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空山泠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为什么要老实、大量读经

[复制链接]
171#
发表于 2009-12-31 00:00: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70 果行育德 的帖子

“今天我还与一位女孩网聊过,为的就是释缓曾经造成的读经恐惧。”
是什么造成的读经恐惧,她也是每日八小时大量读经么?
我突然想到了朗朗,想到那个残酷逼他学钢琴的父亲。不知道朗朗有没有“钢琴恐惧”。

谢谢果行。其实,若能以改善读经界的不足,我不认为是有什么不能讲的。反正大家也知道你们有自己的看法,了解不少情况。你讲了也不会得罪谁,也不怕得罪谁。又不是文字狱。何不让老师们更有监督,知道警醒,讲了,只会让读经界更好。

也不必担心负面影响,不称职的老师,在非读经学堂做老师,难道就会变老实?明理人自然能分清是人病还是法病。

你说“很多很多”让人吃惊。不知道是一个学堂的还是多个学堂的。何不一一列举?一定要客观如实描述。
以上建议并非好知人是非。我们是读经家长以后也面临选择学堂的问题,或许能让我们能清楚看到更多,避免走弯路。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大秦武士 + 1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发表于 2009-12-31 03:10:29 | 只看该作者
我昨天还在想,那些不大量读经的学堂,我今后要不要送孩子去读。今天方知道也不必了。

为什么这么多写帖看帖的私塾老师,除了辩解大量读经之必要以外,没有一个敢承认错误,说一句“有些事情我们确实做得不对”?难道这么凑巧,全国最好的、对孩子最诚恳最贴心的老师都上了这里辩论?

石心,真的不要再催果行爆料了。以前爆料帖还算客气,不过是说私塾老师打毛线打手心,就连这点都没有人肯承认错误,反而围攻鸟儿和果行。看过那帖已经够失望的,想不到今天依然故此。连网上辩论都暴露出如此人心,你觉得要是果行再多说一些,真的不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影响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发表于 2009-12-31 05:13:45 | 只看该作者
paisley的担心就没考虑了。我想,私塾老师应该不是黑社会吧。:-/

如果惩罚仅止于打手心,我做为家长可以接受,古代私塾未必也不是如此。可如果有更甚的体罚或心灵惩罚就很不一定能接受了。

如果老师有错,有错即改才是正确的!至少要“内自诵”,发心以后不要再错。我无法估计能有多少私塾老师在看这个帖,只有看帖的人自己知道了。

果行都爆了几个料了,既然有理其实不必不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或许不必广播与众,但我其实真建议果行把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暗自列个清单给季谦先生,既然你们都说尊敬先生。要先生去反馈给私塾的管理者,既然都认为是受先生理念影响的人做的事。如果对方是听季谦先生话的,这个局面一定会改变也要改变。如果不听,果行再在此暴光他们不迟。

另有一件事情可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去统计近年有多少每日读经7,8,9,10小时的孩子,有多少孩子已经退出了,有多少还在读,有多少孩子爱读,有多少孩子有创伤或有读经恐惧,这些孩子又是哪个学堂的。让统计数字而不是单独事例来说话。如此自然能找出是否有问题了。

是否有人要说我的想法天真?是否有更好办法?难道我们不应该解决问题?

[ 本帖最后由 石心 于 2009-12-31 05:2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无为而学 + 1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发表于 2009-12-31 09:29:27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帖子的主人好像就是lambert,我来当一下传手

在兒童教育論壇總是審核不過,發在這里吧。


原帖由 果行育德 于 2009-12-30 19:17 发表
看到如此多的狡辩,只为维护那权威的不倒,干枯的心灵只有教条。没有人会去体会每天8小时、10小时离家读经孩子的感受,如果背诵任务没有完成,他们一月一次与父母的通话机会都会被取消,再来些戒尺什么的体 ...




前面如幻針對這個問題已經說了很多了,所謂人病法病,所謂大陸特色。

淳于髡問孟子,“今天下溺,夫子之不援,何也?”。整個天下都掉到水里了,孟先生為什么不去拯救?孟子回答說:“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嫂子掉到水里,當然馬上要用手去救,可天下危亡,是要用道去救的,難道你要用手去拯救天下嗎?

如果真有孩子像果行育德說的那樣,這也是這個時代的悲哀,但是作為一個普通人,乃至于,像季謙先生那樣的“一介書生”,他怎么一個個去拯救呢?難道他不從道理上倡導“大量讀經”,天下的孩子,就可以立刻得到救贖了么?恐怕還是要等教育漸漸回歸理性,等一代人再一代人漸漸成長,等所謂的“道”漸漸回到人間,那時候,才有真正幸福的孩子,幸福的家庭吧。

不過,我不相信所有大量讀經的學堂,都如果行育德所描述的那樣,否則,這個世界也太悲涼。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竭其所能去描繪舊私塾的束縛與壓抑,試圖讓人相信傳統一定要被打倒,才能迎來光明和自由。我中學時就在想,難道舊私塾真的是那樣的嗎,我曾問過我的奶奶和叔公們,他們也讀過私塾,可是他們都說,很懷念那個時代的生活。到底誰說的是真的,我沒有親歷,我不知道,但起碼我對魯迅起懷疑。到現在,我知道他是故意的,故意只寫那些丑陋無趣的一面,而隱瞞了美好真純的一面。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好好看過季謙先生的文章,按理說,你那么早就接觸到讀經,應該是有仔細看的,我雖然接觸時間不長,但我也看了許多,那些過往的網絡回復,我都看了不止一遍,也許正因為我沒有孩子,沒有現實層的需求,反而更深入去接觸那個文字背后的道理,以及文字背后的那個人。季謙先生那些文字,常常令我眼眶濕潤,我曾自詡是個冷血動物,但卻被季謙先生的道理打動。他是個連唱詩都會哭的人,我雖未曾與他謀面,卻不知道為什么感到如此親切,總感覺他就像我已經故去的爺爺,因為爺爺是讀私塾的,我記憶中他永遠那么溫文爾雅,博學多識。我不相信,如果季謙先生知道大量讀經會使孩子受到那么大的委屈,他會無動于衷。網絡這么暢通,我都可以給他留言、寫短信、發郵件,我不相信如果你能知道的訊息,傳不到他那里。你真的覺得,他是沒有調查,就開始宣導大量讀經的嗎?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為舜乎!”我覺得,季謙先生的行事原則,就是以舜為一個參照。

這不是盲目崇拜或情緒激動,而是君子擇善而固執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发表于 2009-12-31 09:32:58 | 只看该作者


看了151楼以下的辩护,除了强寻逻辑支撑之外,期望看到稍具教育之诚意的思考也不可能。比较值得关注(也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周先生(大秦)的观点,他认为“老实大量读经法”是个“宗旨性提法”,“双十读经法”只是这提法之下一具体教法(即包含在宗旨之中)。我认为这种理解是不完整的。

从概念上来说,“双十读经法”虽然包含在“老实大量读经法”之下,但却是季谦先生最为推崇的实践其宗旨的最佳法门,这一点是不能动摇的,诸多文字证据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我一直强调,我并不担心(也不关心)季谦先生是否“拘死”于双十读经法,是否允许其他读经法同时存在——因为很明显的,他知道自己并没有权力去规定任何人必须如何做。所以这一点无需关注,我们而是要审视“他凭什么认为这是最佳实践法”。他的根据是什么?他的观念从1~2小时到3~4小时竟至十小时,这趋势里面不能没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根据,那究竟是什么?季谦先生绝不是因预见到具体实施中一定会有删减而出之以高抛发球式善诱之法,他确实是认为双十读经法乃为儿童读经教育之最佳实践法门。

这就令到我们必须审视这个法本身是否存在法病——但凡有点责任感之人均会产生这种“审视”的动机。因为季谦先生对双十读经法的主观倾向性,在屡次公开演讲中经演绎与渲染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观众听众的观念。你不能不承认,任何读经家长只要有选择,都会选择最佳的。而双十读经法假如在私塾得以广泛推行,后果就是为诸多读经家长提供了这种选择的机会。我担心的是这个。至于双十读经法的具体实践情况,其实已无需列举更多的负面例证。我上面诸帖也简略罗列了一些,有法病也有人病,但法病是根源性的,人病尚在其次(师资问题)。

教育是一个扎根于“践证”之事业,凡具实行之智者皆能见微知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发表于 2009-12-31 09:39:28 | 只看该作者
我要提请 lambert 注意的是:

由于你连承认“自己是前来与如是争辩”之诚意都缺乏(你之“争辩实践”证明了你“不争辩”之言之虚伪),当然会觉得哲学是冷冰冰的。中国哲学不是“学得来”的,它源自你内在自诚之劲力与透彻。

你为自己的“大意”所作的辩解也是如此(毫无诚意)。既声称“不是来和如是争辩,且认真看过如是每一个帖子”,又强调“学术态度要诚恳”,那么你在质疑如是观点时,“理所当然”要引用如是原文(难道你对自己的理解如此深信不疑吗?这说明什么?)。可是你非但没有这么做,反而是在意识到自己失当之时(没引用原文),宁愿做括弧解释而不愿意去做那“应当之事”,此其一;

后来对于我的追问“是什么使得你着急发言”,居然解释说是“时间”催迫你这么做,不肯认是自己轻视“应当之举”而主动选择所致。失当之举早已察觉,却置诸不理,宁愿花时间编写大段文字去辩驳如是观点,回过头来却解释说,因为要养孩子所以要努力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所以我不能翻找原文引用。此已甚为绞绕无趣——你既不是来争辩的,又自诩“还算读过几本牟先生书”,却将“辩论”置于第一位,而“失当”之纠正置于次要甚至不要,简直不入门

更何况你对我的那番言论做了选择性曲解。

我原话是说“牟先生的观点我就不说了,您得自己慢慢琢磨”,这些话原本很好理解,你“可以”照字面意思理解,但是你选择了“言外之意”。好,就按你的“言外之意”之路走,即便我后面说霍韬晦先生直言反对,但用了一个“则”的转折。你选择性地依后文“字面意思”之“反对”义去“想当然地理解前文也是反对,只是间接而已”。你从“言外之意”路上滑转回“字面意思”不说,且选择“反对”义去意会前文。

霍先生直言反对片面读经的文字在那里,是明白的。而牟先生并没有直言反对过“双十读经”,他老人家还有一篇文章是说祀孔与读经的,被读经派拿来当挡箭牌(他们何曾领略牟先生之真意)。也就是说,牟宗三先生是如何看待读经的,他认为读经有什么用,他为什么这么看,是一言难尽的,“您得自己慢慢琢磨”。这个前后文之“则”的转折,是从“文意不明朗”向“文意明朗”转折,而非一气反对下来的承接——实际上,霍先生虽然直言反对片面读经,但他并不否认读经乃是可以的,也是需要的。要在适当。所有这些大德,他们或者这样说,或者那样说,然其思想根源均在于那澈彻之洞见。这,也得“您自己慢慢琢磨”。

你承认语文水平低的时候,是调侃的口气。我建议你还是承认自己护教情切,情生智隔,这样比较合适。
至于你翻来覆去寻找的我那些所谓“模糊与矛盾”,我就懒得一一回应了,我很了解自己说了什么,有没有矛盾。你玩的那些逻辑分析在我看来只是戏论而已,谈不上什么哲学见地。我现在早就不玩这个了。

最后,希望你在“自诚”工夫方面有所上进。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9-12-31 09:5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
发表于 2009-12-31 09:48:52 | 只看该作者
[url=http://web.search.cctv.com/searchquery.php?http://space.tv.cctv.com/video/VIDE1179728061000127]我读经典独特启蒙 钱文忠[/url]
http://space.tv.cctv.com/video/VIDE1179728061000127


钱文忠教授接触到的几个对于经典倒背如流的大学者,却只能做学问,不能讲课,因为都患有严重的口吃病。

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这样呢?钱教授的解释是小时候读私塾时被打的……

请从26分钟处开始看。

[ 本帖最后由 qdylz 于 2009-12-31 09:5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8#
发表于 2009-12-31 10:20:06 | 只看该作者
一句话说到底,季谦先生未见良知大本,师从牟先生多年却未得心要,故有所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发表于 2009-12-31 10:26:30 | 只看该作者
俺学识疏浅,斗胆在这楼里添些碎砖烂瓦。
公道自在人心,每每看到一些丑陋现象,我总是想到果行那篇《喝狼奶长大的人》,那帖子足能概括一切,对于某些人,俺的看法和Paisley一致,平时不常见到他们发言,一有涉及他们利益的,立马跳出来,到可以看出挺团结的。对于那些楼层俺是选择跳过不看的。再说版主,也许是你们在国外久了,也许是和开私塾的来往密切,总感觉你们的态度一边倒,明显有亲有后。那些读私塾的孩子受到的伤害,我也觉得很痛心,这也许是私塾不合理的地方,为什么私塾就必须全日制封闭式?什么“父母高度认同读经理念”如果不认同,家长不会舍弃体制内教育而送去私塾的。对于全日制封闭式管理(无论私塾还是体制内)俺认为不可取,孩子离开父母久了,亲情淡化了,再加上父母的补偿心理,父母终究只会沦落为提款机的。读经理念没错,错的是执行的那些人,他们的固步自封和唯利是图。对于果行老师俺是心存感激。果行的帖子中的文字是明朗的有温度的,每次看的俺心里都是暖烘烘的。并且果行一视同仁无论对方贵贱高低,这一点我个人觉得maya版主不及果行。这楼里能感受到果行夫妇的不易,既担心那些读经的孩子及家长还顾及不伤害私塾主人……果行夫妇是真心为教育啊,是真心为了那些孩子啊!!!!
俺只是一位普通妈妈,这些全部是我的心里话,对于我这种借助网络力量坚持下来的人来说,真的坚持的好辛苦。我真心希望咱论坛好,咱读经版好,这样我们大家都是受益者。最后一句话,诚挚的献给果行夫妇:感恩你们,好人会有好报的。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0 金币 0 收起 理由
天津清羽 -2 -2 有选择性“失明”怎么可以正确判断?呵呵
天高任鸟飞 + 2 + 2 谢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发表于 2009-12-31 10:57:50 | 只看该作者
并不是读经的家庭。却喜见这样一篇好文。前半截非常好,虽然谈的是读经,却基本都是谈儿童教育。楼主、鸟儿、果行的几篇文章,都很有诚意。对所有关注儿童教育的家庭,都有借鉴意义。。。后半截加入的诸多辩论,就有太多的保护读经领地的意味。已经失去儿童教育的本意了,,,,
     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灵,保护孩子的真性情,另一方面,又能让孩子大量的、枯燥的学习,,甚至学中取乐。。。这个帖子有很多这方面有价值的信息。。。希望辩论者摒弃利益之心,回归到孩子身上。。。。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天津清羽 -1 -1 有选择性“失明”怎么可以正确判断?
天高任鸟飞 + 2 + 2 谢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0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3:57 , Processed in 0.077741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