果一个家长的内心永远是冷漠、浮躁的状态,任何教育思想在他的心理面落下去就像乒乓球一样弹回来了,孩子也一样。父母的情绪孕育着孩子学习的情绪与气质。

       启动家庭教育的能量,首先要启动家长和孩子内心流通的天然情感。我们父母和孩子之间情绪和情感的力量,要达到“炽”的程度。炽就是热,热到能够烧烤孩子内心的程度。拿什么去塑造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气质,就是拿我们父母恰当的情。现在我最担心的不是孩子才能上的表现,而是情的不足,义的模糊,家长是孩子情和义最大的启蒙者
,如果你们这一块的启蒙力量失去了,对孩子才能上的表现肯定是一个遗憾。

      
家庭教育应该站到文化和哲学的空间去审视

      
家庭教育是真情的回归和文化的守望与传承,家庭教育不能再站到方法和技术层面来折腾了,应该站到文化和哲学的空间去审视。山东是文化的圣地,齐鲁文化又以齐文化为龙头,在齐文化这样一个博大的空间里面,我们不应该站到文化的空间去看待教育?

       所有的父母都是一个文化的载体,不同家庭文化培养出来的孩子的气质都是有差异的。文化是教育的旗帜,教育做到最高点就是文化,文而化之,不用说话孩子内心就被我们感化了,同时产生另外一种生命力。

       家长自身对教育素质的修养和提升,仅仅是实现家庭教育功能的开始。90后孩子内心的逻辑,和我们成人之间内心遵守的逻辑思维是不一样的、是有冲突的,但是他们的这种逻辑未必是不好的,需要我们去开发、面对、指导。我们要反问的是我们的教育储备够不够,我们的家庭教育能量够不够,我们的教育修养够不够。


根据著名教育实践家皇甫军伟演讲录音整理


[ 本帖最后由 cicie 于 2010-1-8 12:19 编辑 ]

(转贴某个家长的体悟,我也来学习一下别人是怎么理解:虚、弱、柔的)

我有时候自己心情不爽,把不良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管要管道点子上,多倾听少斥责。

                                   
我看这片讲座的最大收获是:当妈妈要把自己变弱,让孩子强大;要少啰嗦,少管,引导为主,孩子是靠自我发展而发展的。

当妈妈要把自己变弱,让孩子强大。我要用这句时时提醒自己

大道至简,教育是人心灵的对话。
我一直认为人内心有一对矛盾体,既人的自我利益最大化和感受到其他所有人都追寻自己利益最大化时的恐惧和迷茫。大自然物种进化到此时此刻,最大的推动力便是物种的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本能,所以这种本能深入在每一个物种的血液里,包括人。但是,人比其他动物更高级,人有很高的思维能力,所以人比其他动物潜意识对这种本能有更多的思考,人会潜意识害怕其他人出于追寻这种本能,把自己放在不利条件。所以,人一生几乎用了绝大多数的时间去追寻安全感,来克服内心的这种恐惧。在我看来,除非少数智者,否则绝大多数人一生所说的和所做的都是在这对大自然所设的天然矛盾体中无法得到均衡,一生都既想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又极度渴望追寻安全感,以便自己成为弱者时,不被人抛弃。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让孩子无需一生在这对矛盾体中生活,徒耗一生的时间去解决这一矛盾,而无法真正去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如何教育?其实很简单,只需用真爱。大自然一直是处于均衡状态的,用来均衡物种的自我利益最大化的最好均衡物恰恰是母爱。母爱是大自然中最能打破这种本能的东西,母亲也最能做到把孩子的利益高于自己的利益的地步。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让孩子从小感受到有一种爱,可以打破人类固有的利益最大化的本能。让孩子明白,这种本能是有力量可以打破的,让孩子在安全感中,真正认识自己,认识人类,认识宇宙。从而上升到更高的境界,让孩子慢慢去自己拥有这种爱,去爱自己,去爱人类,去爱宇宙


母亲的“虚,弱,柔”绝不应该是教育的方法和形式。人是极为敏感的动物,任何不是发自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对方一定会感觉到。所以,教育一定是用心,而不是用方法和形式。

如何发自内心“虚”?母亲一定要把孩子的利益放在高于自己的利益的位置。母亲不能出于自己追求安全感的需要,而把孩子的利益放在后面。母亲追求安全感的形式之一便是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此时从众跟随大流(NO!)便会成为母亲教育的方式。渴望用孩子的成功来证明自己(NO!)也是母亲希望得到安全感的表现之一。相信大自然的神奇,相信大自然真的赋予了人类去均衡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宝物,那就是母爱。每一个母亲都天然具有这种能力,只需要你去自我发觉。而同时母亲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是内心真正的安详和无畏,因为人所有的恐惧来自物种的自我利益最大化的本能,当你用母爱去打破这种本能的时候,你自己就不会再害怕这种东西,恐惧会慢慢离你远去。所以,爱是真正有力量的东西。但不是要求别人来爱你,索求别人的爱永远不会消除自己的恐惧感,只会更增加自己的恐惧感,因为索求意谓着你已承认自己具有自我利益最大化的本能,以此类推,也就是承认所有人都具有这种本能。而你的恐惧恰恰来自承认了这种本能。所以,消除自己的恐惧最好的方式便是主动打破人类这种本能,爱孩子胜过爱自己。不要为了寻求自己的安全感,而牺牲孩子的利益。


如何发自内心“弱”?只需承认自己确实很笨即可。以人类目前的认识水平,只对人类自身和宇宙的奥秘认识不足5%。如此浅薄的认识,有什么理由可以自以为是,自大地认为可以随心所欲地去指导和改变大自然数亿万年进化而来的如此高级的物种——人类呢?构建能力为何在欧美能盛行呢?只因为人类不得不承认自己到目前为止,认识是很浅薄的。

如何发自内心承认物种的多样化即可。越多样化的物种,越能有效地突变和发展,这是大自然进化到现在不变的法则。承认其他人可以和你不一样,包括孩子。当你发自内心接受了每一个个体的不同,当你发自内心明白个体越不同,越有利于人类整体的发展,至少目前是如此,你就不会着去改变别人了

天高任鸟飞 (鸟儿)

这篇文章很值得注意,里面提到了很多家庭教育过程中容易被家长忽略的教育过失。读经教育开展十多年来,之所以一直停留在“教育的技术层面”,仅仅把“读经”当做教育的一种手段,很大的原因就在于父母遗弃了自己的责任。因为父母乃是儿童教育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我们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最简单最容易的就是行为层面的干涉了,这是一种懒惰——强制儿童遵循我们的思维模式与行为习惯,而不考虑儿童自身的个性需要。


教育实践的源头是家长的心,如果这样说还是显得有点虚的话,那么就退一步,说“敏感”,对自己的心念动机保持高度“敏感”,先不要费神去想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那是一辈子也想不完的问题,只要先保持这个敏感就好。

如果这么说还是有点虚,那就再退一步,说原则,说规矩。这里就到了最容易起争议的层面。没个完,谁说的都不一定对。这个层面,夫子、老子、释迦和上帝,无一人是绝对正确的。为什么呢?他们总得借助语言来表达,而语言对思想意义的表达是有限的,这是文字自身的限制。此外,文字还要经由言说者的编码过程,这又多一层限制。又,你的心经过思想再经过编码形成文字,从你这里流出之后,还要经过一个完全相反的程序,才能被对方理解。


这一整套流程就是人类一切矛盾发生的场所。
智者在此解脱,愚者在此陷溺。

paisley


QUOTE:
原帖由 木兰花慢 于 2010-1-8 00:59 发表
这些内容,猛地看上去,很好,很有想法也很有新意。
但仔细看看,再仔细想想呢,其实真的应了文中说的一个字“虚”。文章没有给出任何实际的指导意见,甚至没有给出形象说明的范例,就像佛家说法,芸芸众生。。 ...

是虚了一点,因为这是在中国国情下,用中国人能理解的语句在叙述西方当代儿童教育学的宗旨。长度有限,又混合了一些中国人固有的理念,看起来就比较虚。

如果要看实在的、明白的,其实只要到其他著名的父母论坛去逛一下,看看那里推崇的是什么书就可以了。
入门型的,比如孙瑞雪、小巫的书,虽然她俩各有缺陷,比如孙瑞雪的概念系统还是很薄,小巫的书充斥着她的自恋、躁动、因为童年阴影带来的对传统文化的偏激和居高临下;
深一些的,比如李跃儿的书、《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后一本说得非常清楚透彻,而且操作性很强,例子很多;
更深也更具价值的,蒙特梭利、皮亚杰的原著。从他们的书里可以看到当代儿童教育学的滥觞,也可以明白为什么当今儿童书市上那些优秀国外童书是那个样子的。


[ 本帖最后由 子云008 于 2011-7-16 09:2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楼主| 发表于 2011-7-16 21:33:57 | 只看该作者
7.15号,周五
《论语 学尔第一》 :5遍
《三字经》“自羲农—失统绪”  :5遍

7.16号  周六
《论语》“学而第一”  :5遍
《三字经》“自羲农—失统绪”  :3遍
《笠翁对韵》第4-5  :3遍

    准备和楼里的一些妈妈一样,把每天给笑笑读过的都记一下,也是一个督促的意思。只包括笑笑在面前听了的部分。至于我自己读的,如果笑笑没在跟前听,就不记了。

    去农大玩,在电动车上,我说:“笑笑,开始读《三字经》。”笑笑说:“读《论语》吧,读《论语》吧。”于是开始读《论语》——打算再开始分篇给笑笑读,初定每篇读一个星期,遍数读几天再说。

    《三字经》已经读到第四周,按全篇分为6个部分,每周读一个部分。全是出来玩的时候随机给笑笑读的,遍数实在要看当时那几天的心情。笑笑最熟的还是第一部分,现在想起来就大声背一阵,今天和她一个小朋友玩,笑笑突然就哇哇的背起来,一口气从“人之初”背到“幼不学老何为”,可惜人家妈妈一句也没听懂——其实笑笑背的还算比较清楚了,基本上每个字都准确地背出来,只是对没接触过的人来说还是不如日常说话那么容易听懂。

    上午在农大笑爸去试听培训课,我们在花园里转悠,看花、树、小鸟,想起几首诗读了读《鸟》《画眉鸟》《小池》《鸟鸣涧》;又背了<三字经>,读了一点《中庸》,有两个小朋友过来玩,和她们妈妈聊了一会。过了11点,人家都回去了,又热又渴,笑喝了水吃个桃子,爸爸一直没下课。笑笑说:“读会儿书吧,读个故事吧!”就拿出故事书,读了6个故事,各读两遍——下午的时光就过的一点也不充实了。吃过饭才回家,到家都两点半,笑睡着,我就上网……
    晚上洗过澡,笑笑和爸爸在床上在读故事了……

    我们的亲子阅读我觉得比较成功的一点就是:读书这件事带给笑笑的总是非常愉悦的感受,不管笑笑原来的情绪怎么样,只要一说“读书”打开书本,她总是满脸笑眯眯的。一起读书,这真是一段非常温馨的亲子时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楼主| 发表于 2011-7-16 21:36:48 | 只看该作者
    晚上一家去逛街。笑笑撒欢儿一样一家店一家店的跑,每一家都进入转转。摸摸裙子:“这个裙子啊。”拿拿鞋子:“这个鞋子,真好看。”等我们进入看衣服呢,她又“走吧,走吧”叫着跑出去了。——看来和她妈逛街的速度有得一比。

    进一家儿童用品店,在各种五花八门的衣服玩具中笑笑仍是直奔她的最爱:“球”。摸着,往外拉着,叫着:“拿一个球吧!拿一个球吧!”一问,同样的球比别处贵好几块钱,再说家里也有,终于没有买。

    在女装,我进试衣间试衣服,笑笑故意在旁边说:“妈妈呢?妈妈去哪里啦?”等我出来,笑笑猛地“哞”,大笑。问:“好看吗?”没等爸爸说话,笑笑叫:“好看,好看。”我试了两件,问:“那件更好看?”笑笑转转,抓着衣架上一件红衣服说:“这件更好看。”
    我在试衣间的时候,听到营业员逗笑笑:“你叫什么名字啊?”
    笑:“叫笑笑。”
    问:“你几岁啦?”
    笑:“两个。”爸爸在旁边补充:“一岁八个多月了。”
    问:“这么小都会说话啦。你会背儿歌吗?小白兔……”
    笑接着:“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还一边表演的。
    惊奇的口气:“这么聪明啊!你还会背诗吗?鹅鹅鹅……”
    笑:“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好像被打击到了,存心要考笑笑一样:“那你会数数吗?1……”
    笑笑抢答:“2 3 4 5 6 7 8 9.10,八九十枝花!”数数可是笑笑的最爱呢。
    再问时,我出来了。说:“会这么多呀,是妈妈教的吧?”
    笑:“爸爸教的。”
    阿姨笑:“是妈妈教的吧?”爸爸非常不好意思的说:“是妈妈教的。”
    笑斩钉截铁:“是爸爸教的!” 这个小臭妮子……

    联想到每当我问笑:“爱妈妈吗:”笑总是嬉皮笑脸的说:“不爱妈妈爱爸爸。”有时我转个圈引导她:“妈妈爱笑笑。”笑笑还是嬉笑着说:“不爱妈妈爱爸爸。”
    再绕她:“爱不爱爸爸?”  
    “爱爸爸。”
    “爱不爱姥姥?”
    “爱姥姥。”
    “爱不爱姨?”
    “爱姨。”都是不假思索的。
    “爱不爱妈妈?”
    顿一顿,仍是嬉笑着:“不爱妈妈爱爸爸。”
    ……
    我真无语。




[ 本帖最后由 子云008 于 2011-7-19 09:3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8#
 楼主| 发表于 2011-7-18 11:14:28 | 只看该作者
7.17号  周日
《论语》“学而第一”  :10遍
《三字经》“自羲农—失统绪”  :3遍 ;  全文1遍
唐诗若干


    前一天晚上闹到11点才睡着,早上六点又醒来,真是!精神还特别好,《好习惯故事》全本10个故事都读了一遍,又翻识字卡玩,差不多一个小时。
    早饭后去郑大新区玩,路上自然读背《论语》。在校园里骑车转悠几圈(新区校园真够大的,5000多亩?绿化相当不错,又安静又没有那么多的汽车,真是小孩子玩的天堂呢!可惜离家太远,电动车也要50分钟。)在食堂吃过饭(真不是一般的难吃),又到泊月湖边上亭子里歇会儿,(笑笑又让读故事书,也差不多10个故事都读了一遍;还背了两遍“学而第一”),之后就回家了


    发现越是去外面玩,给笑笑读背的经典越是多些;反而是在家待着,或是上网,或是做别的杂事,或是读童书,倒是自己给笑笑读经典很少。最多电脑里播放音频而已,而这,笑笑似乎不怎么听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楼主| 发表于 2011-7-18 21:00:27 | 只看该作者
     宝宝树上看到一个三岁儿童的智力测验,好像叫3-7岁智力测验,刘亦婷妈妈书里提到过的,下午没事随便给笑笑测了一下。

1、指出身体各部位
笑笑指认对了我能想起来问她的22种身体部位:头、额头、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脸、眉毛、脖子、肩膀、前心、后背、胳膊、手、手心、手背、手指头、腿、脚、脚趾头、屁股、肚脐眼——有几个是我没想到问,笑笑自己指的,比如指着肚脐眼说:“这个才是肚脐眼呢!”还有手指头和脚趾头也是。只有下巴、手腕没指对。另外,我又分别指着自己的相关部位问笑笑叫什么,笑笑也全都说出来。

2、说出自己的姓名
问:“你叫什么名字?”笑笑答:“叫笑笑。”问:“姓什么?”答:“唔……姓妈妈。”
玩的时候,会作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孟笑笑。”


3、说出自己的年龄
乱说一气。有时说两岁有时说八岁


4、比较线的长短
有时对有时候不对

5、重述四位数字
通过    说了几个全部说对  

6、说出常见物名
通过。而且有的还加定语。比如,随手拿起一本书问她,她瞟一眼说:“是一本书。”还有一次问她,她说:“是《易经》。”(确实是《易经》)


    要按这说,笑笑的智商岂不是至少150 了?但实际上,她只不过是个最普通的孩子。所以,这种东西实在做不得数的。看《哈佛女孩刘亦婷》里对这些沾沾自喜,心里真有点不以为然。看这本书里,多的是这类自吹自擂之语,每每写刘亦婷一岁多少多少怎么怎么样,而这普通的孩子三岁还是几岁才会的——其中有些笑笑比她小几个月的时候就能做到,可真不觉得有什么,孩子总有某些发展早些某些晚些。我自己知道,笑笑固然语言和理解能力稍微超常些,可有些方面她说不定连中等水平都达不到呢

    这两天仔细又看了一遍《哈佛女孩刘亦婷》前六岁部分。一点也没觉得她早期这六年的教育和考上哈佛有什么必然联系。或者说,如果不是上学后的后续教育甚至只是应试方面做的好的话,按小学前几年那样子,上个普通大学甚至考不上大学也不是不可能。——这个结论对自己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为只从早期教育来说,我自我感觉倒是很良好,觉得至少不差于刘卫华书里所写的呢!可这,不过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罢了。

   另一个打击是,今天随意搜了刘亦婷现状:在一家对冲基金做董事;嫁给一个美国人,取得了美国绿卡。——这可绝不是我对笑笑的期望啊!简直不能容忍。 给美国人!!!
    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传统文化的熏陶是多么的重要。

                                三岁儿童智力测试题
1、指出身体各部位
先问:你的鼻子在哪儿?指给我看看。如问了3遍孩子仍不懂或不回答,就指着孩子的耳朵问:这是你和鼻子吗?如回答不是,则再问他:那么你的鼻子在哪儿呢?其他部位(如眼、嘴、耳、头发等)试法相同。
指对3个通过


2、说出自己的姓名
问:你叫什么名字?如果不肯回答,则可假设一个人的名字问:你是不是叫×××如回答不是,再问:那么你叫什么名字?

说对通过。


3、说出自己的年龄
问:你几岁了?如果不回答,再问:你今年几岁了?

说对通过


4、比较线的长短
在纸上画两条长短不一的线段。问:你看这两条线哪一条长?你把长的那条指给我看。如果答对,则把纸片上下倒置,重复问。如仍答对,可将纸片再倒置过来问一遍。

3
次全部答对通过。

5、重述四位数字
例如647582194639等。先对孩子说:你先听我说一个数字,我说完了,你照我说的说给我听。以上每个数字要读成如6-4-7-5样,其他数字读法相同,中间相隔一秒。
说对一个数字通过。

6、说出常见物名
依次问剪刀、书、铅笔、杯子、手表等物品的名称:这是什么?每一物品只问一遍。
答对3件通过





[ 本帖最后由 子云008 于 2011-7-18 21:0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楼主| 发表于 2011-7-20 09:09:36 | 只看该作者
7.18号,周一
    《论语》 1-2篇:3遍
    《三字经》“自羲农—朝于斯夕于斯”  :2遍

7.19号  周二
    《论语》“学而第一” :7遍   “为政第二”  5遍
    《三字经》“自羲农—朝于斯夕于斯”  :3遍
    《笠翁对韵》第4-5  :1遍    第6   :5遍


    卓越少儿图书搞活动,五折满99元送书,就买了一批书。还买了八九十年前的“老课本”三套,开明的、世界书局的、商务的。还没有细品。

    昨天上午到货,笑笑前晚闹到12点才睡,早上自然呼呼大睡,被敲门声惊醒,一看那一箱子书,一骨碌就爬起来:“读书!读书!”翻出一本叫:“我爸爸!”——四个月前给笑笑读过的,笑笑当时最喜欢的绘本,都还了好久她每次读书还要求读的,居然还记得(估计是那大大的撕嘴的动作让人印象比较深吧)。《我爸爸》《我妈妈》这两本自然是最先读的。

    《猜猜我有多爱你》是我当初读到哭的,笑笑却没什么感觉,买回来再读,我再哭一次,笑笑扔是没反应,只是会学小兔子做动作了。(还有《逃家小兔》,不过这次折扣活动里不包括,犹豫下还是没买。)

    《爱心树》,生动的诠释了“奉献”两字的涵义。读到老态龙钟的男孩回来后,老树的话,我再次没出息的流泪了。笑笑却是没感觉。(当时深受感动的还有《你大我小》这本书,讲狮子国王和他收养的一只小象的故事,我从中读出了“回报”这两个字。笑笑那时候对这本书也比较喜欢,还跟读了不少呢。不过折扣活动里也没包括,所以也没买—荷包瘪瘪,只好精打细算了)

    《大卫不可以》以前没看过,看网上的评价极高(不过,好像引进绘本类的书网上评价都很高),就买了回来。翻看一看我就后悔,全书就寥寥几个字,那夸张的绘图风格也不是我所喜欢的,和笑笑往常的阅读风格也极不同。给笑笑读的时候,她一直非常严肃的,紧绷着小脸,随着我的讲解和满篇的“不可以”,看一眼书看一眼我,不知道是不是联想到她自己做这些事的情形了。一直到最后两页,大卫在屋里打棒球打碎了花瓶,妈妈没有再说“大卫不可以”,而是出乎意料的“宝贝,来这里。”笑笑的笑脸如花儿一样绽放,爬起来就扑到我怀里……再读最后一页“大卫乖,我爱你。”笑笑趴到我脸上说:“笑笑是宝贝,爱笑笑。”
    我对这本书的观感就在笑笑这一扑中提升起来。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yym1225 + 1 + 1 我好喜欢。。。..............笑妈,那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1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0:06 , Processed in 0.091975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