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子云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个月宝宝的听经日记

[复制链接]
141#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21:28:46 | 只看该作者
    昨晚笑妈极力要求笑爸给笑读经,读什么可以由他自己选,他选《三字经》
    笑爸读时,笑居然非常认真的一句不少的跟读!
    笑妈读时,她可从来没跟过!都是开始读时只听,听熟了就自己往下接,卡着不会了就看着我的口型听我念,然后再接着顺……


    《三字经》,是笑出生前后笑妈大量给她读过的,印象中过了半岁就没读过了;去年笑在姥姥家时她姨应该给她读过一部分。昨天又开始,今天出去玩我给她背,她居然能接出来好些句!真是在大脑底层都存着的吗?

    过年以来,大量的给笑听读《论语》《大学》《中庸》《易经》,可是笑笑一点跟读和记住的迹象都没有。虽然妈妈总是想着是为自己读,但心里不是没有沮丧的,尤其她偶尔听到一首儿歌,听几遍就能背出时,也曾动摇,想把重点放在锻炼舌头的短诗儿歌上,不过经典终于没有丢。
    现在看来,真是雨过地皮湿,现在大量的熏耳朵,到她能输出的时候,也会大大的给妈妈惊喜吧!


    最近一个月,就是从老家回来,笑妈身体很是不舒服了一阵,然后笑妈开始捡起英语。笑笑听的经典真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既没有“大量”又没有“系统”。
    盘点一下,进入六月,论语我就读了3遍;大学10来遍的样子;道德经2遍吧;中庸倒是多,分篇的40遍快读完了 ;易经43-50卦30遍,系辞上传30遍;诗经还是周南那11篇,30遍……倒都是跟笑笑在一起时读的,但是平均到每天,估计不到1小时吧?而录音,是很少放了……没事时就放四海的《唐诗新唱》,只是因为妈妈听着舒服。出来玩时妈妈也经常自己唱读唐诗 ,倒是让笑把那几首都背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21:50:02 | 只看该作者
    笑笑现在真是一个话唠子,整天那小嘴吧嗒吧嗒个不停。
    看到什么喜欢描述:“花,好多呀!”“绿叶,笑笑拿两片。”“池里没有水。”“出去玩,好多小朋友!”
    看到小朋友坐在小车里:“哥哥在骑车,笑笑自己走。”
    有个爷爷在听收音机,笑笑没见过,想摸,我说:"这是收音机,是这个爷爷的。”笑笑说:“是爷爷的,笑笑不能拿。”又看到小车,摸摸,自己说:“哥哥的车,哥哥坐,笑笑不能坐。”(说得妈听着挺心酸的呀)
   
    在家,不管正在玩什么,一听到门响就跳着去门边,叫:“爸爸!爸爸回来了!”有时候还补充:'爸爸骑汽车回来了。”有天是送快递的敲门,笑笑正“爸爸”的的叫着,开门一看不是,对人家说:“爸爸上班!爸爸挣钱!爸爸打篮球!”(爸爸平时上班,周末不上班就一定去打篮球,笑笑是不是觉得爸爸就做这些事?)


    以前 晚上会说:“洗洗屁股洗洗脚,睡觉!”但洗好上床之后就总是闹着要出去玩。
    早上说:“穿上袜子穿上鞋,出去玩!”
    现在总是说:“妈妈抱,爬楼梯睡觉!”哄睡觉真是累人呀,好在这些天这个艰巨的任务由笑爸接过去了。

    出去玩,妈妈抱着笑下车,爸爸去锁车回来,伸手接。笑笑手一递就过去了,边说:“妈妈累了,爸爸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发表于 2011-6-23 10:04:33 | 只看该作者
笑笑会说好多了呀,语言爆发期到了。
笑妈马上就守得云开见日出了,估计笑笑很快就能像模像样读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楼主| 发表于 2011-6-24 13:10:09 | 只看该作者
摘自“我的孩子也读过经 ”   菲儿读经

    我孩子今年上八年级,从小学一年级跟我读经到现在,也算经典园地里一棵“元老”了。经典对她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学习自觉,她的功课我们很少操心,总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不用催促,不用检查。即使是很多家长头疼的背诵和默写,我们都不用管,她基本上自己搞定。其次是做事认真,无论是学习还是做家务,包括锻练身体,她都是一丝不苟的,从不马虎。这和小时候对她读经的要求是分不开的,像《老子》五千言,我会要求她一口气背完,出错和提醒不能超过三次,超过三次要重新背诵。记得去年,也就是她已经上中学七年级了,有一次默写英语课文,由于前一天作业繁多,她的书写有些潦草,第二天放学一回家,她就把老师批改完了的英语课文又重新工整地誊写了一遍。经典对我孩子以及我们全家的影响都是深远的,有时间我会陆续给大家汇报。

    六年的读经历程,使我对教育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那就是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目光短浅,对孩子的未来要有一个比较宏观的规划。比如说我对孩子未来的设想是让她成为一个内在思想情感丰富,外在关心别人,通情达理的人。长大以后倘若本事大,就为社会多做一些贡献;能力有限,就作一个本本分分的女人,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到自己各种角色的责任,不给社会添乱,不给家人添堵。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都从容坦然地生活、学习、工作。给孩子教读经典的目的不过如此而已。把经典种在她的心里,生根发芽,乌七八糟的东西就进不去了基于这样的初衷,我没给孩子今天补习这门功课,明天补习那门功课,也从来不要求她的分数考得高。只告诉她不要浪费时间,尽自己的能力学习,因为这是你现阶段的职责,就像爸爸的职责是挣钱养家,妈妈的职责是教育孩子、做家务一样。(当然这是我们家的分工)假如每个人都“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个家就会乱了套。其次就是帮她养成读书背经的习惯,孔子说“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叛矣夫”,我把这作为我的一个教育信条,就是让孩子广泛地阅读,精约地背诵。广泛地阅读可以使孩子视野开阔,精神丰富;精约地背诵则可以避免孩子迷茫、迷失。儒道经典就像航海的灯塔,要靠它来为孩子指引人生的航线。这样一来,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会相对坦然。如果成绩理想了,是额外的惊喜,因为让她上学原本是为了让她成为一个“人”;成绩不理想,也不用忧虑,因为已经有了经典的根,孩子即使再普通也是一个大写的“人”。其实只要孩子养成了读书背经的习惯,你想让她成绩不好都难。

    我主张经典教育生活化。有条件的可以在家里张贴大字经典原文,这一招对年龄小的孩子效果尤其好,平时可以不失时机地播放经典录音。当然有时家里会有人反对听,没关系,过一两天再放,时间久了,家庭成员会慢慢适应习惯的。总之,对于经典我们也要放得下,拿得起,心里时刻惦记着。

    只要坚持就OK了,不用太考虑进度,毕竟孩子只有一个童年,要让经典诵读成为他美好的记忆,而非痛苦的伤疤

    有感于“不许看电视 放学先做功课 第一夫妇教女有方”
    我的孩子12周岁多了,上中学一年级,到现在不会开电视。家长们也许要笑话我女儿笨了,是的,在看电视方面她是没有记性,记得08年看奥运会她学会了自己开电视,但过后她又忘记了。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到要看电视,也从来不会自己主动打开电视,有时我和他爸爸看电视,她只顺眼瞥一会儿就走了,去到书里寻找她的黄金屋了。


因材施教
    关于因材施教,我想是这样的:就是作为家长和老师要多了解孩子的脾气秉性,有的顽皮好动,有的安静听话,有的吃软,有的吃硬。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制定合适的读经方式。比如说顽皮好动的孩子就不能强求他读书时自始至终端端正正地坐在坐位上,这时是可以放宽对他坐姿的要求的,随他躺着趴着,只要心思在背经上就行,你的目的是让他背书,而非像和尚那样练打坐。况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就不会那样了,不用跟他在坐姿上叫劲,影响彼此的心情,进而影响背书的进度。但要把握一点就是你一定要能掌控住局面,不能让他随着行为的散漫而心思游离。  

    对于吃软的孩子要尽情地释放你的温柔。我有一个学生特别的顽皮,刚开始跟我上课时,好像座位上有针毡,坐不了两分钟就要站起来活动活动。我先是提醒他坐下,跟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读书,但效果不明显,只管三分钟的作用。后来我就跟他着急,批评他,越批评他越来劲,出怪腔,做鬼脸,惹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这一招不行,我换上了其他小朋友都害怕的“告诉你妈”,他可好,直接说:“我妈就再门外面去叫呀!”经过若干个回合的较量,我发现这个小家伙不能上硬的,对付一般小孩的普通招数在他面前统统失效。我只好另辟蹊径,上课时拉着他的一只小手,还不时地随着读书的节奏拍打拍打,对他的小调皮和不耐烦尽量心平气和,不和他正面冲突。慢慢地他能坐十分钟,二十分钟了,直到顺顺当当地上完一节课。这个孩子跟我学了五年,我们现在是最好的朋友,一到放假就迫不及待地来我家跟我接着学经典。而有的小孩就只吃硬的,一看你和言悦色,他就不知天高地厚了,就差上房揭瓦了。给他上课要尽量严肃,还不时要小惩罚一下,比如他走神了,就要告诉他加读5遍,一听罚他准认真。我常跟朋友和学生家长说,我们要时刻和孩子“斗智斗勇”,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爱他们的基础上。




家长的引导很重要。
    1.小人要少看电视。虽然通过看电视可以很快的获取知识,譬如学英文。但是我总认为,如果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譬如听cd,亲子阅读的方式,那么我就选择后者。我的一个同学的女儿,很活泼,很可爱,很好强,有很强的表演欲望。每天在家,电视机基本都是开着的,跟着电视机跳舞,唱歌,学英文。但是我认为这样很不好,但是家长不以为然。
    2.培养小孩,不要看他现在,1岁,3岁,4岁的表现,要看将来。特别喜欢让孩子在众人面前表现的家长,无非就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罢了,这种虚荣心也会影响到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楼主| 发表于 2011-6-24 19:10:06 | 只看该作者
    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教育是在0-13岁之内完成的。而这13年的早期教育又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一是0-3岁儿童的大脑发育完成60%;
    二是3-6岁完成大脑发育的80%;
    三是6-13岁基本完成大脑发育。
    超过13岁,人脑发育的敏感期就基本结束了,人的聪明程度就基本定型了。

    所以人生最重要的教育应该在0-3岁完成,其次是3-6岁,最迟不能超过13岁。 但是儿童的早期教育却被大部分家长忽视了。一些家长以为自己传给孩子优良的基因,孩子无需教育就能成才。另一些家长认为随便教教,顺其自然就可以。这些错误的想法让孩子错过了最佳教育时期,贻误孩子终生。
    如果您爱自己的孩子,就要尽早的给孩子最好、最合理的教育。不要等孩子头脑发育完成以后,再参加各种补习班。更不要等孩子长大再埋怨孩子不争气。 教育要越早越好,应该从今天就开始。不能再浪费孩子的天才了。

    那么,早期教育有哪些内容呢?
    早期教育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人文素养的教育;
    第二类是思维的训练;
    第三类是动手能力的培养。
    目前多数家长重视的是第二类教育:思维的训练。思维的训练主要通过数字和图形的方式,训练儿童的思维能力。一些早教机构也比较重视第三类教育:动手能力的培养。但是绝大多数都忽视了最重要的教育:人文素养的熏陶,也就是通过学习前人留下的经典著作,学会做人的标准和道理,以及前人的智慧,为一生打下坚实的人格和道德基础。

   国学经典蕴含强大的道德能量,这些经典之中,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一个高远的理想,一个开阔的胸怀,你要涵养你的性情,你要增长你的智慧,你要提升你的眼界,你要增进你的道德文化修养和勇气,都必须靠这些永恒的著作,来启发你!

    从小系统修习,能让孩子的道德回到至善至正之状态,为孩子成为大格局、大结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国学经典在这一方面的作用是任何其它教材所不能取代的,同时这也是其它任何早教教材不具备的功能。
    任何成功都弥补不了孩子教育的失败!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我们不光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国学经典,孩子一生的“道德能量”“精神营养”和“智慧储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楼主| 发表于 2011-6-26 16:06:14 | 只看该作者
    笑笑这个月龄对一些概念很感兴趣。有的能分清,有的还不能。

    大与小  
    经常说:“妈妈大,笑笑小。爸爸大,笑笑小。”
    吃饼干时,突然眼前一亮拿出一个连体的:“这个大!"
    切苹果,我切一块大的一块小的,都递给笑笑:“把大的给姨,小的笑笑吃。”笑笑边走边嘟囔着“大的姨吃,小的笑笑吃”,到客厅里就把大的那块递给她姨。
     
    高与矮
    经常说:“妈妈高,笑笑矮。”爱爬到椅子上比划着:“笑笑站得高。”尤其我坐在椅子上上网时,笑总是搬个小凳子过来跟我换:“笑笑要坐高的,妈妈坐矮的。”

    香与臭
    忘了拿个什么给她,问:“香不香?”笑笑:“不香,臭,呸呸呸!”

    热与凉
    我倒的水,过了一会儿问笑笑:“水还热不热了?”笑笑:“不热了,凉。”

    前面、中间、后面
    晚饭后和爸爸骑电动车兜风,笑笑指指点点:"爸爸在前面,妈妈在中间,笑笑在后面。”难为这些词她都会说,只是是乱指一气。


    认颜色和形状
    颜色和形状是四月份时和数数一起教的,可是好像是敏感期不到,一直没有兴趣就没教了。前些天玩积木时忽然对颜色感起兴趣了,经常指着这个那个的说:“蓝色的,红色的……”总是说错。我又开始教她了,也是随意,生活中看到一个比较鲜明的颜色跟她说一声。现在应该能认清“蓝色、红色、黄色,绿色也爱说,只是总说错
    笑有个拼图玩具,三角形圆形等十来种图形吧,笑一岁四个月时候买的,刚买来时玩了半个月,笑一种形状也没认得,对应不上。后来就收起来了。到笑快一岁半时偶尔拿出来玩,她居然一下子就能拼对一大半,玩了几天,就差不多都能找到正确的位置了。
    玩积木,特别喜欢圆柱,经常把所有的圆柱都挑出来,嘴里嘟囔着:“圆柱,蓝色的,红色的,一个,两个……”摆来摆去的玩,很少往上搭的。


[ 本帖最后由 子云008 于 2011-6-27 13:5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12:30:44 | 只看该作者
周末爸爸公司组织去旅游,家里还是只我和小臭,笑小姨来住一天。
    我拿一个手机,笑拿一个手机,各放在耳朵上,装作我在外面的样子。下面是我和笑笑的对话:
    我:"喂?“
    笑:“喂”
    我:"是谁呀?“
    笑:“是笑笑。”
    我:"笑笑在哪里呀?“
    笑:“……”
    我:"笑笑在家里吗?“(换个问法)
    笑:“笑笑在家。”
    我:"还有谁在家?“
    笑:“还有姨在家。”
    我:"爸爸在家吗?“
    笑:“爸爸不在。”
    我:"爸爸去哪里了?“
    笑:“爸爸旅游。”
    我:"爸爸什么时候回来?“
    笑:“……”
    我:"爸爸晚上回来吗?“
    笑:“爸爸晚上回来。”
    我:"没事了,挂了,再见。“
    笑:“再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12:59:41 | 只看该作者
笑笑以前一直跟着我听读的内容听,都是句子长长的散文,笑明显兴趣不大。而她现在在学习语言的敏感期,小嘴整天嘟囔个不停。给她读的故事书,里面的句子她也常常无意识的溜出来;偶尔听首儿歌,几遍就会。以后除了随我听读的之外,打算给她读背些简单的让她自己嘟囔。
    上周的内容:
    《三字经》“人之初”到“夫妇顺”
    《笠翁对韵》“一东”“二冬”
     唐诗:随读

    本周打算读的:
    《三字经》“曰春夏”—“知终始”
    《笠翁对韵》“三江”
     唐诗:复习《送兄》《中秋月》《小池》《鸟鸣涧》《竹里馆》《听弹琴》《金陵图》,至笑能背诵或能接龙

    诗词里笑笑全文能背的:《咏鹅》、《春晓》、《数字诗》、《风》(李峤)、《画眉鸟》(欧阳修)、《草》
    能接龙的:《鸟》(白居易)、《夏日田园杂兴》(范成大)、《咏柳》(贺知章)、《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弟子规》全文都曾经能接龙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bwwdxs + 2 + 2 笑宝宝,真棒呀。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13:34:01 | 只看该作者
笑笑的亲子课上完了,我们想在其他早教中心看看。前些天出去玩时见到一家“蒙特梭利早教中心”,说是郑州两家真正实施蒙特梭利理念的早教中心之一。我们留了电话,昨天约去试听。
    笑这个年龄段的是“3Q”课。连笑笑一共6个孩子一起上课,其他五个都是里面的正式学员。开场扔是类似的“走线”(说是培养孩子的平衡能力)、自我介绍;然后是“工作”:“给小熊宝宝穿衣服”(像拼图一样的),戴小铃铛,手和脚的动作,摆放数字图形;然后就是“拜拜”了。(老师的课堂掌控能力有待加强)
    课的形式和我们原来在小区门口上的差不多,内容还少了好多,可能是因为孩子多太闹腾,相同的时间就少了好几项内容。整节课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乱!从头到尾就见一帮孩子满屋子跑、乱拿教具,还这个哭那个叫的,老师说话的声音声嘶力竭,也没人听。搞得笑笑都无所适从了——本来我们上了三个月的亲子课,老师说什么的时候该怎么去做、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自己整理玩具自己送回原处等等,这种秩序感都建立起来了。可是那些孩子闹腾得,让笑笑都不知道是随着老师的指令去做,还是像小朋友一样了——后来终于也跟着乱跑起来,叫回来还跑。
    这家中心的费用,是我们原来上的小区门口那家的2.5倍,而且一节课还是45分钟(小区门口那家是一小时)。场地确实非常大和体面,教具确实多而好,管理方面,卫生消毒之类的看着做的也很正规,可是……但还是有那么多有钱人选择这个。

    由此想到,小学中学之类的,会不会也是这样?所谓的重点,像我们小区对应的那个,硬件设施确实很不错,师资呢,据说进去很不容易的。可是,一个班八十多学生,小学一年级学生每天回家就要写三个小时作业(这个孩子,还是上学之前有点早教基础的)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20:50:00 | 只看该作者
    听人说北环边上那个小区旁有一个沙坑,上周我和笑笑去玩了。第一次玩时笑笑怕怕的,不敢动,我拉着她在里面走几圈,笑笑一直要“妈妈抱,妈妈抱”。后来一屁股坐那儿不动了。玩了一个多小时。第二天买了沙滩玩具,又去。之后每天醒来就要“出去玩,去玩沙土”,下雨也要去,玩上瘾了。——孙瑞雪说的吧,沙子和水是孩子最好的天然的玩具,信然。
    早饭后读完书去玩沙子,在路上读背《三字经》《唐诗》;沙坑里笑笑自玩自己的,妈妈在边上自顾自读《中庸》《笠翁对韵》《新概念英语》等;一般玩一个多小时,再在小公园转转玩玩,走走石栏什么的,回家,往往11点了。给笑吃点东西,上上网,也就该做饭了。
    饭后伺候小妞午睡,半小时到三小时不等,睡后吃点东西,读书(这个时候笑笑总是要求读“她的”书),在床上折腾着玩,妈妈一般可以在旁边读读经之类的。然后再出去玩……
    做晚饭。饭后笑笑就归爸爸了。出去玩一趟是基本的……


    话说,如果在外面妈妈放不开读,那小臭一天能有多少听经的时间?
    这夏天还没怎么过呢,就晒成个黑球球了……

[ 本帖最后由 子云008 于 2011-6-27 20:5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6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0:08 , Processed in 0.214256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