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子云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个月宝宝的听经日记

[复制链接]
131#
 楼主| 发表于 2011-5-13 14:33:32 | 只看该作者
转自“天南地北读经路----妈妈和鼠小妹读经故事”
20110503-20110509
    有一个星期没有来记录了,这周来读经还是在继续者,但因为馨儿没有输出,我也在一直反省和思考中,楼里有一位妈妈mcqueen2006 的孩子的经历和馨儿有些相像,所以还特别请教了她,真的要先谢谢她了,以下是她给我的回复,贴在这里好好学习。

       一年前我在这里建了楼开始记录读经内容。这一年来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都坚持与他一起读经。关于读经的内容,刚开始时我选的东西很多、很杂,《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唐诗宋词》都是一起进行的。后来我发现这样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太慢了,每个都进行,每个又都没有进行多少,没有成就感;还有一个就是儿子没有目标,今天读这个,明天读那个,儿子每天都不知道要读什么,不能让儿子专注。我现在把所有的经历都集中到《论语》上,每天读经的计划是半小时到1个小时,有时他如果愿意,长一点时间也是可以的。读经的内容大概是每天4篇左右,好的时候可以读到8篇、10篇都是有的。
      关于开口读的问题,我建议您要求他跟您读。如果您读他不读,输出会慢很多,毕竟孩子的反映对于我们这些妈妈们也是一种鼓励。别着急,慢慢要求他,这样要求他读一段时间后,他就会跟着你读了。我的经历与您大致相访。
      以前我也是没有要求他跟读,后来我发现他不跟读还是专注力的问题。《论语》的前10篇是用我自己的方法读的,主要是我读他听,他想读了就跟着读,不想读了就不出声。后·10篇我是花姐的方法读的,先是每章读10遍,然后换下一章,全篇读完了以后,再我读儿子高兴了就跟着读一些,不高兴了就不读。看了春花姐和其它几位姐姐的说法,我觉得有道理,决定要求他跟着我一起读,一起看书读。刚开始时儿子比较听话,后来就开始反对我这样让他读,经常是因为读经起战争,读经也就没有办法进行了。到最后,一说到读经他就烦,有好多次他都说到不愿意读经。我是一个急脾气,又是一个要求特别严格的的人,可能是跟我的生活经历有关系吧。老公比我有耐心,我们也经常探讨读经的问题,我也自己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第一是我太急功进利了,只想到读经的好,没有把自己想到的好转化到儿子的内心深处,让儿子也感觉到读经的益处。第二是要求太严格儿子一下接受不了。第三是没有及时引导,让儿子读经的兴趣保持住。后来我就采用放一下,紧一下的方法。利用一次外出的时间由老公与儿子主谈,讲读经的好处,经文的用处。儿子缓和了一些。用宇航员(儿子的梦想)、接老爷(老爷已经去世)时要用到古时候人讲的话、成佛的要求等,当他在生活中有一些事情发生时,引用《论语》里面的经典给他讲道理等,他慢慢地不那么抵触了。在读经的过程中,我对他的要求也放松了一些,在看书读和张口读的问题上,我定的要求是只要张口跟着我读就可以,能看书更好,如果不看书等等再说也行。在读的过程中,儿子也会去玩积木、看他想看的书,这些我都允许,只要他跟着我读、不下床、专心地做一件事情(如玩玩具就只干这一件事,不能一会玩玩具一会又去看书一会又去看其它的,这样不行)、不出声音就可以,有时他玩积木(他最喜欢乐高积木,玩的时间特别长)时也会不出声了,我就敲敲书,或者停一下,他就会跟上来,到现在他不再抵触了,到了读经的时间,他会主动跟着我读。昨天,我们读了四篇,停下来,他说,再读一会吧,就这样,昨天我们一起读了7篇。
      关于读经的量的问题,您可以根据您孩子的情况而定。在定量的问题上,我也走过弯路。刚开始通本书读时,为了能快速地读一遍,我给儿子定了每天晚上10篇的任务,这样厌学的情绪又出现了。定的任务太多了,儿子觉得读经没有尽头,而且刚开始读儿子对经的内容不是很熟悉,厌学的情绪也是很正常的了。幸好坛子里的妈妈们的提醒,我及时改正。先是每天晚上读2篇,读3篇,到现在一个小时读7篇。真的是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看到我们的成果,真的是很兴奋。
     我现在明白了老公和春花姐都说过的一句话:就是“沉下心来,慢慢地享受读经的快乐”。我现在才刚刚体会到读经的快乐。而且,在与儿子读经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变化,心态平和了,不急燥了,发脾气的次数也少多了。每天带儿子读完经以后,心里很舒服。
     孩子不跟着我们读,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他的量还没有达到该输出的量,您从1岁多就给孩子听经,一定要坚持住,您就记住这样一句话:只要做了就比不做强,读了就比不读强。这样您就不会急了。专住地读经,您也可以一门深入,选一部经典现在就开始吧,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您也会享受到读经的快乐。
      写了这么一大篇也不知对不对,我们多交流吧,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相互支撑,相互鼓励,一定会成就孩子的未来。


    经常看这些比笑大一两岁宝宝的帖子记录,他们的进度、他们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一些理论和实践上的探讨。觉得以后可能用得着的就转过来,以备后用吧,至少以后出现类似的问题,不用再重新爬那长长的楼(到那时,不知这些楼都高成什么样子了呢)
    意志坚定的齐妈、理性而睿智的新叶、自我要求很高的馨儿妈、进步神速的端妈、教育如此成功的乔妈、如今全身心投身经典教育的乐乐妈,自然还有更多的前辈偶像,像子仁妈、轩儿妈、磐 墨……当然,直接引导我系统读经的春花姐,就不多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楼主| 发表于 2011-5-16 09:57:17 | 只看该作者
    昨晚看新叶的帖子,看到她这几个月的矛盾以及做出的调整,心有戚戚焉。我最近正为笑笑在听经100遍后读的第一本经典是什么而虬结。在和春花姐请教过几次之后,几乎已经肯定先读四书了。这是粘贴来的帖子:

回复: 春花的读经生活
  春花姐,目前笑笑的听经都是随着我的进度走,我听读什么她跟着听读什么 
 一岁六个多月了,想着还是跟着我这样听一年,把主要的经典都听100遍以上,然后进她自己的书。我看您一直建议读《论语》,我也想用论语来培养她中正平和温柔敦厚的性子,而且我自己也是主要读论语的,目前已经快满100遍。但是对小小孩来说,论语的句子会不会太长了?  如果断开句子来读,感觉非常破坏美感
  我想着对小小孩来说《诗经》或《易经》是不是更好些?
  想听听您的意见

回复 #1057 子云008 的帖子
我是这样想的:
听经是必做的部份,最好孩子在家的时候就放录音听,中英文音乐经典穿插着放,这个您自己安排一下,在您自己不读的时候一定要放录音给孩子听,这样就不耽误孩子了。

至于什么时候开始读,我觉得不必硬性规定,您现在就可以把《论语》当成孩子练习口舌的书,一句一句或一个字一个了地教孩子,孩子能读更好,不能读您也天天轻松地做一下,只是别太认真就好(太认真就成压力了),本来孩子现在就是学话的敏感期,学什么不是学呢?生活中所有语言都会在孩子心中留下烙印,重复最多的在孩子的记忆中就最深,日后必将成为孩子生命的背景。所以我建议您把四书易经诗经都可以放着磨耳朵,不过,如果为了以后读的困难小效果好一些,可以有一本是重点放的,比如《论语》,有意地放录音或您读的时间多一些,我觉得这样就可以了。

小孩子一开始读的时候一定是断开句子读的,但是并不影响她听的完整性,只是发音系统没有完善、练习不够不能完全表述出来而已,您想您自己刚开始读的时候有美感吗?都是从没有美感到有美感的,要读熟了以后才会有美感的,所以不要怕断开读没有美感,谁也不能一上来读就有美感的,那叫妄想,呵呵。只有读熟了以后,才能想快就快、想慢就慢、想美就美一下,才能游刃有余啊,对吗?

发表时间:
2011-5-11 11:40
所在论坛: 读经专栏
所在主题: 春花的读经生活

评分分数: 威望 +2  / 金钱 +2
操作理由: 谢谢春花姐。四书诗易一直放着磨耳朵的,只要在家的时间除了睡觉都开着音频,至少也有六七个小时吧我想。就是我自己,在读新之前也是大量泛听,以听促读的。小小孩的第一本书您还是推荐论语吗?您对易经怎么评价?

我想还是先四书,再易经,当然都要读完,都好了,对小小孩来说,哪一本先哪一本后无所谓的,只是大人如果坚持不了很久的话,还是把《论语》先读下来吧?您说呢?
           
    根据笑现在的反馈,以及论坛里几个读经宝宝的经验,我想,先读句子短小而音韵很美的《诗经》《易经》,结合蒙学《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之类的用来指读识字,这么读个一两年,到三岁半到四岁的样子,再开始读论孟,这样到六七岁上小学时,也能全部读完,效果会不会更好一点?更符合小小孩的发展规律呢?
    我看好几个大点的孩子,像乔乔、端端,四岁左右开始读论语,读来真是事半功倍呢!
    我想,如果将来笑笑读论语,读到让我强迫的地步,那肯定不是我愿意的。我一直以为,不管做什么,兴趣还是第一位。哪怕为了一个再高尚的目标,使得孩子厌恶做,尤其在读书方面,总是得不偿失的。有时候,退一步,迂回一点,比一味的向前推进效果会更好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新叶 + 2 + 2 纯粹支持。这就是趁宝宝还小来论坛的好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12:13:18 | 只看该作者
名家给我们语文学习的启示之傅雷   华东师大家教部转载

    1908年4月7日,傅雷出生于上海的郊县,因出生之时大哭不止,哭声震天,遂取名“怒安”,典出《孟子》“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大发雷霆谓之“怒”,故又取名“雷”。
    傅雷四岁丧父,傅雷的母亲“慈母严父”一人担当,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傅雷身上。为了将傅雷培养成人,她变卖家产,携子搬迁到经济和文化相对而言比较开放的地方,为傅雷的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傅雷四岁跟家中的账房先生识字,过了识字关之后,他进了私塾,习四书五经,积累了相当可观的古文功底。傅雷的母亲高瞻远瞩,又聘请家庭教师教他英语和数学,使得傅雷从小就有了中西文化的比较意识。
    1920年,年仅十二岁的傅雷来到了上海,考入南洋中学附小四年级,而法语是这家教会学校的主课,每天上两节,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他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法语基础,对后来留学法国和从事法国文学的翻译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1924年,傅雷考上上海大同中学继续高中阶段学习。1927年傅雷漂洋过海,赴法取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巴黎大学文科,主修文艺理论,还频繁接触文艺界人士,经常到巴黎的艺术馆、博物馆参观美术大师们的不朽名作,扩大了知识面,也增加了感性知识。他喜欢上了罗曼·罗兰的作品,从此和音乐结上了不解之缘,这为他以后在美术和音乐上表现出深厚的造诣和艺术鉴赏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傅雷是著名的翻译家、散文家、文艺评论家、美术批评家和音乐批评家。

    傅雷的语文学习至少给我们如下的启示:
    一、    母亲的文化向往对孩子的影响巨大。
    傅雷幼年的“孤儿寡母式”的家庭结构注定了母亲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女人的名字的确叫母亲——从优生学的角度看:女人的名字还是叫母亲——从人才学的角度看:女人的名字更是叫母亲。”(王东华《发现母亲》)
    傅雷的母亲对文化有着强烈的向往,这种向往对傅雷一生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傅雷开蒙很早,饱读诗书,有十分扎实的童子功,为他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人生最初的几年母亲亲手为他种下了知识的种子,使他日后成为参天大树。

    二、    早期集中识字对一个人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
    傅雷自四岁起就和账房先生学识字,入私塾先已经过了
    识字关。幼儿识字是我国家庭早期智力教育的一项最传统的内容。
    汉朝起就设“童子郎”,唐代科举中就专门有“童子科”。
    在我国古代,孩子是八岁入学,但是条件稍好的家庭,孩子读书识字远远在此之前,许多孩子在上学之前就已经在家庭“破蒙”了。
    三四岁的孩子,用一年时间不仅过了识字关,认了一两千字,而且读了“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然后再从师入塾。
    傅雷的幼年经历正是如此。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他赢在了起跑线上。

    三、    两脚踏东西文化。
    傅雷有扎实的国学功底,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胸
    存忧患,认真入世,做人治学一丝不苟,为人刚直不阿,没有丝毫的媚颜俗骨。又深受西方文化的濡染,英语、法语都有“幼功”,并且青年时代又到法国留学。他是希腊文明的皈依者,也是科学理性精神的追随者。治学上多艺兼通,以求博大精湛。
    傅雷尤其认同托尔斯泰的看法:真正的民众教育是在校外完成的,如报纸、博物馆、图书馆、大街上、生活中,一切可以称之为“无意识”的或“自然”的学校,自由是它的原则……
    “青年人不会触类旁通,研究哪一门学问都难有成就。”(《傅雷家书》)作为一个有高度文化修养的翻译家,傅雷深刻地体会到“功夫在诗外”对于一个一流人才的真蕴。
    让我们再看看傅雷是怎样把他的儿子傅聪培养成世界一流的钢琴家的吧。
    傅雷把傅聪“从小学撤回”,英文、代数和几何都请专门的教师,语文由傅雷亲自任教,从孔孟、先秦诸子、《国策》、《左传》、《晏子春秋》、《史记》、《汉书》、《世说新语》等典籍中选教材,以富有伦理观念与哲学气息、兼有趣味的故事、寓言、史实为主,以古典诗歌与纯文艺熏陶结合在一起。
    无论是傅雷的学习历程,还是他对傅聪的教育,都会让我们反观我们当今的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这种精神的遨游,使得傅雷成为傅雷,这也是傅雷给予我们的语文学习的启示。


[ 本帖最后由 子云008 于 2011-5-28 12:1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楼主| 发表于 2011-5-29 09:35:09 | 只看该作者
转自“四岁宝宝背过论语,开始读易经……”

QUOTE:
原帖由 qiaozhengbin 于 2011-5-28 09:45 发表
呵呵,关注很久,潜水很久,今天忍不住要说几句了!

我家两个也姓乔,双胞胎女儿,9个月,名字我是倾向乔莜涵,乔莜洛,我老婆始终不肯,要取乔楚心、乔楚丹。
到现在户口还没落,呵呵。

准备按照楼主的 ...

谢谢您的盛赞,其实乔远没有您说的这么棒。
好羡慕您的双胞胎女儿,有两个孩子多好啊。
而且有您这么用心的爸爸,女儿肯定会很出色的。
我们家没有什么育儿思路,呵呵,和天下所有父母一样,我们也想把世界上所有好的东西交给孩子。
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都希望她尽可能多多享受,多多拥有。

在走上读经道路之前,我们是从来没有强迫过她做什么事情的。
读经,虽然她很有兴趣,但有时也是要施加压力的。
在此之前,我们真的是跟着她的脚步走,孩子对哪方面感兴趣,就往哪方面引导,深入。
尽可能让她轻松,快乐。
三岁之前,乔几乎没受过批评。
我觉得孩子小时候存在的所有问题都不是问题,即使是问题,也只是父母的问题,而不是孩子的问题。
要想解决,就得从根源上找原因,从父母自己坐起。

尤其是两岁之前,好像真的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教育,只要多陪她说话,
多给她读书就行了。什么书都好,只要父母怀着浓浓的爱对孩子说话,对孩子来说,就是最美的天籁之音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envcmx@163.com + 2 + 2 又提醒下自己,不要随着宝的长大对他苛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楼主| 发表于 2011-5-29 10:14:01 | 只看该作者
    早上起床,笑笑说:“穿上袜子穿上鞋,出去玩。”想闹时,笑蹬着脚:“不穿袜子不穿鞋。”妈妈坐沙发上翘着腿,笑笑说:“妈妈没穿袜子没穿鞋,笑笑穿。”
    吃饭时,笑笑指着爸妈的碗:“爸爸吃完了,妈妈吃完了。”又一指自己的:“笑笑有。”
    出门去,笑笑要去玩跷跷板,我说:“爸爸快下班了,我们赶快去买面条回家做饭。”路上,遇到早教班的小朋友,笑对人家妈妈说:“去买面条,去买黄瓜,去买西红柿。”
    在姥姥家,我们在胡通口,姨骑着车来,笑笑赶快跑到后座那儿要往上爬:“笑笑坐,笑笑坐,不叫哥哥坐。”问:“那让哥哥坐哪儿啊?”笑笑眼睛洒了一圈,一指玩的那个蚂蚁车:“哥哥坐那儿!”
    ……
    才是半个月前吧,妈妈还在沾沾自喜于笑笑会说的五个字短句,到上一周,突然的就大段大段的说长句子了,还表达得很恰当。还喜欢把句子连起来说,像原来读唐诗,都是接龙,现在呢,五句的都是自己说整句,七字的说不清也要一口气说下来。更搞笑的是,听了几天诗经,大概十来遍吧,自己就记住了前四句,我一说:“关关雎鸠”,笑笑就接过来:“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间两句说得快极,一点都听不清,最后那个“好逑”是拉着长长的尾音,好玩得很。说《弟子规》,也喜欢两句两句连在一起,也不管人家听不听得清……
    笑笑一直非常喜欢球,各种各样的都喜欢,这下好啦,有理论依据了,自己经常抱着她的球叫:“君子好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09:05:16 | 只看该作者
小姨怀孕,问笑笑:“想要弟弟还是妹妹?”笑笑斩钉截铁的回答:“想要哥哥。”
    晚上,笑睡的迷迷糊糊的,突然醒来,哭着叫“姨,姨”,说姨回家了,问她有什么事,笑哭着用非常仗势的口气说:“不要妹妹!要哥哥!”一直抽抽搭搭的念叨这句话。跟姨一说,笑倒

    很有眼力劲的。在姥姥家,有天,笑和哥哥去接姥爷下班,回来一见我蹲着洗衣服,笑一下车就赶紧跑过去搬了个凳子送过来:“妈妈坐,妈妈坐。”
    那天一个小姐姐到我家玩,蹲在床前玩积木,笑也是赶紧搬个凳子:“姐姐坐,姐姐坐。”让人家妈妈夸的,成了教育孩子的例子了。

    给她什么东西吃,一定说:“妈妈吃,妈妈吃。”绝不吃独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15:50:35 | 只看该作者
老农民的智慧和知识分子的尴尬:
    很多没有上过学的老农民培养出了优秀的孩子,不少有知识、高学历的城里人却把孩子管出诸多毛病,甚至培养出问题孩子,为什么?老农民没知识但有智慧,城里人有知识但没智慧。(知识不等于智慧。)
    智慧的老农民三句话就培养出了好孩子:
    第一句话:“孩子,爸妈没本事,你要靠自己了。”不包办,把责任还给孩子,让孩子拥有了责任心。
    第二句话:“孩子,做事先做人,一定不能做伤害别人的事情。”讲德行,告诉孩子做人的标准。
    第三句话:“孩子,撒开手闯吧,实在不行,回家来还有口饭吃。”无私的爱,无尽的爱!
    看看一些城里人怎么把孩子教育出问题的:
    第一句话:“宝贝,你 好好学习就行了,其他的事情爸爸妈妈来办!”剥夺了孩子负责任的权利,培养出了没有责任心的孩子。
    第二句话:“宝贝,出去不能吃亏,别人打你一定要还手!”基本的做人准则都没有教对,可能培养出“缺德”的孩子。
    第三句话:“我告诉你,你要是再不好好学习,长大没饭吃别来找我!”有条件的爱,根本不是真爱。
    只要拥有智慧,每一位家长都能把孩子培养成才,而智慧与知识和学历并不相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楼主| 发表于 2011-6-7 12:19:53 | 只看该作者
     笑笑一岁七个月了,认知方面的发展:
    1、从半月前亲子阅读时开始指字,而且连着几天都重复读相同的几个故事。笑笑一般能认真地连着听看三个故事,而且一个故事读个十来遍笑笑就会在玩的时候给我讲,在读的时候我说上句她接下句、或者我说前面她接后半句。但是还没有识字的迹象,也许跟我只是指读故事,没有结合字卡特意教有关。非常喜欢读书,每次在我开始读自己书时总是拿着她的书叫:“读笑笑书,读笑笑书。”
    2、数数:笑自己可以数到19;20-39偶尔也能数对,但多半是乱数一气。爬楼梯时最经常数了,还有坐跷跷板、打秋千、晚上玩脚趾头时,从四月初开始每天总要数个几遍吧,两个月终于见了成效。目前对数数特别感兴趣,经常自言自语说个不停。
    3、认数:认得3-10,几乎不出错;2认识但说不出来;1不认识。数字歌(1像手指细长条,2像……这首)从1到10都能接出来。最近,应该是从老家回来后,好像对小区里的汽车屁股不太感兴趣了,不像以前,一到小区里,就一辆一辆的摸汽车屁股,认数字。
    4、读经典:《弟子规》全篇读完,基本每个部分提起都能接龙一大段,暂告一段落;这两个月有一搭没一搭的读唐诗,听《唐诗新唱》,大概测下,应该有十来首可以背或接龙(因为我都是出来玩时应景读几首,没有系统,故也不知道她会多少,反正我读的比较多那几首她是能背的)。《诗经》周南1-11首听了一个星期,笑不经意间会背《关雎》《桃夭》了,当然都是会背第一段。
       这方面我很随意,所以一个多月进步不多,
    5、听经典,那就是随着妈妈读的听了,《易经》《论语》,六月开始《中庸》《诗经》


    其他方面:
    1、这一个月加强尿尿管理,现在大部分能想起来去小鸭子里尿和拉,少半是随地蹲着尿。尿裤子上比较少了。夜里想尿尿的时候也有反映。那天我去厕所,笑笑问:“妈妈,出去玩?”我说:“妈妈上厕所。”笑笑也赶快去小鸭子上,嘴里嘟囔着:“妈妈尿泡泡,妈妈上厕所,妈妈坐马桶。笑笑尿泡泡,笑笑小鸭子。”
    2、交际:从姥姥家回来之后,对不认识的小孩子突然非常热情起来。出门玩见到人,她经常主动哥哥妹妹的和人打招呼,还主动把自己手里的东西跟小朋友分享。对成年人,让问好和再见时马上就说,让叫时就叫。亲子课表现也不错,随老师的步骤进行;在外面和小朋友玩,或者在早教中心玩玩具时,可以好久不看妈妈

       但是群体活动明显不行,在一群孩子共同活动时总显得呆呆的,有点害怕或不知所措的样子
    3、语言:能说六七个字的句子,能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基本的日常对话可以理解

    4、大动作:应是正常水平吧。喜欢爬高上低的,有障碍自己屁股一撅手足并用的就过去了,不再如以往总是要妈妈帮忙。最近迷上爬楼梯
    5、精细动作:感觉稍弱些。我给她买的玩具太少,而又没有像妈妈小时候那样的自然条件。
    6、生活习惯和秩序感:睡觉还是不行,难入睡,整体睡眠时间也少(加午睡就11小时的样子);倒是早起醒来很规律,总是在七点左右就醒了。午睡是午饭前后,两小时左右
      吃饭反而不如以前了,饭量小了不说,吃饭时候还常常跑走玩(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不管是年前在姥姥家还是年后同哥哥一起来郑州,吃饭笑总是第一个吃完,而且饭量比她哥哥和小姨都大)。零食还是杜绝的,只是瓜果吃的多多了,笑真是超爱吃瓜果蔬菜
      玩具玩玩之后,多半要在要求下才会收起来,不然就一大片哪儿都是。偶尔要求也不整理的。
      在外面玩器具时,知道排队等待(偏偏大部分大些的孩子不知道,而且他们的奶奶姥姥们也不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楼主| 发表于 2011-6-7 12:50:25 | 只看该作者

    笑笑听经典,还是比较杂。五月她听过比较多的:《论语》下(妈妈读)、《易经》11-42卦(妈妈读加音频读)、《弟子规》(妈妈教)、《中庸》(音频读)、《诗经 周南》(音频读)、唐诗(妈妈教,加音频唱)……说有什么效果呢,好像也没什么明显的,听读的最多的《论语》和《易经》貌似都没什么感觉,尤其是《论语》,笑听的至少也得100遍了吧,完全没有一点感兴趣的样子。倒是刚听的《诗经》,很快能背。《弟子规》和唐诗,也比较有兴趣。看来还是符合年龄段的读物小孩更容易接受啊!
    但是《论语》还是要熏的,只希望将来开读时能够更容易接受些


    每当我说:“笑笑,来,我们读书吧。”笑笑都是赶快颠颠的跑过来,拿书、搬凳子,嘴里还兴奋的说着:“读书!读书!”我总是先读经典,而笑笑总是选择让读绘本和故事书。总是在我开读时叫着:"读这个,读这个,读笑笑书。”如果我继续,她甚至会把经典书拿起来扔到一边去。当然,读完“她的书”后,她还是会在旁边听我读一会经典的,尤其喜欢《诗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发表于 2011-6-19 22:51:51 | 只看该作者

各种教育方法归根结底都是一个问题:坚持。

各种教育方法归根结底都是一个问题:坚持。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子云008 + 2 + 2 您说的对,一直坚持着的,只是一忙就上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9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6:34 , Processed in 0.079409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