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空山泠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为什么要老实、大量读经

[复制链接]
121#
发表于 2009-12-29 09:34:33 | 只看该作者
看来石心斑竹看贴不仔细不是一时半会的习惯了. 连王教授的文章都不仔细看.
希望这不是大量读经支持者的通病.

原帖由 石心 于 2009-12-29 05:06 发表
八,我的理解:季谦先生有说过读超过8小时是好的,也说过读一句两句也是好的。季谦先生也说是熟读自然成诵,没说过要死记要背。这些都是大家所熟知的,如是你怎么总钻那个牛角尖。
...


以下这段王教授民国八十四年端午节写于台中师院,详见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74997&extra=page%3D1


原帖由 mayavati 于 2006-12-16 23:46 发表
再说﹁死背﹂、﹁书呆﹂。﹁死背﹂也成为读经的﹁罪状﹂之一,真是可笑。﹁背﹂,当然是﹁死﹂的,我没听说可以﹁活背﹂的。一个人从婴儿起,便在﹁死背 ﹂了,﹁电话﹂﹁冰箱﹂两个辞,一定是先﹁死背﹂了才可以拿来﹁用﹂。不然,﹁活背﹂成﹁电箱﹂﹁话冰﹂,就不堪﹁用﹂了。﹁死背﹂,犹如计算机之输入资 料,地下之积存水量,不用时当然是﹁死﹂的,但只要人是活的,犹如计算机之有程序,抽水之有马达,则水之流泻,不可遏抑,计算之运作,方便轻巧。语云﹕﹁书 到用时方恨少﹂,一个成人,可恨的往往不是不会思考,而是佳景当前,枯肠搜索不出半点墨水来!我们的头脑是神奇的,记忆下的东西,它自动会编码储存,同类 互较,融会贯通,﹁死背﹂的东西多了,到时它﹁活用﹂得比计算机还灵光。当然这并不是说只靠﹁死背﹂本身就可以﹁活用﹂,而是人的脑力的发展,到了成年,自 然有所﹁开悟﹂。而且﹁理解力﹂也是可以训练的,这是另外一套,但与记忆是相辅相成,并不是互相妨害,处于复杂的现代社会,吾人既要有丰富的记忆资材,又 要有精密的思考能力,这是吾人提倡读经的最重要主张。想要两面俱到,便必须从小读经,否则,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了。儿童期一过,腹中空空如 也,只有几句﹁老师早,小朋友早。﹂这个人一辈子别想有什么成就了。或许有人见过虽然背了许多,但到老还是不会用的﹁书呆子﹂,认为是﹁背诵﹂之害,其 实,并非是背诵害他不会﹁活用﹂,而是这个人,本来就是﹁理解力﹂不好的﹁呆子﹂,这时应开发他的﹁理解力﹂,而不是去怪罪﹁记忆力﹂。当想想,如果从前 连记忆力也没有训练,那他可能还要更﹁呆﹂。因此一个人不管天资好不好,都不可以错过他应得的记忆的训练,记忆多,只会使他更聪明,不会使他变呆。例如一 个学音乐的人,不管其音乐天才如何,老师总要他多背有名的乐谱,一个有音乐天才的人,同时也是背谱高手,只听说有背了乐谱而成就的人,并没有听说有因为背 了乐谱太多而阻碍他的音乐发展的。围棋高手背谱更背得厉害,上了段的人几乎个个过目不忘,胸中都有数百千盘棋谱,但并不因为他的谱愈多,所以功力就愈差。 医生要也背病理和处方,如果﹁难经﹂、﹁伤寒论﹂、﹁医宗金鉴﹂等书没背下几部,而想成为高明的中医,是不可能的。为什么五四以来的人不反对学音乐学围棋 学医学的人背书,而单单反对学语文的人背经呢?其中理由很简单,就是无理取闹,因为﹁经﹂代表传统文化,是传统思想的核心,他们为反对传统而找理由反对读 经而已。


(王财贵按:此说明手册写于一九九四年,经多次小部份修订,而附录部份,则时有更替。兹将2005年最新版全文,并附已删之旧版附录于此。可谓最齐全之版本矣。)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小米爸爸 + 1 + 1 啊也,奶奶的,我也没看清!^^
无为而学 + 1 + 1 呵呵,此死背非彼死背啊,看来你也没清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发表于 2009-12-29 10:45: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石心 于 2009-12-29 05:06 发表
75楼“暂时不说改进办法,因为这个说了没用。”不是欲言又止又是什么。


石心啊,我这不是欲言又止,而是对私塾改进办法已经不欲言了,因为如幻提问,我迫于礼貌只好举例。这也不是我要隐藏什么,而是私塾老师自己并不觉得有问题,我跳起脚越位指点如何改进是不对的。我曾经就这么蠢笨的热心过,现在反省,有失本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石心 + 10 + 10 理解。如果我开私塾,会参考你的建议的!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发表于 2009-12-29 10:58: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lambert


如果你“算是读了几本牟先生的书”(真正了解牟先生的思想不容易),又“很认真”地看了我每个帖子(抱歉令你感到寒冷),结果仍然认为“十小时大量读经法”为一合理之教法(我没说“绝对是错的”,只说其理论根据涉嫌教条主义),那是你的选择,我尊重这个选择——季谦先生也尊重那些不读经的呀。

不过,我很欣赏你的一段发言:“即使牟先生反對大量讀經,也不能因此立刻就否定大量讀經,除非看到牟先生反對的理由,并經過自己的思考,這才是學術的誠懇。”我希望自己一直这么实践下去,义无反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发表于 2009-12-29 11:06:23 | 只看该作者
感谢paisley的每个长贴,难得看到你的长篇,以前总感觉你有些话碍于情面不好说,今天有幸看到你的直言,非常高兴,很荣幸能交到你这样的朋友。

关于读经与数理,我在这楼35楼作过解释,可能你没看到: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 ... FD%B5%C2&page=3

回复 #34 sunj@nbip.net 的帖子

您好:

说来惭愧,当时看到女儿数学上的表现让我太惊讶,头脑一热,准备写篇心得。后来真的准备动笔时,才冷静考虑读经与数学是否真的有必然影响?女儿数学才能是读经引起还是理解力成熟的产物?这真是无法界定。还有,如果读经对数学有积极影响,那应该有其普遍性,何以有些国学大师数学只考几分?于丹不就是数学不好的现例吗?

如果我乱说话就是误导读经家长,所以也就没乱动笔了,呵呵,不是吊胃口呢。如果事先我们对读经有好感,然后把孩子读经后的所有进步都归功于读经,我个人觉得这是不理智的。

读经对培养定力,提高记忆力有良好影响,这是我可以肯定的,而且是普适的,至于读经对其他能力的提高是否有必然影响,以目前收集到的例证来看,我至今还不能肯断。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4 金币 +14 收起 理由
子云008 + 2 + 2 学习果行老师的理性
paisley + 2 + 2 有的,于丹小时候被她爸逼着背孟子、练 ...
石心 + 10 + 10 于丹没有儿时读经吧?钱三强李四光等都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发表于 2009-12-29 11:32:03 | 只看该作者
每天很欣喜地进来,字字品读,在众人的争论中,找属于自己的答案和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发表于 2009-12-29 11:35:04 | 只看该作者
我的資質不高,有的討論看不太懂.


[ 本帖最后由 tracylin2002hk 于 2009-12-29 11:3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好运多多 + 2 + 2 呵呵,亲爱的,你真实在。 王善人说过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发表于 2009-12-29 11:54:09 | 只看该作者
无为而学 2009-12-29 11:52 威望 +1 呵呵,此死背非彼死背啊,看来你也没清 ...
无为而学 2009-12-29 11:52 金钱 +1 呵呵,此死背非彼死背啊,看来你也没清 ...


死背就是死背,如果搞成文字游戏,我无话可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发表于 2009-12-29 12:18: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paisley 于 2009-12-29 04:26 发表
读经的真正价值,有一半以上来自于指导孩子读经的这个陪伴人——他的人格品质、对读经意义的把握、各方面学养以及有效精准的教育方法。第一点和第二点尤为重要。


赞同。季谦先生刚开始推广读经时说阿猫阿狗都可以当读经老师,我当时是赞同的,我能理解这里的悲悯情怀,文化断代近百年,先读起来再说。但推广读经十几年了,我想读经老师的培训应该跟上去了,这时候提出“提高老师素质”应该是时候的。我去年提出这个的时候,得到的回答是:把握大量老实读经的老师就是有素质的老师。实话说这种回答让我十足惊讶了很久。到现在,我已经无话可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发表于 2009-12-29 16:31:24 | 只看该作者
看到诸位的文字,非常感动。其实大家都非常认可读经,只是在方法上求同存异。我从自己和孩子读经经历中感到读经理念是死的,每个孩子和家庭又绝对不同。所以不管是十分钟还是三个小时,各自都会有收获。但我赞同一、读经不是万能的,孩子的心智成长决对不是靠一极世界完成的;二、万物负阴而抱阳,孩子成长要坚持文理双修(如同旧时的文武双全)、动静结合,家长还是要避免让年幼的孩子接受“十小时读经”。就是大人又有几人可以十小时读经,何况孩子在生理发育期,与大人是完全不一样的。以上见解浅薄至极,不赞同者敬请原谅。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866yu + 1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发表于 2009-12-29 17:17:24 | 只看该作者
不但儿童要读经,大人同样要读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0:23 , Processed in 0.123065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