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空山泠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为什么要老实、大量读经

[复制链接]
141#
发表于 2009-12-30 05:10:25 | 只看该作者
还有,关于为何读经之士为何依然有小人奸臣,沧海你转载的文章并没有回答。王教授回答的“只要这种教育不是造成邪恶的来源,即不可因世界尚有小人奸恶者在,即回头反噬教育。” “若能心地干净,善读书,依唐先生上文所述,则读书后必是君子,反之,自然成为小人奸人恶人!儿童读经只是奠定基础,日后成就如何,要看各自的造化”当然是没有错的了,但是完全没有正面回答。

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是心底干净的,怎么有一些后来就不干净了呢?如果心地干净是这样易得,那读不读经也无所谓了。子夏不是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云云——正说明就是这一点“干净”,也极为难得。我却认为,读经是为了保持那干净的,不是加在那干净之上,和干净平行的。至于为什么有的婴儿长大之后成了不干净的,我上面也说了我的观点:这绝对有赖于孩子护养人和教育者的品格。说社会环境云云,我觉得并不那么重要,远不如父母和亲近的老师作用大。

当有的读经家庭只把读经作为获取竞争资源的手段的时候,当有的读经老师并不介意在孩子面前展露自己的威权、暴露自己的懒惰的时候,那让孩子还怎么相信经典所载的含义是有现实的意义,可以渗透到每个人长久的精神和生活里去呢?小人就是这么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发表于 2009-12-30 07:16: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paisley 于 2009-12-30 04:12 发表
沧海一粟,麻烦你不要大量转载了好不?凡是动不动大量转载文章,懒得用自己的话来表述的,我都认为是诚意不足,懒得阅读(不只这里,其他任何论坛都是这样)。就算你认为自己文笔不好,或者说得不如你转贴的几位 ...


       paisley说得不错,本人学识有限,文笔不佳,并没有参与论辩的专长与兴趣。但本主题主要涉及的是王财贵先生的读经论述。凡以某一个人的一两句话,动辄加以已见,断章取义,乃至矮化、曲解,当然也有可能过度拨高其原意——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打稻草人”现象吧。所以,要对一个人的论述有所了解,第一手资料是很重要的。所以转帖一下季谦先生的相关论述还是有必要的。

[ 本帖最后由 沧海一粟 于 2010-1-1 21:1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发表于 2009-12-30 07:25: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paisley 于 2009-12-30 04:40 发表
回一下沧海一粟:你转载王教授说为何四书之为读经首要,大概是为了回应我上面说,读经学堂读来读去都是读四书,是吗?……不读四书之外的经典,到底是什么原因?是老师保守、不敢越过王教授划的圈,还是别的什么?
..


王教授“划的圈”,据我了解,除了四书以外,还有老庄易,诗礼春秋选,古文唐诗宋词元曲,乃至佛经选,西方经典选等,怎么仅限于四书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发表于 2009-12-30 07:37: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paisley 于 2009-12-30 05:10 发表
还有,关于为何读经之士为何依然有小人奸臣,沧海你转载的文章并没有回答。王教授回答的“只要这种教育不是造成邪恶的来源,即不可因世界尚有小人奸恶者在,即回头反噬教育。” “若能心地干净,善读书,依唐先 ...


我不知下面这一条是否更能合你的意——


   问:您一直说读经的人都是很有悲天悯人的情怀的人,那为什么古人都读经的,还有奸臣当道,破坏社会风气?

   答:我不是说读经的人都有这么高的情怀,这么高的品德,这么大的才华,我是说读经使人比较有机会、比较容易成为这样的人,因为经典就是这样的内容,就是无穷的智慧、理想、品德,所以你接触这样的书,酝酿久而久之,比较有机会内化而成为自己的品德。但人性是多样的,至少是两样的,人有超越性,有现实性,现实性往往是污浊的,我们读经是希望用光明的本性来提升化解污浊的一面,但是能否化得掉,能否化得完全,是没有保障的。我们只是给他增多机会。教育只要有机会,我们就要去做,所以教育不是算术,二加二等于四,百分之百,不是这样。


   所以有人问你不是说自古以来所有孩子都读经的吗,为什么古人还有那么多奸臣,历史有那么多动乱?其实能够这样问的人,有相当的文化关怀,我很敬佩他。但这个问题怎么回答呢?我们不可以跟他辩,不能说历史上的读书人个个都是圣贤,你不能这样辩,因为事实上不是这样。但是这个问题怎么解答呢?我常常反问他,照你这样说,如果自古以来人人都不读经,就天下太平吗?其实不是,自古以来没有这些经典的熏陶,中华民族可能老早灭亡了。世界上所有灭亡的民族都是因为文化的衰落,人心的败坏,中华民族是因为有这些经典护持着人心,提升了人性,这样我们才能在这种文化的保佑之中源远流长。所以有奸臣有乱世,不可以怪经典,而要怪人性之复杂。我们反过来看,如果遇到奸臣乱世,请问谁去面对奸臣?谁去拯救乱世?还不是读经的人,所谓邪不胜正,有些人走邪路,有些人走正路,走正路的人多,走正路的人力量大,中将把世界带向光明。


   (其实他们未尝不知道,救国于危难的往往就是有高知情怀的人,那么为什么不问这样的问题呢?)
   因为他故意要唱反调(他为什么要唱反调呢?),因为他想让读经理论更完美,他以为让人人成圣贤就完美了,这思考是糊涂了,人生不能完美,人生只是期待他完美,我们要怀着一颗诚敬的心,怀着长远的等待,这才是教育的本色,有人说教育要使人人成圣贤,这是妄想。
                                                                                                                                                 —— 百问千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发表于 2009-12-30 08:25: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paisley 于 2009-12-30 04:12 发表

沧海一粟,麻烦你不要大量转载了好不?
凡是动不动大量转载文章,懒得用自己的话来表述的,我都认为是诚意不足,懒得阅读

...



本楼中心议题,在于讨论“大量读经法”是否一合理教法,
是否可以作为人文素质教育之一普适教法予以主张化推广。

前来为季谦先生辩护的人们(包括提供“谈资”的),他们对季谦先生提出的“老实大量读经法”(即对儿童实施的 十年/每日十小时/读经法)表面上是没有疑问的——但在我所知道的实际情形中,真正能坚持身体力行并对学生严格遵照这个教法实施训练的私塾与儿童读经教育者,为数是极少的。

他们绝大多数(因各种原因)在时间上或进度上或经文选择上或期限上都有所删减。也就是说,季谦先生这个教法一经提出,就只有“极个别”的私塾真正“言行一致”地遵行过。如山东莱州赵升君老师,就在本教法具体公开提出之前,已先行实验了一段时间(约半年左右)——问题在于,你只要对季谦先生“特殊的教法”提出公开质疑,马上就一定有许多表面上没有疑问而实际上却从未身体力行(或实施)者们站出来,以各种堂皇言辞(理性/理念/学术诚恳/整体把握 等等诸如此类)与大段摘引,去维护这个教法。然,这种“没有疑问”我不知道他们是经过了“逻辑思考”之勘验呢(如102、120楼lambert 的逻辑游戏),还是经过了“实践”之勘验,抑或二者均有?

这种局面是很耐人寻味的。我注意到paisley提到了“诚意”与“反省”(113、138楼)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诚意”与“反省”是儒家的工夫,依牟先生,儒家文化涉及人类最彻底的理性——道德理性,而非宗教信仰亦非理论理性(逻辑理性)。

然而作为读经教育之方法(季谦先生乃作为一主张推而广之),我想它必须要在“教育实践”中往复沉潜深观凝思,而后始可建立一系统模型。教育之法最忌循一既定之意向仓促草构而成,以其关乎天下读经儿童与家长之深切信任与托付故。这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教育实践”四个字。此“教育实践”非是一般意义上所谓的“在校学生之日常教务与管理”意义上的行为层面之实践,而是指“大爱无疆之爱的润泽爱的实践”——这“应”是“日常教务活动”之根据,贯穿始终。这才是真正的理性——季谦先生不是在2008年深圳那场《教育的智慧》中以孔子尧舜为例,对身为人师者提出了要求吗?这个要求要贯彻落实。而作为读经教师之师长,季谦先生尤其要反思:你是在真正的“教育实践”中凝敛慧思得出每日十小时读经教法的吗?你真正悟得了那自由无限之良知天心否? 不要忙着给谁授记什么“见本”,首先问问这种教法有没有偏执?是不是过于重视“读”的行为训练与“经文背诵”之效应而忽略了儿童健全幸福成长所需之其他资源?——这不是“道并行而不悖”的问题,也不是“可不可以也有这种教法”的问题,这都属于逻辑辩解,实际上是对“道”的滥用,只是为“一既定思路”在强寻凭籍。你必须追问自己“你之所以要坚持这个教法”的根据是什么,你要逆回去审察自己,一定要追索那根据而非答之以“目的”,因那“目的”你并不知道是否出自开放而平正之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发表于 2009-12-30 09:07:1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沧海一粟 于 2009-12-30 07:37 发表

我常常反问他,照你这样说,如果自古以来人人都不读经,就天下太平吗?
其实不是,自古以来没有这些经典的熏陶,中华民族可能老早灭亡了。

世界上所有灭亡的民族都是因为文化的衰落,人心的败坏 ...



由此可见一根源,害莫大于“人心的败坏”。

读经并不能保证天下人心一定不坏(人心一念回转,当下明觉,此所谓无明无住法性呈现。觉即良知之明察),但经典承载着往圣先贤之智慧德业,有着正面熏陶之用(实即取决于人心之善相应)。未尝闻读经后一定会败坏人心之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心有善种,经熏习而熟成就善业,成就道德人生与人文世界。

不读经虽未见得人心一定坏,但既然如此,加上“读经”之善缘岂非更好?然而,凡事皆有一个度,儿童之健康成长乃一过程,此过程需要种种资源种种方便以育养健全之童心,故实现这个过程不能有所偏废。这个度就来自人心之道德天良。

它决定了你是否尽心去学习做人、做父母、做老师、做儿童培育计划制定者、监督者与实施者,做儿童关护天使。
它绝不会勒令你必须完全听从某位权威之言论,你只需领略那权威之慈善愿心,再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实施方案。它更不会勒令你对任何权威做宗教式崇拜(此为自断慧命)。假如那权威果真善,则堂堂正正无需你回护,如此权威不成其为权威而只是善而已(所谓权威,只是你内心的自卑与懒惰造成)。假如那权威许可你的回护做法,那即是恶。

它只要求你细致审查学习过程中(实即整个生命历程)所获取之种种资讯
取其善法而从之,舍其恶法而不为。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866yu + 1 + 1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发表于 2009-12-30 09:18:54 | 只看该作者
所谓权威,只是你内心的自卑与懒惰造成
在儿童教育过程中,不要怕犯错,不要怕被人批评,因为你的孩子你最了解,你的孩子你最爱
所以,理应没有谁会比你教得更正确

问题是:
你了解孩子吗?你真的了解吗?
你了解你自己吗?你的心灵足够开放吗?
你尽心尽力地去生活与学习了吗?


如果没有,让孩子读经吧,别被自己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发表于 2009-12-30 09:27:18 | 只看该作者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paisley + 2 + 2 多谢!这个帖我还记得,不过我在找“纠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发表于 2009-12-30 09:55:43 | 只看该作者




我在89楼对读经网木木女士做了一个回应,她在读经网的回复如下(我帮她编辑整理了一下):
http://bbs.gsr.org.tw/cgi-bin/topic.cgi?forum=6&topic=2334&show=0


[這篇文章最後由木木在 2009/12/30 07:49am 第 2 次編輯]

回如是:


引用小鸟如是

  回87楼木木:流泪了?一个多么容易被感动的人呀,遗憾的是,她只能被“自己中意的人”感动。在每日大量读经八~十小时后,她还是学会了用“温柔的声音”指出另一个人(也就是我)“大肆咆哮,另有目的,心不醇厚,心不成熟,层次浅”。不知道以前没大量读经的时候,她是用什么声音进行人身攻击的(她也许尚未意识到自己在人身攻击,因此我原谅她)。我们看到“大量读经”能让人身攻击来得比较温柔。  


我的流泪是伯毅的下面这段话:

有时很多老师以不辩为解脱又恐怕他耽误了初机,那帖子里也有张仪骂孟子的那个味道和气氛在里面。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要过自己的活,这里面确实有命,我们还是各安其命吧!

你在咆哮,在暴跳如雷,不是吗?只是你自己不知道,我也可以原谅你,或者说也不需要我原谅,这是你的人权,我只是学学你说话。“另有目的”我是这么说的么?我说“目的是什么?”这可是不一样啊,我是确确实实想知道你的目的是什么,不过我现在明白了,你的目的是反对八~十个小时读经,我理解的对吗?

“心不成熟,层次浅”,你和季谦先生比,你认为你的层次比他高吗?你的学养有他厚吗?记得你常常建议别人闻过则喜,你先做做看。
你认为你很醇厚吗?如果不是,为什么不闻过则喜?



引用小鸟如是

我很期待木木能合理分析“为什么不能反对老实大量读经”。1、她认为“反对”这个词语“不好”,2、因为“道并行而不悖”,3、而且她也允许“你甚至可以不读经”,4、最后她以自己的读经体会证明老实大量读经是很好的。
   


我没有说“你不能”,我是这样说的:“你说反对十个小时读经,为什么要用“反对”这个词呢?”我是问你为什么用这个词,不是问你为什么反对这件事。那么这也是你的人权,我看不出我哪个地干涉了你的人权?


引用小鸟如是

1、我坚持使用“反对”这个词语,虽然我也不喜欢它,更不愿将它与我尊敬的季谦先生联系起来。我不得不如此,因为我真的“反对”季谦先生提出的老实大量读经法。



既然不喜欢“反对”这个词,为什么要用呢?既然你那么尊敬季谦先生,为什么又不得不如此呢?岂不是要自己跟自己的心过不去?摸摸那颗滚烫的心去了哪里?只剩下了冰冷冷的所谓的理性?你明知道季谦先生提倡老实大量读经法,但并不排斥其他,而是成全的心态,季谦先生多次讲过在学校课前读5分钟10分钟20分钟怎么读,提倡三百读经法,每天一百个字,一百遍,不管读好坏都给孩子一百分,这难道你不知道吗?为什么要引导大家认为季谦先生只是死煞地提倡老实大量读经,这居心何在?


引用小鸟如是  

2、“老实大量读经法”这个法门是“非法”不是道,它的理论根据其实是文字教条主义而非教育实践,且在实施过程中考量手段偏赖“背诵字数”,增加儿童心理负担,弱化了教师职责。同时,经年累月地长时间单调读诵,易造成儿童心智不能健全平衡发展,思考动机趋向懒惰。   



“非法”是谁判定的,你吗?不得不佩服你,太厉害了。
“它的理论根据其实是文字教条主义而非教育实践,”这又是谁理解的,你吗?太厉害了,太会扣帽子了。
“且在实施过程中考量手段偏赖“背诵字数”
这有什么不好?孩子的学习难道要一点负担没有吗?那是人间吗?听起来很漂亮,实际上,在这个人世间是不存在的。
“弱化了教师职责”那么你要怎样强化教师职责呢?都等着圣贤来教吗?或者由你教出一批你满意的老师,然后再去教孩子吗?麻烦你要快点啊,孩子们等不及了。
“经年累月地长时间单调读诵,易造成儿童心智不能健全平衡发展,思考动机趋向懒惰。”
这是你的实践得出的结论吗?你经历过几个人的实践?古人都是单调读诵的,比现在心智健全的多多了,古代的忠臣良相哪一个不是单调读诵长大的,哪一个思考动机趋向懒惰的?相反,却都是一生好学不倦,现在一生好学不倦的多吗?胡适、鲁迅不都是单调诵读长大的吗?他们的思考懒惰吗?


引用小鸟如是

3、你允许我不读经,是人权问题,无论你允不允许都无法改变我有这个人权。我反对这个法门,是思想问题,我并没有说季谦先生不能这么想,而是说他这个想法不正确。季谦先生乃读经界领袖,他的言论影响力很大,这个法门万一错了,贻害深远。亦违逆了季谦先生的良善本愿,我们有义务帮助他修正思想上的疏漏。



你很会饰人之心、易人之意,但是这样的做法永远也不能服人之心,你知道吗?

我的原话是这样说的,“你认为那样不好,你做不到,季谦先生认为能做到,你就那么肯定地认为他错你对?你就那么自信?你做不到你可以不做,你可以读一二三四。。。个小时,甚至可以不读,”思之自明。


引用小鸟如是

“季谦先生乃读经界领袖,他的言论影响力很大,这个法门万一错了,贻害深远。亦违逆了季谦先生的良善本愿,我们有义务帮助他修正思想上的疏漏。”


万一是你错了呢?该当如何?



引用小鸟如是

4、木木的文字,实际上表明她读经暂时还没有起到好的效果,方法错了。最好的办法是首先学会做人。另外提醒一句,木木是成年人不是孩子,成人教育显然与儿童教育是两码事,而且成年人谁爱十小时读经他是自主选择,这是人权问题。但如果哪位人类领袖跑出来号召所有成人每日读经十小时,我也是第一个反对,哪怕被抓去坐牢。



“木木的文字,实际上表明她读经暂时还没有起到好的效果,方法错了。最好的办法是首先学会做人。”我就不说什么了,应该是人身攻击吧,不过,相信你没有意识到,我可以原谅你。

“但如果哪位人类领袖跑出来号召所有成人每日读经十小时,我也是第一个反对,哪怕被抓去坐牢。”
你确实很会煽动情绪,你也很勇敢,不怕被抓去坐牢,可怕的老实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发表于 2009-12-30 09:59:0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9 木木女士 的帖子

难得看见木木长篇驳论,很好。
我建议你尝试驳一驳季谦先生,假如也采取这种方式和逻辑理路,看师友们干不干。我可以保证的是,你不会因为这个尝试损失任何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8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3:56 , Processed in 0.085192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